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能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0B/wKhkGWXoe9uASk-lAAKIlI4Dq7s336.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能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0B/wKhkGWXoe9uASk-lAAKIlI4Dq7s3362.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能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0B/wKhkGWXoe9uASk-lAAKIlI4Dq7s3363.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能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0B/wKhkGWXoe9uASk-lAAKIlI4Dq7s3364.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能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0B/wKhkGWXoe9uASk-lAAKIlI4Dq7s3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2课【基础巩固】1.魏晋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中,很多佛像都身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褶层层聚拢,很齐整,袖子也很宽,几乎垂于地面,这是典型的汉式衣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佛教居于正统地位C.三教思想趋于融合 D.中外文化相互交融2.1606年,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著有《几何体论》《几何用法》《泰西算要》等数学著作;1613年,李之藻根据德国人克拉维斯的《实用算术概论》等编译而成《同文算指》。这些成就得益于()A.农耕文明的进步 B.良好的社会科研氛围C.西方科学的传入 D.传统科技丰厚的底蕴3.1862年,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遂于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由此可见,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的直接目的是()A.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C.落实“中体西用”方针 D.开始中国教育近代化4.1919年夏开始,上海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例如借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的理想,主张井田制是中国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态。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B.马克思主义成为广泛传播的主流思想C.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来理解中国传统D.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旧思想框架影响5.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儒学的向外传播()A.说明中国是世界文化中心 B.源于儒学的强大吸引力C.源于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 D.增强了各地的民族认同6.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李朝建立,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A.越南最早建立于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7.英国人弗朗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品德和作用,则最显著的例子……新近才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状态。”材料旨在强调这三大发明()A.改变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 B.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C.使世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D.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8.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力提升】9.据考证,东汉时,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狮子开始被国人认识。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被尊为佛教圣物的狮子得到了国人的喜爱,宫殿、庙宇、园林、住宅等建筑前守卫着雕刻的石狮,民俗活动中表演舞狮,独特的“狮子文化”在中国兴起并发展起来。据此可知()A.艺术创新推动了文化交流 B.安息文化开始影响中华文化10.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京师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释》;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民约论》。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D.表明士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趋向理性12.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版印了1000册,很快告罄,之后其他书社多次再版印刷。各地的党团组织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都将该中文首译本作为必读物。这主要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当时()A.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B.倡导文学革命的重要学说C.西方兴起的主流思潮 D.社会广泛认同的先进理论13.18世纪,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哥尔德斯密斯、德国的莱布尼茨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中国儒家的仁政和德治,宣扬仁政和德治下君主专制权力实施的榜样,倡导君主不以君权神授而要以道德和民生为准绳。据此可见()A.启蒙思想以儒学为借鉴寻求欧洲现代精神B.仁政和德治均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生命力C.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D.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理性与宽厚包容精神14.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学、典章制度、科技等方面。中华文化圈的形成()A.体现了文明交流结果的同质性B.反映了农耕文明天然的扩张性C.打破了世界文明相对的平衡性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向心力15.《日本书纪》中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4世纪的日本古墓出土了许多与中国同样质地、造型、纹饰的铜镜、瓷器、陶器、金饰。这说明()A.隋唐时期中日经济交流频繁B.中国对外来文化传播与吸收并举C.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D.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不断加强16.越南至今保有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习俗,越南民谣“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是对千余年来当地年俗的高度概括。1995年,越南政府明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的行为,此后每年除夕夜里,政府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统一组织燃放礼花的活动。这反映出()A.中华饮食文化对越南的吸引力 B.城市化冲击了传统风俗C.中越两国节日文化的双向交融 D.越南对中华文化的扬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两汉之际,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汉魏之际,佛教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儒、佛、道逐渐融合。南北朝时期,佛教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了隋唐,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完成本土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代以来佛教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的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材料三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新儒家”的概念,他认为新儒家就是“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佛像服饰带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相互交融,故D项正确;儒学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排除A、B两项;材料未涉及三教融合,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材料中的徐光启、孙元化、李之藻正是吸收了来自西方的数学知识,编译或创作出了《几何原本》《泰西算要》《同文算指》等数学著作,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可知,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故B项正确。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9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借助传统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受到旧思想影响,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是用传统思想解释马克思主义,而非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传统思想,排除C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儒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吸引朝鲜、日本等国争相学习,并将儒学列为官学,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与中国的文化政策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与民族认同无关,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汉到唐末,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李朝建立后模仿中国制度设置官吏,说明越南的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越南最早建立的时间,排除A项;越南第一个正式政权建立于968年,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7【答案】B【解析】材料“因为这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状态”强调了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B项。8【答案】C【解析】材料“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主要说明孔子的思想在世界各地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C.佛教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D.中华文化在吸收中发展升华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伴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被尊为佛教圣物的狮子得到了国人的喜爱,并逐渐形成一套中国独有的“狮子文化”,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要素中不断发展升华,故选D项。10【答案】C【解析】京师同文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旨在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故C项正确;西学东渐进程开始于明朝末年,排除A项;B项为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11【答案】C【解析】由《化学鉴原》《地学浅释》到《天演论》《原富》《民约论》,说明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由浅入深,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天演论》《原富》和《民约论》宣扬了变革政体的主张,与“中体西用”思想不同,排除A项;《天演论》《原富》和《民约论》并没有解决当时的民族危机,排除B项;《天演论》《原富》和《民约论》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认同,而非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也因此在中国畅销,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并不是倡导文学革命的学说,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不是当时西方的主流思潮,排除C项;“社会广泛认同”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欧洲的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借用中国儒家的仁政和德治思想,批判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表明启蒙思想以儒学为借鉴,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借鉴,而非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性,排除B、D两项;儒家思想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欧洲启蒙思想属于近代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两者并不具有内在一致性,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学、典章制度、科技等方面”可知,中华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形成中华文化圈,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向心力,故选D项。15【答案】C【解析】材料“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日本古墓出土了许多与中国同样质地、造型、纹饰的铜镜、瓷器、陶器、金饰”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是从581年到90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排除B项;日本位于东北亚,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越南至今保有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习俗”“1995年,越南政府明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的行为,此后每年除夕夜里,政府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统一组织燃放礼花的活动”可知,越南政府在1995年明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而改为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统一组织燃放礼花,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扬弃,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饮食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越南文化的学习,排除C项。17【答案】(1)原因:魏晋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课生命可贵第1课时认识生命背记新人教版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
- 博雅计划数学试卷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4课《活动课 寻找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实数的分类及性质》听评课记录2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听评课记录3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0.1二元一次方程
- 太阳五年级听评课记录
- 浙江省名校新2025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学习2024《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课件
- 2024年县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活动方案
- SOR-04-014-00 药品受托生产企业审计评估报告模板
- 足球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儿童四宫格数独96题-(由简到难,支持打印)
- 湖北宜昌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6篇(含答案)(2003-2023)
- 问题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课件)高一地理
-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说课稿
- 2024-2030年伤口护理管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