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天津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9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新世纪文学带来海量阅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纵观历史,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回眸当代,有鲁迅痛定思痛、以笔为枪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注意”的《呐喊》;有沈从文朴素自然、细腻入微展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边城》……(),。
同时这些著者更是以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而如今文学的“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虽催生了创作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的现象。面对“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在追求创作多元化的同时,坚守“载道与言志”,才可迎来文学创作的“春风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鱼目混珠
B.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泥沙俱下
C.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鱼目混珠
D.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泥沙俱下
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C.这些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D.这些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B.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屈原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影响深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诗经》,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相传由孔子编订。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B
2.A
3.A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衔接能力。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一、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测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二、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
三、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1.B第一处,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可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结合“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分析,应使用“应接不暇”。第二处,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结合后面内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可知,应选用“呕心沥血”。第三处,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结合语境内容分析,这里是表示肯定,指“不必怀疑”,应选用“毋庸置疑”。第四处,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结合“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分析,应选用“泥沙俱下”。
故解析为:B
2.B.搭配不当,“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搭配不当,将“经过”改为“以”。C.前面列举了《红楼梦》《呐喊》《边城》,这里应该用“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开头衔接更加紧密。D.兼有BC两项存在的问题。
故解析为:A
3.B.“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有误,司马迁是西汉人。C.《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D.“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有误,《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故解析为:A
二、(9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如韩擒虎三战定南陈。《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标志三迭式叙事在说唱文学中确立并逐渐得到发扬,其图上标题体现三迭式叙事的有“三战吕布”“张飞三出小沛”等。而后,三迭式叙事逐渐进入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受到口头文学孕育演化而成的章回体小说对三迭式叙事的运用蔚为大观。在《水浒传》中,宋江与高俅展开了三次交锋,是由同一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三败高俅在纵向叙事的链条上每次聚合扩展了一些新的要素,使三次战斗场景在行动和细节上各有不同。充分发挥了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使每一次击败高俅的方式和战果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三迭式结构又使三败高俅的故事单纯而集中,叙事完整紧凑,避免生出枝节散漫和有首无尾的弊端。
“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某些三迭式叙事在每一次行为动作之间会插入对其他事件的描叙,如“三气周瑜”便使用了所谓“横云断岭”的叙事技巧。在“一气”与“二气”之间插入了刘备攻取长沙四郡、过江娶亲等诸多事件,在“二气”与“三气”之间插叙了曹操大宴铜雀台,避免连续叙事可能产生“累赘”的弊端,形成曲折变化的叙事态势,达到一种跌宕回旋的叙事效果。
由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也不少,同样呈现出变异势能和环环相扣的特征。《说岳全传》中余化龙、何元庆、董先轮番与金弹子交战等情节依循这种三迭式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呈现了细节各异而又兴会淋漓的沙场血拼。
三迭式叙事大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强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方试图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每一次重复都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对立,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岳飞在校场与小梁王较量的场景出现三次,分别是比试作兵器论、比箭、比兵器,每一次出现都包含出题、比试、分出胜负三个可变通的部分,每一次比试都朝着更为凶险的趋势发展,直至岳飞枪挑小梁王为终结。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立双方的关系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最终获得了改善。三打祝家庄中宋江与李家庄、宋江与扈家庄的关系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双方皆不以击杀对方为目的,这种对立随着宋江攻破祝家庄就消解了。
