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A.①纸②砚③笔④墨 B.①笔②纸③砚④墨C.①墨②砚③笔④纸 D.①笔②砚③纸④墨2、下面是高三(1)班新年联欢晚会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要求作答。甲:尊敬的老师们,感谢各位莅临寒舍,参加元旦联欢会!乙:作为老师们的高足,我们济济一堂,享受这美好时光!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来吧,怀揣内心涌动的春意,让我们跳起青春靓丽的舞蹈!(1)文段中有三个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来并修改。(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要求符合语境,句式相同。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注:洛夫,台湾诗人。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4.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平民,并不答谢。关羽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B.《家》中,因高老太爷要抱重孙,父亲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亲事,这断绝了他升学的希望,也葬送了他与梅表妹之间的美好爱情。C.《边城》中翠翠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家中的好意,选择等待傩送归来,面对命运的磨难,表现出一种比她母亲更加勇敢和坚强的毅力。D.《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叫人将自己一直珍藏的金饰熔掉,加上夏尔还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体显供台,送给了她曾为夏尔祈祷过无数次的教堂。E.《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暗示老人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又反映他渴望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与命运抗争。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A.《咏秋即兴》 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 D.《秋日赠别》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A.寓情于景物之中 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 D.以虚景衬托实景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⑵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⑶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⑷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⑸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⑹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⑺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⑻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D.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有盛唐的气象。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第一,“得”必须有“德”。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赦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闾、载入史书,其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选入官。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爵,永世不得续用。第二,“德”必然能“得”。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第三,有“德”就是“得”。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而孝本该是为人子女良善本性的流露和自然天性的表达,有父母可以供养就是福气,就是大“得”。孝是道德的始源,是源自人的真性情。这种发自内心的亲爱父母之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和追思,是儒家“孝”伦理深刻的情感基础。人们为了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不掺杂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由“德”至“得”的逻辑运行过程解决的是孝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此,儒家“孝”伦理逐步形成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王健崭《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必须有“德”是指孝子具有孝行,能够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嘉奖。B.儒家“孝”伦理中,“得”是伦理观念下的生活世界,直接指向现实社会生活。C.“孝”源于对父母的真实情感,不能有外在的功利目的,这是儒家伦理所推崇的。D.“德”与“得”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都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对比、举例、比喻等方法,论证了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B.文帝从三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的相互映射关系。C.文章从人性的角度论证“孝”的本质,论证视角较为独特,将论证推向了深处。D.文章以孝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为前提,论证了推行“孝”伦理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道德的完满要求我们学会用不偏离伦理的方式去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利益。B.“得”是“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终极目的,但必须运用合“德”的方式去“得”。C.舜不为“得”而行孝德,但客观上却能“得”,可见“德”必然有“得”的报答。D.要真正落实儒家“孝”伦理,就要注重“得”,更要强化“德”,二者缺一不可。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注重情感表现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学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不仅诗词歌赋始终离不开抒情言志,就是神话传说和戏曲小说也无不以情感为内核,注重表现人性人情以打动人心,追求以美善战胜丑恶的结局,使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得以寄托与慰藉。与此相适应,中国文论也建构起了言志说、缘情说、性情说、主情说等理论观念,既是对这种文学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反过来也对文学实践给予有力支撑与引导。一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进入现代转型时期。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力图将我国传统情感论与现代审美论有机融合起来,创建新的审美情感论文学观念,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阐发的便是审美情感论的现代文学观念,他认为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翔起来的能力,而使人欣悦则是文学的目的,因此,感情、美和想象便是文学的三个特质。从上述可知,我国现代文论转型并没有割断传统,而是努力将情感表现与艺术审美融合起来建构新的文学观念,这对于新文学实践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现代文论转型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建构及其发展。反映论文学观念的重要特点是要求文学真实反映生活,特别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认识作用。