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有关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可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B.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故无法分裂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答案〗B〖祥解〗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详析】A、原核细胞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B、人体成熟的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无法再分裂,B正确;C、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但有遗传物质的复制,C错误;D、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复制C.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D.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能力全部下降,酶活性减弱〖答案〗B〖祥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析】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A错误;B、DNA复制需要解旋,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复制,B正确;C、真核细胞主要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此外还包括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等,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基因表达能力不是全部下降,细胞内的酶活性不是都减弱,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B.由同一受精卵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中不能合成相同的蛋白质C.老年人的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细胞内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属于细胞凋亡〖答案〗D〖祥解〗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析】A、一般来说,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错误;B、由同一受精卵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中,部分相同基因都能表达,因此能合成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等,B错误;C、老年人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人的头发会变白,并非细胞内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C错误;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故选D。4.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的甜性状是显性性状,非甜性状是隐性性状B.间行种植的玉米可以接受本植株和其他植株的花粉C.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籽粒基因型都相同D.甜玉米植株无论接受何种花粉,后代均为纯合子〖答案〗B〖祥解〗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种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据此答题。【详析】A、根据分析可知,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即AA和aa间行种植,既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AA的玉米上可以有Aa和AA,表现型只有一种,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A正确;B、玉米是单性花,玉米间行种植,既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B正确;C、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非甜玉米是AA,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籽粒基因型包括AA和Aa,C错误;D、甜玉米植株是隐性aa,和AA杂交后代为杂合子,D错误。故选B。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B.F2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答案〗D〖祥解〗1、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详析】ABCD、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BC错误,D正确。故选D。6.马铃薯的紫茎(E)对绿茎(e)为显性,正常叶(B)对缺刻叶(b)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EeBb的个体和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茎正常叶∶紫茎缺刻叶∶绿茎正常叶∶绿茎缺刻叶=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EeBb B.eeBb C.Eebb D.eeBB〖答案〗C〖祥解〗紫茎(E)对绿茎(e)为显性,正常叶(B)对缺刻叶(b)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故二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析】基因型为EeBb的个体和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茎正常叶∶紫茎缺刻叶∶绿茎正常叶∶绿茎缺刻叶=3∶3∶1∶1,两对性状分开考虑,则紫茎∶绿茎=3∶1,说明亲本组合为Ee×Ee,正常叶∶缺刻叶=1∶1,说明亲本组合为Bb×bb,故个体X的基因型为Eebb。故选C。7.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A.3∶1,4∶1和1∶3 B.3∶1,3∶1和1∶4C.1∶3,1∶2∶1和3∶1 D.1∶2∶1,4∶1和3∶1〖答案〗C〖祥解〗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详析】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由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可知F1为双杂合体(AaBb)。(1)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2)F2的分离比为9:3:4时,说明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1:2或A_B_:aaB_:(A_bb+aabb)=1:1:2;(3)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C.做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D.F1测交将产生4种(1:1:1:1)表型的后代属于假说的内容〖答案〗C〖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A错误;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的内容,B错误;C、做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检测假说和演绎推理是否正确,C正确;D、F1测交将产生4种(1:1:1:1)表型的后代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B.姐妹染色单体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自我复制C.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交换相应的片段D.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控制同一种性状的基因,A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是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自我复制后形成的,B正确;C、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交换相应的片段,C错误;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10.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答案〗C【详析】试题分析:图①中染色体形成四分体,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有四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图②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两板移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没有单体,B错误;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C正确;图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4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D错误。1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表现。【详析】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过程,A正确;B、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现型P是3种,C正确;D、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A_B_+A-bb):aaB_:aabb=12: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2:1:1,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故选D。1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了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点。下列叙述与这遗传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A.四分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B.减数分裂I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自然状态下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答案〗B〖祥解〗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与配子的多样性和配子组合的多样性有关,配子的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减数分裂I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减数分裂1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减数分裂I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产生了不同种类的配子,通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的个体,进而形成了遗传多样性,A错误;B、减数分裂1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的个体,进而形成了遗传多样性,B正确;C、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与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关系不大,C错误;D、自然状态下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但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因此这不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B。13.