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的走马岭史前遗址始筑于距今约5000年以前。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据此可知,走马岭遗址()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C.初步形成城市格局 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可知,走马岭遗址包含内城、外城、护城河,城市内部还分为居住区和公共墓地,由此可见走马岭遗址初步形成城市格局,C项正确;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包括阶级的存在和公共权力的设立,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贫富分化的信息,也没有描述城市经济职能信息,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2.下表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内容出处“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睡虎地秦简《田律》“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睡虎地秦简《效律》“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A.严刑峻法得到推崇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文书制度渐趋成熟 D.官员考核侧重政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如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其他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送达。牛马及不能调换的器物错标了次第,罚该官府的啬夫一盾。汉代法律规定,民间开垦土地要由县级地方政府向上级汇报。材料中的法律涉及到地方的农业生产、马牛的管理、土地的开垦,由此可知秦汉时期重视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法律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而非对违法者的刑罚,且“赀官啬夫一盾”属于正常处罚,不能体现严刑峻法,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法律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只是部分提及文书送达期限,“文书制度渐趋成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规定而非官员考核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际,实贵胄与寒人之一转换过程.亦阶级消融之一过程。其具体表现为“唐代以名族贵胄为政治、社会之中坚”,北宋则以“寒人为中坚”。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发展 B.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之际。(中国)。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力量衰落、寒门士子崛起,社会阶层流动加快,与此相关联的是科举制,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它产生于明朝中后期,题干涉及时间是唐宋之际,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社会阶层流动变快之间没有多大关联性,排除C项;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民俗钱(如下图)是以吉祥厌胜为目的使用的一种特殊钱形物,图案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具有货币职能,不参与流通。民俗钱的流行与发展()A.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得益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C.有利于儒家价值观的世俗化 D.与选官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民俗钱与普通意义的货币不一样,它具有钱币的形状,但没有流通的性质,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期盼和美好祝愿,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民俗钱的流行与发展得益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表明民俗钱文化与儒家思想相关,排除C项;材料中民俗钱上印有“独占鳌头”,说明它跟科举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与选官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说法夸大了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5.清初规定,凡直省各府州县有功于民的官员、绅士、学行兼优垂范乡里的士人,经层层推报、礼部复核、皇帝批准后可列入乡贤祠,每年春秋时节祭祀。清朝这一规定旨在()A.利用宗族观念证明统治的合法性 B.加强地方道德教化以缓和矛盾C.借助士绅力量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D.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以维护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表彰学行兼优的士人,其目的是将这些人作为典范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从而达到维护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D项正确;该做法体现了政府加强教化的倾向,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集权,巩固统治,与证明统治的合法性无关,排除A项;B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B项;政府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与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据统计,1877~1883年间,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等行业19家企业竞相采用招商集股办法集资。在洋务派创办的20多个民用企业中,绝大部分都以集股筹资的办法广泛集聚社会资金。由此可知,近代中国()A.工业布局不断优化 B.商贸效率得以提升C.新的经营方式扩展 D.金融行业快速成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晚清时期很多企业采用“招商集股”的集资方式,结合所学,随着列强入侵,股份制公司这种新的经营方式被引入中国,据材料“1877~1883年间,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19家企业、20多个民用企业中,绝大部分”可得出材料强调近代中国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展,C项正确;近代中国工业布局没不断优化,排除A项;材料仅强调了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展,仅据材料不能得出商贸效率是否得以提升,材料也不涉及金融行业是否快速成长,排除BD项。故选C项。7.1918年初,《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开启了著名的北大歌谣运动。在歌谣征集运动的持续影响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歌的热潮。1918~1936年,征集到的歌谣总数达16000余首。这一运动的开展()A.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源于近代社会性质转变的需要C.标志着文学革命发展到新阶段 D.消除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大歌谣征集运动推动了以民歌为代表的俗文化重新被雅文化接纳,成为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雅、俗文化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项正确;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偏见,而且消除偏见说法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8.1938年春,河北平山县农会创办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它在平抑物价、供给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晋察冀边区政府亦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互帮互助。这一时期合作社的建立()A.丰富了根据地建设经验 B.体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保障了抗战前线的供给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据本题材料“它在平抑物价、供给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了粉碎敌人封锁,缓解根据地困难,大力发展合作社。边区的合作社的发展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加强了边区的经济实力,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丰富了根据地建设经验,A项正确;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建立合作社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抗战前线的供给,排除C项;土地革命的发生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与材料时间1938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名为《提高文化》的宣传画。该作品()A.体现了民众对国际形势的关注 B.宣传了国家工业化的方针政策C.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D.