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幻灯片1自然辩证法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刘增惠幻灯片2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幻灯片3第一章绪论一、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时代背景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资产阶级加紧了从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在当时盛行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中,影响较大的是以毕希纳为代表的庸俗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恩格斯写作的直接目的是批判毕希纳.配合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幻灯片4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自然向人类社会过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幻灯片5三、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因而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研究(即正在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下,它研究的问题、内容与范围有了很大的发展。
自然辨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幻灯片6在自然观方面,系统科学与系统观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观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幻灯片7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从实践的观点、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沿着科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地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验与发展等问题。幻灯片8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从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特别是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幻灯片9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阐明科学技术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阐明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建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国内外不同学派与此相关的论述幻灯片10四、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助于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2、有助于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3、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4、有助于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幻灯片11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幻灯片12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为基础,并且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发现,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幻灯片13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一、西方自然观的产生、发展与演变1、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它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幻灯片14在古希腊人看来,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泰勒斯:地球是一个放养在海洋中的巨大生命有机体,用海洋中的水修复着自己的和它之中的所有事物的组织,并通过一个类似于呼吸和消化的过程,将它转化为它自己躯体的各个部分.幻灯片15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自然是上帝的一件作品内在神论与泛神论柏拉图主义—彼岸世界亚里士多德主义—经验世界幻灯片162、近代机械自然观自然界不是一个有机体,既没有理智也没有生命,它根本不可能自我运动,它所表现出来的运动都是外界施与的,它们的规律性是外加的“自然定律”.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是一架被在它之外的理智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设计出来、组装起来的机器.幻灯片17机械自然观的两个主题第一,以几何关系看待自然界第二,从自然哲学体系中剔除所有神秘色彩的内容牛顿的经典力学借助还原论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大统一玻耳兹曼(1886):如果你要问我,我们的世纪是钢铁世纪,蒸气世纪,还是电气世纪,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们的世纪是机械论自然观的世纪幻灯片18机械还原论自然观的局限性1.物质构成、物质运动具有简单性2.绝对时空观3.决定论的自然观幻灯片193、现代进化自然观(1)变化不再是循环的,而是前进的古希腊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都把自然的运动看做匀速、圆周运动.现代自然观将自然界看成其中无物重复的第二世界,因为新事物持续涌现而有着进步特征的第二世界.(2)自然不再是机械的机械的自然观把自然看做是完成了的产品进化自然观把自然看做发展的过程.幻灯片20(3)实体消解为功能机械的自然观把自然看作实体进化自然观把自然理解为过程组成的类型(4)最小时间和最小空间任一给定的自然实体,都只可能在适当长的时间和适当范围的空间中存在.A、最小空间原理任何一个给定种类的自然实体都不是无限可分的,它有一个最小的可能量,如果这个量再分下去,其部分就不是这种实体的样本了.幻灯片21B、最小时间原理每个特定的实体都有它能够在其间存在的特定时间间隔,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它便不能存在.怀特海:瞬间中不存在自然自然界如何向我们呈现,依赖于我们以多长的时间观察它.幻灯片22人类的观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度已经被现代科学仪器大大扩展了,但它依然存在,而且通过我们身体构造方面作为有限尺寸和有限生命节律的动物,最终限制我们.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能研究的自然界,是一个人类中心的世界,它仅仅由那些时间段和空间范围都限于我们观察视野的自然过程所组成.幻灯片234、后现代主义自然观从尊重自然的立场出发,走向极端,提倡自然崇拜和自然神化.大卫·格里芬:你不能排除石头也是具有思维的可能性.幻灯片24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果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的阶段进入系统整理这些材料和理论概括的阶段,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由于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的建立)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从而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幻灯片2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幻灯片26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它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即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它的方法是辩证的,即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幻灯片27它的基本原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幻灯片28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幻灯片291、相对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幻灯片302、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打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它反映了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特征,人只有通过仪器装置才能观察和描述自然,人是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参与到自然现象中去的.“测不准”原理幻灯片313、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现代生命科学已发展到足以改造人类自身、改变人的自然本性的程度幻灯片324、系统论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系统思维方式与还原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同,它观察事物的侧重点不是部分而是整体;它立足于综合而不是分析;不是把分析与综合截然分开的单向思维,而是把二者通过反馈耦合形成双向思维幻灯片33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而且其各个组成部分又自成系统、互成系统。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要素”,根据系统与外界环境是否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现实的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系统。