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形势与政策”2020目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122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3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原则、方法
大学生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大学生的未来和祖国的繁荣紧紧相连。“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增强公民道德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一)“形势与政策”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严格落实“形势与政策”课的学分。要保证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
(一)“形势与政策”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1.科学认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2.科学分析,帮助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
(二)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3.科学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形势的有机统一。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发展定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设计。
(二)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1.基本理论2.基本形势与政策3.当前形势与政策4.热点问题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1.客观性与可知性相统一2.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3.规律性与复杂性相统一4.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统一
二、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
(一)形势的内涵与特征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范畴。按不同的标准,政策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影响范围分,可分为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按内容分,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宗教等政策;按制定机关不同,可分为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按内在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国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二、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
(二)政策的内涵与特征1.层次性与关联性相统一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3.公共性与权威性相统一4.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二、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
(二)政策的内涵与特征1.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形势是客观的,而政策是我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准则,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主观认识。从社会历史现实出发,既不落后于也不超越于一定客观历史条件的政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政策务必在形势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地调整、补充和完善。二、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
(三)形势与政策的关系2.政策是促进形势发展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只有依靠政策,才能把人们的理想和切身利益具体地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人们为之奋斗。政策制定之后,就要按照政策的要求去行动、去贯彻执行,从而兴利除弊,发展有利的形势,达到预期的目标。二、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
(三)形势与政策的关系3.检验政策的标准是客观形势的发展政策的正确或失误,不能靠主观的认识或推论,而是要经受客观实践即客观存在的形势的检验,要看政策的运行结果是发展了有利的形势,还是削弱了有利的形势。二、形势与政策的内涵及关系
(三)形势与政策的关系毛泽东认为检验一切政策策略好坏和作用大小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时空性原则
三、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原则、方法
(一)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原则2016年5月,习近平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1.科学分析法科学分析法就是唯物辩证的方法,是我们观察、分析形势与政策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我们在观察、分析形势与政策时,要从国家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去看清形势、理解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把点和面结合起来,把局部和全局统一起来,善于去伪存真,分清主流和支流,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认识形势与政策。
三、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原则、方法
(二)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鉴别,以把握事物本质特点的分析方法。人们常用历史上的形势资料与当前的形势情况进行比较,判断形势是发展了还是停滞不前;把本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政策加以对照,判断政策是领先了还是落后了。分析形势与政策要想正确运用比较分析法,就要坚持多方位地观察、分析,善于把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得出全面科学的结论。
三、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原则、方法
(二)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3.信息收集法信息收集法是通过收集、掌握大量形势与政策资料信息来认识形势与政策的方法。形势与政策资料信息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诸如事件、活动、统计数字、图表、情报、报告等。对形势与政策资料信息的要求,一是真实,二是准确,三是及时。信息资料若不真实、不准确会把我们引入歧途,若不及时会贻误时机。三、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原则、方法
(二)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谢谢!第一专题:“三农”问题“形势与政策”2020目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12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极大提升,但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依然较大。农村、农业、农民,即通常说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
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一)“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一)“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别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人数仍然较多。
(一)“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24日
(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增长87%;人均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1.5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472.4公斤,增长34.4%,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数据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走势图(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
(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蝗虫灾害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以及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供给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粮食危机。
2020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三)“三农”问题是具有全局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问题
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的、风险叠加的问题集合。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逐步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的水平,即将步入快速增长的中后期、更加突出发展质量的新阶段,提升城镇化质量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核心政策目标。194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10.64%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超50%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
(三)“三农”问题是具有全局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城镇化”呢?2014年3月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给出了答案:如果“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三农”问题是具有全局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问题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三)“三农”问题是具有全局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第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第二,新型城镇化是注重“质”提升的城镇化;第三,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融合一体的城镇化;第四,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
(三)“三农”问题是具有全局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4月9日发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内容涉及城镇轨道交通、旧改、环保及清洁能源、水利设施、油气管廊、医疗、教育、文体、养老设施等诸多领域。坚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坚持把都市圈、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坚持把中心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先导区。坚持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坚持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坚持把健全多元投资机制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基建同步实施,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继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着力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而且也是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在我国“三农”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明确要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为什么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四个优先: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着深刻内涵:一是发展理念优先;二是制度创新优先;三是政策安排优先;四是保障措施优先。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2、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过去单提“农业现代化”不同,这是党和国家文献中首次明确增加了“农村现代化”这一内容,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2、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什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其指的是农业的科学技术化,即运用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农业,将先进的生产要素不断应用于传统农业中,引发包括物质、人力、技术、制度等一系列要素的变革和更新,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并使农业生产力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2、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其一,较高的现代农业科技贡献率;其二,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其三,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力;其四,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其五,发达的农业教育、科技推广体系。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2、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一是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二是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着力点。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习近平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3、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并就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3、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是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五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六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短板。一是发展基础短板。二是供给结构短板。三是生产效率短板。三、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三、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对我们做好2020年的“三农”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紧扣全面小康“三农”领域八项补短板任务
“三农”短板如何补?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列出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修路、供水、人居、教育、医疗、保障、文化、环境八块短板。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让更多农民喝上“放心水”。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解决好农民最迫切的期盼。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干干净净迎全面小康。
(一)紧扣全面小康“三农”领域八项补短板任务
四好农村路“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4日提出的。习近平指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紧扣全面小康“三农”领域八项补短板任务
厕所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民生小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情怀。
(一)紧扣全面小康“三农”领域八项补短板任务
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按照全面小康的要求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3-2018年我国农村减贫人数分别为1650万人、1232万人、1442万人、1240万人、1289万人、1386万人,每年减贫人数均保持在1000万以上。
(二)按照全面小康的要求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定量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二)按照全面小康的要求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农民收入形势逐季好转,第一季度负增长4.7%,上半年收窄到负1%,前三季度由负转正,达到了12297元,实际增长1.6%,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增速1.9个百分点。
(三)保障粮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需要有力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有效供给。
(三)保障粮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了解“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是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到1993年底,该阶段首次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重点是解决城市的副食品稳定供应。第二阶段,1994年到1999年底,该时期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等大范围,重点是建设规模化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第三个阶段,从1999年到2009年底。该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重心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第四个阶段,从2010年开始至今。该时期“菜篮子”工程进入体制与机制的完善时期。
(三)保障粮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了解“菜篮子工程”至2019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081.5万亩,2019年全国蔬菜产量增加至72102.56万吨。不仅“菜篮子”工程保障了中国人的“盘中菜”,也出口到其他国家。
2015年我国蔬菜的进出口总额为138.06亿美元,至2019年达到164.56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增加更为明显,从2015年的1042.42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1213.36万吨,其中,2019年我国蔬菜产品的贸易顺差为145.37亿美元。
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双轮驱动”将成为常态,而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重塑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四、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我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员 长期合同范例
- 单位网线铺设合同范例
- 农村住房转让合同范例
- 出版补充协议合同范例
- 武汉混凝土买卖合同范例
- 灌溉工程合同范例
- 文字校对合同范例
- 入城证申请合同范例
- 医疗机构聘用合同范例
- 商业模特合同范例
-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含教师卷和学生卷)及调查结论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离散数学》大作业参考答案
-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流体力学)
- 2023年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题库附答案(712题)
- 中国科学院SCI 2区期刊目录
- 解码万达商管运作架构:组织结构图、各部管理职责
- 走进无字书图书馆(课堂PPT)
- 罗斯福原版英文演讲稿
- 物品出入库明细表格
- 学前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和审美性影响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