倡导适应国家发展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图片的名称《提高文化》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积极开展扫盲活动,这一做法倡导了适应国家发展的社会新风,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开展扫盲运动和国际形势无关,排除A项;国家工业化方针是一五计划时期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0年还未进行三大改造,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说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为《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85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钢44321煤21111原油65555发电量54422化肥33322化学纤维42222布11111糖66344电视机31111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科技革命的持续开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不断提升,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行并且不断深入,A项正确;B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科技革命的开展促进了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塑。其中,左图为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雕塑,下图为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塑。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此图可以用以说明()A.区域文明的独立发展 B.农耕文明的扩张C.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D.世界文明的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希腊雕刻和埃及雕刻在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古希腊雕刻对埃及雕刻的借鉴,二者之间存在交流,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文明之间的交流,独立发展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交流而非文明扩张,排除B项;文明的多元性特点无法解释“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有鉴于此,中世纪晚期英国率先告别糊口经济和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纺织品、住房等其他消费甚至投资。这一变化的出现()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广泛影响 B.为英国的技术革新创造条件C.进一步加大东西方贸易逆差 D.得益于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英国。从材料可知,中世纪晚期英国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民众的消费投资能力提升,有利于扩大市场,进而刺激技术的革新,B项正确;消费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的扩大主要属于经济范畴,对于人文主义的传播直接作用不大,排除A项;英国的情况不足以影响整个东西方贸易,排除C项;根据材料,英国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得益于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而非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3.据统计,印度在1860年只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16%,贡献了1857年法国原棉进口量的1.1%,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B.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原料供应C.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与1861年比,印度对英法原棉的出口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美国内战头两年,印度棉花价格翻了两番,诱使印度在曾经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上种植棉花,B项正确;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与棉花种植、出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美、德新兴工业国崛起,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棉花属于农业生产初级产品,不能得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扩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画家伊·托伊泽创作的《祖国母亲在召唤》该作品()A.推动了战争局势的逆转 B.旨在激发工业化建设热情C.发挥了军事动员的作用 D.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祖国母亲在召唤》有“卫国战争第一宣传画”之称,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中年女子,即“祖国母亲”的形象,她右手拿着战士出征前要宣读的誓言,左手指向天空,身后一把把刺刀直指苍穹,象征着苏联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力量与决心,在对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军事动员的作用,C项正确;苏联在1941年底莫斯战役中站稳了脚跟,并在1942年—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扭转了战争被动挨打的局面,A项夸大图片的作用,排除A项;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祖国母亲在召唤》表现出的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听从祖国母亲的召唤,勇敢战斗打败法西斯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信念,未体现意识形态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表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A.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B.重视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指导职能C.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提倡重科技等作风,这体现了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中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以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如何指导经济发展,排除B项;国际新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这些国家内部发展,未体现融入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中国古代的粮食流通】材料中国历代政府始终将粮食视为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导致了古代粮食流通在大多时期处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中,粮食的自由贸易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古代社会早期,粮食作为商品进行市场贸易的规模很小。西周时期,政府对粮食流通进行干预,至春秋战国时期贩卖粮食逐渐成为商人经营的大宗买卖。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粮食流通,还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粮食流通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以前。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漕运业的发展以及一大批转相灌注仓的修建,粮食流通出现更为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在粮食民间贸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商人们开始置流行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不顾,而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其利”。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是相当繁荣的,如常熟地区外调浙江地区湖州米接济杭州,嘉定县因不宜植稻而“向赖邻邑之米接济”。