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有关资料显示,提取仍是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在

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

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

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中药多糖的提取效率已成为多糖研究领域

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多糖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中药多

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应用前景

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

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普遍存在于自然

界植物体中.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

本物质之一.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

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

越深入.多糖与维持生命活性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类物质

全面参与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长、应激等过程,是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中分子识别的决定因素[1].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

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

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发展多糖类药物治疗奠定基础,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

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植物多糖的研究

中,如何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多糖研究的基础.目前多糖提取的常用方

法主要有水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等.近些

年多采用混合或辅助手段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溶剂用量.1溶剂萃取法

1.1水提法

多数植物材料选用热水浸提法.此方法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是

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提取植物多糖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游离态多糖

的提取,成本低,且干扰物质少或易除去(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也

可根据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醇沉法对多糖分离),但时间长,

效率低.[2]

李光[3]等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4-6]优化铁皮石斛的最佳提取工艺,

得到温度10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7.2,提取率达到51.08%.付

学鹏⑺等优化了蒲公英多糖的提取条件,确立了料水比1:30,80c保温

3h,提取2次为最佳条件.孙元琳[8]研究了水提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

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2次,料水比1:10.赵永红[9]等

通过正交试验在保证枸杞色素、枸杞低聚糖得率的同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

取枸杞粗多糖,其最佳提取方案,即浸提温度为90℃,溶媒量为50倍,

浸提次数为1次,浸提时间为2h,测得其得率为0.94%。陈莉等[10]称取

一定量茯苓粉末,以热水为溶媒浸提有效成分,对浸提液进行抽滤处理,

将滤液按浸提液:浓缩液=10:1的比例进行浓缩,浓缩液用95%乙醇

沉淀(含醇量达80%),至冰箱中静置过夜,离心后,用无水乙醇、丙酮、

乙酸洗涤沉淀物,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茯苓多糖粗品。徐青梅[11]用水提

取黄黄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黄多糖提取率的

影响。结果表明,黄黄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100℃,时间lh,

提取3次。

水浸提法采用水体系,其优点是材料易得,所需条件简单,适用于游

离态多糖的提取,并且干扰物质少,在生产上使用安全[12].它适于各种

植物多糖,被广泛应用.但在提取过程中需要控制水温、料水比等,操作

时间长,效率低.

1.2酸碱提法

用稀酸或碱溶液提取多糖,在一些植物中得到更高的提取率.

孟宪元[13]等用5%HCI和水2种方法提取茜草多糖,发现稀酸提取法

产品纯度相对较高.赵宇[14]等用0.1mol/LHCI溶液提取海篙子多糖发现,

粗多糖产率酸提方法优于水提方法.赵云平[15]用0.1mol/L氢氧化钠提取

知母多糖,多糖得率22.078%.高杰等[16]采用稀碱提取茯苓多糖并用二甲

基亚碉(DMSO)进行精制。称取一定量茯苓粉末溶于稀碱液中(0.5mol/L),

4℃以下静置过夜,抽滤后滤液用10%的醋酸中和至中性,再加入95%乙

醇沉淀,以下的步骤和水提醇沉相同。此种方法提取率较高,但是由于浸

提条件比较剧烈,极易造成多糖的立体结构的破坏,从而抑制其生物活性。

虽然碱法提取会使多糖含量增加,但寡糖含量则相对减少,且提取后

液体需要中和,程序繁琐.碱提多糖时,容易使多糖的糖昔键断裂,且这

种提取方法只适用于含果胶物质少,黏度小的原料.酸会引起多糖降解及

糖昔键的断裂,因此在稀酸提取时,时间不宜长、温度不宜太高.

2酶法

酶法具有反应特异性能高、快速、高效、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等

优点,因此在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是比较容易受到溶剂影响产生结构变化

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能取到很好的效果。酶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到有效

成分提取中的一项生物技术.在多糖的提取过程中,恰当地利用酶与热水

相结合进行处理,可使细胞壁软化、膨胀和崩溃等,从而可改变细胞壁的

通透性,提高细胞内含物的溶出,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酶的

种类常为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1刀,常用的方式有单一酶法、复合

酶法和分步酶解法.

