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植技术》课件-第九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_第1页
《中药种植技术》课件-第九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_第2页
《中药种植技术》课件-第九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_第3页
《中药种植技术》课件-第九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_第4页
《中药种植技术》课件-第九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第九章药用植物的产量与品质c1采收与产地加工2中药材的包装与贮运3目标掌握药用植物采收、加工的方法;熟悉药用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含义、品质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中药材贮藏的常用方法及原理、贮运过程中常见的变质现象。第一节药用植物的产量与品质(一)产量的含义栽培药用植物的产量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指药用植物在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经济产量:指可供直接药用或供制药工业提取原料的药用部位的产量。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天花粉栝楼瓜蒌仁瓜蒌皮(一)产量的含义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通过优良品系的选择、农家品种的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较高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番红花(二)产量的构成因素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药用植物类别产量构成因素根类株数、单株根数、单根鲜重、干鲜比全草类株数、单株根数、干鲜比果实类株数、单株果实数、单果鲜重、干鲜比种子类株数、单株果实数、单果种子数、种子鲜重、干鲜比叶类株数、单株叶片数、单叶鲜重、干鲜比花类株数、单株花数、单花鲜重、干鲜比皮类株数、单株皮鲜重、干鲜比(二)产量的构成因素一般来说,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薏苡人参红花(三)药用植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1.产量因素的形成

在药用植物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时期依次而重叠进行的。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枸杞丹参(三)药用植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2.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药用植物光合生产的能力与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及光合效率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在适宜范围内,光合面积越大,光合时间越长,光合效率较高,光合产物非生产性消耗少,分配利用较合理,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三)药用植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3.生长分析

(1)相对生长率(RGR):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植株的质量增加值,通常用g/(g*d)或g/(g*周)表示。

(2)净同化率(NAR):表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3)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L/W),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4)比叶面积(SLA):也称叶面积干重比,为单位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

(5)叶干重比(LWR):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

(6)药用植物生长率(CGR):又叫做群体生长率,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调节(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化学成分:药用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和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物理指标:产品的外观性状,如色泽、质地、大小、整齐度和形状等。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

1.化学成分药材中所含的药效成分因种类而异,有的含二种或三种,有的含多种;有些成分含量虽微,但生物活性很强。含有多种药效成分的药材,其中必有一种起主导作用,其他是辅助作用。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

2.农药残留物与重金属等外源性有害物质栽培药用植物有时需使用农药,虽然药用器官禁用,但也应检查有无化学农药残留。残留物超过规定者禁止作为药材。目前,我国规定禁使用的农药及农药和重金属等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都有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国际中药进出口相关贸易标准》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

3.色泽

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

3.质地、大小与形状用药材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等、分级,是传统遗留下来的方法。随着中药材活性成分的被揭示,测试手段的改进,将药效成分与外观性状结合起来分等、分级才更为科学。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二)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药用植物产品的品质则取决于该植物所形成的特定物质,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以及特殊的综合产物,如单宁、植物碱、萜类等的数量和品质,并随药用植物的种质、品种类型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药用植物的这些特性是由系统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作用所形成的机能决定的。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药材的色泽、形状、体积、质地及气味等品质要求,是鉴别药材品质的重要方面。其品质优劣也是由不同药用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特性和外观环境条件所决定的。例如:在不同产地与品种上,内蒙古梁外、巴盟等地所产的甘草色枣红、有光泽、皮细、体重、质坚实、粉性足、断面光滑、品质佳,而新疆阿克苏、库尔勒等地所产的胀果甘草色淡棕褐色或灰褐色,几乎无光译、皮粗糙、木质纤维较多、质地坚硬、粉性差、味先甜而后苦、品质较次。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1.药用植物的种或品种2.生态环境条件3.栽培技术4.加工技术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1)药用植物的种或品种遗传特征宁夏枸杞,以大麻叶类型品质佳、果大、肉厚、汁多、味甜,其它类型远不及。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1)药用植物的种或品种多基原品种中药在质地、产量、含量等性状上差异较大。如:内蒙黄芪的茎直立性差,根部粉性足;膜荚黄芪茎挺直,根部粉性差。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内蒙黄芪膜荚黄芪典型案例

