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泰斗的故事_第1页
钟表泰斗的故事_第2页
钟表泰斗的故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钟表泰斗的故事[人物春秋]

钟表泰斗的故事

钟时

在钟表的领域,还没有哪一个人像矫大羽那样既是制表大师、钟表鉴赏收藏家,同时又是金属雕刻师以及钟表历史学家、评论家。1980年,34岁的矫大羽从苏州移居到香港,当时他所怀揣的技艺就是由于家庭熏陶从小拥有的篆刻功夫以及自学掌握的钟表鉴定与维修。实际上早在苏州的时候,20岁出头的矫大羽就因为雕刻毛主席像章钢质主模,以及使用自己的方法制造了主夹板没有“三基定位孔”的手表而小有名气,尤其是后者更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移居香港前,他是苏州钟表公司的一名职员;移居香港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又一次依靠精通钟表技术的优势开始了奋斗。1984年,矫大羽终于在中环的环球商场内建立了自己的古董钟表店,名为“天仪轩”。古董钟表是我的老师

从12岁开始,矫大羽就对机械钟表发生了兴趣,并把维修和搜集老钟表看作是一种爱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当中,他为了研究和创新,机缘巧合地收藏了许多古董钟表,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令人瞠目,其中包括了东方最大一批装置有各式擒纵器的古董钟表实物,以及别具历史和研究价值的古董钟表等。在这些藏品中,他不仅以特有的收藏观—“真、精、新”作为收藏标准(“真”,即至少要60年以上的真品,表壳和机芯都必须是原配;“精”,于真品中择其精美的项目;“新”,需要完整如新的品质,没有残缺或计时不准等问题),而且早已形成许多专门的主题收藏品,比如:中国市场表、多功能复杂表……他收藏的古董钟表分别夺得,香港有史以来,由瑞士著名钟表生产原厂,总共在香港举办的二次国际古董钟表大赛中的头奖(1993年浪琴国际古董钟表大赛;1996年欧米茄古董钟表大赛)。

“中国市场表”一直都是矫大羽所钟情的收藏主题之一,也许是出生在艺术世家的缘故,他非常理解“中国市场表”在艺术装饰、外观设计等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内涵,这种文化特质并不是随随便便在任何一只古董表中都能够体现出来的。他还首倡提出:收藏和研究:曾经只有中国才有的,在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各国专为中国设计和制造包括大八件怀表在内的“中国市场钟表(ChineseMarket)”。正因为矫大羽独特的鉴赏力而收藏了许多“中国市场表”,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精美珐琅绘画图案的出色藏品。至于打簧报时、万年历、双秒针分段计时等复杂功能的古董表,矫大羽则是拥有不同时期、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品种,简直就是一个复杂表发展历史的缩影。

“我读得通每只钟表。我能感觉到当年制作这只古董表的人的呼吸、心跳。我明白人家最原始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哪里精彩、哪里败笔。读通了,就像有老师教学生一样。”正因为有了古董表这些老师,指引着矫大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国际钟表收藏的水平,这么多年来,他通过研究自己的古董钟表收藏品,最终取得了钟表发明领域的瞩目成就,同时也奠定了矫大羽作为超级古董钟表收藏家的地位。行万里路藏万卷书

1990年,当矫大羽在香港定居十年之后,第一次踏上了前往“钟表王国”—瑞士的旅程。这一次出行不仅使进入不惑之年的他感悟到钟表天地的广阔,并且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钟表历史知识,以及几十年研究钟表机械结构的坚实功底,终于在90年代初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最”的观点—公元1088年开始建造的“水运仪象台”由于安装了擒纵器而成为钟表的鼻祖。矫大羽不遗余力地在瑞士、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演讲、表达这个观点,并且得到了国际钟表界和科技界的认同。不仅为中国的钟表事业树立了鲜明的族帜,更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发明史,开创了历史崭新的一页,这是迟早会成为课本中的教材!

矫大羽曾应著名的江诗丹顿、百达翡丽和芝柏表品牌的邀请,分别于1994年5月、1998年1月和2001年8月在台湾多个城市作了以“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为主题,以及关于古董钟表和现代名表收藏的专题演讲。同时矫大羽还通过对自己收藏的《美华利五十周年纪念册》等钟表史料的研究,弥补和订正了由于资料不足而引起的误会,首次把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起始年代推进了一大步。

宋朝学者刘彝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面对这句话矫大羽却说,自己是行万里路而藏万卷书。从1992年开始到2005年他作为参展者,连续14次前往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览会发表自己的作品,期间又奔走于中国两岸三地和欧美、日本等国的研讨会、拍卖会以及演讲等活动,足迹早已遍布万里之遥,更把所学传播开来,在1992年出版了个人收藏专著—《怀表世界》,为许多报纸、杂志撰写钟表文章,他最早把陀飞轮表的知识带进了中国,不断地用自己的热诚浇灌着钟表知识的百花园,成为一名倡导钟表文化和钟表艺术的先行者。钟表泰斗的故事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中国陀飞轮之父

