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生版)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生版)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生版)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生版)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面貌。一、阿拉伯帝国【链接·选择性必修3第3课“阿拉伯文化”】(1)帝国的形成①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②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7世纪前期,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③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2)帝国的统治政治统治: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治体制。——(继承波斯帝国以来西亚地区的传统又结合了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习惯)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繁荣:①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繁荣:①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③《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概念阐释〗伊斯兰教创立时间:7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根据穆罕默德生前言行(启示)纪录编纂而成,共114章,6200余节,内容丰富,对虔诚徒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主张:宣扬顺从和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伊斯兰”原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志。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意为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基本教义是六条基本信条+宗教义务:五项基本功课即“五功。念功:穆斯林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拜功:穆斯林每日分别在晨、晌、晡、昏、宵5个时间内朝麦加方向礼拜祈祷5次;每周五和重大节日到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每年交纳四十分之一的财产济贫税,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斋功:穆斯林必须在斋月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食。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发展:起初,伊斯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乃至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学思之窗〗P23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思考点〗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二、奥斯曼帝国(1)帝国的形成①13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西突厥人的一支,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发展起来,逐步征服了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征服了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②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2)帝国的统治:政治统治: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体制)①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状况:①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概念辨析〗哈里发与苏丹的区别哈里发是伊斯兰教的教职,同时也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首脑的称呼,因此在政教合一的时候是统一的国家元首兼宗教领袖的称呼。例如阿拉伯帝国时的四大哈里发。苏丹最早是地方行政首脑和军队的指挥官,是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后来在伊斯兰教世界分裂后,地方政治势力纷纷自立为王,遂成为军政兼有的首脑名称。最后苏丹变演变为伊斯兰国家世俗君主的称号,被这种苏丹统治的地方,号称苏丹国。如土耳其苏丹、埃及苏丹、文莱苏丹。由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常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的统治者,此后苏丹作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就成为定制了。〖思考点〗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历史发展产生哪些影响?三、南亚和东亚国家【链接·选择性必修3第5课】(一)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家兴起发展4世纪初,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政治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王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政令不够统一。⑴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大权;⑵地方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状况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体现了阿拉伯世界的扩张)【总结提升】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时间政治经济宗教公元前6世纪以前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使用铁器婆罗门教形成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统一南亚地区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征服北印度,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成为印度主要宗教公元13世纪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伊斯兰教成为国教(二)东亚国家1.日本⑴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①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治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②646年日本开始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⑵幕府统治的形成背景: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②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③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形成,重要性日益增强。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特点:①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国家实权,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局限: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2.朝鲜⑴演变: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全面学习唐朝制度文化;③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⑵统治:高丽王朝时期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⑶中朝关系: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大军侵略朝鲜,应朝鲜请求,中国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装死牺牲,最终取得了抗击日本的胜利。3.越南⑴秦汉至唐末,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⑵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⑶在历史上,越南长期与中国维持着宗藩关系直到19世纪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概念阐释〗大化改新: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内容:学习唐朝政治经济体制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班田收授法),向他们收取赋税(租庸调制)影响: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日本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总结提升】大唐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1)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模仿唐朝建立天皇制政体,制定国名和纪年。