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促织》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语文】《促织》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语文】《促织》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语文】《促织》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语文】《促织》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蒲松龄《促织》老舍题联为: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猜猜这两副对联写的是谁?“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为其故居题联作者介绍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蒲松龄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

聊斋志异诞生的准备

1、了解了人民的疾苦,统治阶级的罪恶,社会的黑暗。从小热衷功名,但19岁以后却在科场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2、搜罗奇闻轶事,表现人情、狐情、鬼情,宇宙诸种情致。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古书有载:“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gū野生水边长的草本植物,菰米)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chǎn完成)。故笔法超绝。”《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它是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与万物对话聊斋志异成“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自勉联

《聊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前朝的故事或用幻化的鬼狐花妖事,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的黑暗社会现实,批露的锋芒直指当朝最高统治者——天子。

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画皮》等。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题材可分为: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众,有乔生献诗,甚可,父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会于冥府,得友人助而双双复生和好。

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婴宁,并着意刻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世界。《婴宁》《连城》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颜氏,见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男妆替夫考取功名,官御史达十年之久,后退而待奉夫君,空使须眉汗颜。

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卷,以定文章的好坏,让官吏把文章烧了给他闻,竟至:“向壁大呕,下气如雷。”《颜氏》《司文郎》

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泉下为父伸冤。然泉下官吏也徇私枉法,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酷刑,不睬金诺寿,终于战胜邪恶,伸张正义。

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貌,爱慕秀才鄂秋隼。岂料竟

引出一桩人命案来,几经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施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手毛大,使胭脂与鄂秀才结成伉俪。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席方平》《胭脂》1.了解蒲松龄生平经历及《聊斋志异》的相关内容以知人论世。2.抓住小说的叙事线索,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3.体会小说辛辣的讽刺意味,明确其深刻的社会意义。素养目标促织释题“促织”,蟋蟀的别名。以“促织”为题,点明写作对象,表明文章内容是围绕“促织”展开的。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诗经●唐风.蟋蟀》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璧。——《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史料启示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技艺.斗物》故事借鉴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死。——[明]吕毖《明朝小史》现实触发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富户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入公门,视官长如阎罗,畏衙役如虎狼。名一报官,则差役索其常规,该房待其打点,未应差而错囊已耗,迨其既应也: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蒙签栗之严催,惟思典质,以免官刑,故中人之产于此立尽。——蒲松龄《淄邑流弊》听读课文,理清情节。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猾黠()科敛()迂讷()具资()爇()香翕()辟不啻()藁()葬惙()然交睫()觇()视惭怍()咫()尺厚赉()蹄躈()蠹()东曦()掭()以尖草俾()入万椽()邑庠()ruòɡǎochìnèxiázīchuòjiéxīliǎnchānzuòzhǐlàidùqiàoxībǐtiànchuánxiánɡ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思考:1、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根据这一线索概括每一情节的内容。促织1、序幕:交代故事背景朝廷岁征促织2、开端:3、发展:4、高潮:5、结局:6、尾声:评议促织

