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路径探究_第1页
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路径探究_第2页
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路径探究_第3页
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路径探究_第4页
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路径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引导学生形成包括语言和文化在内的知识、能力并发现、理解、判断并最终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在2022新课标中,文化要素在外语课程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文章主张一线教师要从新课标的本体理解入手,反思教学实践误区,顺应时代需求,满足学科课标发展等三个层面认识到文化要素在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激趣为主、感知体验,多元呈现、层层递进,内容多彩、形式多样,介绍对比、自信开放,鼓励合作、推动交流,自由自主、创意创新”等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六大路径,为学生生成文化沟通、文化交流、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能力提供助力。关

词文化要素;小学英语;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新课标”)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以核心素养为纲要的育人内容和育人理念初具雏形。培养高素质、具有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2022年版新课标中,文化要素以“文化知识”的表述形式出现,在四个课程总目标中位列第二,在六个课程内容要素中排在第四;在小学阶段对应的一级、二级中共含有10点更加具体的内容要求;在附录中也包含了文化相关的词汇表和教学案例。至此,教者要教文化、学习者要学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理念在外语教育界已然成为共识[1]。英语学科文化素养的价值取向需要依托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路径来实现。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内容的文化要素,不仅仅要求学生满足于不同文化的理解、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的生成,而且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辨别和取舍,进而认同、汲取优秀文化,并将其内化为行为与品格。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育人的主场所,教师是育人的责任人,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文化要素融入育人环节的主要实施者和执行者,其对于文化要素的理解必然影响着英语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作用。文章从探究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意义入手,继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为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供可供借鉴的策略与路径。一、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现实意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应该促进学生在理解、比较、借鉴不同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客观、理性看待世界的综合素养。然而,受教育功利化、应试化以及工具主义理念的影响,当下的外语教学模糊甚至是颠倒了文化要素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忽视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人为地将承载语言的文化剥离,英语学科降维为考试学科,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匮乏。因此,从本体意义厘清对现有文化要素的理解误区,融合时代和学科发展的要求与规律,倡导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发展,对于英语学科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清本溯源,打通文化要素“入课程进课堂”的最后一公里重视文化要素在外语能力发展和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浸润作用是英语课程的新发展和新诉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更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唤醒师生文化主体自主性,反思传统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要素本体理解不深入、不全面的做法,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边破边立,谋求新的学科发展思路。尽管学界和一线教师对于文化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通过对一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人们很容易得出“文化要素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是缺失的”这一基本结论。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元的。首先,高校在英语教师的师资培养过程中,未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有效地向准教师传递“为什么要教文化、怎样教文化”,更缺少“怎样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来教文化”的课程设置和实训训练。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忽视帮助学生了解其他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仅局限于人文知识相关的文化要素普及,尚未打开科学、自然、体育等切入英语学习的多种视角。甚至有些英语教师只设定了英语学习的应试目的,无视英语学习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长远目标,有意无意地忽略教育评价中难以量化的文化要素,一味满足于做题、考试、分数,加剧了学生英语学习“学过即忘、能应试不能交流”的现实窘境,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等心理的产生,学生一学英语就头疼。最后,部分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异国文化、了解其他国家的文明和先进之处,而且往往只讲国外优秀的地方;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自信,对跨文化交际理解偏颇,对本地、本土的文化知之甚少却大谈海外的文化,甚至把中国和外国的文化截然割裂开来、相互对立。类似教学实践行为既无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理性地看待多元世界的能力与素养,又阻碍了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的发展。厘清文化要素在英语课程和教学中的地位、重塑其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是文化要素落实到每堂课、每单元的最佳守门人。小学英语课程要学习哪些文化知识、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具体的时间该如何分配,不仅需要新课标普遍性的规定,更需要学生、教师在创设或生成的教学情境中密集交互生成。从这个意义来看,每位教师也是课程目标细化的责任人。故此,一线教师要意识到语言是文化要素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要素的教与学本质上是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载体、国际交流与合作沟通工具的文化要素。跨文化交际是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学习外语的目标中不仅要包含能够理解异国文化、借此学习他国的先进之处,更应该能够呼应“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的重要倡议。2.彰显文化育人功能,回应学科发展与时代需求的必答题回顾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历程,对于“文化”这一外语教育中关键要素的理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在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3]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文化”一词,文化要素尚处于隐形的状态。在2011年版课标中,文化要素以“文化意识”的形式出现,并对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含义、教师应如何教授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简要说明。自此,我国小学英语教师有了明确的文化教学的目标,但目标的内容要求只有二级对应的8个要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仍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英语教育课程中,文化要素慢慢从角落走到了聚光灯下。在2022年版新課标中,从开篇的课程性质到课程理念,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对“文化”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详细的说法,对应小学阶段对文化知识内容有一级、二级的更为细致的目标,并在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例子。自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并且应当把文化要素当成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认真准备、逐步落实,这不仅符合21世纪对学生外语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在积极顺应我国人才培养、人才强国的新时代要求。信息技术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学生们已经形成了新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方式。随时随地全时空的网络学习空间为其接触外国语言和文化,进行碎片化、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便利。当其对外国文化产生好奇心时,也绝不会满足于被动等待,而是自然地运用搜索引擎和各种互联网工具进行探索。