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5.220.20
CCSA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代替GB/T19822-2005
`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硬质阳
极氧化膜
Metallicandotherinorganiccoatings—Hardanodicoxidationcoatingson
aluminiumanditsalloys
(ISO10074:2021,IDT)
(征求意见稿)
(本征求意见稿完成时间:2023-07-12)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9822-2005《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与GB/T19822-2005相比,其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文件名称修改为《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
——删除了定义“有效表面”(见2005版3.3)
——修改了硬质氧化膜2(a)和2(b)类别的界定(见第4章,2005版第4章);
——修改了砂轮磨损试验中双冲程磨损试验次数接收值(见8.2,2005版8.2);
——合并了附录B和附录G(见附录B,2005版附录B和附录G)。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0074:202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将文件的名称修改为《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测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机械研究总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822,2005年首次发布。
III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引言
硬质阳极氧化是形成硬(通常厚)氧化铝膜层的一种电解处理方法,该膜层主要用于工程用途。
硬质阳极氧化可以用于铸造或锻造的铝及铝合金,但对于含有5%以上的铜和/或8%以上的硅以及
压铸铝合金需要特殊的阳极氧化工艺。为了获得最好的显微硬度、耐磨性或低表面粗糙度的特性,应选
用低的合金含量。
除非另有规定,工件在所有热处理、机加工、焊接、成型和冲孔操作后进行阳极氧化,在机加工表
面上可获得最好效果。尖锐轮廓需加工成曲率半径不低于预定厚度10倍的圆角以避免烧蚀或剥落。
硬质阳极氧化通常会导致单一表面上尺寸增加膜层厚度的50%。如有必要,工件阳极氧化前预留尺
寸。
膜厚通常在25µm~l50µm范围内。低厚度(25µm)膜有时用于多种用途,例如花键、螺纹;一般
厚度的膜(50µm~80µm)用于耐磨或绝缘;高厚度膜(150µm)用于修复的目的,但厚膜的外层趋向
于变软。非常硬的膜层降低疲劳强度,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在硬阳极氧化前进行喷丸强化(见H.6)、减少
厚度和/或密封来减小。硬质阳极氧化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加,可通过降低合金含量或机械精饰来得到抑
制。
硬质阳极氧化膜一般用于:
——抗磨粒磨损或腐蚀磨损;
——电绝缘;
——隔热;
——修复工件(克服其在机加上中或因磨损产生的公差;
——抗腐蚀(封闭膜)。
IV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铝及铝合金表面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本文件还规定了需方应向阳极氧化方提供的信息(见附件A)。
本文件不适用于通过等离子电解氧化、微弧氧化、等离子化学阳极氧化、阳极火花沉积或火花阳极
氧化等工艺生产的膜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SO1463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膜层厚度的测量显微镜法(Metallicandoxide
coatings—Measurementofcoatingthickness—Microscopicalmethod)
注: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的测量显微镜法(ISO1463:2003,IDT)
ISO2106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涂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表面密度)的测定重量法
(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alloys—Determinationofmassperunitarea(surfacedensity)ofanodic
oxidationcoatings—Gravimetricmethod)
ISO2360非磁性导电基底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幅敏型涡流法(Non-conductive
coatingsonnon-magneticelectricallyconductivebasemetals—Measurementofcoating
thickness—Amplitude-sensitiveeddy-currentmethod)
注:GB/T4957-2003非磁性基底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型涡流法(ISO2360:1982,IDT)