但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并不仅限于追求真实性,同时还强调典型性和思想情感的力量。联系文学实践来看,以巴金的创作为例,他说当初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所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怎样生活得更美好,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从《家》《寒夜》等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作者的影子与生活的真实性,更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情感。在作者笔下,寒意袭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人性温暖,普通人物的命运遭际中无不充满了同情,令人悲观绝望的现实处境里也仍然让人看到希望。然而后来的文学观念嬗变没有把这种文学传统继承下来。情感表现论的文学观念日渐式微,文学反映论也发生了各种不同情形的变异。一种情形是不要“源于生活”而只强调“高于生活”,似乎艺术创造越高大上越好,导致文学创作完全凭想象编造生活和粉饰现实,随心所欲地拔高乃至神化人物,把文学变成某种思想观念的传声筒,蜕变为一种伪现实主义。进入新时期后出现的另一种情形,作为对伪现实主义的反拨,只强调“源于生活”的真实性,而反对“高于生活”的典型性,使得有些作品只停留于各种阴暗生活与人性扭曲现象的揭露性描写,从中感受不到人间温暖,也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成为一种简单化的“暴露文学”,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富有责任感的文论家积极倡导并努力建构审美反映论,将反映论文学观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审美反映论的要义就在于,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审美的艺术,而文学审美的核心就在于审美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有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摹写,而且还有作家想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现,这才是文学的根本特性。这样的理论阐发无疑有助于深化对于文学反映生活的理解,从而将文学创作引向正确的道路。(摘编自赖大仁《重建当代“情感论”文学观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学以注重情感变化为传统,以情动人,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B.中国文论包含言志说、缘情说等理论观念,有力地支撑与引导了文学实践。C.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导致了不应该出现的两种变异现象。D.审美情感是文学审美的核心,所以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是真正意义的文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文学实践以及中国文论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情感表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B.文章以巴金的创作为例论证现实主义文学既要追求真实性还要强调典型性和情感表现。C.文章通过分析文学反映论两种变异的危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审美反映论的要义。D.文章二、三两段逐层递进,论述了中国文论在现代转型时期的两种表现及其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论概括与阐释了中国文学实践,在转型期借鉴了西方文学观念,曲折前行。B.在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接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比接受反映论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C.只凭想象编造生活和只描写阴暗生活与人性扭曲现象都不是文学创作的正确做法。D.审美反映论的建构体现了文论家的责任感,是对错误的文学创作主张的拨乱反正。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书吴潘二子事(清)顾炎武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①。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得之,则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注)①矻矻:kū,勤劳不懈的样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并弃其诸生诸生:各位弟子。B.踵此而来踵:跟随。C.不直之荣直:认为……有理。D.无以甥贵稍贬其节贬:降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继迁、固之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尽子之财不足以给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则两人同也且贰于楚也D.而予视为畏友项王按剑而跽曰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辛劳不已。B.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以诗文自豪自娱,不与异族统治者合作。渐有名声后,两人应邀参与了《明书》的编辑。C.文章既通过人物言行等正面描写来刻画吴炎、潘柽章的形象,也通过侧面描写,如对庄廷鑨的刻画来衬托吴潘二人。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赞颂了他们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惋惜与怀念之情。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2)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正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B.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C.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D.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B.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一,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C.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D.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辂才学很高。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B.商辂宽厚大度。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责任,商辂对此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C.商辂不畏权贵。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D.商辂廉洁自守。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2)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已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已任为天下”。(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已几点钟起床。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你对他的这些话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对联的内容,找到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信息。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中取“梦笔生花”之典,可知是笔联。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中“贵重三都”是巧借“左思《三都赋》出,人皆竞抄,以致洛阳纸贵”之典,可知是纸联。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中以砚喻人,喻人似砚台一样沉稳,是砚联。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用浓雾淡云作喻,俗中见雅,把名墨的特色和用墨者的乐趣表现得极富情韵,是墨联。故选B。