三迭式叙事成为中国口头文学和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固定的程式化结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很早使开始使用数字“三”认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以三为天地的正数,为宇宙万物生息化育的关键。道家和儒家使用数字“三”的观念建构宇宙万物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图式,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沿袭至今,如“礼以三为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及其衍生的“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等。在上述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进而延及章回体小说的创作。
(摘编自冯文开《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口头叙事》)
材料二:
“对锁”章法是指在不同的故事段中用相似或相同的人物语言以使两个故事段相映成趣。清话石主人称之为“复笔”,其《本义约编》云:“《红楼梦》喜用复笔。一游幻境,必再游幻境;一入家塾,必两入家塾;一秦氏之丧,又有贾母之丧;一协理东府,又有协理西府……种种细事,不可缕记。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话石主人所谓的“复笔”,即“两对章法”,它总是具有“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常常利用对偶原理设置相互对等或对照的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以展开叙事。其设对方法,既可以是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也可以是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就章回小说来说,又可以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个章回设对。对照也并非只有两两对照,在长篇叙事作品中,常常是多个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的对等或对照。所谓“两对章法”,就是利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性质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叙事内容、人物、故事、场景、言辞等,作“对锁”“对峙”,在引起篇章形式均衡感的同时也使“对锁”“对峙”的叙事内容“同而不同”、相映成趣或有复杂微妙的文意上的关联。
(摘编自方志红《中国古代叙事理论文法理论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出现在敦煌变文以后,又进入说唱文学并得以确立和发扬,再进入章回体小说,其运用逐渐扩展。
B.三迭式叙事包括由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这两种形式,都含有变异势能。
C.三迭式叙事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二元对立关系的强弱与对立的双方矛盾是否不可调和有关。
D.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的设对方法包括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和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与“对锁”章法虽然笔法不同,但二者在同而不同方面有相似的审美效果。
B.三迭式叙事成为固定化程式结构以后,将随着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的强化而消亡。
C.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旨在让叙事在集中完整紧凑的基础上形成曲折变化。
D.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对锁”“对峙”会使篇章形式更均衡。
6.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三迭式叙事”论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次都会看到贾府完全不同的景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识破了化身村姑、妇人、老夫的妖精。
C.《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不同,其叙写过程十分精彩。
D.《三国演义》中,“定三分隆中决策”一回,诸葛亮运筹帷幄,纵论天下大势。
4.A
5.B
6.D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是非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内容要点、依据文章内容合理推理、判断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做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
4.A.“三迭式叙事出现在敦煌变文以后”错误。原文“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可知,敦煌变文已经有了三迭式叙事。
故解析为:A
5.B“三迭式叙事成为固定化程式结构以后,将随着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的强化而消亡”于文无据。
故解析为:B
6.D“隆中决策”不符合由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
故解析为:D
三、(31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答苏武书(节选)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愿足下勿复望陵。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使:出使
B.今得杀身自效效:效力、出力
C.诚以虚死不如立节诚:实在、确实
D.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图:料想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谓武曰蒙故业,因遗策
B.空自苦亡人之地临不测之渊
C.报恩于国主耳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且汉厚诛陵以不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诚甘乐之
A.单于壮其节B.忧劳可以兴国
C.天下云集响应D.内立法度
10.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辇,皇帝的车子;除,是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B.“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称苏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运的事情。
C.“位列将,爵通侯”,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爵位名,汉朝继承秦制。
D.“茅土之荐”,“茅土”,白茅和五色土,为古代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苏武感情“素厚”:李凌不仅对苏家的变故关心了解,而且亲自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为了改善苏武的伙食而不辞辛劳亲至大海上为他“置酒设乐”。
B.选文一李陵劝说苏武的话既事实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动了苏武的内心,以致苏武无言以对,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报君的套语陈词来答复李陵。
C.选文二李陵自陈内心,他“不死”是为报恩,并列举了范蠡、曹沫、勾践的例子来说明这样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没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伤。
D.选文二李陵不同意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说法,他从自己先祖李广遭际讲起,至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却未得到厚遇的现状,斥责了汉廷做法的不妥。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②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③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15.请从选文一内容中概括,李陵从哪些方面劝说苏武投降匈奴?