ISO2376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击穿电位和耐压的测定(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
alloys—Determinationofbreakdownvoltageandwithstandvoltage)
注:GB/T8754-2006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绝缘性的测定击穿电位法(ISO2376:1972,IDT)
ISO4516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Metallicandotherinorganic
coatings—VickersandKnoopmicrohardnesstests)
注:GB/T9790-2021金属材料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的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ISO4516:2002,MOD)
ISO6344-1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试验(Coatedabrasives—Grainsize
analysis—Part1:Grainsizedistributiontest)
注:GB/T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ISO6344-1:1998,IDT)
ISO758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术语和定义(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alloys—Termsand
definitions)
注:GB/T8005.3-2008铝及铝合金术语第3部分:表面处理(ISO7583:1986,MOD)
ISO825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耐磨性的测量(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
alloys—Measurementofabrasionresistanceofanodicoxidationcoatings)
注:GB/T12967.2铝及铝合金阳极膜检测方法第2部分: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耐磨系数
(ISO8251:1987,MOD)
ISO922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Corrosiontestsinartificialatmospheres—Saltspraytests)
1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注:GB/T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9227:2017,MOD)
3术语和定义
ISO758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批lot
一起加工的具有相同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温度的工件。
3.2
批量验收试验lotacceptancetest
按本规范的要求检验一批产品性能所进行的试验。
4材料分类
硬质阳极氧化涂层的性能和特性受合金和生产方法的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件将材料分为五类并归
类如下:
——1类:除2类以外的全部锻造合金;
——2(a)类:2000系列合金及含铜超过5%的其他合金。;
——2(b)类:含有2%或2%以上镁的5000系列合金和7000系列合金。;
——3(a)类:低于2%铜和/或低于8%硅的铸造合金;
——3(b)类:其他铸造合金。
需方向阳极氧化方提供的信息应符合附件A的规定。
5外观
重要表面需全部阳极氧化,目测外观均匀,不存在剥落、砂眼、起粉的区域。目测验收须逐批进行。
裂纹及微裂纹通常不作为拒收的理由。
6厚度
厚度测量应在重要表面上进行,但不能在接触点(夹具)5毫米内进行,也不能在尖锐边缘附近进行。
应使用ISO2360所述的无损涡流法或ISO1643所述的破坏性显微镜法进行测量。在有争议的情况下,
应使用显微法(ISO1643)进行测量。
厚度或相关的成品尺寸宜在批量验收试验中测量。
7表面密度
根据ISO2106,在厚度为50μm±5μm的未封比的阳极氧化膜上测量表面密度(单位面积层质量)时,
其最小值在表1中给出。
当镀层厚度不为50μm时,应按比例进行表面密度校正。
警告——ISO2106规定的方法要求使用含有六价铬的试剂。六价铬是有毒的,其溶液对环境有危害,
对水体有严重危害。
2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表1最小表面密度
最小验收值
材料类别
mg/dm2
1类1100
2(a)类、2(b)类950
3(a)类950
3(b)类协商确定
8耐磨性
8.1总则
应测量未封闭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见注)。由于与其他性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耐磨性应按照附录
B.1的要求进行测试,使用ISO8251中描述的砂轮磨损测试方法。
注:对于封孔的阳极氧化膜可以测定耐磨性.但热水封闭或着色可降低耐磨性50%以上。
当砂轮磨损试验方法不合适时(特别是在一些曲面上),应按照B.2,使用ISO8251中描述的喷砂试
验方法进行磨损/磨损试验。这个测试给出了总膜厚度的平均值。
砂轮磨损试验方法是评估砂轮耐磨性的方法。磨料射流试验方法评估抗冲蚀磨损(冲蚀)的能力。因
此,结果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只有在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B.3规定的TABER磨损试验。
