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之必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结果,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需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的。因此,探索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对于提高教师德育渗透的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说到学校工作,人人都认为就是教学,但其实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培养人的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重点。学校德育工作做不好是危险品。《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处之“习”,应指“教化”而言。由此看来,人的一生,“习”性教化可谓是最重要的了。而学校德育是人生道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但可以补救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而且是一个人一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学校德育是个系统工程,是就其内容和实施途径来说的。就内容说,学校德育应该包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就实施途径而言,是以专门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为主,各学科渗透,充分利用校内团队活动、各种群体组织和集会、节日庆典、升降旗仪式、晨会和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落实的。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之必然前人诸多理论支持。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论题。他不承认没有教育的教学,也不承认没有教学的教育。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尽管赫尔巴特以教学代替复杂的教育过程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但他非常明确地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还曾指出:“教学与教育是相互渗透的,教学具有教育意义,而教育的许多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爱因斯坦的论点则更清楚,他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杜威致力于改变粗暴直接的德育方法,而代之以那种渗透到各学科和整个学校生活中的间接德育法。(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另一种作法似乎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它把道德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所有教师,因为各学科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作用。”“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显然,教学分工是为了教师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和教学活动以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学,都会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治学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形象仪表、以及个性特点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需求。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主要原因是情感障碍,学习动力不足,并非智力因素,企图通过传授各种学习生成技术以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是难以成功的。当前因思想认识引发的教育问题,已远远超过因教育技术引发的教育问题。“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人的“灵魂”,是人行为的“导向机构”和“动力系统”。在教学中进行德育,不仅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作用。(四)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的。社会主义德育涵盖比较广,大家的提法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几个大的方面,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直觉地或间接地,有形地或无形地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某种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只要抓住有机的联系,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就能做到水乳交融,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渗透以教学为存在前提。(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材中的课文、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包含着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材料。因此我们将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讲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认知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目前占用教学时间最多的。课堂讲授在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灌输思想、提高道德认识能力、培养思想感情的作用。课堂讲授带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不同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各自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教学中,有时候老师的口头传授是起不到足够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现在的课堂上讲究教学与学生互动,所以那种“满堂灌式”的说教方法,很难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也要让学生参与,与老师互动,与同伴互动。因此学科中的教学实践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很好时机。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生产劳动等。人的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活动,任何知识、思想、能力、情操地发展和完善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转变观念、增强信念、锻炼意志、掌握技巧、培养劳动习惯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重视它在学生学会做事方面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它在学生学会做人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实践的育人功能。(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外活动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特殊的意义。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开发学生智慧才能,增强学生体质和审美情趣,以多样化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可以实现多重教育任务。它以其特有的形式,把德育内容和要求隐含在自己的活动中,容易跨越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课堂教学内不易获得的教育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五)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中,只要是教师,无论他教什么课,在教学中都会通过态度、情感、言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正如加里宁感受的:“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作为教师,要克服单纯业务观念,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道德修养,既要做理论的“巨人”,又要做行为的楷模,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寿春先生,为了使学生戒烟,他当众折断了自己的烟杆,立誓终身不在抽烟。相反,有些教师言行不一,对自己要求不严,习惯于松松垮垮,经常用恶语伤害学生,教学工作不负责任。还有的教师参与赌博、炒股票、流露消极思想等。像张寿春先生那样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和某些教师的负面影响都有可能伴随学生终生,并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人格特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维护自己的形象,为学生做好表率,积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要做好它,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参考文献]:1季向英,张士劲;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再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01年12期2向大平;对学校德育的理性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