所以,总体来看,古代粮食流通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如军粮、救灾及城市用粮,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政府干预为主;民间粮食贸易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逐渐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2)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大运河的修建、漕运业的发展);商人逐利的推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西周时期,政府对粮食流通进行干预”可得出起源早,历史悠久;据材料“中国历代政府始终将粮食视为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导致了古代粮食流通在大多时期处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中,粮食的自由贸易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总体来看,古代粮食流通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等信息可得出政府干预为主;据材料“宋元时期,在粮食民间贸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可得出民间粮食贸易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据材料“到了隋唐时期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可得出逐渐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得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多,会促进中国古代粮食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粮食流通,还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粮食流通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以前”可得出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据材料“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可得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大运河的修建、漕运业的发展);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其利”可得出商人逐利的推动。17.【中国近代的民意调查】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民意调查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此时,民国肇建,代议制政体确立,国家效法彼岸,以“民有、民享、民治”相标榜,民心民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研究者曾罗列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62次民调。兹将这些民调略作分类统计,以窥占比(见下图)。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调涵盖面甚广,举凡国内政治、中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民生、市场物价、学生生活等,均囊括其中。——杨天宏《近代中国的民调主旨与问卷设计分析》材料二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1927-1933年)调查本件调查概况文本名称与成文时间1927年1月4日-2月3日在湖南湘潭、银田、韶山、湘乡、横山、醴陵做社会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年3月1930年10月在兴国县调查《兴国调查》1931年1月1930年11月参加赣西行委扩大会议与江西省行委扩大会议时听取的报告记录《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1931年1月1933年2月在瑞金县叶坪召开座谈会《怎样分析阶级》1933年6月(根据王观澜报告修订)1945年,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并写入第一份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中。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共识性制度化方法被以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行动规范。——摘编百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查研究的制度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民意调查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调查研究的影响。〖答案〗(1)认识:受政治局势的影响;涉及面广,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多元化;民众尤其关注政治,反映了近代国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具有近代化特征。(2)影响: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有利于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有利于党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认识:据材料“此时,民国肇建,代议制政体确立,国家效法彼岸,以‘民有、民享、民治’相标榜,民心民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出受政治局势的影响;据材料“近代中国民调涵盖面甚广,举凡国内政治、中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民生、市场物价、学生生活等,均囊括其中”得出涉及面广,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多元化;据题干近代中国的民调主旨占比统计图可知时事政治次数最多,占比最高,表明民众尤其关注政治,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近代国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民调效仿西方,一定程度上具有近代化特征。【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影响:据材料“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可知毛泽东通过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据材料“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得出有利于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据材料“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共识……成为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行动规范”得出有利于党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近代西方地方组织的发展】材料一17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以郡作为认同对象的协会组织。除编纂郡志外,乡绅们还在伦敦形成了类似“同乡会”的社团活动。据约克郡人约翰·肖回忆,17世纪8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到了19世纪,出现了郡历史协会(指对某个郡的历史文献、实物乃至地形进行调查研究的知识团体)。首家郡历史协会大概是1833年成立的沃塞斯特郡自然史协会,随后林肯郡古物协会、苏塞克斯考古协会、兰开夏郡与柴郡历史协会等相继建立。19世纪英格兰的郡历史协会逾30家,绝大多数延续至今—摘编自陈日华《古物学家与近代早期英国民族认同建构》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时期涌现出大批地方性历史学会,以强化公共历史记忆下的乡土认同。地方性历史学会关注地方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它们通过研究、宣传和编撰地方历史,促进人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强化人们的乡土意识。研究表明,虽然德国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出现地方性历史学会,诸如“巴尔历史与自然史学会”、“拿骚古典学和历史研究学会”“上法兰克历史学会”等,但这类地方性历史学会的广泛建立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象。例如,仅在巴登地区就出现了布莱斯高历史联合会、中部巴登历史联合会、韦特海姆历史联合会等多个历史学会。到1900年左右,德国境内拥有大量会员的重要地方性历史学会已经达150个,另有许多活跃于地方乡镇的小型历史学会没有列入统计。—摘编自邢来顺《乡土认同与德意志帝国时期政治社会矛盾的舒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郡协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德国地方历史协会共同作用。〖答案〗(1)新发展:由重视本地区同乡间的救济互助到关注本地区的历史。原因: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增强;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增强民族意识;近代自然科学和历史学的发展。(2)作用: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乡土认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的英国。第一问新发展,由材料“17世纪8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了19世纪,出现了郡历史协会(指对某个郡的历史文献、实物乃至地形进行调查研究的知识团体)。……19世纪英格兰的郡历史协会逾30家,绝大多数延续至今”可得出由重视本地区同乡间的救济互助到关注本地区的历史。第二问原因,由材料“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及所学可得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增强;结合文艺复兴的影响可知,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增强民族意识;由材料“到了19世纪,出现了郡历史协会(指对某个郡的历史文献、实物乃至地形进行调查研究的知识团体)。”及所学可得出近代自然科学和历史学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英国、德国。由材料一“到了19世纪,出现了郡历史协会(指对某个郡的历史文献、实物乃至地形进行调查研究的知识团体)”和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时期涌现出大批地方性历史学会,以强化公共历史记忆下的乡土认同。