8.2轮式磨损试验
耐磨性应由膜层厚度损失或质量损失的测量来确定。根据B.1,使用ISO8251中描述的砂轮测试方
法,最终值应是至少三次测试的平均值,使用负载为19.6N±0.5N和P240级碳化硅纸(如GB/T9258.1所
述)。膜层厚度或质量的损失应排除任何由于测试前磨损造成的损失。
验收值参照表2。按照附录C的规定,标准试件应每天在与试验试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当使用
膜层厚度损失时,每个厚度值应为测试区域10个读数的平均值。
硬质阳极氧化和磨损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24h。在此期间,试样应保存在试验环境中。
表2砂轮磨损试验的验收值
双冲程预试磨损次数双冲程磨损试验次数平均相对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合格值/%
合金类别
dsds相对于标准试样(见附录C)
1类100800≥80
2(a)类100400≥30
2(b)类100800≥55
3(a)类100400≥55(或协商确定)
3(b类)100400≥20(或协商确定)
3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双冲程预试磨损次数双冲程磨损试验次数平均相对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合格值/%
合金类别
dsds相对于标准试样(见附录C)
根据公式给出了相对平均比耐磨性(RMSAR)。
RMSAR=试样的平均磨耗/标准试样的平均磨耗×100
其中磨耗其中耐磨性是去除1μm(或1mg)涂层所必需的双冲程数。
耐磨性(Rw)用下面的厚度测量公式计算,或类似地用质量损失测量公式计算:
푁
RW=
푑1−푑2
式中:
N——除预试磨损双冲程外的双冲程数;
d1——预试磨损后的平均厚度(单位为微米)或平均质量(单位为毫克);
d2——磨损试验后的平均厚度(单位为微米)或平均质量(单位为毫克)。
由于表面条件和/或阳极氧化膜的结构,铸件并不总是适合进行磨损试验。在需要测试3类合金的特殊情况下,磨
损/耐磨接受值应由供方和需方商定,并可以要求特殊的参考样品。
8.3喷砂磨损试验
耐磨性应由碳化硅的质量或穿透膜层所需的时间来决定。当根据B.2确定时,使用ISO8251中描述
的喷砂测试方法,最终值应是至少三个测试的平均值。
验收值参照表3。
硬阳极氧化和磨损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24h。在此期间,试样应保存在试验环境中。
表3喷砂磨损试验的验收值
相对平均比耐磨性接受值
合金
与标准试样相比,%(见附件C)
1类≥80
2(a)类≥30
2(b)类≥55
3(a)类≥55(或协商确定)
3(b)类≥20(或协商确定)
根据公式给出了相对平均比耐磨性(RMSAR)。
RMSAR=试样的平均磨耗×100
标准试样的平均磨耗
其中磨耗是去除1μm涂层厚度所需的持续时间(以秒为单位)或磨料质量(以克为单位)。
a由于表面条件和/或阳极氧化膜的结构,铸件并不总是适合进行磨损试验。在需要测试3类合金的特殊情况下,
磨损/耐磨验收值应由供方和需方商定,并可以要求特殊的参考样品。
8.4TABER试验
4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当根据B.3确定时,最终值应是至少三个试验的平均值。验收值按表4执行。
表4TABER磨损试验的验收值
验收值
合金
最大质量损耗,mg
1类15
2(a)类35
2(b)类25
3(a)、3(b)类(见注)
b由于表面条件和/或阳极氧化膜的结构,铸件并不总是适合进行磨损试验。在需要测试3类合金的特殊情况下,
磨损/耐磨验收值应由供方和需方商定,并可以要求特殊的参考样品。
9维氏显微硬度
在厚度为25μm至50μm的膜层上,根据ISO4516测量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维氏显微硬度时,其最小
值应如表5所示。试验负荷应为0.49N,对于薄的阳极氧化膜或某些合金的阳极氧化膜,试验负荷应由
阳极方和需方商定。
表5维氏显微硬度试验的验收值
合金显微硬度,HV0.05
1类400
2(a)类250
2(b)类300
3(a)类250
3(b)类协商确定
注:厚度大于50μm的氧化膜,其显微硬度值较低,尤其是膜的外层。
10耐蚀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封孔氧化膜。如果需要进行腐蚀测试(见附录A),则应按照ISO9227[中性盐雾(NSS)
测试]进行336h的测试。正常阳极氧化膜厚度为50μm的测试样品在中性盐雾中暴露336h后,除1.5mm
的夹具痕或边角外,不应出现任何腐蚀点。
注:耐蚀性测试不合格表明阳极氧化膜存在缺陷或不连续,而不是封孔不佳。
5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A
(规范性)
需方应向供方提供的信息
需方应在适当的时候向供方提供下列信息:
a)本文件号;
b)标明材料牌号和热处理代号;
c)重要表面的区域;
d)所需阳极氧化膜的厚度;
e)接触点(夹具痕)的合适位置和尺寸;
f)最后的尺寸公差;
g)特殊性能要求,如耐蚀性、绝缘性、表面无划痕、处理前后的硬度或粗糙度要求;
h)抽样程序(如果需要)(见附录D);
i)击穿电压测量的要求(见附录E);
j)对合格证和认可手续的要求(见附录F)
k)特殊包装和交付的要求(见附录H)。
l)特殊的前处理或后处理(尤其是密封)要求(见附录H)。
6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B
(规范性)
耐磨试验
B.1砂轮磨损试验
用ISO8251中描述的砂轮磨损试验进行磨损试验,与表面密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它是首选
的试验方法。然而,由于高耐磨性,需要更高的负载。这些膜层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会导致测量困难,因