自然界物质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幻灯片342、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整个自然界可以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非生命世界又可以划分为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凝聚态物体、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等层次;生命世界又可以划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是部分与整体、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自然界物质系统之间及其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形成了无穷嵌套的立体网络结构图景。幻灯片35三、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演化与进化:进化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有有序和进化,又有无序和退化.有序性就是对称性的破缺.对称性: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最对称的世界是没有秩序和结构的平衡态.对称破缺导致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不仅在空间上展开其多样性,而且有时间上的历史.时间是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有箭头(方向)的。幻灯片36普利高津:时间先于存在现实的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可逆过程,并不否认自然界系统演化的不可逆性。进化是指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增长。自然界的系统进化,大体上由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所构成,是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共济进化。幻灯片372、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分叉表明了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辩证对立统一(2)突现表明了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对立统一(3)“内在随机性”表明了确定性与随机性的辩证对立统一一般认为,非线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复杂性的根源.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能够内在产生出随机性,即所谓“内在随机性”。它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从根本上消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测性的幻想。幻灯片38行动需要复杂性思维行动是策略策略是与程序相对的策略是应对偶然性、变化性的方案复杂性不拒绝决定论、有序性.复杂性需要策略复杂性思想本身不直接解决问题,但它构成对于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帮助莫兰:自助者,复杂性思想将助你幻灯片39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幻灯片40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第一,运动不灭第二,物质不灭幻灯片414、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不可逆,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幻灯片42(2)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幻灯片43自然观是科学研究的背景和预设前提麦克斯韦:每一种哲学蓝图都是发展科学理论的一个建议,以说明假定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某种秩序.幻灯片44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一、生态危机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幻灯片45二、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自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幻灯片46三、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幻灯片472、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幻灯片48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1.主客二对立的思维模式柏拉图:古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确立者笛卡尔: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确立者和主导者.对主客二元思维方式的评价:积极意义: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消极意义:导致人类毫无节制地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认识基础幻灯片492.人类中心主义古代人类中心主义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康德: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洛克:对自然界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具有内在价值,自然没有内在价值,人对自然没有义务幻灯片50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道德属于人类,不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保护环境就失去了内在动力缺陷: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去观察、对待和保护自然.幻灯片513、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非人类中心主义悖论幻灯片524.自然内在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分界罗尔斯顿:自然价值包括(1)支撑生命(2)经济(3)消遣(4)科学(5)审美(6)使基因多样化(7)历史(8)文化象征(9)塑造性格(10)多样性和统一(11)稳定性和自发性(12)生命(13)宗教幻灯片535.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保护自然(1)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内在官联性(2)承认主体性是自主性与依附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3)承认交互性的主体性幻灯片54幻灯片55生态自然观即把自然界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整体,它是一个生命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的特点.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幻灯片56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1)自然是人的物质的无机界(2)自然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2、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2)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3、人与自然界进行永恒的物质变换(1)劳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条件(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3)建立理想社会是进行合理物质变换的前提幻灯片574.共产主义实现了自然界的真正“复活”(1)共产主义实现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2)共产主义实现了“自然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统一幻灯片58三、生态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现代科学基础生态产业的建立将大大缓解人工环境、人工自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佳选择。幻灯片59四、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作出了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并就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点形成共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推向新阶段。第一,代内公平第二,代际公平幻灯片60五、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1、澄清对马克思价值观的误读西方主张一般价值观马克思主张实践价值观人和满足其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人不是赋予外界物以价值,而是创造价值。所以,马克思的价值含义与西方普遍持有的价值观不同,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观。幻灯片612、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自然价值观马克思不仅承认自然价值,而且指出了真正实现自然价值的途径,这就是自然的人性化,要把自然界从资本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实现自然向人性的复归,实现人与自然本质的统一。