7.B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①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下子就消失了,)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
②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
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
15.待遇方面:匈奴方面会“虚心相待”,即投降后会得到好的待遇。结局方面:预料苏武会终老匈奴,不会再回归汉廷,“终不得归汉”,所作所为无意义,他的表现汉廷也不会知道。家庭方面:苏武的母亲去世,兄弟惨死,妻子改嫁,皇权薄凉,人情冷暖,不必再为家庭纠结负累。朝廷方面:皇帝年高老迈,法令无常,常常杀灭大臣,回归后福祸难料。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学常识;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类型的题目,在解答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述等来理解判断。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分析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一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第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第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第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第五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每次测试中都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然后课下不断复习从而对此题进行把握。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7.B句意: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效”,贡献,献出。
故解析为:B
8.A.第一个“因”,介词,趁机;第二个“因”,动词,沿袭;B.均为结构助词的。C.第一个“于”,介词,对;第二个“于”,被动。D.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连词,来;。
故解析为:B
9.A例句为意动用法,A选项意动。B使动;CD名作状。
故解析为:A
10.C例句和C均为被动句。A.定后;B判断句;D状后。
故解析为:C
11.B句意: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尽为万户侯”,动宾结构,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AD;“亲戚贪佞之类”,“亲戚贪佞”作“类”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C。
故解析为:B
12.B.“太夫人,称苏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运的事情”错误。太夫人,称苏武的母亲。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故解析为:B
13.A.“亲自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为了改善苏武的伙食而不辞辛劳亲至大海上为他‘置酒设乐’”错误。“海上”指北海,为匈奴北境,不是大海;李陵是为苏母“送葬”;李陵“置酒设乐”的目的是劝降苏武。B.“震动了苏武的内心,以致苏武无言以对,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报君的套语陈词来答复李陵”错误。苏武并不是被李陵的话震动的无言以对,他的话也不是陈词套语,而是他的肺腑之言。C.“并列举了范蠡、曹沫、勾践的例子来说明这样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没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伤”错误。没有列举勾践事例,“卒复勾践之仇”的主语是范蠡。“泣血”不是吐血,原因也不是因为没成功,而是被汉廷杀害家人以及自己的想法不被朝廷理解以致与自己初衷背离而气愤的。
故解析为:D
14.①“何”,何必;“自苦”,宾语前置,应为“苦自”,折磨自己译文: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下子就消失了,)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
②“孤”,通“辜”,辜负;“负”,亏待。译文: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
③“先”,已故;徒,只是;“刭”,自杀,割脖子译文: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
15.(1)待遇方面:匈奴方面会“虚心相待”,即投降后会得到好的待遇。(2)结局方面:预料苏武会终老匈奴,不会再回归汉廷,“终不得归汉”,所作所为无意义,他的表现汉廷也不会知道。(3)家庭方面:苏武的母亲去世,兄弟惨死,妻子改嫁,皇权薄凉,人情冷暖,不必再为家庭纠结负累。(4)朝廷方面:皇帝年高老迈,法令无常,常常杀灭大臣,回归后福祸难料。
四、(18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两句,是说一场潇潇小雨过后,天气很快就放晴了。诗人来到小园漫步,不仅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而且景物更明洁秀美令人赏心悦目。
B.“晚节渐于春事懒”一句,是说人们因春天的到来心情欢畅,诗人虽年事渐高,但游兴不减。
C.“病躯却怕酒壶倾”一句,“却怕”二字,既是对病体的客观描述,又带无心饮酒的主观情感。心情抑郁、颓唐,已得到具体说明。
D.“睡余苦忆旧交友”一句,写对友人的思念,不是“长忆”而是“苦忆”,用字分量极重,表现了友情之深。
17.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6.B
17.花朵好像听懂了人的语言一样对着人笑,不知名的草随意地生长。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丽明媚的春天景象。
18.运用反衬的手法(或以乐景写哀情)。“快晴”“近清明”“解语迎人笑”“随意生”是乐景,而“苦忆”表述的是“苦闷”,诗人极写春日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能力。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述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16.B.“诗人虽年事渐高,但游兴不减”错误,诗人年事渐高,游兴阑珊。
故解析为:B
17.“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花能理解人的语言,迎人而笑;春草随意而生。把盎然春意具体刻画了出来,同时也烘托出了人物欢愉的心情。