2、(1)“寒舍”改为“我们班”;“高足”改为“学生”;“济济一堂”改为“欢聚一堂”。(2)(示例)“来吧,憧憬着春日温暖的阳光,让我们敲响辞旧迎新的鼓点”。【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仿写补写的能力。考生先要通读语段,把握题干要求和题型考点,依据上下文的场合、对象、语体等分析,按照要求修改或仿写补写。(1)解答语言表达得体的题,要求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寒舍”是谦辞,指自己的家,不能指自己的班级。“高足”是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不能指自己。“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自己。(2)本题要求仿照“来吧,怀揣内心涌动的春意,让我们跳起青春靓丽的舞蹈!”的句式造句,要注意新年联欢晚会的特定情境,要照应划横线的句子,且注意语句的结构句式特点。【点睛】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通常主要考查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要符合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注意礼貌、谦虚、谦卑。3、1.C2.B3.(1)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2)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时间距离;(3)距离让诗人“心跳”,表达了他“近乡情更怯”的心理。4.“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的乡愁。(或者:“一朵”是植物,“咯血”又是鸟了。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动植物交叠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沉积的意象,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涵,激发读者的历史联想。)【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时空”错,没有空间,此句从时间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错,应当是“化听觉于视觉与触觉”。因为鹧鸪的声音是“听觉”,而“火”“冒烟”是触觉和视觉。故选B。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艺术的魅力。具体考查理解词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距离”的表层含义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因为本诗的创作背景是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当时洛夫在余光中的陪同下,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此诗,表达其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也是诗人与故乡分离的时空距离,诗人在外漂泊几十载,如今才能够在落马洲之边界用望远镜拉近与故乡的“距离”,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当诗人举起望远镜来眺望的时候,魂牵梦绕的故乡近在眼前,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诗中用到的意象,看看这些意象对传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再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意象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和词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象。诗中还运用了“杜鹃”与“鹧鸪”这一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原型”意象。“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的乡愁。人、物合一,写景即是写人,写心灵的现实化、现实化的心灵,意象奇妙。【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AE【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A项,“关羽大怒,要斩董卓”错误,是张飞要斩董卓。E项,“既暗示老人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错误,梦中不断梦见狮子,暗含老人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是激励老人奋斗的力量,象征勇敢、自信、坚强。故选AE。【点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5、1.B2.A3.我觉得颔联最好。此联写出了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动”字精准描绘,一字传情。既富有动态感,又仿佛渚中草蘋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深”字,黄叶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处的“深”字,则更进一层,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诗作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极富感染力。这一联描绘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主旨,可以从诗歌题目入手,也可以从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去考虑,还可以从诗句选用的意象、词句去揣摩。从这首诗的题目“秋日山寺怀友人”,可知诗歌所写的时间是“秋日”,地点是“山寺”,主要内容是“怀友人”,即思念远方的朋友。A项,《咏秋即兴》,是咏秋抒发作者情感的诗。B项,《清秋思远》,是秋季思念远方朋友的诗。C项,《怀古伤秋》,是怀古诗,也是感伤季节的诗。D项,《秋日赠别》,是一首赠别诗。故选B。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首先逐句分析诗歌描写的景物,把诗歌选用的意象勾画出来,然后揣摩画面的意境,看看其所用手法是否是借景抒情,有没有远景与近景的描写,有没有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写自己坐在山寺中,看着傍晚阴晦的气象。“淡烟疏磬散空林”,写淡淡的烟霭升起,有钟罄之声响起,散入远处的山林,“淡烟”与“疏磬”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傍晚萧疏旷远的图景。“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是说云已散尽,作者只好看空中的大雁,月亮升起,远远听到村落中的捣衣声。诗歌运用景物描写,把自己落寞的情感寄寓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所以本诗使用手法是“寓情于景”。本诗之中所写景物均是作者遥望所见之景,没有使用对比衬托手法,也没有使用虚写手法。故选A。3.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从写景的角度鉴赏诗句,就要分析诗句使用了什么写景的手法,产生什么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秋日山寺怀友人》这首诗,历来被人称赞颔联最工。首先,这一联用字非常精妙。一个“生”字,就把秋风从白蘋处生发,白蘋微微震颤的动态描写出来;“动”字也极其精准,既写出了白蘋的动态感,又仿佛渚中白蘋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落”字,让秋霜有了动态之感,在人们眼前似乎有了秋霜遥落的画面;“深”字,黄叶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处的“深”字,则更进一层,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诗作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极富感染力。其次,从描写手法的角度看,此联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风生寒渚”“白蘋动”是动态描写,“秋山”“黄叶”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情。另外,这一联描写景物非常丰富,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给人一种夺人心魄的震撼感。6、乘彼垝垣翱翔蓬蒿之间恢弘志士之气轻拢慢捻抹复挑浊酒一杯家万里山川相缪为政以德只争朝夕【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垝垣,翱翔,蓬蒿,恢弘,拢,捻,缪,政。7、1.C2.D3.A【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骚》。