安庆二中桐城天成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庆二中桐城天成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庆二中桐城天成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庆二中桐城天成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庆二中桐城天成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易中天曾经说:“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锋,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A、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C、寻求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新途径 D、学术界的混乱和无序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朝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度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三国时期东吴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物,甚至成为散闲机构,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古代中国民间工商业发展过程曲折而艰难,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其中影响古代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A、商业交易手段 B、交通条件的现状 C、农业的发展状态 D、政府的态度嘉庆皇帝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多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干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的,甚至是做交易的。材料表明()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拥有决策的实权C、权利重组引发的正常动荡 D、君主的权威受到冲击7、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的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A、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D、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8、古希腊各城邦在其过境四周,都有一条不可侵犯对神灵界石线,这是各城邦宗教及神的四至,界石之外,是其他城邦神力所辖。这样,在地理上临近的两个城邦间也有着很难逾越的界限,各自维持着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这表明()A、信仰的分歧妨碍了城邦的融合 B、独立的宗教信仰孕育了人文精神C、希腊地理环境导致了城邦林立 D、城邦自治是民主政体产生的温床9、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们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人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A、公民意识淡薄 B、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缺乏民本思想 D、尚未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进步作用10、清同治皇帝在位时期(1862—1874年)被史学家称为“同治中兴”。这一称呼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效法西方进行革新 B、进入战后恢复阶段C、进行新式政治改革 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变的《回乡偶书》说明()A、九二共识已经达成 B、两岸关系开始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12、20世纪50年代末,安徽某大学生被分配至东北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大学生的经历可以推断出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命运前途C、“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D、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的需要13、1953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作出了在农村实行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计划供应也即“统购统销”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实行()A、推动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 B、保障了工业化的战略实施C、缓解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4、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经济改革成功,美日欧形成鼎足“文革”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C、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D、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16、1933年1月,斯大林在“一五”计划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据此可知()A、特殊时期苏联经济模式占有优势 B、美国比苏联更注重工业发展效益C、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 D、苏联比美国的经济体制更有优势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 B、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C、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D、技术革命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19、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A、保持中立,静观其变化 B、没有太大的作用了,干脆淘汰C、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D、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内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结束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有进化,大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实施福利制度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22、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A、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B、研究的普遍性和工业的普及性C、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D、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的“双元革命”。“双元革命”的最大综合效果是()A、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的自由权利 B、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C、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D、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武装革命力量《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共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A、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地主阶层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D、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非材料题(共三题,26、27、28)2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构建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摘编自托克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6分)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有何不同?(10分)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8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亚契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894年,工业生产方面,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大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性地位的货币。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立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立在华盛顿。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释。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主义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前期,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映。”——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的《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场、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松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12分)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1——10 (CBADCACDBA)11——20 (BABCBADCCB)21——25 (AADCD)二、非选择题:26题(24分)答案:(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2分)原因: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周王室势力衰微(2分)建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2分)(2)进步意义:体现了政治的民主化;(2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