程俊文[18]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香菇子实

体多糖酶解提取的工艺参数,然后在优化酶解条件下,依次采用纤维素酶、

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分步处理香菇子实体以提取香菇多糖,并与单一酶解

提取法和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对比,在优化提取条件下,分步酶解法提取

香菇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14.17%,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128.2%,比单

独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分别提高了43.71%,46.99%,

23.11%.并证明分步酶解法提取的香菇多糖纯度明显高于热水浸提法提取

的香菇多糖.陈莉等[10]将茯苓粉碎后,用水浸泡30min,植物精提复合

酶加水,在40c温度下活化10min,将茯苓粉末与活化复合酶混合,通过

改变酶解温度、酶的加入量、酶解时间等因素将茯苓多糖的浸出率有效提

高,为普通热水浸提法的2.32倍。HaukeHilz[19]等应用酶分离得到更多

的果胶多糖,这种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易去除杂质、回收率高、节约能耗、

对生物活性影响小等优点,但提取成本较高.

3超声波法与微波法

3.1超声波法

超声波提取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先进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耗

时少、耗能低、提取液杂质少、易于分离纯化有效成分等优点。超声波提

取法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和强烈振动,加速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

而有利于多糖的提取[20].周泉城[21]等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桔梗多糖,其

工艺条件为液料比范围为45.33~47.90,超声波温度为75℃,超声波功率

范围为162~180W,提取液乙醇质量分数范围为44.7%~49.8%,超声波时

间为37~39min,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能达到35%以上.黄生权[22]采用超声

波法提取灵芝多糖,在温度为50C,超声时间为40min时灵芝多糖得率

最高.覃海元等[23]比较了热水和超声波法提取鹿角灵芝多糖的提取率,

水提法多糖提取率为0.63%,超声波提取法多糖提取率为0.87%,超声波

提取率是热水提取率的1.37倍.

超声波提取无需高温,因此溶剂选择是否得当将会影响到多糖的提取

率,在选择提取溶剂时,要结合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筛选.在提取过程中,

找到合适的提取参数对于提取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24].

3.2微波法

微波提取的主要特点是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有利于萃取

热不稳定的物质,可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引起的物质分解,特别适用于处理

热敏性组分或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微波提取多糖的原理是微

波射线辐射于溶剂并透过细胞壁到达细胞内部,对样品从内向外进行加热,

瞬间穿透样品,破坏样品的细胞壁,从而使各种有效成分从细胞中释放出

来传递转移到溶剂中.

胡灵[25]等利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灵芝多糖,确定微波提取灵芝多糖

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min,提取功率400W,提取温度90℃,

料液比20mL/g,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的灵芝多糖提取率为

1.150%,与对照比较微波可使多糖提取率明显提高.李永裕[26]等采用微

波前处理-热水浸提新工艺提取余甘多糖,确定微波时间60s,微波功率480

W,热水浸提温度90℃,热水浸提时间4h.在此条件下,余甘多糖得率

为7.94%.近年来,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多糖提取工艺方面得到广泛的应

用.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效率高、耗能少

等优点,同时该技术可减少产品的污染和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在中草药有

效成分的提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刀.

但是,微波辅助提取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它的提取时间不宜过长,功

率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多,多糖溶出受阻,导致多糖得率下

降.同时,该法也降低了某些反应的活化能,使多糖分子之间、多糖分子

与其它分子之间形成新的作用力,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阻止多糖分

子的溶出[28].

4复合法

近年来,植物多糖的提取不仅仅局限在单一技术的利用上,为了达到

最好的提取效果,可以将几种提取方法配合使用,从而建立了利用水-酶结

合法、水-超声波结合法、水-微波结合法、超声波-酶结合法、微波-酶结合

法、微波-超声波结合法、微波-碱法、复合酶法等技术,在多糖的提取中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提取率高于单一方法提取.张胜帮[29]比较了超声

波-酶解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裙带菜多糖的得率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差异,

认为超声-酶解法多糖提取效果及其羟自由基清除率能力明显优于超声波

法.葛立军[30]等采用正交法确定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佳

配比提取山药多糖,显示出复合酶法比单一酶法提取植物多糖具有提取得

率高的优点.曾凡梅等[31]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山药多糖,相

比传统提取方法,大大提高了多糖的得率.