(2)经济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3)军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4)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5)生活习俗:大唐国的礼仪、服饰等影响到日本的某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诸如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等等,从各个侧面展示着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时期全盘唐化的倾向。【归纳提升】东西方封建制度东汉田庄日本庄园西欧庄园形成时间东汉后期(2世纪末3世纪初)10世纪9世纪背景中央集权衰弱,黄巾军起义,豪强势力膨胀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形成时期土地来源世袭、朝廷封赐、购买、兼并7世纪仿唐朝均田制分配、世袭,贵族、神社、佛寺侵占公用土地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剥削方式土地全部归庄园主,破产流亡的农民依附在庄园中,世代为庄园主劳作,无需负担国家租税土地属于庄园主,庄民以家族为单位生产,上交领主和国家租税土地分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农奴须为领主耕种自营地主要特点建立起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军事权势的坞堡庄园;自给自足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庄园主拥有大量庄园,管理采用层层管理,不越级插手管理影响加速了国家的分裂,进入三国时期武士集团形成,进入幕府将军统治时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形成,推动中央集权一、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材料一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他的教诲对古代阿拉伯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材料二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色,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材料三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⑴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⑵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二、古代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材料一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材料二“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制度文化对高丽国的影响。(6分)⑵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8分)〖主题升华〗探寻亚洲多彩文明体味文明的交流与多元共生⑴多元共生、多态共融的亚洲古代文明⑵古丝绸之路对亚洲诸国历史进程的影响⑶“一带一路”与21世纪人类新文明。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的影响:阿拉伯人征服的绝大多数地区,如两河流域、叙利亚、伊朗和埃及等地,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成果丰硕。早期阿拉伯人乐于学习域外知识,对希腊、罗马和中国的文化成果都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形成阿拉伯文化。当时中国正处于隋唐到宋元时期,经济和文化繁荣,但欧洲在文化上仍相当落后。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他们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刻影响了西欧的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哲学。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曾影响西方的文学,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含有《一千零一夜》的元素。科学上的影响最为明显。阿拉伯人的医学著作对欧洲影响很大,特别是伊本·西那的《医典》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花拉子密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也曾长期是欧洲大学的教科书;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多次被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征引。阿拉伯商人曾把西亚的货物贩运到中国,《一千零一夜》中的部分故事也曾传入中国。奥斯曼帝国兴起后东西方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帝国内部的联系有所加强,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对欧亚贸易,尤其是东方运到西方的香料、印度的细纹棉布、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东非的黄金和象牙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东西方贸易因运输成本很高,一般商品运到欧洲后都要加价810倍。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及叙利亚等地后,基本控制几条主要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高达35%的关税,使欧洲商人无利可图。而那些商品早已成为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檀香用于止血和清除血腥;肉桂、肉豆蔻、丁香、辣椒等是重要的调味品。因此,奥斯曼帝国的重税政策直接影响到西欧人的日常生活。然而,罗马教廷的势力已经衰落,新兴的王权国家都各自忙于扩张,没有力量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开战,以武力夺取对商路的控制权,因此,欧洲人被迫寻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奥斯曼帝国的重税政策,成为西方人开辟新航路的一个重要动力。印度教: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日本武士:武士在日本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起源于庄园最初券养的武装,依附于主人存在。他们娴于弓刀,身披铠甲,戴头盔,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活动。他们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一词首次出现于16世纪,其核心是忠、仁、勇。源赖朝依靠武士支持夺得京都,控制朝廷,成为依靠武士支持建立幕府政权的开创者。德川幕府继承这种传统,并且在武士道思想中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19世纪中叶,武士道成为日本社会伦理教育的基础。〖必备知识练〗考点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政体的纽带是A.政治号召 B.宗教信仰 C.个人魅力 D.经济实力2.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马门(813~833年在位)曾派学者访问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并将其译成阿拉伯文。马门还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规模宏伟的智慧馆,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及信仰其他宗教的学者在此工作。马门的上述举措(

)A.开创了多种宗教并行的局面 B.促进了阿拉伯文明的崛起C.改变了帝国对外扩张的方式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3.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德等人的科学成就。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A.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 B.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C.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 D.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考点二奥斯曼帝国4.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对过往商品征以重税,不属于其影响的是()A.受到了欧洲商人的欢迎 B.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C.使亚洲商品在欧洲的价格上升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5.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考点三南亚和东亚国家6.12世纪的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下列有关幕府表述正确的有()①幕府体制下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象征②武士听命于将军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④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2012·上海)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2世纪8.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德川光窗设史馆,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该书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 B.东西方交流的成果C.德川幕府的保守封闭 D.儒家文化圈的影响9.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7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