此必须对顶部2μm或3μm进行磨损,通过100次双笔划的预测试磨损,以产生一个更可重复的起始点。
硬阳极氧化涂层的耐磨性增加,需要使用更高的负载(19.6N±0.5N)和更粗的碳化硅纸(符合GB/T
9258.1的P240)。
对于某些应用,使用商定的参考样品进行比较磨料/磨损试验可能是首选。
注:如果使用膜层质量损失,重要的是在称重和测试之间和/或在测试和重新称重之间没有延迟。
B.2喷砂磨损试验
喷砂试验方法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或不对称的部件。ISO8251推荐的喷射喷嘴采用高气流速度和低
气流量。这导致快速磨损,有可能在正常测量时间磨穿膜层。
试验条件如表B.1所示。
表B.1喷砂磨损试验条件
参量试验条件
空气压力(KPa)15
研磨介质筛孔尺寸(μm)125
研磨介质流量(g/min)25±1
B.3TABER磨耗试验
B.3.1磨轮的准备
每次测试后,用S11纸清洗砂轮,循环50次。
每4个周期,用金刚石研磨机重新修整砂轮,注意尽可能少地去除材料。
处理后限一年内使用。
B.3.2试样的准备
硬质阳极氧化后至耐磨性试验之间须至少存放24h。在此期间内,试样存放于试验环境中。
B.3.3程序
将试样置于轮台上,其转速设置为60r/min±2r/min或70r/min±2r/min。
注:转速与电源频率无关。如果旋转速度不同,测试结果会不同。
装好两个CS17磨轮,每个负荷为1000g。
在试样的0.8mm~l.5mm内安置吸尘口。
开始吸尘。
设置周期旋钮为1000周。
7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开始试验。
当设备停止,将试样从轮台上取下置千干燥器内。
试样称量,精确到0.1mg(质量为푚0)。
再次将试样置于轮台上。
装好CS17磨轮,安置好吸尘口。
开始吸尘。
设置周期旋钮为10000周。
记下温度和湿度。
开始试验。
当设备停止,将试样从轮台上取下置千干燥器内。记下试验结束时的最终温度和湿度。
试样称量,精确到0.1mg(质量为푚1)。
B.3.4结果表示
质量损失Δm(mg),由公式(B.1)给出:
Δ푚=(푚0-푚1)·······························································(B.1)
式中:
푚0——试样磨1000周后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푚1——试样继续磨10000周后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B.3.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a)本文件号;
b)试样的标识(包括合金)以及认可的参比试样的标识;
c)质量损失的计算值;
d)试验前后纪录的温度和湿度;
e)任何与试样处理有关的观察结果、试样或试验区域的状态。
8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C
(规范性)
标准试样的准备
用于磨损试验的标准阳极氧化试样应由抛光或光亮轧制的铝板制成,要求如下:
铝板标准:Al99.5
厚度:至少2mm。
注1:试件的推荐尺寸为140mm×70mm或100mm×100mm。
应遵守下列工艺条件:
前处理:脱脂(轻微碱腐蚀或酸浸蚀);
阳极氧化:溶液成分
游离硫酸:180g/L±2g/L
铝浓度:1g/L~5g/L
其余:去离子水
阳极氧化条件:
温度:0℃±0.5℃
电流密度:3.5A/dm2±0.35A/dm2
气强搅拌:用压缩空气
氧化时间:40min
氧化膜厚度:50µm±5µm
膜层不封闭,在空气中干燥。标准试样垂直悬挂于水平安置在氧化槽的极杠上进行阳极氧化,保持
整个阳极表面处于强力搅拌,使用波动不超过5%的平稳直流电。同槽阳极氧化的标准试样数不多于20
个,每个标准试样的槽液不少于10L。
注2:做测试试验时,一天至少要测试标准试样一次。
注3:如果在仔细控制所有条件的情况下单独阳极处理,标准样品是最准确和可重复的。
注4:标准试样的阳极氧化层厚度在10%的内在变化。
9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D
(资料性)
抽样程序
当需方希望确认一批或多批阳极氧化工件是否符合质量规定时,应根据ISO2859-1给出的抽样程序,
按ISO2859-0的规定进行抽样。
当同一生产线上进行阳极氧化的一套完整程序用氧化生产3批以至更多批次的工件时,抽样程序
将作为合格质量水平(AQL)的基础,这个质量水平代表需方准备接受的误差的平均百分率。
10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E
(规范性)
击穿电压
如需方需要,阳极氧化膜的击穿电压按GB/T8754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击穿电压最小合格值由
需方和供方商定。
11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F
(规范性)
鉴定和验收程序
当需要鉴定时,需方应在生产开始前准备好验收所需的样件或试片。根据商定的鉴定步骤进行鉴
定,按照鉴定需要测试各项目。除非需方认可,不允许修改鉴定步骤。
12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G
(资料性)
阳极氧化工件的包装和储运
G.1包装
阳极氧化工件的包装须保证其在装运中得到保护并在储存中不致由于保管不善、放置于露天或其
他通常有害的环境中而受到损害。
G.2储运
阳极氧化工件按照工业上通常的惯例来准备.要能满意地搬运并安全运到交货地点。包装要按照
适合运输的原则和规章来进行。
13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附录H
(资料性)
工艺指南
H.1总则
所使用的设备与工艺须能得到满足本文件所要求的阳极氧化膜。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工艺条件应由供方确定。
H.2遮蔽(可选)
屏蔽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的某些指定区域不被处理,特别是工件上不是铝,而是钢、铜或有机
