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问。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 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周代(中国)。根据材料中青铜铭文的变化可知,西周青铜其中的铭文由中期多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到晚期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可以反映出西周王权权威逐渐衰落,王的影响力下降,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礼乐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青铜其中铭文的内容,而非青铜业的发展变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思想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2.2002年出土近3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A.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 B.《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C.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 D.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里耶秦简和《汉书》记载共同证实了秦朝管辖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不存在“黔中郡”,否定了人们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这一看法,据此说明考古发掘作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更高,且与文献史料互证,有利于寻找历史真相,C项正确;“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汉书》属于文献史料,是二手史料,相比秦简,秦简是一手史料,秦简比《汉书》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简和《汉书》记载共同证实了秦朝管辖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并未涉及对秦朝的原有认知的评判,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是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表中数据显示,宋代()类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其中:两浙路租税额绢37.3948.4823.28丝绵35.5552.6421.71䌷38.0650.4225.01上供额绢27.1172.1630.79丝绵5.1294.8868.17䌷18.3281.2126.46(计量单位:“丝绵”为“万两”,其他为“万匹”)A.手工业分工细致 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丝织业技术高超 D.丝织重心已经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可知,长江流域的丝织品和丝绵的租税额和上供额均多于黄河流域,说明此时北宋的丝织业重心已经南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丝织业分工细致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情况,无法得出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丝织技术水平高低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元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大明一统志·图叙》则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时人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元代行省具有双重性质 B.行省本质上中央机构C.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 D.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与“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行省制度确实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A项正确;行省本质上是地方机构,不是中央机构,排除B项;中书省直接有效统治范围为“腹里”地区,主要包括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内阁大学士刘一燝执奏:“诏等议诛久,无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结果“帝不得己,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魏忠贤一时也无可奈何。材料表明当时()A.内阁成员清廉公正严明 B.专制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C.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后因内阁“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可见该诏令因违背程序被内阁封还,说明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内阁的制约,D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内阁成员清廉公正,排除A项;宦官借皇帝名义下令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内阁的地位和权势同样来自皇权,不能说明皇权被削弱,排除B项;材料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属于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是1933年山东地区华商和日商火柴厂主要指标统计,这说明当时山东地区民族工业()
家数资本(元)工人产量(箱)华厂2719294005121254590日厂4100500085584800A.发展极为迅猛 B.面临列强打击 C.产品销量不广 D.轻工业成就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山东)。根据材料“1933年山东地区华商和日商火柴厂主要指标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在山东地区,华商火柴厂的数量较多,是日商的6倍多,但资本只是日商的不足两倍,产量只是日商的3倍左右,山东日商火柴厂资本雄厚,产量大,规模也较大,不利于华商火柴厂的发展,反映出山东民族工业受到列强的打击,B项正确;材料是华商和日商火柴厂的数据对比,无法得知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仅从华商火柴厂的产量无法得知其销量是否广泛,排除C项;材料仅有火柴厂数据,没有其他轻工业数据,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英国《泰晤士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写到:“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这篇报道从侧面反映了()A.英国主流媒体同情中国革命 B.工农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C.中央红军军事战略发生改变 D.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根据地的开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及所学可知,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长征的胜利,使工农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信息,与根据地的开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刘伯承回忆: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村式,是史无前例。不难设想,要实现这样的伟大战略计划,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材料中的“伟大战略计划”是指人民解放军()A.粉碎重点进攻 B.开展战略反攻 C.准备战略决战 D.进行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村式,是史无前例。”及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的壮举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B项正确;1947年2月到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排除C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9.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泽东告诉他:“我们对戴高乐有两方面的感觉,一是他还不错,这是因为他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另一方面他的缺点很大。他把他的军队的一半放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战争。”会谈中,毛泽东还询问道:“有没有这种可能,英、法、苏、中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一会谈反映了中国政府()A.释放出与欧洲缓和的信号 B.要积极推动与英国建交C.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团结欧洲各国孤立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与蒙哥马利的会谈中表达了对戴高乐的复杂看法,并提出了英、法、苏、中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的可能性。这些言论表明中国政府有意释放出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缓和关系的信号,并寻求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与它们合作,这可能包括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A项正确;中国与英国建交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对于欧洲国际的外交态度,没有提及对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排除C项;当时的中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关系发展有限,“团结欧洲各国孤立美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A.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 B.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C.