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思考_第1页
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思考_第2页
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思考_第3页
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思考_第4页
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IPAGE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已近四十年,处于向小康社会转型的末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工农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应该有所重视,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是我们实现飞速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切入,回顾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梳理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第二个部分通过对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案例进行剖析,阐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部分基于我国国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国外新农建设的经验,提出我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最终服务我国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关键词:威宁县;龙场镇;新农村;建设路径

Abstract:now,nearly4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intotheendofawell-offsocietytransformation,people'slivingstandardsimprove,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yhasmadesomeprogress,butatthesametimealsoappearedsomedisharmonyfactors,theworkersandpeasantsunbalanceddevelopment,bigg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etc.Alltheseproblemsareweshouldpayattentionto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inthekeyperiodofsocialtransformation,aswerealizetheopportunityofrapiddevelopment,atthesametimealsofacesmanychallenges.Thispaperisdividedintothreeparts.Thefirstpartstartsfromtheconnotationoftheconstructionofthenewsocialistcountryside,reviewsthehistory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andsortsouttheachievementsmadebythesocialconstruction.Thesecondpartanalyzesthenewruralconstructioncasesinlongchangtown,weiningcounty,andexpoundstheexisting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Thethirdpart,basedonChina'snationalconditions,thespecificproblemsandtheforeignexperienceoftheconstructionofthenewfarmers,pathselectionof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constructioninChinaareputforward,finallytheservicethenewruralconstructioninourcountry,providethenecessaryintelligencesupportforthenewruralconstruction.Keywords:weiningcounty;Dragonfieldtown;Newcountryside;Constructionofthepath

目录19688前言 122943一、新农村建设概述 119828(一)新农村建设内涵及目标 123801(二)新农村建设历史回顾 2656(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25578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788(一)威宁县龙场镇概述 34005(二)农村发展存在体制性障碍 432171(三)农民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41363(四)农民增收困难 420190(五)基础设施薄弱 44004(六)缺乏文化建设 530798(七)农民法制意识淡薄 529646(八)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 632129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621955(一)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628446(二)落实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730237(三)提高农民法制意识 731644(四)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农村、环境协调一致 88345(五)建立农村治安联动机制 816994(六)国外新农村建设思路借鉴 922326(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25822(八)积极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026477参考文献 10PAGE11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举措;是扩大国内市场,消化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的需要;是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课题,时下相关研究虽取得进展,但仍有理论探讨空间,成果多停留对国家政策解读上,研究方式仍以经验性总结为主,缺乏社会调查和实证性研究;民族区域缺乏必要的理性关注;新农村建设是一动态过程,应置于历史发展脉络中作历史性分析。本文立足于自治县龙场镇系农村建设案例,采用多元研究方法,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路径选择。一、新农村建设概述(一)新农村建设内涵及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二)新农村建设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过比较发现,党对新农村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工作思路一次比一次明确,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在全党工作中的位置也一次比一次突出。研究党的新农村思想发展历程,对于加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必然性的认识,明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有很大改善等。但是,在我们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依然可以看到在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一些问题日益明显。(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等途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由于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投入的增加,农业收入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超过农民总收入的一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人也不断增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5%。3.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提高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村地区文化事业投人的增加、农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图书馆、阅览室、科技推广站等设施逐渐建立和完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化演出不断增多,不良社会风气逐渐减少,农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4.农村面貌逐渐改善农村设施和环境大幅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超过90%;住房质量和外貌、室内装修大为改善,家用电器种类和质量不断增多和提高;村庄整体布局逐渐美观,街道垃圾逐渐减少,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不断提高。5.农村基层民主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深,农民参与管理村务的途径增多。通过村务公开、管理民主、财务透明、民主选举等措施,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途径不断增多,真正体现了农民主人翁地位。农民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村务管理效率也随之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发挥。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威宁县龙场镇概述龙场镇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平均海拔1900米、属亚热带湿凉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3℃、年均降雨量961.6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35天。土地总面积221775亩(其中耕地42065亩,园地3225亩,林地96781亩,草地79704亩)。镇辖4个党工委,32个行政村,198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61156人、11934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18%。龙场镇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省委省政府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继续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和“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试验就是政策”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狠抓落实,进一步弘扬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着力基础设施、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一基三化”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民生、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真抓实干。一是按照2008年制定《威宁县龙场镇总体规划》,到2012年把龙场镇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集镇;二是根据2010年10月份制定的《龙场镇两年提速工作的计划》,到2012年全面实现奋斗目标,切彻底扭转龙场镇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农村发展存在体制性障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例,尽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近20年,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普遍存在许多制度性、技术性、操作性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挥应有的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又过窄,而且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完成,贷款业务又进一步萎缩;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将部分分支机构从县乡退出;农业的保险制度落后,农业商业保险规模小,险种单一。二是农村资金流失严重。农业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农村吸储能力很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较少;城市信用社下乡揽储挖走部分资金,转向城市。三是缺乏农村特点的贷款担保制度。在现行信贷政策下,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不能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难以得到需要的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势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农民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农民科学致富的前提条件。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农村教育投入不高不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接受过义务教育或高中教育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是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的人,他们既没有先进的科学知识也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大部分农业活动是靠多年的经验,这样的话科学兴农、科学致富就不能很好的开展。(四)农民增收困难与过去相比,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但与城市人群收入相差悬殊,且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格局。农民靠农业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对城市建设也有很大贡献,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也受到威胁。可以说,正是因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收入太低才导致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五)基础设施薄弱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一是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其占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六五”时期为5.1%,“七五”为3.3%,“八五”为3%,可见逐年减少。