(1)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体现在视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劳动的前提(2)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体现在视自然物为物质财富的来源之一(3)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体现在为自然物找到社会尺度幻灯片62自然物的使用价值要进行交换,就要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就是人的劳动,价值是社会尺度,是使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通约”的东西。综上所述,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着眼于自然的社会属性,只有从自然的社会性出发,人们才能真正理解自然,真正理解自然价值。幻灯片633、马克思自然价值观的当代启示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环境保护的问题尤显突出.幻灯片64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天然无法居住的地带占1/3,建国后60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又超过1/3,现在能生存的土地占总量也仅有1/3。也就是说,只有短短60年,人口增长一倍(从6亿增加到13亿),中华民族的空间却减少一倍(从可居住的600多万平方公里变成300多万平方公里)。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测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人均可耕地测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人均占有林地测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在人口远远超过土地承载力、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以高消耗耗、高污染的方式增长着:每万美元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幻灯片652005年4月22日在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谢振华局长做了题为《中国环境形势及未来15年环境战略》的演讲,提供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他说: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超过环境的自治能力,环境污染严重;流进城市的90﹪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负氧化,沿海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3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酸雨影响面积已经占国土面积的1∕3,近年来强度有加重的趋势;最近这一两年随着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在增长。工业废弃物每年产生1100吨,处理组织率为68﹪,城市无害化处理率不到20﹪。幻灯片66生态破坏的问题还很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持续增长,但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增加退化的草原2.5万公顷。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国际生态警戒线,其中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了60﹪,海河超过9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有10﹪到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况,物种资源流失严重,有害外来物的入侵每年造成10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幻灯片67目前在我国,环境问题呈现与其它社会问题叠加的态势,经济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特别是人口问题,都加剧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幻灯片68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首先要从实践出发,不能从抽象的理论出发。其次,树立新的自然观,尊重自然价值。建国以后,虽然我们进行了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但是在自然观上还是机械论的,我们一直把自然看作是征服、处置的对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树立人性化的自然观,尊重自然,尊重自然价值,就是尊重人自身。幻灯片69第三,坚持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相统一。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强调自然本身的价值,狭义的价值观强调人本身的价值,这两种观点把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割裂开来。实际上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自然和自身的关系,主张人的价值就是主张自然的价值,反之亦然。两个价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表现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幻灯片70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幻灯片71第五章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过程一、科学的本质1、什么是科学贝尔纳:科学本来不能用定义来诠释,……必须用广泛的阐明性叙述来作为唯一的表达方法.幻灯片72奥弗顿法官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应当具备如下特征A、遵循自然规律B、根据自然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C、在经验世界是可检验的D、它的结论是暂时性的,即不必是最终结论E、它是可证伪的幻灯片73威尔逊:简单地说,科学是有组织的、系统的行业,它搜集有关世界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精简成可以检验的定律和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首先,可重复性.同一现象可以重复研究.其次,经济性.科学家试图将信息抽象为简单优美的形式,同时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第三,可测量性.恰当的测量可使概括清晰第四,启发性.最好的科学可激发进一步发现第五,契合性.诸多解释中,只有相互关联并彼此一致的解释可以存在下去.幻灯片74国内学者的观点:科学本质上是指人类应用逻辑、数学以及验证的方法对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说明,形成经过验证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和预见性。幻灯片752、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本质区别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的首要问题(1)西方观点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科学划界的问题上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即: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幻灯片76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分析命题即逻辑、数学命题;综合命题是经验命题)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A、鱼在水中游动B、鱼在水中很快活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逻辑经验主义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幻灯片77逻辑经验主义认为,除了分析命题之外,任何命题只有当它原则上能被经验所证实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逻辑经验主义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能够被经验证实的.比如相对论.幻灯片78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又称证伪主义,代表人物为波普。它的基本观点是:任何科学理论都仅仅是猜想和假设,理论是可错的,只有对理论持批评态度,才能发现和消除错误,推动科学的进步。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不断积累,归纳的结果.而批判理性主义则恰恰反对这种归纳,因为波普认为归纳法不能成立。即根据个别观察的事例的积累重复并不能引出一般性的规律,归纳法在逻辑上有妥当性,根据过去已经知道的事物并不能引导出关于未来的妥当的知识幻灯片79关于科学命题的划界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命题是能够不断被证实的命题,而波普恰恰相反,科学命题不能被证实,因为全称命题不能由单称的经验命题得到完全的证实。所以科学命题只能被证伪。并且只有被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科学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也就是说要不断去证伪,要求不断用经验性去证伪科学命题。幻灯片80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首先大胆提出猜测与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例子,并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试错法对理论的的修改或者否定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说科学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有不断的证伪。幻灯片81库恩对波普的批判:波普是把科学事业中的非经常性的革命部分的特点赋予了整个科学事业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只能通过偶然发生的革命而进行,那么无论科学或知识的发展都成为不可理解的了.幻灯片82科学历史主义代表人物为库恩.科学历史主义强调科学的内容,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科学理论是如何产生、变化,在何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发展的.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范式概念.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可以称为科学,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或称前科学。
