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确定_第1页
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确定_第2页
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确定_第3页
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确定_第4页
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确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确定一、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三、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一、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

(一)文本解读要处理的一个关系

课文与课程

1.两大误区误区一:漠视阶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贪多求深文言文教学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3.“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浅易文言文”1.语言文字的障碍较少而显得较为浅近2.结构层次简单而篇幅较短3.典故较少而阅读无须借助丰富的文化积累4.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易于理解“理解基本内容”指的是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意思,比如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描写了一个(或几个)什么人,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仅此而已。浅文喜深教细读爱出奇误区二:从教师个人的兴趣或特长出发,选择“我想教什么”。课文的教学要放在语文课程的视野下来思考。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基于课程的定位,思考“我应该教什么”。(二)文本解读的两种姿态:

以社会阅读主体的身份阅读

以语文教学主体的身份阅读

把一篇课文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读通,读懂,读进心里。然后以语文教师的身份去读。当以语文“教育者”的身份再去读的时候,除了会去认真地朗读文本外,还要用心地去读课后的字词、习题,把握本课的主要问题,进而明确重难点。师:请坐,说得太好了。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说了“愚”的两重含义,前面一个“愚”,是大智若愚的愚;而后面这个“愚”,则真的成了愚不可及的愚。还有一点她提到的就是——他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了他子孙,剥夺了他子孙生活的自由。(递话筒)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生:愚公是害群之马。师:害群之马?愚公成了一匹马?(众笑)生:他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子孙后代,就像文化大革命一样。师:这个怎么会有联系呢?生:因为他的错误,造成了所有人的错误,给所有人造成了重大损失。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三)文本解读的三个抓手

1.单元提示(1)作者的写作背景、经过;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写作思路;(2)游览洞庭湖的时间、地点,游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文章的结构;(4)段落大意;(5)中心思想;(6)语言特点;(7)景色描写;(8)文章写作意图(赞美滕子京);(9)表达观点的技巧;(10)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习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思想;(1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古汉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背诵课文;(13)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14)学习议论的安排;(15)写一篇阅读体会,谈谈对“忧乐精神”的认识等。教学内容:(1)借助注释理解、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观点和政治抱负;(4)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2.阅读提示《<世说新语>两则》阅读提示本段提示告诉我们:(1)这是两个讲早慧的小故事,没有更多的内涵;(2)《陈太丘与友期》一则,编者的意图是“维护父亲尊严、无畏精神”,至于很多资料上讲“元方失礼”对一个才7岁的小孩子来说,这是过高要求。3.研讨与练习(1)感知内容大意;(2)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3)揣摩和品味语言,积累语句;(4)达成这三个目标的方法是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阅读提示:《春》: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进入这美妙的情境中。《济南的冬天》:反复朗读课文,细细品味,你也会感受到作者爱山水、爱生活的情怀。《风雨》:全文没有出现“风”和“雨”字,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秋天》: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春》研讨与练习一、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二、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那幅。三、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四、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济南的冬天》研讨与练习一、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方面?二、仿照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三、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四、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

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风雨》研讨与练习一、古人评论含蓄而精彩的作品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课文没有一个“风”字,但是一直在写风;也不见一个“雨”字,但是也写到了雨。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二、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文的一两处,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秋天》研讨与练习一、全诗共三节,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景,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二、诗人有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表达,造成陌生化的效果,使得诗句简洁而蕴含丰富。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三、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示例,给这首诗的语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能够背诵。(四)文本解读的四个要点

1.发掘价值2.确定目标3.把握重点4.设计主线1.发掘价值

一是作者意义,即作者欲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观意图;二是文本意义,即作者在实际作品中通过语言词句呈现出来的意义;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意义。这三个层面的意义既互相依存,又有差异。

因为意义的丰富性,所以文本解读存在多种可能。文本解读《红楼梦》:鲁迅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关睢》的主题:有人说是“后妃之德”,有人说是求贤若渴,有人说是爱情恋歌。李商隐《无题》:李商隐写了许多诗以“无题”命名,比如有名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后来的文学史都争论不清其主题是什么。《故乡》的主题:人际关系隔膜说:茅盾1921年指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人民苦难说:此说最流行。部编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写道:“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的前后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一般文学史的表述都与此大同小异。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说批判辛亥革命说:此观点曾出现在人教社1987年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中。贫穷对人性的扭曲说

因为意义的丰富性,所以文本解读存在多种可能。文本也可以进行特定的、有目的的解读。文本解读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是一种信息价值。具体地说是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消闲价值,“所传播的信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一旦进入教材体系,文本的原生价值依然保留,但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故事人人都能读懂道理一部分人明白写法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