由于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全国约有1/3的水库带病运行,60%的排灌工程急需维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年下降,遭受灾害面积逐年扩大。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重不到0.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利益的驱使,社会、企业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也不多。没有建立国家、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财政、金融、税收、农产品价格补贴等体系和运行机制,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六)缺乏文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十分短缺,不少地方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破旧残损、年久失修,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设施、没有文化活动内容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村社会福利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社会福利机构匿乏、社会福利覆盖面狭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福利项目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等诸多问题;农民生育观念与国家政策有很大差距,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致使农村居民公平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难以保证,极大地抑制了农民消费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七)农民法制意识淡薄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平均文化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中学生辍学率偏高。另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体活动场地较少,许多农村连简陋的文化站都没有,更谈不上电影院、棋牌室了。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普法宣传的乏力都对农民文化素质、法治意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干部执法不规范,部分村干部法治素质低下,法治意识薄弱,在执行公务中,习惯以个人意志办事,以权代法;部分乡镇行政执法不规范,执法水平低,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执法随意性大,导致普通民众对法律缺乏信心和信任。农村法律服务资源欠缺,导致农民无法获取有效的法律帮助,法治意识更淡薄。现阶段农村纠纷解决过程中,习惯倾向仍起着普遍的指导作用,出现矛盾纠纷,往往通过私了、找干部调解等方式,有时甚至采用暴力方式解决,这种意识根深蒂固,也成为提高农民法治意识的障碍。(八)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当地局部生态平衡遭破坏,进而在整体区域范围内造成生态功能失调,生态调节作用减小,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污染加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化学投入,造成严重的地面污染,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产品品质下降,而且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居民生活污染严重。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种问题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增多,而且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致使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生活取暖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对当地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工业污染增多。我国农村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污染。我国乡镇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大部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缺少防治污染的设施,致使由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加重了农村环境的压力;二是城市向农村转嫁的污染。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造成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同时,城市“三废”直接转移到农村,由此给城市周边区域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一)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财政和政策应向农村地区倾斜,把国家投资重点放在农村,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地区交通、电网、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立,提高农民生活便利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机补贴力度,降低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改变干旱半干旱地区靠天吃饭的农业现状。另一方面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农业收入。让进城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改革户籍制度,让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让进城农民享有城市居民一样的工作机会,让进城农村的子女享有一样的教育机会,打破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不平等的待遇。(二)落实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进程,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当前农民面临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因此,必须从思想认识、培养教育规划和推进策略、建立和健全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经费投入、资源共享、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建立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专职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农村现代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人才支撑。(三)提高农民法制意识新农村建设要依法推进。建立健全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新农村建设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运行,做到有法可依,减少行政手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在保障城市化、工业化对土地需求的基础上,保障农民在流转土地中的利益。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设立监督小组,完善监督体系,减少行政手段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以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为目标,注重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农民,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这是改变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根本措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素质、技能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劳动收入。(四)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农村、环境协调一致要克服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时,计划中多注重产量、产值、效益指标,合理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和农家肥使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实行秸杆还田,减少氮肥使用量,增加磷、钾元素的使用量,改善因大量使用氮肥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坚决杜绝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来换取短期的高效益。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培养新的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农村经济建设,要和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山地丘陵地区要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通过植树造林、整修梯田、治理河道等措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使耕地不受或少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平原地区应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通过农田林网、植树和林粮间作等方法,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强化执法力度,彻底治理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工业“三废”历来是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对农业环境破坏也是最重的。各级政府治理工业污染要加大管理力度,坚决贯彻环境保护法,坚持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农业主管部门意见的规定。对现有污染企业,要下决心整改,做到“三废”达标排放,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和转产。各级环保和农业环保部们要密切合作,加强监督检测,坚决惩处污染农业环境的肇事单位和个人,还农业环境蓝天、碧水、沃土的本来面目。(五)建立农村治安联动机制集打击、防范、管理、控制于一体,建立一体化的大格局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应有之意和重点内容。一体化要求视频监控、路面巡控、社区防控、阵地管控、网络导控、边界堵控一并防控布局,形成全覆盖、全时空、立体化的防控网络。完善视频监控,需要政府加大公共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单位积极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做好本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向单位周边辐射。通过织密视频监控网,消除违法犯罪的空间盲点,实现全方位防控;织密路面巡控,积极整合以巡特警、派出所民警为骨干、社会化专职辅助力量为重要组成部分,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的街面巡逻资源,逐步完善巡防机制,积极推行网格化巡逻模式,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强化社区防控,要加强创新社区警务室建设,提升社区治安防范水平,遏制社区可防性案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同时积极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提升社区警务效能,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加强阵地管控,要求治安民警结合日常检查等工作开展基础信息大采集,及时、全面地将辖区内场所、行业、人员等基础信息采集入系统;构建网络导控,要求治安民警与网安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实名登记措施,加大舆情引导及舆情监控,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严密边界堵控,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地方路网现状,对各级公安检查站、卡点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设置,构筑治安屏障,提高查缉管控能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程,也是重点难点工程。公安机关要不断摸索方法、创新机制,才能使防控工作适应多变的社会治安环境。要通过改革,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防控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实现防控全时空、全天候、全覆盖。(六)国外新农村建设思路借鉴1.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这时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需把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问题摆到首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一个促进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2.政府要大力倡导、支持农村建设。我们要像韩国那样,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并且给予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3.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村的改革与建设中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注重对农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和提高。韩国的胜利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教育。我们也要像他们学习,把农民的职业教育重视起来。(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劳动收入,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要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品种、范围和额度,增加大型农业机具更新购置补贴资金等,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以此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八)积极完善我国农村基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