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2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必修全国公开课一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2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必修全国公开课一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2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必修全国公开课一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2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必修全国公开课一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2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必修全国公开课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页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2.全球性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和方法ⅡⅠⅡ1.新课标卷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考查相对较少,属于低频考点。2.命题趋势:结合其它相关知识,以材料分析、实验设计与探究、新情境问题探讨等形式命题,考查与人类亲密相关环境问题(如酸雨、污水对生物影响等),生物多样性内涵、价值及保护方法等。[考纲导读]第2页第1、2节

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第3页一、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影响1.我国人口现实状况与前景自然增加率(1)现实状况:人口出生率和______________显著下降。(2)前景: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

①特点: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连续增加。 ②目标:实现人口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第4页2.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影响(1)人均耕地降低,粮食需求量增加。(2)____________被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环境污染(3)____________加剧。人口增加3.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办法(1)继续控制______________。环境治理(2)加大保护资源和__________力度。(3)监控、__________江河湖泊及海域污染。(4)加强_______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第5页

二、保护我们共同家园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酸雨、__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气候改变水资源短缺

2.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全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全部__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基因(2)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间接(3)价值:潜在价值、________价值、直接价值。第6页(4)保护生物多样性办法①________保护。②易地保护。就地基因

③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________进行保护。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3.可连续发展——人类必定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需要,它追求是__________________持久而协调发展。自然、经济、社会

(2)实现办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和环境,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协调与平衡。第7页[判断正误]1.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一项合理办法。()2.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主要调整功效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3.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主要办法。((

)4.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存在能够促进物种多样性提升。

)5.栖息地总量降低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原因。()答案:1.×2.×3.×4.√5.√第8页考点一人口增加及其对环境影响

[考点梳理] 1.人口增加与其它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域全部人口能够看成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含有种群特征。第9页(2)人口增加规律与其它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①人是生物界中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加情况一面。

②人有自己生育观念,国家有些人口政策,同时还受医疗水平影响,所以人口增加又与生物种群增加不完全相同。第10页2.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第11页

(1)伴随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停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破坏了植被,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降解能力,深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深入恶化。(2)人类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过分利用会使资源降低。第12页[高考探究]考向1人口增加特征[典例1]以下关于我国人口增加与环境关系认识正确是()

A.我国现有人口已经超出了环境容纳量

B.伴随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口增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即使人口增加快,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加有利于处理我国在发展中碰到困难和问题第13页

[解析]我国现有人口并没有超出环境容纳量。人口增加会带来对应环境问题,如人生存空间降低、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连续发展。[答案]B第14页考向2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

[典例2]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以下列图)。依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造成()第15页A.土地资源利用过分,不能继续加以使用,造成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深入加速了作物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顿增加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展现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地球毁灭第16页

[解析]即使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展现恶性循环,不过人类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答案]D第17页[考向预测])1.以下关于人口增加与环境关系叙述,正确是(A.当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合用于人口增加情况C.科技进步能完全处理因人口增加过快造成资源短缺D.人口过分增加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亲密联络第18页

解析: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加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加过快造成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处理。人口过分增加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因为资源短缺引发人类过分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D第19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以下关于我国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影响叙述,错误是()A.人均耕地面积降低B.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增加C.淡水资源危机将日趋严重D.促进了人与环境友好发展答案:D第20页3.下面是反应人与环境关系三种模式图(以下列图所表示),请分析以下对“环境容纳量”了解错误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承载能力

B.伴随生产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停加大

C.人类能够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稳态是人类生存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基础第21页

解析:综合三种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承载能力,是相对稳定;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稳态为基础,不然就会受到自然环境报复。答案:B第22页项目成因危害臭氧层 破坏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①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溶于降水形成①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②鱼卵不能正常孵化;③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④引发人呼吸道疾病考点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考点梳理] 1.臭氧层破坏、酸雨、水体污染、富集作用、温室效应比较第23页项目成因危害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N、P)若在海洋中则引发赤潮,若在淡水流域则引发水华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浓度高,危害生物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过多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续表)第24页2.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主要原因。

(2)实例:草原过分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等。(3)结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4)治理办法: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域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原、灌木林和防护林等。第25页3.富营养化(1)概念: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现象。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当它们聚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发水华或赤潮现象。第26页

