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饮酒》肖海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九年级《饮酒》肖海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九年级《饮酒》肖海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九年级《饮酒》肖海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九年级《饮酒》肖海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陶渊明朗读欣赏第1页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第2页走进录音棚(处理读问题):诗歌朗诵很考究,那么,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拿出你看家本事读试一试。第3页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4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喧嚣尘世,为何生活是如此平静、心灵是如此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心境和生活真谛。解释:第5页“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了解?住在众人聚居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么呢?这是因为精神超脱世俗,自然以为住地方僻静了。了解:第6页“悠然见南山”中“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示效果有何不一样?

表示效果显著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是一个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完美境界。明确:第7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1景物描写。

2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何还要奔走于龌龊官场之中,不愿接收这种美好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大自然怀抱呢?3写人写景,水乳交融。

第8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落日,回巢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些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示,只能专心灵去感受它。解释:第9页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平静、心灵如此安宁?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思考讨论

隐居更主要是一个精神上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表达了陶渊明超脱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思想。第10页拓展延伸:

1.本诗主旨是什么?

写诗人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谛,取得悠闲恬静心境。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艺术格调表现了诗人闲适生活,感悟到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喜爱。第11页一、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诗句是。2、诗歌中表示作者对理想追求,歌咏人生渴望诗句是(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12页1、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一项: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对应成趣。C、本诗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景物都点出了“真意”所在。二、选择题第13页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人,他思想在当初有什么主动意义和消极意义?

他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田园生活,总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在当初是对黑暗官场一个反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