,幻灯片83库恩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旧系统不断接受最终被新系统替代攻.科学发展存在两个态,稳定的常态,和极不稳定的变态。稳定的常态通过细致缜密的工作为旧系统(框架)服务,变态是通过对旧系统的质疑完成创新及拓展,但是其整体得完善工作必须靠常态工作完成。
幻灯片84对库恩“范式”概念的质疑科学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的认识是否导致唯心主义?幻灯片85后现代主义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不同的仪器组代表此在开启不同的领域科学的实在性乃维系于仪器数据反对传统的“现象—本质”,将二者合为一体反对传统的基础、本质、普遍主义,提倡相对主义.但这种相对主义是存有论相对主义.(现象不依主体的不同而改变;科学认识却依主体不同、仪器不同而不同)科学家象摄影师?幻灯片86科学大战与索卡尔事件科学大战:20世纪末科学怀疑论与科学卫士之间的大论战科学怀疑论:对现代科学的合理性、客观性、真理性予以否定科学卫士:捍卫科学的真理性和实在性索卡尔事件:索卡尔在《社会文本》发表题为“越过边界,迈向量子引力的变革性诠释学”的文章(无逻辑前提、经验根据或概念论证)幻灯片87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平衡立场”(1)科学既不是不加鉴别地实证的,也不是与其他非科学不相容的,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既能够引起也能够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2)从悠久的科学史中收集最好的东西,既不是怀旧的,也不是赶时髦的.(3)科学不是孤立的事业,而是与“广泛的观念世界”密切联系的事业.(4)科学既不是权威主义,也不是独裁主义,而是每个科学家必须考察证据得出结论的东西.(5)科学是“独立思想”,而不是教化或无批判的赞扬和支持.(6)科学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实验的、近似的和需要修正的.幻灯片88(2)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验检验是科学划界标准,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科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是A、可检验性B、系统性C、主体际性幻灯片89二、科学认识的过程科学认识的过程是:获取经验事实;提出科学概念、科学定律或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理论。1.科学事实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描述和判断。注意:事实与事件的区别.事件是客观现象;事实是对事件的语言描述.幻灯片90的.科学事实的分类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本身的描述—事实Ⅰ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事实Ⅱ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被称为理论事实—事实Ⅲ科学事实渗透着理论幻灯片91科学事实与一般经验事实的区别(1)经过科学家选择后进入其研究视野,成为其研究对象才成为科学事实。(2)科学事实与科学概念相互循环—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同时科学事实必须通过科学概念的描述才能成立。(3)现代科学讨论的科学事实并非全由感觉器官发现,存在着理论预见在先,感官感知在后的情况。幻灯片92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1)个别性。科学事实必须是单称陈述或命题(2)重复性。可重复检验,这是最根本的特点(3)精确性。不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应尽量形成定量描述幻灯片93科学事实的一般特征(1)相对客观性。对客观实在的描述不能保证原初的形态(2)非本质性。科学事实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对事物现象的判断和描述。(3)认识论属性。科学事实是认识的一种形式、一种形态。(4)语言性。用自然语言、人工语言积累事实,形成科学发展史(5)可错性。科学是人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业。幻灯片942.科学定律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之间的必然的、实质性的、不断重复着的关系的认识。3.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4.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本质的系统说明,是由科学概念、原理、定律、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幻灯片95三、科学价值1、西方的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休谟认为,具有主观性的价值与客观事实之间是分裂的,从“已然如此”不能推出“应该如此”。休谟的观点长期主导着西方关于价值与事实关系的看法。(2)科学负荷价值说普特南:每一个事实都有价值负载,而我们的每一个价值也都负载事实幻灯片96(3)价值是选择的基础说库恩:科学家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所作选择A、依赖共有准则B、依靠个人经历和个性所决定的特异性因素(4)社会价值系统对科学活动影响说科学活动环境的变迁对研究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达尔文主义为什么在英国发韧并特别发展;能量守恒为什么在德国国发韧并特别发展.幻灯片97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1)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主要是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与开拓创新精神.科学思想主要是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幻灯片98罗伯特·默顿把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归纳为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可以说,要是没有这种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提供的持久而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幻灯片99第五章科学理论的形成一、科学问题的确立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动,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的恰当变换常常能开辟新的思路。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是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幻灯片100库恩:在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不是革新者,而是解决疑难的人.他所集中注意的疑难,恰恰是他相信在现有科学传统范围中既能表述,也能解决的.十分常见的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同时显示维持传统主义和反对偶像崇拜这两方面的性格.幻灯片101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常识问题、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事实问题、理论问题、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等。科研选题适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要善于把握社会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幻灯片102邹承鲁:科研选题三原则A、重要性首先是课题完成后对科学领域今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影响的面越大重要性越大.一个新思想的建立有时能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系列,甚至全新的研究领域.B、可能性科学有其连续性,所有的创新都必然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只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成功.幻灯片103C、现实性没有一个现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任何设想都只是空想.已知的或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实验方法.幻灯片104沈致远:当代科学有四大难题等着我们去突破第一难题是物质本质第二大难题是宇宙演化第三大难题是生命奥秘第四大难题是自我意识幻灯片105二、科学事实的获取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经验基础,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手段。在实验观察中,经常需要利用替代性的实物模型或计算机模型,这被称为模拟实验观察,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观察不仅要注意预期现象的出现,而且要留心意外的事件。科学史上有时意外观察到的事件可能导致科学发现。幻灯片106观察渗透理论。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感性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观察与实验须坚持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科学的观察是主体―仪器―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微观领域中原则上不可能排除仪器干扰,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仍然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幻灯片107幻灯片108幻灯片109幻灯片110三、科学假说的形成科学假说是为了回答科学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已知科学事实或科学定律的说明或解释,分别称之为定律型假说或理论型假说。