但这种对外国文化的初步探索往往缺乏引导,探索的结果很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此外,近年来在学前和小学阶段的英语超前学习现象比比皆是。在舞台效应的影响下,小学英语学习事实上已经不是零起点。这种超前学习往往以单词量、阅读量等可以量化的外在表征为目标,很难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去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文化学习的引导。因此,当前小学英语教师既需要破解顺应新时代学习者需要的难题,又要面对改变小学生错误文化认知的挑战。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全方位参与、自主地从事课程开发相关工作。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方面关注文化要素,提升文化教学的品质。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新课标在首要位置明确提出要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出发设置教育主题,要从对话、访谈、歌曲等各种类型以及文字、音视频等各种形式中选择教学的语篇;在新课标的主题设置要求下,教师应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大胆结合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机动灵活地开发课程内容。二、文化要素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策略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一方面不少学者和教师在文化融入外语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4][5];而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内外部环境的迅猛变化,学者们和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反思文化要素融入外语教学的新路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目前尚未有第九次课程改革的官方说法,但“双减”政策、新课标颁布以来,我国的教育生态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重构外语课堂中的文化教育势在必行。结合当前小学英语教育的现实情况,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思文化要素融入课程的具体路径。1.激趣为主,感知体验从2001年发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到2022年出台的新课标,不难看出我国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一向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流为重,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僵化教学和应试教育。从小学生群体普遍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点来看,学习文化相关要素时绝不能采用死记硬背、做题加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当把精力放在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从当代小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认知偏好出发,精心设计各种文化要素感知及体验活动。6至12周岁的小学生群体普遍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以无意义注意为主,喜欢新事物,而且在思维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6]。因此,教师应尽量带入多样的承载文化元素的实物进课堂,设计时长恰当的感知体验环节,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上,着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发达和海淘盛行的今天,教师们不难找到一些原汁原味的音视频资料和来自国外的实物作为教具。例如,在讲授经典的三只小猪(ThreeLittlePigs)的故事时,在视频网站上找英美澳加等不同国家演绎的动画版本为学生播放,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配上异国风情的画面和音乐,学生的文化体验感直线上升;在讲到年月日与节日时,找一本国外出版的儿童台历(DeskCalendarforChildren)给孩子们直接观察;在谈论食物话题时,设计先看一段外国人烹饪(MasterChef)的短视频,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三明治、热狗、汉堡等活动。2.多元呈现,层层递进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各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想要仅仅通过几次展示、几堂课就完成文化教育是不可能的,文化要素理应贯穿语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抓住几个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设计一些活动不断强化,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增加一些新的文化内容,层层递进地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例如,饮食(FoodandLifestyle)是一个常见的文化相关话题,在小学阶段可以设计难度不同、文化元素含量各异的三层次教学活动:①用实物、图片或视频辅助学习中外小朋友们常吃的不同食物的名称;②设置外国、中国的两种不同餐馆语境,练习简单的点餐和结账用语,了解其背后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③精细设计快餐店、海鲜餐厅、意大利餐馆、学校食堂、家乡菜饭店等各个真实的中外交流语境,借助网络收集餐单等文化实物载体加以利用,通过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玩具辅助等方式让小学生进一步体验文化、探索文化、理解文化。3.内容多彩,形式多样新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一定是趋向多元的。教育者要致力于开发多姿多彩的课程内容、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来满足新一代学习者群体的需求,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英语教育。首先,打破所有人必须从同一语篇入手的僵化思维,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文化元素感知形式。尽可能多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载体,允许并鼓励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比如,在理解国外的传统节日之一圣诞节(Christmas)这个文化知识点上,无论是通过看动画、唱歌谣,还是读绘本、刷视频,还是通过玩游戏、做手工、参加体验活动等方式,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偏好理解这个文化要点的含义以及相应的文化标志物即可。此外,从促进交流的角度来讲,在一个话题下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生远比只读同一段课文的学生更有交谈的动力,更加有话可谈。其次,破除先讲知识点再做考试题目等传统教学思路束縛,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要素内容,变化采用讲授、讨论、合作学习、任务导向、案例教学、独立或团队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在确定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小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做出适当的选择,多向同行学习但拒绝照搬照抄。最后,推动学生完成文化相关学习任务的形式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融入到相应任务设计中来。既然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智能优势和智能组合,那么强制要求其采用统一学习方法和任务完成形式就于理不合了。在学习成果呈现方面,学生可以各施所长,通过说、写、唱、演,或是通过活动设计、故事创编、手工作品等多方位展示其对文化要素的理解和思考。4.介绍对比,自信开放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达到理解不同文化、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三观的终极目标必然要根据学习者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来安排课程和教学。在小学的低龄段,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安排感官体验为主的文化要素教学活动,引领孩子们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Whatisyourfavoritefoodforlunch?),进而向他们介绍外国小朋友类似的生活经验(WhatkindoffooddochildreninUKandIndiahaveforlunch?),推动他们对各种中外文化要素进行简单的观察、辨析、归纳和对比。当升入小学高段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扩大文化要素的学习视野范围,引导学生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下广泛探索各大洲、各领域、各学科的文化要素。在带领学生进行不同文化的比较时,教师可以采取以我为主,从本土、本民族、本国的文化视角出发,平等、自信、开放、包容地看待世界。例如,在探讨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时,既介绍我国的著名人物,也介绍来自各国、各大洲的优秀人物,而不是仅呈现西方语境下的名人。小学英语课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突破教材教辅资料的局限,多讲多谈中国的传统文化(BeijingOpera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国的先进文化(High-speedRailwayandSpaceStation)、中国的革命故事(LongMarch)以及时代精神,鼓励学生用英语来讲家乡的风土人情(DragonBoat)、传统民俗(LanternFestival)、特产特色(NoodlesandRice-pudding)等。5.鼓励合作,推动交流与成人不同,小学生学习特征是以直接经验为主,以身体动觉学习为主。小学生喜欢参与活动,表现欲强。根据小学生这种爱动不喜静的特点,教师应积极鼓励其开展同伴合作,经常设计开展形式各异、难度不同的互动活动,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搭建脚手架。进行文化方面的探索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结对子、成小组的课上课下探索,以文化探索促进其“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