……它们通过研究、宣传和编撰地方历史,促进人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强化人们的乡土意识”可得出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乡土认同;由材料一“家郡历史协会大概是1833年成立的沃塞斯特郡自然史协会,随后林肯郡古物协会、苏塞克斯考古协会、兰开夏郡与柴郡历史协会等相继建立”和材料二“它们通过研究、宣传和编撰地方历史,促进人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强化人们的乡土意识”可得出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由材料二“《乡土认同与德意志帝国时期政治社会矛盾的舒解》”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结合所学可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目录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经验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阐述:在官员选拔方面,中国古代察举制、科举制等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中央集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广纳人才的精神;在官员监察方面,秦汉建立了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巡视监察地方,唐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地方划监察区,明清设“科道”行使监察权,国家监察机构传承有序,监察法规系统完善,有效发挥了监察在权力制衡、惩恶扬善上的吏治作用。总之,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厚的社会治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示例2:论题:中西国情不同造就不同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示例3:论题:中西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共性与个性。〖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材料呈现的目录是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题干要求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拟定论题,展开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不背离主题就行,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与西方国家的比较,也可以从“以史为鉴”的角度谈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对今天国家建设的积极意义,这里选择的角度是最后一个,拟定论题: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经验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其次,结合古代中国具体的社会治理的制度谈如何影响当代国家治理,阐述如下:在官员选拔方面,中国古代察举制、科举制等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中央集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广纳人才的精神;在官员监察方面,秦汉建立了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巡视监察地方,唐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地方划监察区,明清设“科道”行使监察权,国家监察机构传承有序,监察法规系统完善,有效发挥了监察在权力制衡、惩恶扬善上的吏治作用。最后,肯定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经验对今天国家治理的借鉴意义。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的走马岭史前遗址始筑于距今约5000年以前。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据此可知,走马岭遗址()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C.初步形成城市格局 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可知,走马岭遗址包含内城、外城、护城河,城市内部还分为居住区和公共墓地,由此可见走马岭遗址初步形成城市格局,C项正确;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包括阶级的存在和公共权力的设立,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贫富分化的信息,也没有描述城市经济职能信息,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2.下表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内容出处“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睡虎地秦简《田律》“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睡虎地秦简《效律》“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A.严刑峻法得到推崇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文书制度渐趋成熟 D.官员考核侧重政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如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其他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送达。牛马及不能调换的器物错标了次第,罚该官府的啬夫一盾。汉代法律规定,民间开垦土地要由县级地方政府向上级汇报。材料中的法律涉及到地方的农业生产、马牛的管理、土地的开垦,由此可知秦汉时期重视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法律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而非对违法者的刑罚,且“赀官啬夫一盾”属于正常处罚,不能体现严刑峻法,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法律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只是部分提及文书送达期限,“文书制度渐趋成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规定而非官员考核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际,实贵胄与寒人之一转换过程.亦阶级消融之一过程。其具体表现为“唐代以名族贵胄为政治、社会之中坚”,北宋则以“寒人为中坚”。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发展 B.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之际。(中国)。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力量衰落、寒门士子崛起,社会阶层流动加快,与此相关联的是科举制,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它产生于明朝中后期,题干涉及时间是唐宋之际,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社会阶层流动变快之间没有多大关联性,排除C项;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民俗钱(如下图)是以吉祥厌胜为目的使用的一种特殊钱形物,图案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具有货币职能,不参与流通。民俗钱的流行与发展()A.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得益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C.有利于儒家价值观的世俗化 D.与选官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民俗钱与普通意义的货币不一样,它具有钱币的形状,但没有流通的性质,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期盼和美好祝愿,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民俗钱的流行与发展得益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表明民俗钱文化与儒家思想相关,排除C项;材料中民俗钱上印有“独占鳌头”,说明它跟科举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与选官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说法夸大了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5.清初规定,凡直省各府州县有功于民的官员、绅士、学行兼优垂范乡里的士人,经层层推报、礼部复核、皇帝批准后可列入乡贤祠,每年春秋时节祭祀。清朝这一规定旨在()A.利用宗族观念证明统治的合法性 B.加强地方道德教化以缓和矛盾C.借助士绅力量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D.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以维护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表彰学行兼优的士人,其目的是将这些人作为典范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从而达到维护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D项正确;该做法体现了政府加强教化的倾向,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集权,巩固统治,与证明统治的合法性无关,排除A项;B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B项;政府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与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据统计,1877~1883年间,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等行业19家企业竞相采用招商集股办法集资。在洋务派创办的20多个民用企业中,绝大部分都以集股筹资的办法广泛集聚社会资金。由此可知,近代中国()A.工业布局不断优化 B.商贸效率得以提升C.新的经营方式扩展 D.