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搜觅促织神卜促织图索促织捕毙促织魂化促织试斗促织缴供促织第一段1、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①尚:崇尚,喜好②促织:蟋蟀的别名③岁:名作状,每年④征:征收⑤进:进奉⑥才:名作动,有才能,指勇猛善斗⑦因:于是⑧责:责令译:明朝宣德年间,皇室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谄媚上司,把一只蟋蟀进奉,试着让它斗一下然后显出勇敢善斗的才能,(上司)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第一段2、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里正: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②游侠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③笼:名作状,用笼子④昂:使动,.....昂扬,抬高⑤直:通“值”,价钱⑥居:囤积,储存⑦为:v.作为⑧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胥,官服的小吏⑨假:凭借,利用科敛:摊派,征收丁口:人口。丁,成年男子;口:女子及未满16岁男子倾:使动,.....倾覆译:县官又把差事责令里长(去做)。市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乡里小吏刁猾狡黠,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儿户人家破产。一、序幕:交代故事背景朝廷岁征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官员谄媚祸民间第二段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①操:从事②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③售:卖出,指考取秀才④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为”⑤百计营谋不能脱:宾前,“销谋百计”⑥累:积累译: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长期未考中秀才。做人迂拙而又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小吏上报充任里正的差事,经营谋划多种计策(想尽方法)不能摆脱。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逐渐耗尽。第二段2、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日:“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①会:适逢,正赶上②冀:希望③然:意动,认为.....是对的译:适逢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摊派费用,但又没有所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第二段3、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①败堵:残破的墙垣②靡:没有③迄:最终④济:成功⑤中:符合,合乎⑥款:规格译: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简铜丝笼子,在残破的墙垣荒草丛生的地方,勘探石头挖掘洞穴,(没有计策不施用)什么办法都用上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捕捉到三两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第二段4、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①追比:[了]旧时地方官限期交税、交差等,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②行:做,从事③杖至百:被动译:县官严定期限,按期查验追逼,十几天,(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间脓血湿淋淋往下滴,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头辗转反侧,只想自杀。开端: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第三段1、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儿。问者爇香于鼎,再拜。①以:凭借②具:准备③诣:前往,到[如、之、过、造]④爇香:点燃香译:当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巫婆,能够凭借神力占下。成名妻子准备好钱财前去询问。看见红装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走进巫婆的屋舍,只见暗室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询问的人在香炉中点燃香,拜两拜。第三段2、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①祝:祷告②翕:合;辟:开③以:连,表修饰④爽:差错⑤唇吻翕辟:宾前,“翕辟唇吻”译: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开合,不知在说什么。大家都恭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帘子里丢一张纸条出来,就写着询问人心中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失。第三段3、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①食顷:一顿饭的工夫②兰若:梵语“阿兰若”简称,寺庙译:成名妻子放钱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一顿饭的工夫,帘子掀动,一片纸抛落出来。拾起看它,不是字却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像寺院。第三段4、后小吓,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①焉:兼词,在那里②以:连词,表承接译:(殿阁)后面的山下,怪状石头到处横卧,丛丛荆.棘中,青麻头伏藏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像要跳起来。她展开玩味不能知晓。但是看到蟋蟀,隐隐合乎心中事。折叠纸条装好,回家后给成名看。发展:搜觅促织神卜促织图索促织第四段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①得无:莫非②逼:非常译:成名反复自己思索,莫非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勉强起来扶着手杖,拿着图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古坟高高隆起。第四段2、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①循:沿着,顺着②而:连词,表修饰译:(成名)沿着古坟行走,看见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像鱼鳞般排列,果真像画中一样。于是在野草中侧耳细听慢慢地走,好像寻找针或小草。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全无蟋蟀的踪迹响声。第四段3、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①冥搜:尽力搜索②趁:追逐③蹑:追随④披:分开,拨开⑤遽:匆忙,立即译:尽力搜索没有停止,一只癞蛤蟆突然跳过去。成名更加惊愕,急忙追逐它,蛤蟆跳入草中。跟随(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寻求,看见有蟋蟀趴伏在棘根下。(成名)匆忙扑捉它,(蟋蟀)跳入石洞中。第四段4、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①掭:轻轻拨动②以:介词,用③而:连词,表承接④掭以尖草:状后,(介宾置后)译:(成名)用细草轻轻拨动,(蟋蟀)不出来;用竹简取水灌进石洞,(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追逐抓到它。仔细查看,(蟋蟀)大个儿长尾巴,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第四段5、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宜责。①笼:名作动,用笼子装②拱璧:大璧,极为珍贵的东西③不啻:比不上[啻,只但仅]④塞:充抵⑤以塞官责:省略,“以之塞官责”译:(成名)非常高兴,用笼子装上回家,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装在盆子里饲养它,用蟹肉和栗实喂它,爱惜保护周到极了,留着等待期限,用它充抵官府差事。