某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现对其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的分裂进行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卵原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该动物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C.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D.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则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答案〗D〖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卵原细胞经过两次有丝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细胞;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1个大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因此若该卵原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正确;B、雌性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减数第一分裂完成同源染色体(XX)分离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所以该动物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也为2条,B正确;C、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C正确;D、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因此AXBXB出现在卵细胞,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卵细胞,因此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则该卵原细胞的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D错误。故选D。14.如图为某种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答案〗B〖祥解〗1、在有丝分裂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保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形成纺锤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丝附在着丝点两侧,牵引着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成为两个子细胞。2、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经历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减半。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是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C、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C错误;D、图丙细胞中的M、m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卵识别的过程体现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精卵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基因的自由组合D.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答案〗A〖祥解〗受精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详析】A、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即精卵识别的过程体现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B、精卵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C错误;D、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故选A。16.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有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4条,DNA分子4个B.1的染色单体与2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D〖祥解〗分析图解:图中为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颜色可知,这两条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详析】A、图中有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4条,DNA分子4个,A正确;B、根据图中染色体颜色及基因位置可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即1的染色单体与2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等位基因B与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其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D、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等位A与a位于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上,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C.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C〖祥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析】A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中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正确;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D、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答案〗B〖祥解〗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详析】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A错误;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D、人体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故选B。19.为确定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并测定离心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B.大部分的子代噬菌体中同时含有32P和35SC.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D.该实验可说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祥解〗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子代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位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详析】A、T2噬菌体为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无法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B、大部分自带噬菌体含35S,但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B错误;C、若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含32P,离心后至上清液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C正确;D、该实验结果放射性集中在沉淀物中,说明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中,实验并没有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20.下列关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是()A.动物和植物细胞内只有DNA一种核酸B.一种病毒既含有DNA,也含有RNA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答案〗D〖祥解〗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析】A、动物和植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根据遗传物质不同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一种病毒只含有DNA,或者只含有RNA,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D、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所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1.不同生物所含的核酸种类有所不同,例如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为RNA,T2噬菌体的核酸为DNA,大肠杆菌、酵母菌和烟草都含有DNA和R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新冠肺炎病毒和T2噬菌体含有的核酸就是其遗传物质C.大肠杆菌、酵母菌和烟草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答案〗B〖祥解〗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及DNA病毒的遗传物都是DNA,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析】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其遗传物质是DNA,RNA不作为遗传物质,A错误;B、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为RNA,T2噬菌体的核酸为DNA,都只有核酸中的一种,遗传物质是其所含的核酸,B正确;C、大肠杆菌、酵母菌和烟草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就是DNA,不能说主要是DNA,C错误;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B。22.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B.碱基与磷酸基相连接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答案〗D〖祥解〗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析】A、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A错误;B、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接,B错误;C、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3'末端的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C错误;D、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这是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D。23.某生物的遗传物质中碱基组成为:嘌呤占58%,嘧啶占42%。此生物可能是()A.噬菌体 B.肺炎链球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烟草〖答案〗C〖祥解〗判断DNA和RNA区别:(1)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2)若A≠T、C≠G,则为单链DNA;若A=T、C=G,则一般认为是双链DNA。(3)若出现碱基U或五碳糖为核糖,则必为RNA。(4)要确定是DNA还是RNA,必须知道碱基的种类或五碳糖的种类,是单链还是双链,还必须知道碱基比率。【详析】ABD、在DNA分子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所以A+G=T+C,即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因噬菌体只有DNA,而肺炎链球菌和烟草中,虽然既有DNA,也有RNA,但遗传物质只是DNA,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因烟草花叶病毒中只有RNA,不遵循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所以很可能是该生物,C符合题意。