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与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定律型假说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概括;理论型假说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溯因和猜想。公式:如果P(原理定律假说)为真,则Q(经验定律)可被解释,Q成立,所以,P可能为真.幻灯片111四、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抽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是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关键环节,它表现在科学术语、科学符号与思想模型的使用中。科学思维的形式主要有:1.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概念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运行的;形象思维是通过意象、联想和想像而运作的。2.顿悟思维――直觉与灵感。顿悟思维是瞬间达到对事实本质的心领神会。幻灯片112科学思维的方法主要有:1.演绎方法。这是在一般中进一步认识个别的思维方法,其推理具有必然性、普适性。2.非演绎方法。主要有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模型方法等,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其推理具有跳跃性、偶适性。幻灯片113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1、科学抽象与推理2、比较与分类方法3、类比与移植4、分析与综合5、归纳与演绎幻灯片114科学研究的非逻辑思维方法1、直觉与灵感特点:A、认识的突发性B、认识过程的突变性C、认识成果的突变性2、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幻灯片115科学研究的逻辑与非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灵感、直觉(逻辑思维的中断)—逻辑思维幻灯片116注意:科学思维方法不同于科学研究方法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怎么都行亚力山大·伯德:无论在科学发展的什么阶段,都不存在一个产生科学知识的普遍方法.亚力山大·伯德:最佳说明推论:假定存在的说明E是P最有效的说明,我们便推断E是P的真实说明.假定E可能参考了特定的事实C与定律L,因此在E确实说明了P的推理中,我们推断C与L确实是真实的事实与定律幻灯片117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丁肇中)一、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二、对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三、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的距离是很小的。四、要实现你的目标的话,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幻灯片118科研成功的因素(王选)一、勤奋来自于正确的科研动力二、跨领域的研究易出大成果三、具备同时代大多数人所没有的多方面知识和经验四、远见和洞察力是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之一五、向胜利者学习,也要从失败中吸取教幻灯片119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一、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1、相容性评价是通过与相关理论的比较,评价该理论是否与相关理论相违背。如果被评价的理论与相关理论一致,则是相容的,反之则不相容。相容性评价过程中,相关理论一般都是科学上已确立的理论。幻灯片1202、自洽性评价就是分析理论本身是否自相矛盾。没有发现自相矛盾的理论,具有自洽性,反之不具有自洽性。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相互之间有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冲突。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一些悖论,即从一个理论前提的真可以推得其前提的假,或者从其前提的假可以推得其前提的真。科学家们在消除科学悖论的过程中,提出新的理论,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幻灯片1213、简单性评价就是理论的形式结构是否简单。如果两个理论都能够同样好地解释类似的现象,那么,形式结构简单的理论被称为简单性的理论。这里,形式结构的简单可以是理论前提较少,可以是参数或者变量较少,也可以是变量的次数、方程的阶较低,等等。形式结构的简单并不意味着思想内容的简单。在相同条件下,简单性的理论更易被科学共同体接受。幻灯片122库恩:好的科学理论的五个特征第一,理论应当精确.理论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相符.第二,理论应当一致.包括内部一致和外部与公认理论相一致第三,应有广阔视野.推论超出它最初所要说明的特殊观察、定律和分支理论第四,理论应当简单.给现象以秩序第五,应富有成果性.应揭示新的现象或已知现象之间的前所未知的关系幻灯片123爱因斯坦评价科学理论的两个标准第一,理论不应同经验事实相矛盾第二,理论本身前提的逻辑简单性即: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是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幻灯片124二、科学理论的经验检验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中的经验与理论的关系就是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关系,通过对应规则把二者联系起来。由于假说一般都是全称命题,无法直接与经验相比较,因此通过逻辑推理从假说演绎出单称命题(经验陈述),然后通过观察与实验来证实单称命题。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经验→假说→证实,其中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归纳主义与证实主义。幻灯片125确证:检验蕴涵:由全称推出单称,检验单称,进而检验全称.通过检验蕴涵确证一个理论命题的公式:如果T为真,则P亦为真;P为真,所以,T或许为真.幻灯片126批判理性主义提出:假说是理性的猜测,不是从经验中归纳得来,假说是可错的。科学理论的形成与确立的途径是通过对假说的猜测与反驳,即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猜测性的解答,然后通过实验证伪,这就是:问题→假说→证伪,其中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演绎主义与证伪主义。幻灯片127否证:检验蕴涵与经验命题不一致的情况.公式:如果T为真,则P亦为真;P为假,所以,T必然为假.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科学既求确证,也求否证;伪科学只求确证.幻灯片128在科学史上,有时候一个科学理论的命题被经验所否证,但整个科学理论却并没有被科学共同体所拒斥。这除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之外,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理论在遇到反例时可以通过修改原有理论进行辩护。科学理论的辩护方式一般是转嫁难题。最常见的办法是把问题转嫁给观察陈述,就是对观察结果提出质疑,以保护理论。如果受质疑的观察结果得到确证,理论的辩护者就把难题转嫁给背景理论。如果背景理论没有问题,一般是修改受检验理论的辅助性假定,以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假定。如果核心假定遭到证伪,就意味着受检验理论的失败。幻灯片129三、机器发现与科学方法的检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提出了科学发现的新问题,主要对一些机器发现成就进行概括,尤其是对其中的启发式、算法与既有的科学方法论资源的关系进行介绍,其中主要是:1.人的发现与机器发现2.数据驱动3.理论驱动4.机器发现中的人―机相互作用幻灯片130四、科学理论的社会确认科学知识的主体际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要经过讨论、交流,正式发表,最终才能成为科学的文献或资料(科学社会学称之为档案里的知识)。这就需要理论的提出者有一定的表述技巧,这些技巧既反映了他个人对科学共同体的认知倾向和风格的把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共同体对该理论的接受程度。这里所讲的科学理论的社会确认,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从表述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1.科学理论表述的可视化,如图表等2.科学理论中的修辞学手段3.科学争论与科学界的社会协商幻灯片131第七章科学理论的发展一、科学理论发展的模式1、科学逻辑的观点。归纳―演绎模式认为,科学假说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来,然后借助于演绎法推出预见,预见经受新的经验的检验:预见与新的经验如果不符合,则对假说进行修改;如果符合,则假说被证实。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归纳法与证实原则。它认为,对相互竞争的、不同的假说,通过判决性实验,可以决定它们的命运。幻灯片1322、科学进化的观点。对归纳―演绎模式提出批评:第一,经验证实只是科学理论知识的量的积累,而科学理论知识的质的飞跃必须是经验证伪;第二,从经验事实到假说、从特殊到一般并没有逻辑通道,假说是“思维的自由创造”。因此假说―演绎模式认为,科学始于问题,为回答问题提出假说,人们根据假说演绎出一系列的预见,再根据这些预见设计观察和实验方案并将其付诸经验检验,然后依据经验检验的结果来调整理论或假说。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不断经受证伪检验的过程。