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南京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南京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南京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南京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第一章国际信用服务行业的形成与发展现状一、国际信用服务行业的历史形成信用行业从一诞生,便蓬勃发展。随着信用行业的发展,信用服务的供求双方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信用调查信息,开始在信用调查信息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发表更为专业的信用评估意见。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信用评估机构在纽约设立。信用行业也从单纯调查阶段进入了信用评估阶段。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信用评估的对象范围也扩展到各行各业,信用服务行业本身也开始分工细化,并逐渐分为现在五大类别的信用机构:一类是商业信用评估机构:就是传统的征信机构,其接受一方委托对另一方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估,为委托方决策提供信用信息,邓白氏公司就属于这一类。二类是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称之为消费者征信机构,其主要收集个人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评估报告,美国著名个人信用局(益佰利公司)就属于此类。三类是面对资本市场的债券信用评估机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是对债券发行人或债券的信用强度进行评估,这类机构的主要代表有: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四类是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主要是对各类组织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是否符合公开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认证机构。五类是信用体系认证机构:主要是对各类组织的信用状况和信用管理情况是否符合公开的E-315:9000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标准的信用机构。与此同时,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以赊销为特征的信用交易的发展,而信用交易的发展使信用行业产生了更多的延伸服务及提供延伸服务的信用机构,主要有商账追收、信用担保、信用培训、信用保理等。二、国外信用服务行业模式对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国际公认的征信国家的概念也是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比较健全的国家,它一般包含以下六个要素:1.经济形态以市场经济为主体2.信用交易占市场交易大份额3.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4.各类征信数据开放5.信用管理服务门类齐全且普及6.企业的平均信用管理水平高对比上面要素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除了第一项基本达到以外,其它各项指标我国均有差距。目前可被称为征信国家的主要有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韩国等,另外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信用体系和开展信用服务,因此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起步算是晚的。也正因为如此,国外已经拥有的许多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一)美国模式——企业自由经营这种模式是指所有征信服务企业或公司可以依法自由地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服务,政府不直接参与经营。但政府通过立法对之进行管理,这是世界各国征信市场上的主流方式,也是一种纯市场的方式。这种模式最大优点是从业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建设数据库和提供服务,竞争机制促进了这种服务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非常有利于征信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这种发展模式的缺点是:(1)起步阶段总体投资规模较小,信用管理行业发展缓慢。且信用管理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2)如果政府在本国企业征信制度发展不成熟时,不能有效地保护本国企业,外国大型征信企业将很容易占领很大比例的征信市场份额。(二)欧洲模式——政府经营这种模式是指中央政府出资组建征信服务企业,建立全国数据库的网络系统,并对其实行直接经营管理的方式。由政府出资组建信用服务公司,这种模式一般实行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企业征信制度,企业征信管理机构是非盈利性的,直接隶属于央行。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或缺乏的条件下,可以由政府协调社会各方面,强制性地让局部主体将各种数据贡献出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各种力量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征信数据库。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由于政府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主体,因此,其建立数据库的目的不在于直接生产征信产品和参与市场竞争,而是出于其他非盈利目的,这样,政府建设的是一个工程巨大、耗资巨大、维护费用巨大但商业利益甚微的工程。(2)根据信用管理理论,提供征信服务的机构必须具有“中立”和“高效”的特性,即信用公司必须迅速、准确、客观地报道信用信息,但是政府经营模式很难具有中立和高效的特征。(三)日本模式——政府特许经营政府特许经营模式是指由政府建立征信数据的数据库,然后由指定的征信服务企业进行商业化经营,这种方式仍具有政府经营模式下的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征信数据是由政府指定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征信企业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征信企业独立地进行商业化经营。在特许经营模式下,从事信用保险、信用保理等业务的金融类企业,从事信用管理咨询、市场信用调查等业务的企业,从事信用管理教育或培训的企业,都可以放开经营。国外信用模式比较从各征信国家已经建立的信用服务的不同模式来看,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企业征信数据库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不同,而从事信用管理的行为主体(征信企业)在管理咨询、教育、行业监管、立法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第二章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纵向基本涉及信用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横向涵盖多个服务领域,一般认为,信用服务行业由10个分支组成。这10个分支是:企业资信调查行业、消费者信用调查行业、资信评级行业、市场调查行业、信用保险行业、保理行业、担保行业、企业商账追收行业、消费者欠款追收行业和信用管理咨询行业等。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业态已经形成,正在逐步成熟。一、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及研究历史1、中国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上海已经有5家外国投资者开办的企业信用调查机构,包括日商办的上海兴信所、帝国兴信所和东京兴信所,有美商办的商务征信所和中国商务信托总局。1932年6月6日,由著名民主人士和银行家章乃器先生牵头发起、由多家中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专职征信机构"中国征信所",在上海圆明园路1号宣布成立。到1936年7月,中国征信所在4年中总共发出调查报告3万份。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征信所最为兴旺的时期。可惜的是随后的日本侵华战争和抗战胜利不久爆发的内战使中国征信所越来越限于困境,勉强维持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3月,由多家官办金融机构合作开办的"联合征信所"在大后方重庆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联合征信所总部由重庆迁往上海,并陆续在汉口、南京、平津、北平、南昌、沈阳等地开设了分所或办事处。并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无论是中国征信所还是联合征信所,都曾经为当时的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信息。尽管由于战争和解放后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这两个征信机构都没有能够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中国信用服务业的先驱们所做出的努力仍然值得我们回顾。后又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征信服务从无到有,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最近5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估计,2000年的市场总需求大约是4万份企业信用报告、约为3,000万元人民币。