(3)危害:因为藻类植物、浮游生物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它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深入降低溶解氧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有毒气体。因而造成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死亡。(4)预防办法:降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第27页[高考探究]考向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典例3]自然界中,有些新物种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生态系统平衡,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缅甸蟒蛇、疯狂繁殖亚洲鲤鱼、数量惊人八哥等。以下关于生物入侵叙述不正确是()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成份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第28页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愈加稳定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妥(如引入我国水葫芦、食人鱼等),会使当地物种降低,从而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主要经过食物链方式造成其它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第29页考向2富营养化

[典例4](年浙江温州模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种异常现象。伴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下关于“赤潮”表述不正确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造成鱼、虾、贝类死亡

B.生活中降低含磷洗涤剂使用能够降低赤潮发生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溶解氧降低

D.化肥使用、生活污水排放不会引起赤潮第30页

[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发水体变色一个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使鱼类等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造成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它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主要原因。[答案]D第31页[考向预测]4.以下相关环境污染和破坏叙述,正确是()①造成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因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答案:C第32页5.下列图为一条流速迟缓河流和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是()

A.P点溶氧量增加,细菌种群数目增加

B.P点到Q点有机物数量增多造成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

C.P点到Q点藻类植物增加是因为无机物浓度增加引发

D.假如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不会有利于分解有机物第33页

解析: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污染物,细菌以异养厌氧为主,P点溶氧量增加后,好氧细菌数量增多,但细菌种群数目减少;引发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原因是无机物增多;增加污水溶氧量,有利于好氧细菌对有机物分解。答案:C第34页类别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食性螺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

6.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发,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营养级。为处理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些人提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鱼苗。常见鱼类食性以下:你认为最适宜投放鱼类是________。第35页

(2)从生物防治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么做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相关。为了证实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发,设计了下面试验。从泛着绿色池塘中取水,并进行以下处理: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第36页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乙烧杯中________;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请完成以上试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7页

解析:(1)蓝藻为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由表可看出,鲢鱼食浮游植物,所以最适宜投放鱼类是鲢鱼。(2)从生物防治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放养其它有经济价值水生生物,目标是增加生物种类,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3)本试验自变量为N和P有没有,可设置既不含N也不含P、既含N又含P、含N不含P、含P不合N四种处理;在进行试验前,应除去原来水中N和P。N、P都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矿质元素,故含有N和P烧杯中藻类生长最好。第38页答案:(1)第一鲢鱼

(2)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3)加0.3g尿素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交换) ①除去水样中原有矿质元素②丙藻类生长所需N、P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第39页考点三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考点梳理]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第40页2.生物多样性原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不定向变异与环境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结果。第41页3.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态功效,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整气候等。间接价值显著大于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使用价值当前还不清楚,但未来可能有主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4.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乏天敌地域)等。第42页5.生物多样性保护

(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①控制人口增加;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③防治环境污染;④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2)坚持“可连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要预防两个极端。①防止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连续发展观念。②防止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保护,如要求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第43页多样性内容决定原因(形成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次序肽链空间结构DNA分子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细胞多样性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示结果物种多样性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结果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结果生物多样性归纳第44页[高考探究]考向1了解生物多样性

[典例5](年江苏卷)为修复长久使用农药造成有机物污染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各种微生物组成复合菌剂。以下相关叙述错误是()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物种多样性,提升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

B.该菌剂降低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土壤中物质循环第45页C.土壤有毒物质降低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种类,降低害虫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含有分解农药特殊代谢路径,表达了基因多样性应用价值

[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种类和数量,提升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降低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生物生存,促进土壤中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降低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种类,降低害虫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含有分解农药特殊代谢路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应用价值,D正确。[答案]B第46页考向2生物多样性保护[典例6](年江苏卷)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叙述,正确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确保

B.各种中药材药用功效表达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主要办法

D.混合树种天然林比单一树种人工林更轻易被病虫害毁灭第47页

[解析]各种中药材药用功效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形成生物入侵,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单一树种人工林比混合树种天然林更轻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第48页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区分:两种方法中保护对象不一样,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物种,还应保护对应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施易地保护。第49页

[考向预测] 7.(年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步显)现。以下相关该生态工程分析评价不合理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升

B.使生物群落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标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第50页

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步显现”,说明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升,A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造成群落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造成生态系统类型更为多样化,C合理;生物多样性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D不合理。答案:D第51页8.(年陕西七模)利用生态学原理能够处理实际生产中问题,以下说法正确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雄性个体,主要是经过提高害虫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