18.诗的前四句写春景,展现了一派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特别是颔联“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更显活泼生趣。但到颈联,情感节奏却发生变化,“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这种消极情怀产生的原因在最后一联“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中给出。因为没有朋友在身边,所以再美好的春景也懒得去欣赏,寂寞的酒杯更是不能端起了,这一句包含了许多情思。可以据此分析作答。
19.(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的两句是“,”。在《离骚》中屈原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3),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4),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书愤》)
(6)贾谊《过秦论》中“,”两句,详细地描写了秦始皇派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1)其文约;其辞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连峰去天不盈尺
(4)三顾频烦天下计
(5)铁马秋风大散关
(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名句;名篇
(1)根据语境《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的两句可得出其文约;其辞微;根据语境在《离骚》中屈原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可得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以手抚膺坐长叹(重点字:膺)
(3)连峰去天不盈尺
(4)三顾频烦天下计(重点字:烦)
(5)铁马秋风大散关
(6)根据语境详细地描写了秦始皇派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可得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五、(17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敦煌
①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苍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②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③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苍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具增。
④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⑤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⑥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⑦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⑧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那些无声飘过的岁月的风……
⑨“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⑩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篆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辟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2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气势磅礴(páng)格外锥心(chuí)淹没(yān)豁达(huò)
B.与日具增(jù)义无反顾(yì)座落(zuò)校勘(xiào)
C.钟鼓管弦(xián)栩栩如生(xǔ)镌刻(juān)祈福(qí)
D.皓首穷经(hào)偏辟荒凉(pì)泥塑(sù)苍桑(cāng)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不因干旱而枯竭,月光之下,其波浪奔涌,气势磅礴,更显梦幻般的美丽。
C.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D.“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是一句“锥心”之语。这样说的原因是莫高窟被意外发现以后,无数学者为此皓首穷经,甚至远涉重洋。
E.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22.作品第⑤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
23.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20.C
21.B;D
22.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23.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文化魅力之大)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习惯性误读字字音;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各个选项语境进行比对,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引用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引用的句子,结合语境从内容、结构、表述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中关键词语内涵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A“格外锥心”的“锥”应读作zhuī。B.正确。
B.“与日具增”的“具”应写作“俱”。“座落”的“座”应写作“坐”。“校勘”的“校”应读作jiào。
D.“偏辟荒凉”的“辟”应写作“僻”。“苍桑”的“苍”应写作
“沧”。
故解析为:C
21.B“……月牙泉,不因干旱而枯竭,月光之下,其波浪奔涌,气势磅礴”错误,文中用来形容鸣沙山周围的沙漠。
D“'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样说的原因是莫高窟被意外发现以后,无数学者为此皓首穷经,甚至远涉重洋”错误,这样说的原因是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后,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在被掠夺和肢解中走向世界。
故解析为:BD