因为意义的丰富性,所以文本解读存在多种可能。文本也可以进行特定的、有目的的解读。教师对课文的解读不可走偏锋。文本解读“背的影”是生命的虚幻,“由背到影”,是生命的过程!所有的“背”,厚实也罢,孱弱也罢,最终都必成“影”。这大概就是朱自清的对生命的深刻体认。任何人,最终留给世界的都只能是“背的影”。人活着,轰轰烈烈、慷慨悲歌也罢,默默无闻、寂寂无名也罢,都不过是“刹那”般匆匆促促的“一闪”而已,留下的无非是“影”。终极处,连“影”也破碎。2.确定目标

《羚羊木雕》(1)情节结构安排,选择恰当的起点。(2)对人物进行细致深入又变化丰富的描写刻画。3.把握重点

《我的老师》

“一人多事”类记叙文一般写法一人多事要典型,先略后详步步深。重点情节多描写,添上细节更传神。文章结构要照应,卒章显志见真情。“我的老师”类记叙文一般写法老师印象先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教学态度很重要,个性风格要突出。对我关心详细写,议论抒情不可少。4、设计主线

(1)设计主线的两个角度从文章内容角度从文章情感角度(2)设计主线的三个方法1.由课题设计教学主线《小石潭记》“石”:“全石”“卷石”是明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影布石上”衬托出了水的清澈;“凄神寒骨”不仅写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悲凉心情……《秋天》一、全诗共三节,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景,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二、诗人有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表达,造成陌生化的效果,使得诗句简洁而蕴含丰富。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三、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示例,给这首诗的语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能够背诵。2.由习题设计教学主线熟读——描述——赏析——背诵3.由关键句设计教学主线“京中善口技者”“好一个安塞腰鼓!”一、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

(一)文本解读的一个关系(二)文本解读的两种姿态(三)文本解读的三个抓手(四)文本解读的四个要点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一)当前语文教学的缺失:1.虚化:重视情感熏陶,忽略语言训练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训练,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所以离开了这四种训练的教学都是无源之水,都是无效教学。《我的老师》:以“一位

的老师”的形式给本文加一个副标题,学生归纳:⑴温柔美丽;⑵体贴学生;⑶公正公平;⑷伟大无私;⑸慈爱亲切;⑹热爱教育事业;⑺热爱学生;⑻平易近人;⑼多才多艺;⑽善解人意;⑾完美无缺2.弱化:重视教材内容,忽略表达形式着重于教材内容的解读与分析,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同一个层面,没有向更深一层推进。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篇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两篇自读《桥之美》《说屏》3.僵化:同质化教学,忽视文体特点

不同学段一样教,不同类型一样教,自读讲读一样教。(二)做到”三有”

1.关注学生视野,做到眼中有人现在视野:已经知道了什么阅读视野:不知道的是什么期待视野: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七上《我的老师》“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七下《贝多芬》“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八上《阿长》“童年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用一二百字写下来。”八下《俗世奇人》“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九下《音乐之声》“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2.把握教材特点,做到胸中有本七上《散文诗两首》“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短文两篇(蝉、贝壳)》“仿照课文的写法,任选一个事物,认真观察体会,写出它带给你的启示。”八下《组歌(浪、雨)》“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九下《我用残损的手掌》“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自己的一种感情。”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思考练习二:“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的句子,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看谁写得最传神。”

3.精选训练重点,做到手中有法三、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

1.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每篇课文要有重点、核心知识与能力点。分课时也要有每上课时的重点。

2.教材的灵活处理分解组合留白鉴赏诗歌,要抓住意象,体会意境,品味语言;阅读散文,要把握形与神的关系;阅读小说要把握环境、人物、情节等要素,进而探究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戏剧教学要把握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

3.构建一定的模式4.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1)设计具体实在的语文教学目标(2)选择有利于亲近教材的教学方法(3)设计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八个“要大量减少”1.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文字手段的运用2.大量减少用华丽的语言进行外观包装的现象(如“我的课文我来读、我的才华我展示”之类);3.大量减少缓入早出的课(如用10多分钟迁移拓展);4.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碎问碎答;5.大量减少阅读教学中通俗手法的运用(如鼓掌、唱歌、听音乐等);6.大量减少教学目标中的“口号”(如此节课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7.大量减少完全脱离实际的所谓“读写结合”指导(如当导演之类);8.大量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话语量(如唠唠叨叨、讲话不止)。5.建立一个公平的课堂竞赛课《云南的歌会》的设计理念单元提示: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一)教学内容的选择1.积累词语。2.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3.精读重点段落,学习一种人物描写的方法。4.通过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