幻灯片1333、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认识活动是由科学共同体进行的,在科学发展的社会史上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前范式时期,各种理论、观点、假说相互竞争,但没有一种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确认;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在范式(已确立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积累知识的时期,常规研究是不断开拓与加深范式的内涵,为新观念、新理论的突破奠定基础;科学革命时期,出现了与范式所预期的不相符合的反常现象,当调整范式不能解决反常的问题时便出现科学危机,这时候原有的范式受到质疑,科学革命时期从此开始。因此,科学的发展就是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如此循环往复幻灯片134戴森对库恩的批判:第一,库恩理论主要关注观念上的变革,而科学革命不仅是由观念上的变革引起的.第二,库恩理论仅仅在解释特定的知识系统在特定历史阶段内的发展时是成功的.即: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幻灯片135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革命:一种系由观念所推动;另一种系由工具所驱动.观念驱动的革命的功效,在于用新的方法解释旧的事物;反观工具驱动的革命.其功效在于发现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新事物.幻灯片136二、科学理论的调整与更替科学理论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继承与创新或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两种形式互为前提、交替出现的。科学理论是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整体,它由“硬核”和“保护带”组成。“硬核”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理论的核心部分,不容反驳。“保护带”由一些补助假设与初始条件组成,它可以适当调整或改动,以对付“反常”情况的挑战,保护“硬核”免受侵犯。幻灯片137在渐进时期,科学理论的发展是已有理论的应用、深化和修改。当出现原有理论不能解释的“反常”现象时,科学家往往是在原有理论的框架内作出调整,即提出新的辅助假设或改变初始条件。在跃进时期,对“反常”现象出现相互竞争的不同理论,这时候就会导致理论的更替。新的更成功的理论通过调整辅助性假设、确定初始条件,不仅能解释反常,而且能对经验事实做出更多的预言,并得到经验的证实,于是新理论就代替了旧的理论。幻灯片138三、科学理论的创新科学理论创新的关键是提出新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新观念或新假说,这只能求助于创造性思维。1.科学研究的创造性。由经验事实到假说“没有逻辑通道”,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直觉、灵感与想像力等。创造性思维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的关系,表现为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关系,这两种思维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幻灯片1392.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要阐明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的区别与联系,说明机器发现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幻灯片140萨德满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1、科学使用相关联的思维方式,伪科学使用相似性的思维方式2、科学追求经验确证和否证,伪科学忽视经验因素3、科学研究者关心与竞争理论有关的理论评价,而伪科学不关心竞争理论4、科学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而伪科学采用非简单性理论.5、科学随着时期而进步,伪科学在文件和应用中停滞不前幻灯片141第三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幻灯片142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虽然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和科学是有区别的,必须阐明技术不同于科学的本质,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现代技术发展提出的价值论争、现代技术的社会形成等问题,从而明确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幻灯片143总的来讲,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目的:科学—释物;技术—造物。科学求真,技术求利。主客观因素:科学—以客观因素为主;技术—以主观因素为主可预见性:科学发现一般来说不可预见;技术总的来说可以预见评价标准:科学进步的标准是扩充人们的认识领域;技术提高的标准是造出更好的产品.价值:科学—体现为科学家的价值观;技术—本身负载价值思维方式:科学—分辩是非,弄清真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技术—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如何使低效变为高效。幻灯片144知识产权的核心:科学—“名”;技术—“利”。更新速度:科学—更新比较缓慢;技术—更新速度很快。竞争形式:科学是学术竞争,比较宽容;技术—市场竞争,十分残酷。与市场的关系:科学知识不是商品;技术成果是商品。作用: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科学研究者—好奇心、想象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经济头脑、市场意识。幻灯片145混淆科学与技术的后果一、目标幻化,动机模糊二、体制不顺,任务不清三、产业技术研究被削弱四、评价标准不合理五、培养人员一刀切六、对技术教育缺乏重视幻灯片146科学技术一体化1、技术科学化(1)传统技术活动日益转移到以新科学理论为基础上来(2)现代技术发明创造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研究的发展,技术进步以科学进步为先导2、科学技术化(1)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带有技术活动的特点(2)重大科学研究活动离不开各类技术人员的合作,离不开先进、精密、昂贵的实验技术设备的支持。3、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一体化幻灯片147第八章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技术的本质与特征技术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是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幻灯片148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幻灯片149技术具有以下特征: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结合;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自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幻灯片150理解技术特征的哲学思路技术作为一种实在而存在造物活动的及物性保证了技术的实在性.“造物”范畴在技术哲学中居核心地位“有而不(能)用”的“技术”不是技术实在科学实在与技术实在是可以相互过渡的技术也许不能解决实在的有无问题,但能解决实在的具体呈现问题,于是技术实在也可以视为实在的样式.幻灯片151技术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天然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的调控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最好的技术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幻灯片152二、技术活动的要素、分类原则及其形态技术活动的要素是人类创建人工自然的方法和手段。它的分类原则:1.在总体上要符合技术活动的本质特征;2.在纵向上要能够说明技术活动的历史发展;3.在横向上要能够形成技术活动的基本结构技术有多种分类,如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类自身的技术;工业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等.幻灯片153技术活动要素的形态有:经验形态,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主要是指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知识形态,主要是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它是现代的技术要素。各种技术活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独立性与相关性、互补性与主导性、自稳性与变异性等特点。幻灯片154三、技术结构及其演化技术结构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种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1、技术结构的类型(1)经验型技术结构。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技术结构。幻灯片155(2)实体型技术结构。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3)知识型技术结构。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幻灯片1562、技术结构模式的演变(1)古代单相的技术结构模式只包含一个功能结构单元即经验型技术结构(2)近代双相的技术结构模式包含两个功能结构单元即经验型技术结构和实体技术型结构(3)现代三相的技术结构模式包含三个功能结构单元即经验型技术结构、实体技术型结构和知识型技术结构幻灯片1573、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技术结构的演化过程交织着各种矛盾:(1)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决定了技术结构的转变(2)技术结构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3)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影响到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时机和速度幻灯片158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主要趋势一个核心:以电子算机为先锋的微电子技术.