2004年的市场总需求达到约12万企业信用报告,约8,000万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尽管与发达国家的市场规模相差很大(美国约10亿美元、日本约5亿美元、德国约5亿美元),但考虑到中国的企业征信服务市场才发展了10年,而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征信市场都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企业征信服务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中国企业征信市场的主要用户依然为跨国公司,80%以上的需求来自于这些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和中国国内贸易中对中国交易对象的信贷决策和风险决策。约15%来自于中国的出口商以及向这些出口商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涉及对国外交易对象的信贷管理。只有约5%来自于国内的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过程中对交易对象的信贷决策。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体系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决策和管理体系,完全靠自身的信贷分析人员对企业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基本上不从专业征信机构购买企业信用报告。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是企业征信服务的最主要用户和市场。2、我国个人征信服务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个人征信服务体系于1999年8月在上海开始试点建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建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于2006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联网运行。截至2006年8月底,该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超过5亿,其中有借款记录的超过5200万,信贷账户总数超过7680万个;向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的机构包括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16家城市商业银行、67家城市信用社和82家农村信用联社。该数据库在个人信贷风险防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全国各分支机构已开启5.2万个查询终端,为各金融机构累计开通查询用户近7.2万个,累计查询信用报告35233、我国征信服务业的法律制度发展历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早已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如美国,有关信用的法律达l6部之多。而我国信用立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至今仍没有一部统一的信用法律。我国信用法律制度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之中。二、我国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现状(一)企业信用服务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前身是“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始建于1997年,2002年初步建成投入运行。征信加工的产品主要是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和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需要。二是以征信公司的商业运作形成的企业征信管理体系。中国国内企业资信调查专业服务公司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中资的企业资信调查公司;第二类是外经贸系统、国家统计系统和国家工商管理系统以及各商业银行系统所属的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有关机构;第三类是已进入中国的外资征信公司,这些公司均已在中国大陆设有分支机构,并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服务。(二)个人信用服务方面,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已有初步的发展:2004年初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当年底实现15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7个城市的试运行,2006年1月份正式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08年3月末,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6亿,其中1.09亿人有信贷记录。数据库采用全国集中模式,各商业银行每月向数据库报送数据,数据库将数据整合后向商业银行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从1999年8月起,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实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开始进行个人征信的试点。2000年7月,作为当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建成开通,并采取政府组建、公司运营方式,消费者信用服务公司应运而生,面向社会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深圳市于2001年3月正式筹建个人信用征信系统。2002年8月试运行,为联网单位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征信业和征信市场的发展,在构筑政、银、企和居民个人联系的桥梁、改善信用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章南京市信用服务业的发展与现状一、南京市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历程自2002年以来,南京市一直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政府先后出台了“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工作意见、《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全面推进我市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政府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试行办法》《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政府、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信用活动,肯定了信用服务业对经济、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2008年,依托市“法人数据库”和“权力阳光”平台,南京市在36个成员单位的协同和支持下,完成了内网“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外网“诚信南京”网站一期工程的建设。企业信用数据库由企业基础信息、证照资质信息、处罚信息、税费和公共事业欠缴费信息、法院判决信息、表彰信息和其他涉信类信息构成。通过南京市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和直接报送的方式归集,目前在库企业户数达到近30万户,涉信数据记录超过200万条。在企业偷漏税比对、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建设、国家评优评级等政府监管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南京市正积极开展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利用已经建成的自然人口数据库、“权力阳光”和“综合治税”等平台。由参与交换的公安、计生、民政、人社、残联和市民卡公司等部门数据构成,基本反映了个人相关的基础数据。系统建成后,主要满足于政府部门对社会信用管理需求为主的应用,逐步实现各部门的专题和主题应用,同时兼顾社会服务需求,将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公用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目前来说南京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信用服务业,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开端良好,诚信形象和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内部信用管理逐步加强,企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试点,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等措施,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信用管理;制度、措施逐步完善,保障了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业的有效推进。二、南京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缺陷西方发达地区的信用服务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征信数据环境、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健全的信用管理机构和业绩优良的大型征信公司。相比之下,南京现行的信用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健全的法律框架能够为信用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如在美国,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共有16项,其中以《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为代表的一些法案对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使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征信中介机构行为规范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南京甚至全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仍是空白,目前我国和地区还没有一部规范征信市场行为方面的法律或法规。