故选C。24.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B.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C.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D.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答案〗A〖祥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女性患病其父亲与儿子一定患病,女性患者少于男性,一般表现为隔代交叉遗传。【详析】A、如果母亲患病,致病基因又是隐性的,所以一定会传给她的儿子,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必然患病,A正确;B、如果祖母患病,会将致病基因传给她儿子,儿子又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他的女儿,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来自其母方的染色体不确定,所以孙女可能是携带者,B错误;C、如果父亲患病,一定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女儿可能是携带者,不一定不患此病,C错误;D、如果外祖父患病,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女儿有两条X染色体,不一定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其儿子,D错误。故选A。25.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某种鸟类的红眼、褐眼分别受基因A、a控制,为了确定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杂交实验。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A.选择红眼的雄鸟与褐眼的雌鸟杂交B.选择褐眼的雄鸟与红眼的雌鸟杂交C.选择红眼的雄鸟与雌鸟相互交配D.选择褐眼的雄鸟与雌鸟相互交配〖答案〗B〖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由于鸟类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个体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个体为雌性个体。其中红眼由A基因控制,褐眼由a基因控制。为确定A/a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可以选择褐眼雄性个体和红眼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凡是雌性都是褐眼,雄性都是红眼,则红眼和褐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若后代都是红眼或无论雌雄都既有红眼又有褐眼,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下图甲表示该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乙是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表示的是______。(2)图乙中①细胞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填“1”或“2”)时期。②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为______。(3)图乙中D过程是_____,该过程使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______。(4)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制作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是①解离→②_____→③染色→④制片〖答案〗(1)染色单体(2)①.2②.1∶1(3)①.细胞分化##分化②.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①.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②.漂洗〖祥解〗分析甲图:图中a是核DNA,b是染色体,c是染色单体。1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末期;2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分析乙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小问1详析】图甲c有时出现,有时消失,所以c表示染色单体。【小问2详析】图乙中①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对应于图甲中的2时期。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1。【小问3详析】图乙中D过程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⑥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小问4详析】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甲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27.下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白)、染色单体(阴影)和核DNA(黑)数量的柱形图,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2)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3中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_____________(选填“都相同”或“各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4)下图A表示一个生殖细胞,图B中可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图A细胞内b为Y染色体,则a为_____________染色体。〖答案〗(1)①.丙②.次级精母细胞③.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①.Ⅱ→Ⅰ②.Ⅲ→Ⅴ(3)①.CG②.不完全相同(4)①.①③②.常〖祥解〗图1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中AG段代表减数分裂,HI段代表受精作用;IM段代表有丝分裂。【小问1详析】图1细胞甲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丙有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则细胞甲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乙细胞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可以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或进行减数分裂。【小问2详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前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数目为8条,DNA数目为8个,从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变为0,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8条,DNA数目仍为8个,因此从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可对应图2中Ⅱ→Ⅰ;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为0条,DNA数目为4个,可对应图2中Ⅲ,其后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为2条,无染色单体,DNA数目也为2个,可对应图2中Ⅴ,因此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Ⅲ→Ⅴ。【小问3详析】图3中BC段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DE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FG细胞一分为二,说明AG段代表减数分裂,其中CG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代表受精作用;JK段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变为体细胞的两倍,说明IM段代表有丝分裂。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分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因此其原因不完全相同。【小问4详析】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所含染色体应该相同(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只有少部分不同),因此与图A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图B中的③,①的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的,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也是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图B中可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减数分裂过程的是①③。图A中细胞为精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b为Y染色体,则a是常染色体。28.下图所示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图甲可以看出DNA分子具有规则的_______结构,从图乙可以看出DNA是由2条______(方向)的长链组成的。(2)图乙中1代表的化学键为________,与图乙中碱基2相配对的碱基是______(填中文名称),这种一一对应关系称之为____。(3)不同生物的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的比值______(填“相同”或“不同”)。(4)若在一单链中A+T/G+C=n,则在另一条互补链中该比值为_____,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________。〖答案〗(1)①.双螺旋②.反向平行(2)①.氢键②.鸟嘌呤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相同(4)①.n②.n〖祥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小问1详析】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小问2详析】DNA双链的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所以图乙中1代表的化学键为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互补配对,所以与图乙中碱基2相配对的碱基是鸟嘌呤,这种一一对应关系称之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小问3详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两者的比值总是等于1,所以不同生物的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的比值相同。【小问4详析】由题意可知,若在一单链中A+T/G+C=n,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则在另一条互补链中该比值为A2+T2/G2+C2=n。在整个DNA分子中A1+A2+T1+T2/G1+G2+C1+C2=2A1+2T1/2G1+2C1=n。2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若1-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有关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Ⅱ-9的基因型为____。(2)仅考虑乙病情况有关基因型时: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Ⅱ-5和Ⅱ-6婚配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3)若Ⅰ-2和Ⅱ-9婚配,则生出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伴X染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