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7世纪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发行的货币图案被突厥仿制,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出现融合,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没体现,排除A项;突厥不是希腊化世界,排除C项;材料和丝绸之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1533年,英国通过《禁止上诉法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廷的纳贡。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它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A.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C.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 D.促进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3年的英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英国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廷的纳贡,表明英国独立教会的建立,且它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说明英国不再接受罗马教会的控制,这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人的价值和作用的肯定,不能得出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宗教改革通过此法案的颁布完成,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教会改革和议会发展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2.国际联盟建立之时,美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军费开支也最多。1920年,各大国占据世界财富的相对份额分别为:美国62%,英国16%,德国14%,法国5%,日本2%,苏俄1%,意大利1%。据此推知,国际联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英法两国间存在尖锐矛盾 B.德意日对外侵略违反盟约C.战胜国对德制裁太过严苛 D.多数大国缺少对国联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各大国占据世界财富的相对份额分别为:美国62%,英国16%,德国14%,法国5%,日本2%,苏俄1%,意大利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美国经济占据世界经济较大比重,但美国却未加入国际联盟,且苏俄也未加入,多数大国缺少对国联认同,使得国联未能发挥应有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英法两国间的尖锐矛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大国占据世界财富的相对份额,不涉及德意日违反盟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战胜国对德制裁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13.从1975年开始,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每年召开一次“七国首脑会议”。1983年以前,会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材料反映“七国首脑会议”当时的首要目标是()A.加强协调应对经济危机 B.共同合作稳定国际汇率C.缓和矛盾对抗苏联威胁 D.总结经验改革福利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5至198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A项正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共同合作稳定国际汇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七国集团与对抗苏联威胁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七国集团关于福利制度改革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唐代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在武则天支持下修建。大卢舍那佛雄居该龛群像中高屋建瓴的统率地位,佛像体态端庄典雅,目光文静含蓄,宛如一位正襟危坐的圣母。此后,龙门唐窟中女性化的菩萨造像日渐增加,造像服饰虽然多依域外旧轨,但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线条造型的特长。这反映了唐代()A.佛教服务于政治 B.民族交往的盛况 C.佛教艺术世俗化 D.石窟造像民族化【答案】DAC【解析】【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线条造型的特长”,可以看出唐代石窟造像民族化,D项最佳;武则天支持下修建大卢舍那像龛,“大卢舍那佛雄居该龛群像中高屋建瓴的统率地位”可知,佛教服务于政治,A项有一定道理/次佳;同理,“佛像体态端庄典雅,目光文静含蓄,宛如一位正襟危坐的圣母。此后,龙门唐窟中女性化的菩萨造像日渐增加”可知,佛教艺术世俗化,C项有一定道理/次佳;材料没有民族交往的信息,而且佛教属于对外交往,排除B项。故答案为:D(3分);A(1分);C(1分);B(0分)。15.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 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 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答案】CAB【解析】【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18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依据材料“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可以看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增强,说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C项最佳;根据材料“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可知列强加大对殖民地的争夺,矛盾重重,但无法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A项有一定道理/次佳;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无法反映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得以确立,B项有一定道理/次佳;材料强调的是近代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并未涉及列强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加剧,排除D项。故答案为:C(3分);A(1分);B(1分);D(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徽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的营造法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徽州聚落营建的各个层面均不例外。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且以宗族核心建筑为凝聚点,祠堂被放在整个村落最核心位置。在西递村落中,以本始堂为宗祠,以敬爱堂和常春堂为总支祠,形成总祠——总支祠——支祠——家祠的等级格局,每个支系再以祠堂为核心进行建屋设堂。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整体布局中,北房也称为北堂,一直都是整个族中最尊贵长者居住的地方;长子和次子分别居住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参见图1)。传统民居的装饰,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精美工艺作品相结合。如,不论是在砖雕、木雕或石雕,还是在牌坊和區额楹联中,“忠孝节义”题材,在徽州村落中随处可见。这种徽州传统民居空间的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明清时期徽州艺术创作的巅峰。——摘编自陈金康刘仁义《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探析》(1)据材料,分析徽州传统聚落和建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文化成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徽州传统聚落蕴含的儒家思想特征,并分析其社会影响。【答案】(1)特点:选址依山傍水;祠堂是整个村落的核心;建筑空间布局讲究对称;建筑主次分明;建筑装饰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成因:经济:农耕文明时期,普通民众依靠天地自然生存。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2)特征:天人合一;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尊卑关系;教化民众。影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凝聚力;涵养民众的道德品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可得出选址依山傍水;据材料“以宗族核心建筑为凝聚点,祠堂被放在整个村落最核心位置。”可得出祠堂是整个村落的核心;据材料中的图及“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整体布局中,北房也称为北堂,一直都是整个族中最尊贵长者居住的地方;长子和次子分别居住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可得出建筑空间布局讲究对称;据材料“在西递村落中,以本始堂为宗祠,以敬爱堂和常春堂为总支祠,形成总祠——总支祠——支祠——家祠的等级格局,每个支系再以祠堂为核心进行建屋设堂”可得出建筑主次分明;据材料“传统民居的装饰,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精美工艺作品相结合”“这种徽州传统民居空间的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明清时期徽州艺术创作的巅峰。”可得出建筑装饰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第二小问成因,经济:据材料“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得出农耕文明时期,普通民众依靠天地自然生存。文化:据材料“徽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的营造法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得出天人合一;据材料“北房也称为北堂,一直都是整个族中最尊贵长者居住的地方;长子和次子分别居住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可得出血缘关系为纽带;据材料“总祠——总支祠——支祠——家祠的等级格局”可得出等级尊卑关系;据材料“忠孝节义题材,在徽州村落中随处可见”可得出教化民众。