材料制作的部分。
不同的适用技术包括:
——蜡;
——油漆或涂料;
——机械保护;
——使用传统的阳极化(例如铭酸阳极化)。
H.3上夹具
夹具以铝合金或钦合金制作,这样易于紧固工件以确保良好的电接触和机械接触。
工件和夹具间的接合一般通过夹紧或螺栓来实现。
H.4脱脂
表面需要清洗除去油、脂、氧化物、水锈及其他污物。
不同的脱脂方法包括:
——溶剂浸渍脱脂;
——溶剂蒸汽脱脂;
——碱性或酸性脱脂。
H.5浸蚀或腐蚀(非强制性的)
浸蚀或腐蚀除去表面的氧化皮,但会引起表面粗糙,故在硬质阳极氧化前很少使用。如有必要,应
使用适当的酸溶液。
H.6喷丸硬化(可选)
硬质阳极氧化将导致铝合金抗疲劳性降低。阳极氧化前喷丸硬化可以减少抗疲劳性的损失。
H.7硬质阳极氧化
硬质阳极化通常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电解质:槽液通常由硫酸和去离子水(有或没有一种或几种添加剂)组成;
——搅拌:强而均匀的搅拌对于工件表面的散热是重要的;
——温度:通常在-10℃~+5℃范围内;对于某些特殊的工艺,上限温度可达到+20℃
——电流:使用的电流可以是直流、交流、直流叠加交流或脉冲电流。
H.8封闭(可选)
14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当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之间必须综合考虑时,通常以沸水(有或没有添加剂)进行封闭。
封闭一般会降低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显微硬度,并可导致裂纹。
H.9机械精饰(可选)
工件可使用研磨或抛光以达到精确尺寸或改善其表面粗糙度。
H.10浸渗(可选)
二硫化铝、聚四氟乙烯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可以用在硬质阳极氧化膜上以改善其摩擦特性。
H.11溶液控制
H.11.1阳极氧化溶液
阳极氧化溶液的成分根据化学分析控制,当溶液使用时,至少每周调整一次溶液成分,使其保持在
规定范围内。
H.11.2封闭溶液
对于封闭溶液,pH值、电导率或添加剂浓度需控制在适当值,至少每周测试一次,将保持在规定范
围内。
15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参考文献
[1]ISO2859-1,Samplingproceduresforinspectionbyattributes—Part1:Samplingschemesindexed
byacceptancequalitylimit(AQL)forlot-by-lotinspection
[2]ISO2859-0,Samplingproceduresforinspectionbyattributes—IntroductiontotheISO2859series
ofstandardsforsamplingforinspectionbyattributes
16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材料分级...........................................................................2
5外观...............................................................................2
6厚度...............................................................................2
7表面密度...........................................................................2
8耐磨性能...........................................................................3
8.1总则...........................................................................3
8.2轮式磨损试验...................................................................3
8.3喷砂磨损试验...................................................................4
8.4TABER试验.....................................................................4
9维氏显微硬度.......................................................................5
10耐蚀性能..........................................................................5
附录A(规范性)需方应向供方提供的信息...............................................6
附录B(规范性)耐磨试验.............................................................7
B.1砂轮磨损试验...................................................................7
B.2喷砂磨损试验...................................................................7
B.3TABER磨耗试验..................................................................7
附录C(规范性)标准试样的准备.......................................................9