5超临界C02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等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成

为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高扩散系数和低黏度的特殊溶剂的特点进行萃取

的一种分离方法。超临界流体技术融萃取和分离于一体,不需要经过物料

相变过程,同时也不用经过高温加热等流程。操作较为简单,缩短了工艺

流程,提高了中药有效萃取率,降低了能耗。在植物多糖提取中得到了应

用.王大为[32]等采用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技术脱除蒙古口蘑中脂类及色

素物质,并研究其对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提取率为6.24%,

分别为溶剂处理及未处理试样的4.2倍和

1.8倍.张素霞[33]比较研究了超临界C02辅助提取法和传统热水提

取法2种工艺对香菇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香菇多糖提取率为6.87%,比

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3.16%,所得产品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产品杂质含量

少,红外光谱显示结构与直接热水浸提法一致.采用超临界C02辅助提取

后,香菇多糖的提取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操作方便,

选择性好,脂类物质溶出率高,并兼有脱色脱脂脱异杂味作用,不但可提

高多糖提取率,而且产品纯度高[34].

综上所述,多糖的提取技术从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到微波辅助法、超

声波法、酶法、复合法到超临界C02萃取技术的应用,不断摸索出提高多

糖产率、减少生产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虽然各种方法有利有弊,但却

提供了很多提取技术上的新思路,相信植物多糖的提取技术一定会有更大

的突破,为多糖提取的工业化、产业化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中药新的提取技术普遍存在着针对性强、提取效率高、成

分损失少、周期短等优点,使得这些新的技术在中药的提取中有着广阔的

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这些新技术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及对工作原理、

参数的完善阶段,要使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的药材工业生产中,还需要

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尹恒,王文霞,赵小明,等.植物糖生物学研究进展[J].植物学

报,2010,45(5):521-529

⑵张爽王飞娟王燕.枸杞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

息,2012,7:148

⑶李光,李学兰,孙慧峰,等.响应曲面法优化铁皮石斛多糖提取

条件[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9):29-33

[4]LeeS,BaeH,KimN,etal.Optimizationofgrowthconditions

ofLentinusedodesMyceliumoncornprocessingwasteusingresponse

surfaceanalysis]」].JournalofBioscienceandBioengineering,2008,105(2):

161-163.

[5]LiQH.,FuCL.Applicationof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for

extractionoptimizationofgerminantpumpkinseedsprotein[j].Food

Chemistry,2005,92(4):701-706.

[6]FerreiraSL,BrunsRE,FerreiraHS,etal.Box—Behnkendesign:

Analternativefortheoptimizationofanalyticalmethods[J].Analytica

ChimicaActa,2007,597(2):179—186.

[7]付学鹏,杨晓杰.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现代食品科

技,2007,23(5):37-39

⑻孙元琳,杨萍芳,吴海霞,等.水法提取当归多糖工艺条件优化

[J].中国食品学报,2009,9(5):130-134

⑼赵永红等.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4

[10]陈莉,郁建平.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食品科学,2007,

28(05):136-139.

[11]徐青梅.黄芭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应用化工,2012,41(2):311-313.

[12]史霖,宫长荣,毋丽丽,等.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应用研究进

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192-195

[13]孟宪元,邢连宗.茜草多糖的提取与分析[J].北京中医,2005,

24(1):35-36

[14]赵宇,李志富,任少红,等.海蒿子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J].泰

山医学院学报,2004,25(5):429-430

[15]赵云平,高文远,方玲.知母多糖的提取及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

测定[J].食品科技,2011,36(9):210-212,218

[16]高杰,李玉欣,于占华,等.茯苓多糖提取方法研究.吉林中

医药,2007,27(9):60.

[17]申利红,王建森,李雅,等.植物多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

国农学通报,2011,27(2):349-352

[18]程俊文,吴学谦,贺亮,等.香菇子实体多糖分步酶解法提取研

究[J].食用菌学报,2009,16(2):67-71

[19]HaukeHilz,EdwinJBakx,HenkASchols,etal.Cellwall

polysaccharidesinblackcurrantsandbilberries-characterizationinberries,

juiceandpresscake[J].CarbohydratePolymers,2005,58:477-488

[20]闫克玉,贾玉红,许志杰,等.超声波辅助萃取艾叶中总黄酮含

量的最佳条件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3):73-76

[21]周泉城,孙军凤.超声波辅助提取桔梗多糖研究[J].食品科学,

2007,28(7):111-116

[22]黄生权,王周,林俊,等.超声波辅助提取灵芝水溶性多糖的工

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3-10995

[23]覃海元,潘嫣丽,覃梅珍.热水与超声波提取鹿角灵芝多糖工艺

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3):91-95

[24]杜柯,孙润广,赵凯.超声波在中药多糖提取中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