第五段1、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①发:打开②及:等到③斯须:一会儿译:成名有个儿子九岁了,窥看到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蟋蟀跳跃着径直出盆,迅疾不能够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已经腿掉肚破,一会儿将近毙命。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诉妈妈。第五段2、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日:“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译:母亲听闻,脸色灰白,大声叱骂说:“祸种,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同你追究(算帐)!”孩子哭着跑了。①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业,恶业,造成恶果的言语行为②而:同“尔”,你③覆算:追究。覆,审核;算,算账④而:连词,表修饰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根据“斗促织”,抓住成名的感情变化。第六段1、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译: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覆盖冰雪。怒气冲冲去找儿子,儿子渺茫不知道所去的地方(不知去了哪里)。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化怒气为悲痛,头撞地口呼天几乎要绝命。①被:覆盖②抢:触碰,撞击③既得其尸于井:状后第六段2、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译:夫妻二人面对着墙角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所指望。太阳将要落山(傍晚),把儿子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走近抚摸他,气息微弱。高兴地把他放在床榻上,半夜孩子又苏醒了。①向隅:面对着墙角[向隅而泣]②聊赖:依赖,指望③藁:名作状,用草席裹尸体④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第六段3、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译:夫妻心里稍稍宽慰,但是蟋蟀笼子空着,看着它就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敢再追究儿子。从晚上到天明,眼睛没合一下(不曾睡觉)。太阳已经升起,僵直地躺在床上发愁。①顾:视,看②目不交睫:“交睫”指上下睫毛相交,即睡觉。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③东曦:日神东君。曦,日光④既驾: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第六段4、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译:忽然听到门外有虫鸣叫,吃惊起来探看,蟋蟀仿佛还在。高兴地捕捉它,(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行动迅速。用手掌去罩住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东西;手刚举起,就又轻快而高高地跳起。①觇视:窥视,探看②裁:同“才”,刚刚③而:连词,表修饰④覆之以掌:状后第六段5、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译:(成名)急忙追逐它,转过墙角,迷失它所去的方向。走来走去四周看寻,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仔细地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不是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认为它低劣。①趁:追逐②谛:细察③以:v.认为④劣:形作意动,认为....不好/低劣第六段6、惟傍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译:(成名)只是来回瞻望顾看,寻找所追捕的那只。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衣襟袖口里。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lougu],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①胫:腿第六段7、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译:他高兴地收好它。准备献给官府,心里不踏实害怕不合县官心意,想试它让它斗一下然后看它(实力如何)。①当意:称意,合意②以:连词,表承接体会蟋蟀是怎样控制成名的悲喜情感的。细读课文,点击心理。(阅读课文第文章6段,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由此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见儿子气息然则转为(),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且(),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怒悲喜愁惊喜劣喜恐心理描写的作用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的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得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第七段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译:村里有一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命名“蟹壳青”,天天和其他年轻人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想保留它把它作为牟利的东西,就抬高价格,也没有买主。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虫:定后,村中好事少年②名:名作动,命名③子弟:年轻人④高:形作使动,.....高,抬高⑤售者:买主第七段2、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译:(少年)直接到家中拜访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捂着嘴呵呵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里。成名看那只蟋蟀,庞大修长伟岸,自己越发羞愧,不敢和它较量。①造:到,往②胡卢:喉咙发出笑声,含“轻蔑”意味③而:连词,表修饰第七段3、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译:少年坚持要较量。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拼斗换得一笑,于是两虫一起放在斗盆。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①固:坚持,一定②强:强迫,迫使③顾:但④蠢若木鸡:形容神态呆笨,语出《庄子,达生》第七段4、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译:试着用猪颈毛撩拨蟋蟀触须,仍然不动,少年又笑了。多次撩拨它,小蟋蟀突然大怒,直接前奔,于是互相跳起来攻击,振动翅膀发出虫鸣声。第七段5、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译:一会儿看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竖起触须,直接咬住敌方的脖子。少年大惊,急忙分开让它们停止。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好像报告主人知晓(胜利)。成名非常高兴。①龁:咬②领:脖子③解:分开④翘:举⑤矜:得意,骄傲第七段6、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译:正当两人赏玩,一只鸡突然而来,径直进盆去啄。成名吓得站立惊愕大叫。幸面没有啄中,小蟋蟀跳走一尺多远。鸡大步追进,逐渐靠近它,小蟋蟀已经在鸡爪下了。①瞥:突然,倏然②咫:八寸第七段7、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译:成名惊慌失措不知救虫的办法,(急得)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看见鸡伸长脖子摆头扑打,临近观察,是小蟋蟀停落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①集:止根据“斗促织”(7自然段),抓住成名的感情变化。