22.“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的作用,由第五段“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可知,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由第六段“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可知,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由“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可知,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23.“大敦煌”中的“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大敦煌”更是霸气;“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可知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可知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可知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可知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可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六、(6分)
24.(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仿写。
《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新唐书》谈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都告诉我们:厉行节约,不可轻忽。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节约的美德,似乎被人淡忘。于是,有人把奢侈当作潇洒,将挥霍看成慷慨,在他们眼里,节约早已过时。要知道,节约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永恒的主题。物资短缺时代,节约是节衣缩食;物质富足时期,节约是文明理性。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的资源,能发挥无限的价值。越是进步,越要节约,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永续发展。节约并非吝啬,而是深谋远虑后的利弊权衡。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被误解为“吝啬”,请你仿照示例,根据上文内容完成三句仿写,揭示节约的意义。
要求:每句不超过10个字,句式与示例一致,内容不重复。
示例:节约不是吝啬,而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①节约不是吝啬,而是。
②节约不是吝啬,而是。
③节约不是吝啬,而是。
对理性消费的倡导;对有限资源的珍惜;对永续发展的追求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先从文段中找出提示节约意义的句子,从“物资短缺时代,节约是节衣缩食;物质富足时期,节约是文明理性可看出,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物质富足,那么节约应该是“文明理性”的行为;“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的资源,能发挥无限的价值”可见,有限的资源需要珍惜,只有节约才能让有限资源发挥无限价值;“越是进步,越要节约,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永续发展”可见,要想让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懂得节约。再看示例句子,句式特征为“对……的……”,把筛选出的三条意义进行句式调整,可得出,“对文明理性(理性消费)的倡导/追求”“对有限资源的珍惜”对永续发展的追求”等类似句子。
故解析为:对理性消费的倡导;对有限资源的珍惜;对永续发展的追求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解析。
七、(60分)
25.(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2023年的初春,我们在回望中走向未来,穿过一条时光隧道,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从未缺席。
“我在”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结合你对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行之苟有在,久久自芬芳
历史三峡奔涌至,度尽劫波我犹在。当风刀霜剑、险象环生的2020呼啸而过,你我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我在”这个沉甸甸的字眼,在这个充满变局和机遇的时代,拥有多么巨大的分量和能量:行之苟有“在”,方能久久自芬芳。
“我在”是“我在场”,是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
武汉封城,举国襄助,两个月内,四万医护空降荆楚大地,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已经踏上返乡过年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90后医生吴小艳,第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最美“逆行者”,始终坚守一线与时间赛跑的张定宇,与病毒共舞研制新冠疫苗的陈薇,一腔热血,解决上千名医护人员的出行和用餐问题的快递小哥汪勇……“我在——有我在”,沧海横流,危难时刻,他们一声“有我在!”挺身而出,铸就起了民族的脊梁!
一声“我在”,安慰了多少彷徨的灵魂;一声“我在”,让我瞬间成长。“我在——我在场”,我等何其有幸,见证了这样强大的时代力量!2020,我也在,仅仅是在场,我在看、在听、在感受逆行者在场,在感受志愿者奉献,为强大的时代力量而震撼。我多想加入这样一支队伍,喊一声“我在”“有我在”。青春的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在”,我确实在,我能承担什么?我有力量承担什么?我反思,原来我的岁月静好都是别人在负重前行,这一份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何以回报?于是我拿起笔,翻开书页。
一声“我在”,照亮了多少人前行的脚步,这一声“我在”鼓舞了多少追梦的赤心。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有我在”,是肩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我在”的铮铮之声,是过去胜利的呐喊,是未来冲锋的号角。劫波过后,我还在,既在,就要追求不息,奋斗不止。
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今日“我在”,我在努力;到那时,我亦必在,我在承担,承担一份责任。我希望因为我在,这个社会多一份“爱”,因为我在,国家多一个建设者。
行之苟有在,久久自芬芳。青春终将逝去,“我在”的精神却一定会恒久不灭!