B项,“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D项,“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见原文“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楚辞》的风格与盛唐风格不同,因此A项的判断错误。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8、1.D2.A3.C【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选项D,“实际上都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表述有误。结合第一段可知,由“德”至“得’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得”至“德”是儒家“孝”伦理的内化过程。故答案选D。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A,“文章采用比喻等方法”说法有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章主要论证了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采用了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但没有采用比喻的论证方法。故答案选A。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概括和分析、推断的能力。选项A,“道德的完满要求”曲解文意。原文: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可见,要求我们学会用不偏离伦理的方式去获得复杂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利益是道德的本质。选项B,“得”是“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终极目的。说法有误。结合第一段可知,“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结合第三段可知,“得”并非最终目的。因此,“得”并非是“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终极目的。选项D,就要注重“得”,更要强化“德”。说法有误。从全文来看,“得”与“德”同等重要,都是落实儒家“孝”伦理的路径。所以,ABD三个选项选项表述有误。故答案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9、1.B2.D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情感变化”错误,依据第一段“注重情感表现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学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可知,原文是“情感表现”,故A项偷换概念。C项,“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导致了……”错误,依据第四段“文学反映论也发生了各种不同情形的变异。一种情形是不要’源于生活’而只强调‘高于生活’”“进入新时期后出现的另一种情形,作为对伪现实主义的反拨,只强调‘源于生活’的真实性,而反对‘高于生活’的典型性……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意义”可知,导致不应该出现的两种变异现象,并非因为“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而是一些创作者的错误理解。D项,“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是真正意义的文学”错误,依据最后一段“审美反映论的要义就在于,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审美的艺术,而文学审美的核心就在于审美情感”可知,真正意义的文学要有情感表现,但不能说凡是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都是真正意义的文学。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D项,“文章二、三两段逐层递进”错误,依据第二段“一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进入现代转型时期。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第三段“我国现代文论转型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建构及其发展”可知,文章二、三两段是并列结构。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B项,“接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比接受反映论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错误,依据第二段“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力图将我国传统情感论与现代审美论有机融合起来,创建新的审美情感论文学观念,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第三段“反映论文学观念的重要特点是要求文学真实反映生活,特别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认识作用”可知,两者都能产生“积极意义”,但文章并没有比较哪种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10、1.A2.C3.B4.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5.(1)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2)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诸生”,考取秀才入学的考员,意译为“科举之路”。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指示代词,这些;C项,两个“也”,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故选C。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两人应邀参与了《明书》的编辑”说法错误。吴炎、潘柽章并未参与《明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句中,“廷鑨死”,“廷鑨”是人名,“死”是谓语,本句是主谓结构,后面断开;“其父胤城流涕曰”,“曰”是说的意思,后面应该断开;“吾三子皆已析产”,“吾三子”是主语,“析”是谓语,“产”是宾语,本句结构完整,主谓宾齐全,前后断开;“独仲子死无后”,“仲子”是“无后”的主语,主谓句,后面断开;“吾哀其志”,“吾”主语,“哀”谓语,“志”宾语,本句结构完整,主谓宾齐全,前后断开;“遂梓行之”,“遂”句首的标志词,前面断开。据此可断句: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手”,名词用作动词,亲手写;“盈”,堆满;“亟”,多次,屡次;第二句得分点:“薄”,看不起;“不学”,不学无术;“竟”,最终;“以是”,因此。【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柽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鑨,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今。因为司马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鑨,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书》。廷鑨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诋毁之辞而未经删除的。庄氏既然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令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恐吓庄氏。庄氏想答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都用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之荣的要求。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之荣有理。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庭密奏,四大臣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鑨的父亲和其兄廷钺以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鑨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骨,登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十多人,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辞要求宽恕解脱,吴炎独慷慨陈辞,痛骂不绝,官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打倒在地。