第二小问影响,据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等级尊卑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教化民众有利于涵养民众的道德品格。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国人的华夏中心主义心态解体。甲午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包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也大量输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形成,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时,“排满”思潮即小民族主义高涨,“排满维新”“排满革命”相继成为民族主义的基本口号。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合族”反帝的大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民族主义完成了由“辛亥型”到“全民性反抗强权”的“五四型”的转型。与此相联系,在近代各类民族主义中,政治民族主义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它以国家政权、政治主权为认同符号,将建立民族国家视为中心内容。革命派、改良派都表达了这一思想。20世纪初政治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潮较多地与反清、解决内政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民族主义第二波高潮、第三波高潮则主要是与反帝、与抗击外国殖民侵略相结合。—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先进国人践行政治民族主义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答案】(1)背景:政治: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华夏中心主义心态解体;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输入。(2)事件: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追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学习、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理性认识中国,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对策、处理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背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特征分析,政治: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可知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结合晚清统治的特征可知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根据材料“国人的华夏中心主义心态解体”可知华夏中心主义心态解体;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包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也大量输入”可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输入。【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事件:根据材料“革命派、改良派都表达了这一思想。20世纪初政治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潮较多地与反清、解决内政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民族主义第二波高潮、第三波高潮则主要是与反帝、与抗击外国殖民侵略相结合”并结合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可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根据材料“它以国家政权、政治主权为认同符号,将建立民族国家视为中心内容”可知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追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根据材料“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包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也大量输入”可知学习、吸收、改造外来文化;根据材料“20世纪初政治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潮较多地与反清、解决内政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民族主义第二波高潮、第三波高潮则主要是与反帝、与抗击外国殖民侵略相结合”可知理性认识中国,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对策、处理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I文献主要作者Ⅱ相关历史事件A.《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E.《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F.《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G.《论人民民主专政》H.《论十大关系》中共中央邓小平中宣部中共中央国家计委江泽民毛泽东毛泽东①社会主义建设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中共八届九中全会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⑧中共十四大(1)从表中的[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II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⑥,示例不得作为答案)(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答案】(1)B-⑤C-⑦D-②E-④F-⑧G-③H-①(任意三项即可)(2)示例1选择这三组信息:C-⑦;H-①;E-④主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得以全面恢复。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宣部发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背景下,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此,国家计委提出《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从1961年开始,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总之,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此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得到发展。示例2选择这三组信息:B-⑤;D-②;F-⑧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1978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综合国力增强,从富起来到逐步强起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连线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因此B和⑤连;C是在向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提出的,因此和⑦连;D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因此和②连;E是在八届九中全会上提出,因此和④连;F是在十四大上提出,因此和⑧连;G是在1949年提出,因此和③连;H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著,因此和①连。小问2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可将主题定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个背景下发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有利于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个背景下,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因此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总之整体上,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有所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701~1751年间仅增长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5%,1811~1821年间,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年时915.6万,1831年达1405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伦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计,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194.9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195.4万、631.8万。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服务合同服务合同违约注意事项
- 尽快办理房屋买卖合同事项
- 房屋合同补充协议纠纷解决
- 自来水管道铺设合同范本
- 出国定居申请书
- 高效医院体检服务合同
- 电池制造购销合同
- 服务品质保证书样例
- 遗赠抚养协议样本
- 住宅质量保证承诺书
- 从零开始学韩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月子餐课件-参考模板
- 《稻草人》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试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走进民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医用氧气安全培训课件
- 物资、百货、五金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含简单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大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