金融行业快速成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晚清时期很多企业采用“招商集股”的集资方式,结合所学,随着列强入侵,股份制公司这种新的经营方式被引入中国,据材料“1877~1883年间,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19家企业、20多个民用企业中,绝大部分”可得出材料强调近代中国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展,C项正确;近代中国工业布局没不断优化,排除A项;材料仅强调了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展,仅据材料不能得出商贸效率是否得以提升,材料也不涉及金融行业是否快速成长,排除BD项。故选C项。7.1918年初,《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开启了著名的北大歌谣运动。在歌谣征集运动的持续影响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歌的热潮。1918~1936年,征集到的歌谣总数达16000余首。这一运动的开展()A.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源于近代社会性质转变的需要C.标志着文学革命发展到新阶段 D.消除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大歌谣征集运动推动了以民歌为代表的俗文化重新被雅文化接纳,成为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雅、俗文化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项正确;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偏见,而且消除偏见说法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8.1938年春,河北平山县农会创办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它在平抑物价、供给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晋察冀边区政府亦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互帮互助。这一时期合作社的建立()A.丰富了根据地建设经验 B.体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保障了抗战前线的供给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据本题材料“它在平抑物价、供给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了粉碎敌人封锁,缓解根据地困难,大力发展合作社。边区的合作社的发展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加强了边区的经济实力,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丰富了根据地建设经验,A项正确;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建立合作社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抗战前线的供给,排除C项;土地革命的发生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与材料时间1938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名为《提高文化》的宣传画。该作品()A.体现了民众对国际形势的关注 B.宣传了国家工业化的方针政策C.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D.倡导适应国家发展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图片的名称《提高文化》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积极开展扫盲活动,这一做法倡导了适应国家发展的社会新风,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开展扫盲运动和国际形势无关,排除A项;国家工业化方针是一五计划时期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0年还未进行三大改造,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说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为《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85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钢44321煤21111原油65555发电量54422化肥33322化学纤维42222布11111糖66344电视机31111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科技革命的持续开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不断提升,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行并且不断深入,A项正确;B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科技革命的开展促进了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塑。其中,左图为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雕塑,下图为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塑。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此图可以用以说明()A.区域文明的独立发展 B.农耕文明的扩张C.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D.世界文明的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希腊雕刻和埃及雕刻在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古希腊雕刻对埃及雕刻的借鉴,二者之间存在交流,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文明之间的交流,独立发展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交流而非文明扩张,排除B项;文明的多元性特点无法解释“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有鉴于此,中世纪晚期英国率先告别糊口经济和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纺织品、住房等其他消费甚至投资。这一变化的出现()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广泛影响 B.为英国的技术革新创造条件C.进一步加大东西方贸易逆差 D.得益于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英国。从材料可知,中世纪晚期英国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民众的消费投资能力提升,有利于扩大市场,进而刺激技术的革新,B项正确;消费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的扩大主要属于经济范畴,对于人文主义的传播直接作用不大,排除A项;英国的情况不足以影响整个东西方贸易,排除C项;根据材料,英国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得益于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而非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3.据统计,印度在1860年只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16%,贡献了1857年法国原棉进口量的1.1%,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B.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原料供应C.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与1861年比,印度对英法原棉的出口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美国内战头两年,印度棉花价格翻了两番,诱使印度在曾经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上种植棉花,B项正确;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与棉花种植、出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美、德新兴工业国崛起,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棉花属于农业生产初级产品,不能得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扩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画家伊·托伊泽创作的《祖国母亲在召唤》该作品()A.推动了战争局势的逆转 B.旨在激发工业化建设热情C.发挥了军事动员的作用 D.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祖国母亲在召唤》有“卫国战争第一宣传画”之称,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中年女子,即“祖国母亲”的形象,她右手拿着战士出征前要宣读的誓言,左手指向天空,身后一把把刺刀直指苍穹,象征着苏联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力量与决心,在对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军事动员的作用,C项正确;苏联在1941年底莫斯战役中站稳了脚跟,并在1942年—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扭转了战争被动挨打的局面,A项夸大图片的作用,排除A项;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祖国母亲在召唤》表现出的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听从祖国母亲的召唤,勇敢战斗打败法西斯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信念,未体现意识形态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表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A.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B.