潘柽章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也不申辩。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从这方面看,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一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比我小十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并且他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鑨一类的人11、1.A2.B3.D4.(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舆论又怎么办呢?(2)陛下登基十年,未立储君(太子),天下人伸着脖子盼望很久了。【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京官”是名词,“诸近侍”是各个近臣,是名词两个名词不能连用,除非有一个活用,但这里显然没有办法活用,所以,“京官”和“诸近侍”要断开,排除CD。“有罪皆请旨”,应理解为“有罪都请下旨”,意思没有表达完整,而“有罪皆请旨逮问”,应理解为“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讯问”,意思完整,可以排除B和C项。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这里指朝中官员”错误,“中官”,本为古官名,后来一般指皇城内的官,就是宦官。联系原文“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皇帝非常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中官”应该指的是“宦官”。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原文是“万贵妃重辂名”,即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并没有谈及万贵妃赞赏商辂的儿子。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得分点:“优容”指宽容;“言者”指进言的人;“论”指议论,“如……何”句式翻译成“对……怎么办”。第二句得分点:“践祚”指登基;“储副”指储君或太子;“引领”,指伸着脖子;“望”指盼望。【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商辂,字弘载,是淳安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正统十年,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到明代结束,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罢了。成化三年二月被召至京城,首先陈述勤奋学习、采纳谏议等一共八件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所说的采纳谏议的事情中,有请求召回复用元年以后因进言而被贬斥的人的内容。第二年,彗星出现,给事中董曼等人弹劾不称职的大臣,一起涉及商辂。商辂于是请求辞职。皇帝很生气,命令在朝廷查问那些进言的人,想给予严厉谴责。商辂说:“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皇帝很高兴,不久商辂晋升为兵部尚书。商辂为人,宽厚大度,到面临大事时,坚毅没有人能改变。悼恭太子去世,皇帝因继承人的事而忧虑。纪妃生有皇子,六岁了,身边的人畏惧万贵妃,没有人敢进言。很久以后,才报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商辂请求皇帝诏令礼部拟定上报皇子的名字,于是朝廷大臣相互祝贺。过了几日,皇帝又御临文华殿,皇子陪侍,召见商辂及众内阁大臣。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太子,天下盼望已久了。应当立即立为太子,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皇帝点头同意了。中官汪直监管西厂时,多次造成大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十一条罪状,说:“陛下把听讼断狱委托给汪直,汪直又把小人当做耳目。自从汪直掌权,士大夫不能安心于他们的职守,商人不能安心于经商,老百姓不能安心于生产,如不立即除去,天下安危就不可知了。”皇帝生气地说:“任用一个太监,怎么竟危及到天下?”商辂严肃地说:“朝廷大臣无论大小,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讯问。汪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各位近侍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没有危险?”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赠送的金钱礼物非常丰厚。商辂竭力推辞,使者把贵妃的意思告诉他。商辂说:“不是皇帝的命令,不敢接受。”贵妃不高兴了,商辂最终也不顾及。到辞去官职后,刘吉去探望他,看见他子孙众多,感叹说:“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如此丰厚是应该的。”商辂说:“只是不敢让朝廷乱杀一人而已。”过了十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毅。12、例文: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前不久,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做自己的事,人活着就有了方向;做好自己的事,人活着就有了意义。在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就有了面临挑战的底气和定力,正义的事业也一定能完成。做好自己的事,是镌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从积贫积弱中拼力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在战火纷飞中殊死搏出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不卑躬屈膝,永远在自己的土地上汲取自我拯救的力量。没有坚船利炮,小米加步枪也能抵御外侮;缺少充实补给,人民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行至今日,横亘眼前的风险挑战与曾战胜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一样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曾经靠做好自己的事走到今日,就一定能靠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而走向明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坚定与执着,从未动摇、从不改变。做好自己的事,才有应对变故的定力和能力。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慷慨写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尽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胸有成竹。如此的定力和信心绝非凭空得来,词的下一句给出了答案:“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面对来犯,红军战士们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纵使敌强我弱,又何惧之有?今天的中国,拥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与日俱增的科技力量,日益稳固的粮食和能源安全,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怯弱、不动摇,必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能汇聚成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物业租赁合同履行保证
- 色酒调酒知识培训课件
- 福建省南平市九三英华高级中学高一英语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合同
- 2025年度互联网企业新媒体运营实习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音乐会上演艺人委托合同2篇
- 2024年限量版豪宅营销策划与销售代表协议版B版
- 空调供货方案
- 幕墙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埃森哲流程制造-智能工厂规划设计相关两份资料
-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立足材料打造分论点 教学设计
- 幼儿园大班数学练习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物业服务水电维修方案
- 光伏车棚施工方案
- 2024年水生产处理工(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