附录D(规范性)抽样程序............................................................10
附录E(规范性)击穿电压............................................................11
附录F(规范性)鉴定和验收程序......................................................12
附录G(规范性)阳极氧化工件的包装和储运............................................13
G.1包装..........................................................................13
G.2储运..........................................................................13
附录H(规范性)工艺指南............................................................14
H.1总则..........................................................................14
H.2遮蔽(可选)..................................................................14
H.3上夹具........................................................................14
H.4脱脂..........................................................................14
H.5浸蚀或腐蚀(非强制性的)......................................................14
H.6喷丸硬化(可选)..............................................................14
I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H.7硬质阳极氧化..................................................................14
H.8封闭(可选)..................................................................14
H.9机械精饰(可选)..............................................................15
H.10浸渗(可选).................................................................15
H.11溶液控制.....................................................................15
参考文献.............................................................................16
II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铝及铝合金表面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本文件还规定了需方应向阳极氧化方提供的信息(见附件A)。
本文件不适用于通过等离子电解氧化、微弧氧化、等离子化学阳极氧化、阳极火花沉积或火花阳极
氧化等工艺生产的膜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SO1463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膜层厚度的测量显微镜法(Metallicandoxide
coatings—Measurementofcoatingthickness—Microscopicalmethod)
注: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的测量显微镜法(ISO1463:2003,IDT)
ISO2106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涂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表面密度)的测定重量法
(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alloys—Determinationofmassperunitarea(surfacedensity)ofanodic
oxidationcoatings—Gravimetricmethod)
ISO2360非磁性导电基底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幅敏型涡流法(Non-conductive
coatingsonnon-magneticelectricallyconductivebasemetals—Measurementofcoating
thickness—Amplitude-sensitiveeddy-currentmethod)
注:GB/T4957-2003非磁性基底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型涡流法(ISO2360:1982,IDT)
ISO2376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击穿电位和耐压的测定(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
alloys—Determinationofbreakdownvoltageandwithstandvoltage)
注:GB/T8754-2006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绝缘性的测定击穿电位法(ISO2376:1972,IDT)
