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分析文章润色改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数学潜能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已有知识经验相契合,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深化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将生活融入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实践证明,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有意识地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探究,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能力,还能有效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这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以下方面:提问:你们有何发现?学生:我们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教师邀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学生分享他们所报的数:6、12、18……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教师:这样的数还包括18、24、30……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学生列出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教师:能否找出最大的公倍数?最小的公倍数是多少?学生:无法找出最大的,不存在最大的公倍数,最小的公倍数是6。教师:非常棒。在2和3的公倍数中,6是最小的,我们称之为2和3的最小公倍数。(在原先的板书上补充“最小”)2和3的公倍数众多,且不存在最大的公倍数,因此我们通常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学生1:9÷1学生2:18÷2学生3:45÷9学生4:3÷9学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老师,他错了。”这位同学沮丧地低下头,几乎要哭出来。这时,教师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非常了不起,这道题他没有错,只是我们需要等到六年级才能解答。”(同学们惊讶不已,随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将“3÷9”这个算式中的“3”替换为一个数,使之成为我们目前能够解答的除法算式?学生1:将3替换为27学生2:将3替换为72(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如果保持“3”不变,如何添加一个数,使之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学生1:在“3”前面添加“6”,即63÷9=7学生2:在“3”后面添加“6”,即36÷9=4……这里,正是教师温柔的抚摸和充满鼓励的赞赏,在学生4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他重拾自信。“谁能将‘3÷9’这个算式中的‘3’替换为一个数,使之成为我们目前能够解答的除法算式?”正是教师灵活的教学智慧,激发了学生的后续动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关爱和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评价,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巧妙设计,打破了教材的框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表达、放飞思维的场所。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体验实践中的学习课堂中应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教材中的结论转化为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圆片、测量折痕,发现圆的特点:所有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折痕描画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缘上。圆中的折痕是无限的,对折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