惭—喜—骇—失色—惊喜

假如我们身临其境地观看了这场比赛,而且知道小虫就是九岁孩童魂魄所化,你会有怎样的情感和想法?

4、高潮:捕毙促织魂化促织试斗促织第八段1、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译:第二天(把蟋蟀)进奉给县官,县官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它的奇特,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其他虫都倒下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像成名说的。①冀日:次日。冀同“翌”②诃:斥责③靡:倒下第八段2、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译:于是就奖赏了成名,进献蟋蟀给巡抚。巡抚非常高兴,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在公文上仔细地分条陈述它的本领。已经进入宫里,全天下所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各种稀有(蟋蟀)全部(与它)试斗,没有能占它上风的。①诸:“之乎”合音词②抚军:巡抚,总管-省民政和军政的高级官员③疏:分条陈述[名作动]第八段3、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译:每次听到琴瑟的声音,就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认为奇特。皇帝更加喜欢,下诏赏赐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来源,不久,县官因为凭借(才能)优异上报。县官高兴,免除成名的差役。①奇:形作意动,认为...奇特②所自:由来,来源③以:介词,因为④卓异: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⑤闻:上报第八段4、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译:又嘱咐提学让他进入县学(取中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自己说自己变成蟋蟀,轻快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重赏赐了成名。①俾:使②赉:赠送,赏赐第八段5、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译:又嘱咐提学让他进入县学(取中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自己说自己变成蟋蟀,轻快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重赏赐了成名。①田百顷/楼阁万椽:定后,百顷田、万椽楼阁②蹄躈:蹄为脚,躈为肛门,暾为口。四蹄一窍为五,算一头牲畜③过:超过④焉:句末语气词5、结局:缴供促织

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贵。文章的构思是不是太夸张、太虚幻了?因而会减弱文章的讽刺效果。

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阅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而造成这社会的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第九段1、异史氏日:“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译: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每天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有停息。①异史氏:作者自称②贴妇:以妻子作为抵押品去借钱。贴,抵押第九段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译:所以皇帝的一小步,都关系着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成名因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蟋蟀而富有,穿皮衣坐车马而得意扬扬。①跬步:脚为跬,两脚为步②独是:唯独这个③以:介词,因为④蟲:蛀虫,比喻胥吏第九段3、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译:当他担任里正、遭受责打时,哪里想到他能到达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长久忠厚的人,就让巡抚、县官一并受到蟋蟀的您患荫庇。①天将以酬长厚者:省略,天将以“之”酬长厚者②恩荫:恩惠荫庇第九段4、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译: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值得信服啊!①人飞升,仙及鸡犬:晋葛洪《神仙传》;西汉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贬]

明确:1、上自天子,下到贪虐的官吏,是酿成民众悲剧的祸根。作者为民请命、借古讽今,应予肯定。2、成名一贫一富反映“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应予否定。3、用“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说明封建官僚升迁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感。结尾作者评论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认识?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蒲松龄用“异史曰”这种形式表达了他欲用小说写史的愿望,同时也突出小说主题。1、文章始终围绕的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一.分析情节设置,概括主题①故事始终围绕促织之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②情节波折:波折一——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波折二——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波折三——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波折四——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③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平铺直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首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为了一头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思考:喜剧结局有什么意义?我们都知道悲剧比喜剧更具有震撼效果,为什么作者要给一个悲剧故事设计一个喜剧结尾呢?这是否会削弱作品的批判力量?

从表面上看,成名进献促织,因祸得福,这是一个“光明”和“幸福”的结局,似乎矛盾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从官僚到百姓都皆大欢喜。实际上,这个结局并没有冲淡故事的悲剧性,也不会使读者感到快慰。恰恰相反,通过悲剧的展开和“喜剧”的结尾,造成了鲜明的对比,加强了作品的讽刺意义。Q:作者借助这样的结局究竟想表达怎样的思想主题?明确:“批判现实”说●揭露各级官员讨好皇帝、搜刮贡物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批判“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揭示出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讽刺意味,对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饱受虐吏迫害的百姓给予深切同情。抚臣名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