材料作文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交代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材料,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潮流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紧紧相连,与世界紧密相关,风雨担当,同舟共济,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第二部分强调每一个“我”都是一个“负重”的存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紧紧连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是共同体中的一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在场”是说不管是灾难还是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目睹者、亲历者;“有我在”是说我们每个人作为时代发展的参与者,要有担当和责任意识;“我还在”是战胜困难,历尽磨难之后,初衷仍在,精神仍存,同时可共享成功、喜悦与爱,并有足够的勇气继续前行。总之,若每个个体都在,那么就可形成“共历,共担,共享”的局面,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试题要求考生由材料中的我在、有我在、我还在引发自身作为一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写作时,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不可脱离关键词“我在”“我还在”等。同时,考生还可选择不同的立意角度,可以自由联想相应素材、名言和生活实例佐证。从国家层面的八方医护支援武汉、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到个体的医护、志愿者事迹等等,考生都可自由选择,表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同时思考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道路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这份责任。考生既可以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看、听”中国2020疫情期间的诸多负重者的担当行为,引发对自身责任的反思;也可以把“有我在”作为出发点,由中国青年身上的责任担当精神反思自己应担当什么;或者由当前的负重者的坚持和担当,联想身为祖国未来一代自己应担当什么。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9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新世纪文学带来海量阅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纵观历史,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回眸当代,有鲁迅痛定思痛、以笔为枪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注意”的《呐喊》;有沈从文朴素自然、细腻入微展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边城》……(),。
同时这些著者更是以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而如今文学的“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虽催生了创作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的现象。面对“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在追求创作多元化的同时,坚守“载道与言志”,才可迎来文学创作的“春风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鱼目混珠
B.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泥沙俱下
C.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鱼目混珠
D.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泥沙俱下
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C.这些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D.这些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B.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屈原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影响深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诗经》,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相传由孔子编订。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9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如韩擒虎三战定南陈。《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标志三迭式叙事在说唱文学中确立并逐渐得到发扬,其图上标题体现三迭式叙事的有“三战吕布”“张飞三出小沛”等。而后,三迭式叙事逐渐进入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受到口头文学孕育演化而成的章回体小说对三迭式叙事的运用蔚为大观。在《水浒传》中,宋江与高俅展开了三次交锋,是由同一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三败高俅在纵向叙事的链条上每次聚合扩展了一些新的要素,使三次战斗场景在行动和细节上各有不同。充分发挥了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使每一次击败高俅的方式和战果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三迭式结构又使三败高俅的故事单纯而集中,叙事完整紧凑,避免生出枝节散漫和有首无尾的弊端。
“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某些三迭式叙事在每一次行为动作之间会插入对其他事件的描叙,如“三气周瑜”便使用了所谓“横云断岭”的叙事技巧。在“一气”与“二气”之间插入了刘备攻取长沙四郡、过江娶亲等诸多事件,在“二气”与“三气”之间插叙了曹操大宴铜雀台,避免连续叙事可能产生“累赘”的弊端,形成曲折变化的叙事态势,达到一种跌宕回旋的叙事效果。
由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也不少,同样呈现出变异势能和环环相扣的特征。《说岳全传》中余化龙、何元庆、董先轮番与金弹子交战等情节依循这种三迭式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呈现了细节各异而又兴会淋漓的沙场血拼。
三迭式叙事大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强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方试图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每一次重复都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对立,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岳飞在校场与小梁王较量的场景出现三次,分别是比试作兵器论、比箭、比兵器,每一次出现都包含出题、比试、分出胜负三个可变通的部分,每一次比试都朝着更为凶险的趋势发展,直至岳飞枪挑小梁王为终结。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立双方的关系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最终获得了改善。三打祝家庄中宋江与李家庄、宋江与扈家庄的关系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双方皆不以击杀对方为目的,这种对立随着宋江攻破祝家庄就消解了。
三迭式叙事成为中国口头文学和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固定的程式化结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很早使开始使用数字“三”认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以三为天地的正数,为宇宙万物生息化育的关键。道家和儒家使用数字“三”的观念建构宇宙万物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图式,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沿袭至今,如“礼以三为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及其衍生的“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等。在上述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进而延及章回体小说的创作。
(摘编自冯文开《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口头叙事》)
材料二:
