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水系统低碳技术措施_第1页
绿色建筑水系统低碳技术措施_第2页
绿色建筑水系统低碳技术措施_第3页
绿色建筑水系统低碳技术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水系统低碳技术措施

1、非水源利用由于不同水质处理中的碳排放量不同,本工程采用分质供水技术,遵循“高、低、低”的水原则,加强对建筑物中水、雨水、海洋等传统水源的利用。根据水质要求,对水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可降低低质用水在水处理和输送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大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减少市政给水的供水量和建筑与小区内的污水排放量,从而减少了市政给水取、净、输、配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市政排水输送及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节水型产品的研发根据用水场合,绿色建筑应并按照《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节水型电器等。节水器具相比于普通用水器具,可减少15%左右水资源消耗,降低市政给水不必要的消耗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3、总体压力设计在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要求前提下,绿色建筑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设计与限定,并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可有效控制水压,减少超压出流。给水系统超压出流不仅会造成直接的水资源浪费,还会降低给水附件的工作效率,加大工程投资与运行成本,间接引起温室气体高排放量的问题。对给水系统限压出流,可避免不必要的水量损失,延长给水附件的寿命,降低供水压力能耗和给水系统的运行费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系统设计在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的设计2.绿色建筑应根据用户对水温、水压和水量要求,建筑物的性质,热源供应情况等综合考虑,选用符合标准的高性能加热与贮热设备,单管热水系统选用高性能的控温调温设备,双管系统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龙头,对设有生活热水集中供应系统的绿色公共建筑,配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科学合理地设计、安装、管理和使用热水系统,减少热水的浪费,可降低供水压力及热水加热能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市政给水制水及输送和污水输送及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建筑低碳节水重要环节。调节池及预处理系统中水处理一般由“前处理+主要处理+后处理”组成。《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规定的7种处理工艺中,“前处理”均为格栅和调节池,“主要处理”采用絮凝沉淀、生物处理、土地处理或膜处理,“后处理”采用过滤、消毒等工艺。中水处理是绿色建筑水系统减碳的重要环节。1、高压力污水集中处理改进传统调节池,可促进中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对传统调节池的改进主要在于:取消格栅;取消预曝气管;在中水调节池内设置集泥坑贮存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经沉淀、浓缩后,定期(一般为3个月)由市政吸粪车抽出外运,并进行集中处理,通过固化和发酵技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成甲烷并收集利用。中水处理工艺采用生化处理或物化处理,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剩余污泥。若将其外运集中处理则会增加劳动强度和运行费用;若将剩余污泥在小区内集中处理,既不经济,又会增加中水处理系统的管理难度。在调节池中设置集泥坑,收集剩余污泥,可以减少小区内自行处理剩余污泥的投资和能耗,从而可间接削减排放的温室气体量。2、固定+化学生物法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中水处理实现低碳运行的核心。建筑与小区内中水,可采用AB法、强化生物絮凝、物化法、就地植物固碳等处理工艺实现低碳运行。中水处理工艺选择AB法、强化生物絮凝、物化法时,将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固定于污泥中,污泥经固化、发酵成甲烷收集利用。中水处理生态处理工艺时,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协同作用,污水中部分有机物被土壤和植物吸附或吸收,同时通过植物碳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比于传统中水处理工艺中,采用供氧曝气方式将有机物转化为CO2排放,不仅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将有机物转化为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实现了对有机物中碳源的捕获和利用,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收集处理期径流水质降雨初期,因径流对下垫面表面污染物的冲刷作用,初期径流水质较差。若直接收集处理,则会加大后续雨水处理负荷,增加了能耗和人力投入。绿色建筑与小区,作为城市降雨径流的源头,是实施雨水系统减碳的重要场所。1、源头控污截流技术雨水源头控污截流技术主要包括:通过表层土壤改良与亚表层渗滤、网格化植被覆盖、不透水面水力连接分割等技术,截流源头雨水。雨水源头控污截流技术的实施,可降低径流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的迁移能力,减少强降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刷,从而降低源区径流量并削减其源头污染负荷。降低了雨水输送与排放过程,因雨水提升等能源消耗;减轻了雨水后续的处理负荷,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2、截吸附污染的设施雨水径流延缓控污技术主要包括:通过等高线植被带截缓径流、微地形改造与凹地面径流储存净化、延长径流空间路线等技术,设置多重阻碍延缓流速、强化促渗和拦截吸附污染的设施。雨水径流延缓控污技术的实施,可减少排水系统短时间强水力冲刷与负荷,削减洪峰径流和污染负荷。雨水洪峰削减,减小了市政雨水管网的管径,降低了市政雨水管网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应地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采用生态植物系统,截留削减了雨水径流污染物负荷,相对传统雨水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时,污染物通过高耗能供氧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雨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被植物吸收而未以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3、中小型雨水滞留生态处理设施雨水储存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结合绿色建筑小区环境景观功能设施,开发绿色建筑与小区屋面径流储存净化、雨水花园、生态湖体等中后期雨水滞留生态处理设施。雨水储存生态净化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传统源头雨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过程中的工程投资、日常运行等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处理设施的植物吸收并固定雨水中的有机碳,有利于温室气体减量。培育水质新型水和剂绿色建筑可利用小区内景观人工湖代替回用水收集设施,收集净化后的非传统水源。小区人工湖作为非传统水源的天然调蓄池,雨季时,多余的雨水从开敞式溢流堰堰顶外溢,成为了人工湖活水的补充水源,有利于其水质保持与更新。旱季时,抽取人工湖中的水补充回用水。小区内回用水直接从景观人工湖抽取,非传统水源作为环境景观水体,同时可回用于绿化、冲厕、消防、道路浇洒、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杂用。一方面,减少了传统源头污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过程中的工程投资、日常运行等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因源头污水进行了回用,减少了市政给水在取水、净化、配水、输送等方面的资源能源消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绿色建筑低碳节水技术在绿色建筑与小区中,采用供水系统低碳节水技术,可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取净输配、热水加热及输送、市政排水输送及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采用中水低碳处理技术,通过改进调节池和选择合适的中水处理工艺,可实现对原水有机物的固化和生态转化,实现对有机物中碳源的捕获和利用,促进温室气体减排。采用雨水源头低碳控制技术,可降低雨水外排量,削减洪峰和污染负荷,减轻雨水后续处理负荷,减少雨水输送和处理能耗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非传统水源低碳利用技术,可减少自来水消耗,降低雨污水外排量,减少市政给水及雨污水在输送和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绿色建筑低碳节水技术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节水技术。通过技术的实施,降低市政给水系统能耗,减轻污水收集排放负荷,减少人力投入,并通过水系统运行中的植物碳汇作用,实现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