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_第1页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_第2页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_第3页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_第4页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这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将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

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双高计划以价值导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双高计划响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撑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升级,是双高计划重要的政策信号。

双高计划以问题导向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前,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还不够鲜明,体量大而不强、校企合而不深、质量有待提高、体系还需完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迫切需要发挥高职教育的龙头引领作用,创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坚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定位,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双高计划深刻的政策内涵。

双高计划以目标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高职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活跃因素。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启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对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对职业教育现代化也作出了工作部署。虽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已经明确,但实现路径仍需深入探索,尤其需要高职教育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凝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共识,是双高计划鲜明的政策指向。

舞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双高计划明确一个定位下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手棋。双高计划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引领项目,示范校主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骨干校重点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优质校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扶优扶强、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模式,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站在新的起点上,双高计划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支持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先行先试,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双高计划建设两个支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双高计划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引导高职学校深化改革、整体提升,聚焦服务面向、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同时,直面高职技术研发薄弱的问题,围绕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社会的技术附加值,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人才培养高地、创新服务平台两个支点,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双高计划达成三个要求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一是紧扣区域发展,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创新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探索差别化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建设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撑。二是紧贴行业企业,以应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让行业和企业都认同。三是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集聚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政府援外等方式,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与国际社会共享、交流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标准和资源。

汇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双高计划通过国家顶层设计,构建扶优扶强、持续推进的建设机制。双高计划对表对标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整体设计改革发展任务,分段规划2023年、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绕国家战略需要,适时调整建设重点。在建设机制上不搞身份化终身制,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通过周期支持、分段推进,持续保持项目张力。中央财政引导和激励,中央、地方、学校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同向推进改革,着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建立统筹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监督评价、总结推广的工作链条,完善项目组织管理。

双高计划需要地方统筹推进,构建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支持体系。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地方,建好双高计划,地方支持是关键。地方要充分发挥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渠道扩大资源供给,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双高计划的新机制。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建立健全产教对接机制,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构建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吸引行业企业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高职学校大胆试、大胆闯。

双高计划强调学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双高计划启动只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是否水平高最终还要看成效。列入计划的学校要聚焦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健全责任机制,持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真正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双高计划不仅限于入选的学校和专业群,应是高职战线共同的目标方向,每所学校都应在高水平目标引领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双高计划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鼓励高职院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形成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新路径、新模式。

培养目标新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到各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劳模进校园技能大比武等品牌活动,引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

办学功能新定义:培养培训一体化。重新定义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功能,要求高职院校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一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打造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二是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开展高质量职工继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三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战略,广泛开展涉农培训、退役军人培训、就业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培养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四是利用学校办学资源优势,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建社区教育中心,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以党群建设、文化生活、技艺传承为主要内容,服务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提升市民素质,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专业建设新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单元,专业结构和水平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需求,按照专业群外部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内部逻辑性强的原则,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要通过建立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的调研机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专业群发展机制;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数字化教学资源;四要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设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并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共享机制。

教师发展新要求: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是办好高职教育的第一资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以四有好教师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适应三教改革1+X制度试点和模块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教职工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创新发展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打造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国工匠之师;构建立体化教师培养发展通道,通过实施新进教师培育工程、骨干教师提升工程、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培养工程等,设置个性化、模块化培训项目,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院士工作站为平台,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引领行业产业发展;设立工匠大师工作站,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千人兼职教师人才库,打造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吻合的重要保证。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人才需求,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水平。要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要建立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健全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要与行业领先企业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创新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使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吸引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本领,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治理新水平: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亟待高职院校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双高计划要求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从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理事会制度,完善理事会章程,发挥理事会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健全校级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学校章程,以章程为根本遵循,实现学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信息化教学新形态: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顺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提升信息化水平。根据《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打造智能、共享、协同、服务的一流智慧校园;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建设国家在线开放课程,汇聚学校和企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数字化统一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智慧教学管理、智慧图书馆、智慧后勤及智慧财务等大系统,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

国际化办学新站位: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多措并举,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交流,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海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扩大教师公派出国进修规模,通过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境)外合作院校教学科研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开展校际学生交换,以学分互认、获取中外双方文凭、赴国外企业见习实习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学生长短期出国交流项目,促进在校生或毕业生出国交流学习,赴国外就业,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加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迫切更紧要。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这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也是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之后国家支持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目前,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已然形成,197家首轮建设单位已浮出水面,笔者认为,下一步重在建设方案,实在行动逻辑,贵在职教特色,难在革故鼎新,亮在引领示范。简言之,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是核心追求,深化改革是主要担当,协同推进是必要生态。

双高计划扬帆高质量发展

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双高计划的主旋律。质量高在哪里笔者认为,一是高标准定位。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要先强自身,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密切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精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撑重点、支柱、紧缺、特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增值,为学生赋能,彰显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还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创造能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接续改革创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真正做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二是高水平设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公布后,建设方案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进一步准确理解双高计划的立意和内涵,明晰规划与实施的目标、内容、路径、策略,按照两步走的部署梯次递进,体现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抓手、新模式、新突破。完善后的建设方案,改革发展任务应更具体更落地、更有逻辑更有力度。三是高效率实施。双高计划是荣誉,改革任务是重担。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和双师队伍如何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篇篇大文章,盘盘活棋路。其中涉及的教育价值和产业逻辑、学校诉求和企业需要,解构和重构、继承和创新、现实和理想,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高水准、高效率应是题中要义。四是高效能产出。项目是载体,投入需产出,结果看绩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群建设目标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高符合度,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国家和区域的高支撑度,培养方案、教学运行、培养质量与三全质量管理的高契合度,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实践基地、教学资源等供给的高保障度,学生、用人单位、政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满意度,业内、社会、国内、国际的高知名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培训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1+X证书制度、职业培训与技术技能积累等职业教育类型的高辨识度,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教品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责无旁贷。五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是新时代的呼唤,尤其是今年高职有质量的扩招100万人,对高职学校来说更是重大的考验,要求量变和质变双变并举,校招、社招的规模更大,中、高、本贯通发展的体系更全,专业课程教师的结构更优,校企合作、综合治理的机制更活,对外交流、多元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更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要大胆探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双高计划领航改革创新发展

双高计划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主调是引领改革和创新。职教20条奠定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双高计划是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发挥什么作用的大问题。站在新起点上,笔者认为,双高计划舞动改革龙头,一方面应该按照总体要求,聚焦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十项改革发展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全面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项重点,搞清弄懂改革内涵,将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高地是办学关键。评价一所高职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不高。笔者认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改革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要推进三教改革,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开发使用校企双元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推动课堂革命;要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文化积淀,探索体现实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创新服务平台是补齐短板。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是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高职学校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双高计划把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并列为两大支点,就是要引导高职学校补齐短板。笔者认为,打造创新服务平台,要抓好三个融入,即融入产业发展、融入行业企业发展、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搭平台、建机制、定制度,一系列举措相互配套,确保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整体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