2003年12月31日,瑞士专利局首次为中国人颁发了有关陀飞轮发明的专利证书,它的获得者就是矫大羽。到目前为止,矫大羽是当代全世界惟一获得瑞士、美国和中国有关陀飞轮发明专利的钟表大师。实际上,早在1990年他已试制成功自己的第一只陀飞轮手表,成为中国和东方第一个陀飞轮手表的创造者,开创了中国和东方制造陀飞轮表的历史。并在1991年7月-1993年正式公开其制造的五只不同设计的陀飞轮手表(第一代),打破了陀飞轮表全由欧洲杰出制表师独占的神话;1993年3月首创一只“正透视飞行陀飞轮”手表(第二代);1993年7月-1996年,他发明并创制五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第三代);1997年首创一只“单支秒针型旋转框架”的飞行陀飞轮手表;1998年又发明了一只带有“时间指示装置”的飞行陀飞轮手表;2001年,矫大羽再次制造了一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用事实证明中国人的时计创作同样可以超越当代世界最高水平,他不但造出亚洲第一只陀飞轮手表,因此一举成为“国际时计独立创作人学会”(AHCI)中唯一的亚洲人,而且发明了陀飞轮中前所未有的许多新品种—包括“神奇陀飞轮”在内的系列创新。由于是中国人的创造,其作品也被称为“中国陀飞轮”或“矫氏神奇陀飞轮”。如今,矫大羽制造了三代结构、五种类别共15只陀飞轮手表,这些成就使他成为有史以来原创设计和亲手制造最多不同类别陀飞轮手表的殿堂级人物。其中第十号“神奇陀飞轮”长方形手表于2004年4月在安帝古伦(Antiquorum)日内瓦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交价格达到70万港币,创下了东方人制造手表的最高价记录。钟表泰斗的故事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难得聪明”的境界

从1990年开始,矫大羽创造的每一只手表,除了在机械结构和外观设计中具有史无前例的创新和发明以外,还为自己的作品注人了中国艺术的风格元素,尤其是在国际表坛经过15年的磨砺之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矫大羽更加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手表设计中的内涵,已经开创了一种叫做“中国表”或“文人表”的流派。

在“难得聪明”和“天道酬勤”两款纪念手表中,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矫大羽充分诠释了个人的哲学理念。他提出了“难得聪明”的意念,有人曾对他说:“难得糊涂郑板桥,矫大羽难得聪明’,不正好凑成一对吗?”仔细一想:难得糊涂的结果应是失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那绝不可以糊涂的紧要关头,却失败了一次,其代价永远不可能用小聪明所弥补,可能当我们谈论“难得糊涂”津津有味的同时已经失足;只有在那最重要的关键时刻,我们“难得聪明”一下尚能成功,实际上矫大羽的用意在于诉说成功者的艰辛和奋进,以及对于人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另外,他也认为当人的地位改变的时候,其思想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绝不能忘记自己成功的根本。人生是由不同阶段的许多片断组合起来的,其中总会坚持或者放弃一些东西。然而当坚持的正确东西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始终未变的时候,这样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执著。矫大羽从喜爱钟表开始就把钟表行业认定为一生的事业方向,无论是从内地移居到香港,还是从打工到自己创业,他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成功也许就是一种执著勤奋的自然结果。这不正好与“天道酬勤”的概念相吻合吗?

如果说矫大羽的古董表收藏记录了历史,那么他的手表发明则创造并且改写了历史,他首次以中国人的身份创造了钟表发展历史中的一系列奇迹。近半个世纪的积累与执着,不仅是时代和机缘的巧合,也使矫大羽成为了一个“难得聪明”的人。

钟表泰斗的故事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陀飞轮表小知识

陀飞轮表,即天仪飞轮表,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它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其主要性能是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1、第一代陀飞轮表(即第一种结构—Tourbillon)是在1795年由瑞士制表大师Abraham-LouisBreguet发明并制成的。其飞轮结构必须由“飞轮旋转框架”(Tourbillon’sCarriage)和“飞轮固定支架”(Tourbillon’sBridge)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Balance’sBridge)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类: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在同一轴心上);偏心式(亦称非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心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即第二种结构—FlyingTourbillon)是在1930年左右,德国制表大师AlferdHelwig制造成功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表(即第三种结构—MysteryTourbillon)则由东方的钟表大师—中国人矫大羽(KiuTaiYu)在1993年于香港的“天仪轩”首创发明并且亲手制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一样都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而且奇迹般地把“飞轮旋转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此构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这个全新的结构中还把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的“摆轮夹板”改变为不随飞轮一起转动,首次大大减轻了飞轮重量达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加大摆轮的直径以增强计时的稳定性,同时又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