两个重点:生物技术和新型材料四大前沿:光电技术和激光、新能源、海洋开发和空间开发.幻灯片159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10种新型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1.无线传感器网络2.可注入组织工程3.纳米太阳能电池4.机械电子学5.网格计算6.分子成像7.纳米印刷刻蚀8.软件保证9.糖原组学10.量子密码术幻灯片1604、对技术结构演变的哲学思考(1)前现代技术工具成为人的肢体的延长,工具消除了对操作者的存在感(2)现代技术机器成为独立的存在反而要消除人的存在机器成了主人,机器机器的存在感远胜于人的存在感.技术异化.(3)后现代技术向技术的中央控制思路发出挑战.倡导“生态技术”,“分散化技术”,实现“高技术、高人文”,消除技术的存在感.幻灯片161第九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一、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1.技术认识论的产生与发展技术认识论是以人们对技术活动及其结果为研究对象,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技术认识的特征与过程、技术研究与技术活动的方法论、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等问题,是人对技术认识的自觉反思。幻灯片162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科学哲学家和工程师对技术负面效应的思考和对各种形式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反思。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研究表现为三种趋向:(1)在内容上,网络技术的认识论成为新的理论生长点;(2)在范式上,工程的范式和人文的范式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3)在方法上,转向实证方法。幻灯片163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是精神生产力;技术是改造世界,是现实生产力。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作为两种独立的认识形式,在认识的原则、目的、对象、成果、过程、方法与评价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幻灯片164(1)目的不同科学: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技术:改造自然,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2)认识对象不同科学:天然自然技术:人工自然(3)认识过程不同科学:从经验到理论技术:一定的科学知识—技术理论—实践(4)解决的问题不同科学: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做什么?怎样做?幻灯片1653.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⑴科学性。这是指技术认识要以科学的规律为依据,它是实现技术认识目的必要的前提。⑵价值性。这是指技术认识是按照人的需要认识与改变自然的活动,当人的需要改变时,人们创造的人为事物也随之改变。⑶实践性。这是指技术认识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到改造现存事物,以适合人们的需要上,它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幻灯片166⑷综合性。这是指技术认识一般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技术实践中的问题,这种综合性和复杂性反映出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即前者偏重于综合,而后者偏重于分析。⑸实用性。这是指技术认识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实践需要,“目的”已成为技术认识的内在要素,成为技术能否达到要求的必要指标。幻灯片1674.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1)课题规划(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3)试验与实施幻灯片168二、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1、技术预测技术预测是指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研究、分析来计算和预报未来的技术实践和情况.技术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德尔斐法是目前最可靠的预测方法,不仅预测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且研究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德尔斐法采取理两轮问卷调查,以各领域专家为对象.幻灯片1692、技术评估技术评估是采用多种科学的方法,从各个方面系统地对相关技术的利弊得失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它着眼于重大、长期、全局性的问题.技术评估过程要确保评估内容的系统性、评估主体的多学科性、评估对象的广泛性、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评估过程的动态连续性、评估视野的开阔性.幻灯片170三、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是技术开发过程中方案的构思与设计阶段的程序和方法,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创造性思维.技术方案构思的方法有:原理推演法、实验提升法、移植综合法、设问法等.技术设计的原则有系统性、可靠性、最优性.幻灯片171四、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技术认识的过程包括:科学研究过程,即科学理论―试验―技术理论;试验与实验在目的、认识过程、对象范围、最终成果、成功率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技术开发过程,即技术理论―研究开发―技术应用。技术理论是应用研究的结果,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它体现了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结合、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理论的发展形式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了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革命。幻灯片172五、技术知识的特点与分类1.技术知识是依据对物质客体的认识,借助于物质手段,对之进行有效地改造,使它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形式的知识。2.技术知识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知识反映客观事物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前者表现为技能和准则;后者具有抽象性、系统性,表现为技术规则和理论。经验的知识或存在于操作者头脑中的知识,是个人知识,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技术认识过程中这种知识有时起关键作用。幻灯片173(2)根据知识载体的不同,可分为物质的形式和观念的形式,前者指物化于工具中的知识,后者是存在于操作者头脑中的知识。(3)根据知识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技术结构的知识和技术功能的知识。前者关系到技术人造物的物理的(或结构的)属性;后者则与人如何成功地使用人造物相关联。幻灯片1743.技术发展中的知识整合是指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以寻求解决多个技术问题的方法。在技术发展中,知识整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的整合,二是不同级别的系统之间知识的整合,三是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的整合。幻灯片175六、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区别:第一,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技术方法是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方法,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第二,科学方法注重定理、原理和学说的提出,崇尚理性,扬弃经验,力求解释因果性,揭示规律性。技术方法注重规则、程序和手段的确立,崇尚实践技能,重视经验,力求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幻灯片176第三,科学方法强调从特殊到普遍、从整体到分析,科学实验是为了实现从经验到理论过渡,要通过对科学假说的证实与证伪来确立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强调从普遍到特殊、从要素到综合。技术试验是为了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要通过技术设计的试验和试错来选择和优化技术方案。第四,科学方法的选择与社会体制、社会政治、人文艺术等的关系较远,而技术设计及方法的选择则与之紧密相关。幻灯片177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目的性与客观性功利性与折衷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等。幻灯片178确定技术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相统一的原则;需要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幻灯片179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的作用:技术活动的手段和工具是技术主体和技术客体之间的中介;技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总结促进技术活动的发展;能塑造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幻灯片180第十章技术的价值及其社会形成一、技术价值技术价值研究的内容如下:1.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幻灯片1812.