ISO4516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Metallicandotherinorganic
coatings—VickersandKnoopmicrohardnesstests)
注:GB/T9790-2021金属材料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的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ISO4516:2002,MOD)
ISO6344-1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试验(Coatedabrasives—Grainsize
analysis—Part1:Grainsizedistributiontest)
注:GB/T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ISO6344-1:1998,IDT)
ISO758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术语和定义(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alloys—Termsand
definitions)
注:GB/T8005.3-2008铝及铝合金术语第3部分:表面处理(ISO7583:1986,MOD)
ISO825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耐磨性的测量(Anodizingofaluminiumandits
alloys—Measurementofabrasionresistanceofanodicoxidationcoatings)
注:GB/T12967.2铝及铝合金阳极膜检测方法第2部分: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耐磨系数
(ISO8251:1987,MOD)
ISO922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Corrosiontestsinartificialatmospheres—Saltspraytests)
1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注:GB/T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9227:2017,MOD)
3术语和定义
ISO758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批lot
一起加工的具有相同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温度的工件。
3.2
批量验收试验lotacceptancetest
按本规范的要求检验一批产品性能所进行的试验。
4材料分类
硬质阳极氧化涂层的性能和特性受合金和生产方法的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件将材料分为五类并归
类如下:
——1类:除2类以外的全部锻造合金;
——2(a)类:2000系列合金及含铜超过5%的其他合金。;
——2(b)类:含有2%或2%以上镁的5000系列合金和7000系列合金。;
——3(a)类:低于2%铜和/或低于8%硅的铸造合金;
——3(b)类:其他铸造合金。
需方向阳极氧化方提供的信息应符合附件A的规定。
5外观
重要表面需全部阳极氧化,目测外观均匀,不存在剥落、砂眼、起粉的区域。目测验收须逐批进行。
裂纹及微裂纹通常不作为拒收的理由。
6厚度
厚度测量应在重要表面上进行,但不能在接触点(夹具)5毫米内进行,也不能在尖锐边缘附近进行。
应使用ISO2360所述的无损涡流法或ISO1643所述的破坏性显微镜法进行测量。在有争议的情况下,
应使用显微法(ISO1643)进行测量。
厚度或相关的成品尺寸宜在批量验收试验中测量。
7表面密度
根据ISO2106,在厚度为50μm±5μm的未封比的阳极氧化膜上测量表面密度(单位面积层质量)时,
其最小值在表1中给出。
当镀层厚度不为50μm时,应按比例进行表面密度校正。
警告——ISO2106规定的方法要求使用含有六价铬的试剂。六价铬是有毒的,其溶液对环境有危害,
对水体有严重危害。
2
GB/T19822—202X/ISO10074:2021
表1最小表面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育行业介绍
- 心衰护理新知识
- 四上数学8.4 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 会计入门培训
- 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规定培训
- 创伤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 基本安全培训
- 学防疫知识悟感人事迹
- 心理护理学中的人格探究
- 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状况与投资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5-2030年
- 节后复工检查表
- 音乐歌曲网上搜课件
- 财务有哪些制度要上墙
- 医学教学课件: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
- 矿山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规程
- 安全生产晨会管理制度
- 直线导轨装配文档课件
- 2022年招标师资格《招标采购专业实务》考试题库(真题整理版)
- (GIS)110kv组合电器
-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 第3章地基处理(振密、挤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