含东莨菪碱为主的多利曼陀罗╳主含茛菪碱的曼陀罗

子一代:含东茛菪碱为主

子二代:75%的植株含东莨菪碱∶25%的植株含莨菪碱3∶1(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1)药用植物的种或品种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

(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1)药用植物的种或品种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2)生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温度和湿润的土壤或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以及脂肪的合成,不利于生物碱及蛋白质的合成。空气干燥和高温条件,可促进蛋白质及其他含氮物质的形成。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2)生态环境——温度、湿度甘肃武都产当归挥发油含量为0.5%,色紫气香而肥润,力柔而善补;四川产为0.25%,质地尾粗坚枯,力刚善攻。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甘肃岷县西寨镇当归基地(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2)生态环境——海拔高度山莨菪在海拔2400m、2600m、2800m时,山莨菪碱含量分别是0.109%、0.146%、0.196%。垂盆草在海拔630m(黄山温泉)、1680m(黄山玉屏)垂盆苷含量分别为0.622%、0.013%。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2)生态环境——光照大多数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在光照充足时增加。薄荷中挥发油和油中薄荷脑含量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毛地黄叶中毛地黄毒苷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2)生态环境——矿质营养磷、钾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等物质的合成,氮素有利于生物碱与蛋白质的合成。曼陀罗叶、根中总生物碱含量,随氮的增减而增减。适宜的氮肥或磷肥可以提高萝芙木生物碱含量,尤以施氮肥更明显。其他微量元素,如施锰肥可使蛔蒿花蕾中山道年含量增高。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2)生态环境——土壤和土温黄芪种植在砂性土壤上,常因土壤深层地温高,表层干燥,根系入土深,表层支根少而细,其产品多为鞭杆芪;种植在黏性土壤上,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入土浅,支根多而粗,产品多为鸡爪芪。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糖芥在北京采用秋播,来年生长良好,苷含量高,若春播,则当年不能开花结实,且苷含量降低。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红花以花冠入药,商品以花鲜红,有油性为佳,采收若偏早,花干后色黄而不鲜红,品质降低;采收偏晚,干后紫红或暗红,无油性。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甘草:一年生——根部直径1.5~12.0mm;

第二年——增长最快、增重可为上一年的160%左右;第三年——实生根不但重量、长度、直径增长较明显,且甘草酸(9.48%)、水溶性浸出物(42.86%)均符合药典标准。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人参:过去多栽培8~10年以上才收获。目前一般主张人参以5~7年生长期为宜,多在栽培5年后采收。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在栽培党参中,施用Mo、Zn、Mn、Fe等微肥,不但比对照增产5%~17%,而且对其多糖等有效成分能有效提高,其中以微量元素Zn肥对其内在品质影响最为显著。

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对麻黄碱含量影响很大,凡雨季后,生物碱含量都大幅度下降。采收时间各地不一致,根据当地当年气温、降雨量、光照等情况而决定的。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栽培技术——播种、施肥、采收等芍药采挖时间在6月下旬以后、10月上旬以前为好,过早则生长不足,过迟则根内淀粉转化,质地不坚实,重量减轻。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4)加工技术易变色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采收后不能强光暴晒,必须置于阴凉通风处或弱光下缓慢干燥。经晒干或阴干的当归,其色泽、气味、油润等均不如用湿柴烟火慢慢薰干的好。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4)加工技术四川中江丹参晾晒至半干变软后,需堆闷发汗2~3天,使根内部变黑,再摊晾至全干,否则商品断面不是黑褐色。含淀粉、糖类较多不易自然干燥,需进行烘烤干燥。一般控制在50~70℃,温度过高,易出现焦心、枯心等现象。红参烘烤温度以55~75℃为好,超过110℃,皂苷含量下降。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三)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4)加工技术石菖蒲根茎宜采用间断日晒干法或阴凉通风处阴干法,挥发油可保持在1.6%以上,而烘干法(60℃以下),最多只保持1.4%左右。芍药根宜先厚堆曝晒,使根表皮慢慢失水收缩,并不断上下翻动,晾晒3~5d后再在室内堆放回潮2~3d,让水分外渗,再多晾少晒至内外干透为止。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四)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

1.良种选育

2.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

3.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四)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

1.良种选育针对长期无性繁殖等情况导致的种质下降,开展良种选育和繁育非常必要。各品种性状认定——品质比较——品种鉴定——良种选育田间试验——良种筛选和确定——稳定性考察——良种繁育。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良种选育和繁育工作。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四)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