另外,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中尚无专门而详尽的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对于哪些数据涉及隐私权需要保密,哪些数据可以向公众开放,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使信用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二)政府的作用亟待改进。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政府在信用服务体系中虽然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其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对于信用服务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由于相关法律健全,信用数据在法律的要求和保护下全面开放,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就在于解释各个相关法律的条款和监管信用服务业的运行情况。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在信用服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则出现明显的错位。残留的计划经济观念使政府继续做着一些已不该由其来做的工作,而忽略了一些本应由其来做的重要工作。有些部门因担心信用数据公开会泄露“内部秘密”或丧失其控制数据的权利,常以加强管理为由控制或垄断信用数据,阻碍了信用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这种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的监管模式运作成本昂贵、效率低下,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随意监管和过度监管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政府部门自己不讲信用,如政策多变、出尔反尔,或从各自狭隘利益出发,纵容、助长不规范的信用行为,失信于社会,使政府威望大打折扣,明显削弱了政府对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的监管力度。(三)信用数据条块分割,难以共享。信用数据权威性、系统性不强。目前,从事信用服务业的机构大都以收集与各自业务相关的信息资料为主,局限性大、覆盖面小、可咨询性差。从数量、质量两方面来看,都远远不能满足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与信用有关的大量信息目前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部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工商、税务、质监、海关、金融等行业部门都掌握了大量的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和数据,但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闲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另外,目前国家尚未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及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缺乏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记录的基础数据,因此居民个人信用记录采集更加困难。同时,各部门各机构在建设自身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时,在信息标识、基础技术等方面缺乏全国统一标准,造成了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无横向交流,信用数据的开放机制尚未形成,各相关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系统相互封闭,使得信用信息的公开受到阻碍,给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开展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从而使信用服务行业无法快速发展,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因此进展缓慢。(四)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信用服务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日益膨胀,对从业人员的法律、计算机、金融、会计、工程、统计等综合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与社会信用有关的大学教育刚刚起步,信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极端匮乏,以信用产品和服务为主题的各类培训开始增多,但师资和教材水平亟待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低下,甚至有些从业人员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违背基本职业道德,出卖自己的良心,故意提供虚假信用信息,严重制约了信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五)信用数据库管理落后。建立完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以市场机制来经营数据库,是构建信用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美国邓白氏公司的企业资信数据库内动态存储有全球5700万个企业的完整资信档案。而我们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里企业数量少,而且征信数据做不到及时、动态的更新。通过对商业银行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普遍反映企业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企业贷款已结清,在系统中却未体现;企业大事记、欠息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另一方面又给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调查工作及贷后管理带来不便。四、构建南京市信用服务业的基本思路解决南京市信用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服务体系,即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改善南京市现有的信用服务体系。(一)加快信用服务业建设,立法必须先行。社会信用行为与管理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因此,必须构建社会信用的法律框架,一是强制开放有关征信数据。立法部门要明确界定有义务公开征信数据的政府部门和经济实体,界定应公开的征信数据之范围,并且以立法形式向社会公布,依法对垄断征信数据或拒绝公开征信数据的行为进行惩戒。可以参照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对信用信息公开范围等作出法律规定。二是保证公开数据的真实性。凡有义务公开征信数据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自觉保证所公开数据的真实性,特别是企业要及时提供真实的原始数据,并按规定保持原始数据的动态连续性。三是加快制定《隐私法》,以使消费者信用服务和管理有法可依,对个人信用管理应从过去过多的行政执法过渡到司法执法。四是规范使用征信数据者的行为。征信从业人员和机构必须依法收集、整理和使用征信数据,对恶意篡改征信数据或提供虚假信用报告者,要给予法律制裁,决不姑息迁就。(二)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强力推动将是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动力。一是依法向社会开放所拥有的企业信用数据。各相关政府部门,如工商、海关、法院、质监、财政、税务、外经贸部、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应该依法将自己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二是对企业征信服务业进行行业管理。三是要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不应直接参与个人信用管理公司的经营,而是建立起一种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四是积极引进外国著名的征信中介机构,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提高征信中介机构的竞争能力。实行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拟进入征信市场的中介机构的资质和实力进行必要的审核,防止“鱼龙混杂”的无序竞争。(三)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为了使惩罚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要实现处罚形式的转变,将法律制裁和道德审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失信惩罚机制。具体体现在不允许公民的多个身份证明、不允许公民随便更名、保留公民个人的指纹记录,工商局不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公民或外国人注册成为一个新公司的股东或最高管理职位等。目前应对那些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不能因为其破产或被清算就将其不良信用记录完全消除,而是要随着其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法人一起走。将那些不讲信用的不法商户从市场中剔除出去,并在一定长的时间内阻止他们再度进入市场,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四)认真执行有关征信政策,加强信息反馈。信用市场要发展,政府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有关征信政策,合法地取得各种真实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行业及社会数据,并在法律规范下对经过处理的信息进行公开和公正报告。征信数据的规范化开放和市场化经营,是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