“对锁”章法是指在不同的故事段中用相似或相同的人物语言以使两个故事段相映成趣。清话石主人称之为“复笔”,其《本义约编》云:“《红楼梦》喜用复笔。一游幻境,必再游幻境;一入家塾,必两入家塾;一秦氏之丧,又有贾母之丧;一协理东府,又有协理西府……种种细事,不可缕记。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话石主人所谓的“复笔”,即“两对章法”,它总是具有“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常常利用对偶原理设置相互对等或对照的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以展开叙事。其设对方法,既可以是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也可以是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就章回小说来说,又可以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个章回设对。对照也并非只有两两对照,在长篇叙事作品中,常常是多个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的对等或对照。所谓“两对章法”,就是利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性质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叙事内容、人物、故事、场景、言辞等,作“对锁”“对峙”,在引起篇章形式均衡感的同时也使“对锁”“对峙”的叙事内容“同而不同”、相映成趣或有复杂微妙的文意上的关联。
(摘编自方志红《中国古代叙事理论文法理论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出现在敦煌变文以后,又进入说唱文学并得以确立和发扬,再进入章回体小说,其运用逐渐扩展。
B.三迭式叙事包括由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这两种形式,都含有变异势能。
C.三迭式叙事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二元对立关系的强弱与对立的双方矛盾是否不可调和有关。
D.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的设对方法包括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和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与“对锁”章法虽然笔法不同,但二者在同而不同方面有相似的审美效果。
B.三迭式叙事成为固定化程式结构以后,将随着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的强化而消亡。
C.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旨在让叙事在集中完整紧凑的基础上形成曲折变化。
D.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对锁”“对峙”会使篇章形式更均衡。
6.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三迭式叙事”论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次都会看到贾府完全不同的景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识破了化身村姑、妇人、老夫的妖精。
C.《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不同,其叙写过程十分精彩。
D.《三国演义》中,“定三分隆中决策”一回,诸葛亮运筹帷幄,纵论天下大势。
三、(31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答苏武书(节选)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愿足下勿复望陵。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使:出使
B.今得杀身自效效:效力、出力
C.诚以虚死不如立节诚:实在、确实
D.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图:料想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谓武曰蒙故业,因遗策
B.空自苦亡人之地临不测之渊
C.报恩于国主耳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且汉厚诛陵以不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诚甘乐之
A.单于壮其节B.忧劳可以兴国
C.天下云集响应D.内立法度
10.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辇,皇帝的车子;除,是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B.“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称苏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运的事情。
C.“位列将,爵通侯”,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爵位名,汉朝继承秦制。
D.“茅土之荐”,“茅土”,白茅和五色土,为古代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苏武感情“素厚”:李凌不仅对苏家的变故关心了解,而且亲自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为了改善苏武的伙食而不辞辛劳亲至大海上为他“置酒设乐”。
B.选文一李陵劝说苏武的话既事实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动了苏武的内心,以致苏武无言以对,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报君的套语陈词来答复李陵。
C.选文二李陵自陈内心,他“不死”是为报恩,并列举了范蠡、曹沫、勾践的例子来说明这样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没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伤。
D.选文二李陵不同意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说法,他从自己先祖李广遭际讲起,至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却未得到厚遇的现状,斥责了汉廷做法的不妥。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②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③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15.请从选文一内容中概括,李陵从哪些方面劝说苏武投降匈奴?
四、(18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两句,是说一场潇潇小雨过后,天气很快就放晴了。诗人来到小园漫步,不仅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而且景物更明洁秀美令人赏心悦目。
B.“晚节渐于春事懒”一句,是说人们因春天的到来心情欢畅,诗人虽年事渐高,但游兴不减。
C.“病躯却怕酒壶倾”一句,“却怕”二字,既是对病体的客观描述,又带无心饮酒的主观情感。心情抑郁、颓唐,已得到具体说明。
D.“睡余苦忆旧交友”一句,写对友人的思念,不是“长忆”而是“苦忆”,用字分量极重,表现了友情之深。
17.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9.(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的两句是“,”。在《离骚》中屈原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3),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4),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书愤》)
(6)贾谊《过秦论》中“,”两句,详细地描写了秦始皇派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五、(17分)
(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敦煌
①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苍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②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迎中秋,庆国庆”手抄报活动方案
- 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
- 2024至2030年矽利康针织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氯乙烯玻璃纤维漆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锅炉热电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超薄连续热缩阻燃母排套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等离子墙壁挂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法式沙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2024年大众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手部先天性疾患多指畸形课件
- 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常见临床研究分级
- 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使用台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Everyone Stop!教学设计
- 希尔顿酒店市场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2
- 消化道穿孔课件
- 可编辑修改中国地图模板
- 最新电大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汇总
- 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