2.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适宜的种植模式合理轮作、间作乔-灌-草喜阳与耐阴的中草药间作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等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四)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

2.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红花对播种期敏感,适宜晚秋播种当归早播抽薹率高天麻、贝母、细辛播种晚了不发芽或发芽率很低;平贝母适当密植可提高产量早期增施氮肥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四)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

3.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运用现代化的工艺和技术对传统的工艺和方法加以改进,实现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过去:晒干、阴干和土炕烘干现在:利用烘房、烘炉、烘箱、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等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四)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用植物品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将不断被揭示,人们将能够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调节或控制药用成分的形成、转化与积累过程,以达到有效提高中药材质量的目的。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第二节采收与产地加工一、采收元代的李杲曾云:“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一)适时采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原则药用植物合理采收的标准:一是药用部位均已达到成熟阶段;二是药用部位符合药用要求。酸橙枳实最佳采收期确定方法:(1)有效成分含量有一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故含量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总量最大时即为适宜采收期。银杏叶—5月采收(一)适时采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原则1.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或初春萌芽前采收。人参党参(一)采收时期和方法半夏—夏季桔梗—趁鲜去皮(一)采收时期和方法天麻—冬季柴胡—花蕾期或初花期仙鹤草—根芽未出土2.皮类:干皮、枝皮在春末夏初时节,此时树木处于生长阶段初期,树皮内液汁较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皮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剥离后伤口也易愈合。杜仲(一)采收时期和方法2.皮类:根皮在春秋时节,用工具采挖,除去泥土、须根,趁鲜刮去栓皮或用木棒敲打,使皮部和木部分离,抽去木心,然后晒干或阴干。香加皮(一)采收时期和方法五加皮地骨皮3.茎木类:全年都可采收;木质藤本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在秋冬至早春前采收;草质藤本植物宜在开花期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忍冬藤(一)采收时期和方法首乌藤沉香4.叶类:在植物开花前或者果实未完全成熟时采收,色泽,质地均佳;少数的品种需经霜后来收;有的品种一年当中可采收几次。桑叶(一)采收时期和方法大青叶艾叶5.花类:只能根据花期来采收;有的需根据色泽变化来采收;有些品种要分批次采收;花粉类药材的采收,宜早不宜迟,否则花粉脱落。菊花(一)采收时期和方法红花金银花松花粉6.全草类:地上全草宜在茎、叶生长旺盛期的初花期采收;全株全草类宜在初花期或果熟期之后采收;低等植物石韦等四季都可采收。蒲公英(一)采收时期和方法石韦益母草7.果实、种子类:以果实或种子成熟期为准则,外果皮易爆裂的种子应随熟随采。果实多是人工采摘,种子类为人工或机械收割,脱粒,除净杂质,稍加晾晒。陈皮(一)采收时期和方法决明子五味子8.树脂类:一般是植物体的自然分泌物或代谢产物;有的是人为或机械损伤后的分泌物。采收以凝结成块为准,随时收集。没药(一)采收时期和方法苏合香血竭产地加工的目的:为了确保药材的商品特性;防止霉烂腐败,便于干燥和运输;保证药材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等处理。二、产地加工与干燥产地加工的任务:清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确保药材的纯净度;按规定加工修整,分级;按用药要求清除毒性或不良性味;干燥、包装成件,确保运输贮藏的便利和可靠性。二、产地加工与干燥1.拣选与分级

药材采收后,清除杂质,除去残留枝叶、粗皮、须根和芦头等非药用部位,按大小进行分级,以便加工。(二)产地加工方法三七人参川芎2.清洗

将新鲜药材洗净泥沙;亦有不水洗的,让其干燥后泥土自行脱落或在干燥过程中通过搓、撞除去的。(二)产地加工方法黄连丹参3.刮皮

趁鲜刮去外皮,易干燥;先蒸或放入沸水中烫后再去皮;熏或烫后尚需用凉水浸漂后晒干。(二)产地加工方法丹皮桔梗4.修制干燥前——切瓣、截短、抽心、除去芦头、须根、侧根等。干燥后——除去残根,芽孢,切削不平滑部分等。(二)产地加工方法5.切片

