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2.充分认识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1.通过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2.运用时空观念理解中西方工业化发展的不同历史特点。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eq\a\vs4\al(走进教材)知识点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条件(1)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向________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2)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2.形成:随着工厂出现,________制度逐渐形成。3.基本特征(1)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________制。(2)制定规章制度,强化________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3)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生产环节________,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4.影响:带来生产组织和________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5.扩展(1)洋务派:19世纪中后期,洋务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____________。(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謇、范旭东等主张________,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知识点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促进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表现:大城市________人口猛增。(2)问题:________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3)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________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人们出行欧美国家形成了____________,促进了城际、国际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3.促进乡村改变(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________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大量人口从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1)守时,________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2)佩戴手表,城市中大量设置________。5.初等教育推广,文化素质提升(1)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________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2)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____________,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6.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1)表现①工人劳动时间________,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②传染病与________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2)斗争①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________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启思助学1.【概念辨析】工厂与工场的区别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2.【名师指津】教材P26“思考点”: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试答:3.【知识延伸】近代化与工业化(1)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2)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4.【名师指津】教材P27“学思之窗”: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试答:5.【名师指津】教材P28“思考点”: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试答:6.【社会情境】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当中。思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答:7.【思维拓展】西方国家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手段;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等。8.【学习情境】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思考:这说明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试答: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探究主题一工厂与手工工场[史料实证]——从手工业工场到工厂制度史料一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成一长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坐列捡细毛,不敢辞劳苦。彼皆穷人子,终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技,天衣真无缝。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擀制匠,将呢折成匹。——17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歌谣资料史料二一八六六年,他(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织布大行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三千人。棉花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而精如丝,细于发矣。染处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亦神速哉!——《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史料三阿克莱特在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管理制度……当他一经发现无能、怠工等情况时,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探究:(1)根据史料一,归纳手工工场的劳作特点。(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制度的特点。[历史解释]——比较手工工场与机器大工厂项目手工工场机器大工厂盛行时间约14~18世纪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动力机械使用手工工具使用蒸汽动力机械、内燃机动力机械、电力机械等生产规模规模小规模大生产技术局限于手工技术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生产方法分工少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管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的市场方案史料一介绍了17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生活、生产状况。史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英国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技术先进、分工更细、规模更大。史料三介绍了阿克莱特制定的工厂管理制度。[唯物史观]工厂制度的影响(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推动了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促进了地区分工及一批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4)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的近代化进程;(5)催生了一批工业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6)为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直接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7)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以及工业资产阶级本身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资本主义政治发展趋势。探究主题二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史料实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史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二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乡村变革的具体表现。[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的社会转型项目影响经济发展方式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城市化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经济思想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取代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并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生活观念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史料一介绍的是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面貌的变化。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生产方式、城市化的影响。史料二中的三个省略号,按四个层次:大量雇佣工人的出现,建立起大农场、自耕农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农业机械日益增多,反映了工业革命引起乡村的变化。[家国情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发展①工业革命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大量人口迅速涌向城市,使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扩大。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其他所必需的条件,如统一的公共基础设施等。(2)城市化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城市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化由工业化驱动后又借助需求拉动促进工业化的发展。(3)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互相推动。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初始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反过来又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机制。[必备术语]1.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工厂制度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能,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4.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改变;增强了时间观念;也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5.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1.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得到普遍发展。手工工场发展的结果,使技术分工更加精细,操作分成各种细节,从而使专门工作日益精巧、熟练。这样就出现了适宜于各种专门工作的细小而简单的生产工具,同时也出现了高度熟练的技术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的区别。据此推断英国()A.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B.具备出现机器生产的条件C.手工工场专业化程度最高D.工场内工人贫富分化严重2.[2022·山东省学情联考高二检测]19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城镇兴建大型图书馆,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繁荣促进了教育完善B.工业革命消除了教育隔阂C.