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做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还包括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类的未来,等等。3.技术与价值是指技术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该系统居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之中并受其影响。研究技术价值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幻灯片1824、技术价值的特点(1)客观性技术价值受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性(3)历史性技术价值的应用和被承认需要一个历史过程(4)相对性技术的有用性具有相对性幻灯片183二、技术伦理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技术是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统一.技术伦理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和对技术负面价值的制约.技术伦理建设要提高技术发明者、使用者、观察者的伦理素质幻灯片184要及时研究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恰当地提出适宜的新的伦理规范,代替落后的伦理规范,实施技术伦理的建设,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新型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幻灯片185实现技术善:避苦重于增福与消除和减少痛苦来说,增福是第二位的.幸福常常不是来自增加幸福,而是来自对痛苦的消除;而痛苦往往不是来自痛苦本身,而是来自对幸福的过高期盼.尤纳斯:当代道德行为的根本任务不在于“实践一种最高的善(这或许就是一件狂傲无边的事),而在于阻止一种最大的恶”.选择的复杂性满足和实现更多的人的基本的幸福(无痛苦)比追求少数人的额外幸福更重要,也更人道.幻灯片186三、技术的社会形成关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作用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如“技术决定论”、“技术统治论”、“技术自主论”等主要强调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发展,技术专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管理者甚至主宰者,从而使未来社会可能成为以技术为支撑的“技术社会”。幻灯片187技术乐观主义:技术进步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技术悲观主义:现在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切负面效应都可以归罪于技术海德格尔:一旦切断了把人和自然统一起来的纽带,人就变成一种没有根基的、迷失方向的存在.卡西尔:科学技术不仅导致日趋严重的人的自我疏远,而且最终导致人的自我丧失.萨特:人要借助技术获得什么,就必须要付出什么.幻灯片188另一种观点如“社会决定论”、“社会制约论”特别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等则强调社会对技术的影响,主张大多数技术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的,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个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也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过程。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技术.幻灯片189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对技术的影响、国家政府对技术的干预、观念文化对技术的潜在作用等。社会对技术的建构作用主要借助于规划、政策和管理等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也可以称之为“社会技术”。幻灯片190马克思主义主张: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互动论.不能片面强调技术决定论,也不能片面强调技术决定论.幻灯片191第十一章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一、技术创新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实施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大体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过程的创新以及组织与管理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幻灯片192二、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主要包括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竞争、政府的政策等;内部动力主要包括企业的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意识等。幻灯片193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社会和企业自身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企业在产品出口、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产出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幻灯片194三、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及其机制高技术是在知识密集的情况下产生出来的技术.高技术产业化包括规划设计实验研究试制批量生产市场经营技术扩散等若干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为此,发达国家纷纷创立国家创新体系,以便为有效地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幻灯片195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1)市场创新机制(2)研究与开发机制(3)风险投资机制(4)官、产、学合作机制(5)法律制度机制(6)激励机制幻灯片196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幻灯片19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科学技术看作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本质。本篇从社会的角度,阐明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建制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最后探讨科学技术进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幻灯片198第十二章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科学技术在古代、近代与现代的社会运行状况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指出,作为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是,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像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20世纪,这一特征发展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人类进入了大科学、高技术、新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幻灯片199“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体系结构;高技术的崛起及其产业化,使得研究与发展(R&D)成为大科学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核心,成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关键,研发投入及其强度(R&D/GDP)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战略重点。只有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新特点,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新机制。幻灯片200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燕山郊野体育公园体育赛事转播权及广告招商合同3篇
- 强迫症健康宣教
- 中医针灸跟诊心得医德仁心
- 10 日月潭(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18牛和鹅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4影楼与摄影师长期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技术转让合同约定的技术成果交付和保密
- 12 家乡的喜与忧(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2024年版餐饮行业劳动协议范例版B版
- 2025年度腻子行业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3篇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与答案
- 微型顶管工艺简介
- 服务基层行资料(药品管理)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大全(每日一练共25份)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圆与相似及三角函数综合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EPC项目机电安装专业工程重难点分析及经验交流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大型活动联合承办协议
- 2024年吉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 副本
- 朝鲜户籍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