对外形粗大、质坚、不易干燥的根、根茎,采收后,趁鲜切成片、块、段等。(二)产地加工方法葛根大黄葛根6.蒸、烫杀死细胞及酶,使蛋白质凝固,淀粉煳化,避免药材变色,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促进内部水分渗出,利于干燥;使加工辅料易于向内渗透,达到加工要求;破坏药材中的有毒物质,降低或去除药物的毒性。(二)产地加工方法6.1蒸

时间长短可根据具体药材品种来确定。(二)产地加工方法天麻菊花熟地6.2烫

药材经烫后,不仅容易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红大戟、太子参等只须在沸水中略烫。

(二)产地加工方法太子参天冬7.熏硫

保护产品的色泽或增白的传统加工方法,可加速干燥,防止霉烂。

(二)产地加工方法泽泻山药白芷8.发汗

晾晒至半干后,堆积一处,可使内部水分向外渗透,当堆内空气含水量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表面。(二)产地加工方法厚朴玄参9.其他方法厚朴采收后,在沸水中稍烫,重叠堆放发汗待内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卷成筒或双卷筒状,最后晒干或烘干。

(二)产地加工方法厚朴9.其他方法浙贝母要将鳞茎表皮擦去,加入蚌壳和石灰,吸出内部水分,才易干燥。

(二)产地加工方法浙贝母1.晒干法晾晒时,选择晴天,注意及时翻动,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应注意药材返潮。

(三)干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2.阴干法

将药材置(挂)于通风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让药材达到自然干燥的方法。常用于含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泛油、变质的药材。

(三)干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党参天冬柏子仁3.炕干法

将药材依先大后小分层置于炕床上,上面覆盖麻袋或草帘等,利用柴火加热干燥的方法。(三)干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川芎桔梗泽泻4.烘干法

使用烘房和干燥机,适合于量大、规模化种植的药材。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温度可控。(三)干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5.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能,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三)干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6.微波干燥法

通过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使中药材中的水分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三)干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第三节中药材的包装与贮运(一)中药材包装的目的与作用防止或延缓中药材的质量变异;采用分档、分级包装或小包装,避免大包装的药材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虫害、霉烂、走油等带来的交叉感染,造成更大的损失;有利于中药材的储存和运输;有利于增加药材附加值和品牌效应的发挥。一、中药材的包装(二)中药材的包装要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7章第42条规定:“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中药材国家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行检验。”

中药材在包装前,必须进行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工序,经检验质量符合要求时才能进行包装。一、中药材的包装(三)包装容器应遵循“适用、牢固、经济美观”的原则,清洁、干燥、无毒、无污染、无破损。包装形式主要以麻袋、编织袋、纸箱、压缩打包为主,也有部分品种采用桶装。一、中药材的包装(三)包装容器用细密麻袋或布袋包装颗粒细小的车前子、葶苈子等,可防止漏失;用化学纤维编织包装生地、黄精等可防止潮解和泛糖;用筐或篓等包装短条形的桔梗、赤芍等可减少压碎;用机械打包处理轻泡的花、叶、全草类药材;用各种木箱、木桶包装怕光、怕热、怕碎的贵细药材;一、中药材的包装(三)包装容器用桶装蜂蜜、苏合香油等液体药材;用铁箱、铁桶、陶瓷、瓶、缸等盛装易挥发走味的麝香、樟脑、阿魏等可以防止渗漏、挥发、走油和受潮;怕散失的粉末状蒲黄、海金砂、松花粉在包装时要在麻袋内衬布袋或塑料袋;易受潮的朴硝、易变质的枸杞子、山茱萸在包装的瓦楞纸箱内衬防潮纸或塑料薄膜等。一、中药材的包装(三)包装容器在每件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易破碎的药材应使用坚固的箱盒包装,毒性、麻醉性、贵细药材应使用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应的标记。一、中药材的包装1.运输要求

运输包装要有明确运输标记:品名、规格、内装数量、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每件重量、体积、生产单位、到站(港),收、发货单位名称和指示标志。二、中药材的运输2.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注意单项装运、混装时不得有污染及不得与矿物药混装;防止途中摔坏包装、污染、淋湿和掉包;商品运到交货地点后立即卸车交货,并完善交接手续;中转时要认真清点、填好交接清单。二、中药材的运输3.特殊中药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