经济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D.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3.[2022·临沂市四县区高二期中]如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企业时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比例(%)上等阶级83.0中等阶级14253.3底层中等阶级8532.0劳工阶级3111.7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社会贫富差距缩小C.社会流动的开放性D.工农业比例的变化4.[2022·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月考]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在《双城记》中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这段文字意在()A.揭示繁荣与萧条共存的社会怪象B.理性批判工业文明社会问题C.呼吁重建被严重割裂的传统世界D.以浪漫情感批判理性的冷血5.[2022·江苏省苏州市高二期中调研](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事件1776年改良蒸汽机投入生产1858年伊丽莎白塔(大本钟)建成1863年英国通过《工业发展环境法》1864年苏州洋炮局诞生1870年英国铁路2.5万千米1917年天津永利碱厂筹建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读史思辨·视野拓展——深化认知全通关视野一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的变化[史学新论]工业革命前,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有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是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是独立的手工劳动者自己经营的小型生产单元。当时,手工作坊仍然与农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作坊主一般都有土地和牲畜,作坊的生产时间也是据农业生产季节来安排的,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手工工场是完全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组织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是规模大、分工细。——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激活思维手工工场和工厂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或采用雇佣和分工协作方式。前者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较小,缺乏规章制度,管理较松散等;后者以机械生产为主,规模较大,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等。[思辨训练1]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A.使用机器大生产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C.生产资料私有化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思辨训练2]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视野二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史学新论]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一些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他们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伦敦。——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激活思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率高),但各类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增多。[思辨训练3]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期,法国、美国等国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思辨训练4]下图为欧洲主要国家1300~1900年城市化发展速度图。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B.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C.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启思助学2.提示:分工明确、管理科学,便于集中管理工人,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4.提示:蒸汽动力的使用,工厂制度的推广,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劳动力的大量增加,都使得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提示: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人们不得不按时上下班;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更加集中,从而按部就班地生产生活;工业革命也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使人更加重视时间,守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这一切都使生活节奏加快。6.提示: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8.提示: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贫富分化,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走进教材知识点一1.(1)集中(2)蒸汽机2.工厂3.(1)倒班(2)纪律(3)协同劳作4.管理形式5.(1)机器大生产(2)实业救国知识点二1.(1)工业(2)城市规划(3)中心城市2.水陆运输网3.(1)机械4.(1)准时准点(2)标准钟5.(1)初等(2)“癸卯学制”6.(1)过长职业病(2)工人阶级待遇关键能力·课堂探究探究主题一(1)提示:特点:生产规模大,雇佣工人集中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微薄;分工协作。(2)提示:特点:生产资料集中使用;雇佣工人集中劳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使用机器流水生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注重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探究主题二(1)提示: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提示:表现: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随堂检测·强化落实1.解析:技术分工使工人的工作技术日益熟练和精巧,也为工人积累实践经验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故选B项;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在18世纪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说法过于夸张,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工场内工人贫富分化严重,排除D项。故选B。答案:B2.解析: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说明拥有大量的书籍消费主体,在19世纪出现,应是工业革命的功劳,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消费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C项;材料的内容是工人家庭成年人以及消费性书籍的增多,没有涉及教育完善问题,排除A项;工业革命减少教育隔阂,无法消除教育隔阂,排除B项;工业革命会导致教育模式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D项。答案:C3.解析: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段是“1750~1850年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属于“中等阶级”和“底层中等阶级”的人数是227位,占比达到了85.3%,也就是说,“中等阶级”和“底层中等阶级”这两个社会阶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经济实力会大幅度增加,这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结构出现变化,据此可知,题干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开放性,故选C项;题干表格内容体现的是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而不是“固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其差距会扩大,而不是“缩小”,并且在题干表格中并没有涉及“贫富分化”现象,排除B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显示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企业时的人数及其占比,并没有涉及“工业与农业之间的比例”问题,排除D项。答案:C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2年至1870年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狄更斯的描述“最好、最坏,希望、失望”等相对的词语描述的正是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既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带来的负面影响,可知他是在客观的批判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问题,故选B项;繁荣与萧条共存反映的是较大的贫富差距,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而非社会怪象,排除A项;材料并未主张恢复传统世界,是在评判工业革命的双面影响,排除C项;浪漫情感无从体现,浪漫主义通常表现为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手法,材料没有相关的描述,排除D项。答案:B5.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材料涉及的主题为工业革命、科技。之后我们可以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主题选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进行阐述。例如,对工业革命最为熟悉,就选取与工业革命相关的三条信息:1776年改良蒸汽机投入生产;1858年伊丽莎白塔(大本钟)建成;1870年英国铁路2.5万千米。这三条信息教材有讲述,且可以用工业革命这一主题串联起来,得出论题: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阐述时,要将提取的信息围绕论题来展开,且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点是必须要把握的,且是同学们容易偏离的,切记。最后,紧扣论题与阐述,或结合时代热点、启示做一个总结。答案:示例一:论题: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2分)阐述:改良蒸汽机的投产,推动工业革命进程。(2分)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大本钟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3分)蒸汽机车的发明,促进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分)总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2分)(论证严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品味古典名著 23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第一单元 美丽的大自然 欣赏 森林与小鸟》(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C(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我和老师交朋友》(教学设计)-鲁画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 8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 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2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医学女性盆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专题课件
- 南汇区供排水一体化整合研究的任务书
- 23CG60 预制桩桩顶机械连接(螺丝紧固式)
- 婴幼儿的心肺复苏-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军营相亲活动策划方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
- 挖掘机驾驶员岗位安全达标考试试题
- 音乐育人思政先行:课程思政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路径 论文
-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四年传统文化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