重视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指导职能C.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提倡重科技等作风,这体现了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中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以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如何指导经济发展,排除B项;国际新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这些国家内部发展,未体现融入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中国古代的粮食流通】材料中国历代政府始终将粮食视为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导致了古代粮食流通在大多时期处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中,粮食的自由贸易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古代社会早期,粮食作为商品进行市场贸易的规模很小。西周时期,政府对粮食流通进行干预,至春秋战国时期贩卖粮食逐渐成为商人经营的大宗买卖。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粮食流通,还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粮食流通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以前。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漕运业的发展以及一大批转相灌注仓的修建,粮食流通出现更为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在粮食民间贸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商人们开始置流行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不顾,而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其利”。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是相当繁荣的,如常熟地区外调浙江地区湖州米接济杭州,嘉定县因不宜植稻而“向赖邻邑之米接济”。所以,总体来看,古代粮食流通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如军粮、救灾及城市用粮,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政府干预为主;民间粮食贸易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逐渐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2)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大运河的修建、漕运业的发展);商人逐利的推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西周时期,政府对粮食流通进行干预”可得出起源早,历史悠久;据材料“中国历代政府始终将粮食视为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导致了古代粮食流通在大多时期处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中,粮食的自由贸易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总体来看,古代粮食流通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等信息可得出政府干预为主;据材料“宋元时期,在粮食民间贸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可得出民间粮食贸易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据材料“到了隋唐时期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可得出逐渐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得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多,会促进中国古代粮食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粮食流通,还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粮食流通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以前”可得出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据材料“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可得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大运河的修建、漕运业的发展);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其利”可得出商人逐利的推动。17.【中国近代的民意调查】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民意调查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此时,民国肇建,代议制政体确立,国家效法彼岸,以“民有、民享、民治”相标榜,民心民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研究者曾罗列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62次民调。兹将这些民调略作分类统计,以窥占比(见下图)。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调涵盖面甚广,举凡国内政治、中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民生、市场物价、学生生活等,均囊括其中。——杨天宏《近代中国的民调主旨与问卷设计分析》材料二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1927-1933年)调查本件调查概况文本名称与成文时间1927年1月4日-2月3日在湖南湘潭、银田、韶山、湘乡、横山、醴陵做社会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年3月1930年10月在兴国县调查《兴国调查》1931年1月1930年11月参加赣西行委扩大会议与江西省行委扩大会议时听取的报告记录《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1931年1月1933年2月在瑞金县叶坪召开座谈会《怎样分析阶级》1933年6月(根据王观澜报告修订)1945年,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并写入第一份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中。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共识性制度化方法被以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行动规范。——摘编百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查研究的制度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民意调查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调查研究的影响。〖答案〗(1)认识:受政治局势的影响;涉及面广,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多元化;民众尤其关注政治,反映了近代国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具有近代化特征。(2)影响: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有利于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有利于党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认识:据材料“此时,民国肇建,代议制政体确立,国家效法彼岸,以‘民有、民享、民治’相标榜,民心民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出受政治局势的影响;据材料“近代中国民调涵盖面甚广,举凡国内政治、中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民生、市场物价、学生生活等,均囊括其中”得出涉及面广,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多元化;据题干近代中国的民调主旨占比统计图可知时事政治次数最多,占比最高,表明民众尤其关注政治,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近代国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民调效仿西方,一定程度上具有近代化特征。【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影响:据材料“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可知毛泽东通过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据材料“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得出有利于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据材料“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共识……成为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行动规范”得出有利于党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近代西方地方组织的发展】材料一17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以郡作为认同对象的协会组织。除编纂郡志外,乡绅们还在伦敦形成了类似“同乡会”的社团活动。据约克郡人约翰·肖回忆,17世纪8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到了19世纪,出现了郡历史协会(指对某个郡的历史文献、实物乃至地形进行调查研究的知识团体)。首家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