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1消息二则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1消息二则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1消息二则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1消息二则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1消息二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关于新闻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新闻的特点一、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二、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三、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关于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简明性(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内容“六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消息结构“五部分”在结构上,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消息的结构是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消息的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消息的导语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消息的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消息的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消息的结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关于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订正字音芜湖:wú摧枯拉朽:kūxiǔ荻港:dí词语解释溃退:溃败后退。词语辨析 “溃退”和“撤退”两个词都有“后退”之意。“溃退”指失败后,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撤退”是指从战场或冲突地点撤回,从阵地或占领区退出,是有计划的后退,比“溃退”有序得多。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个词用于褒义的语境,不可用于贬义的语境。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导语:第一句主体:第二句到倒数第二句。结语:最后一句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1)迅速告知:消息的标题(2)比较完整地告知:消息的导语(3)具体地告知:消息的主体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所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由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是消息的电头。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中的“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已”是“已经”的意思,表明解放军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表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之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摧枯拉朽”形象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进军的气势和敌人狼狈败退之态。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我军势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长江的“平”和“静”,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稳操胜券的信心。这里的“风平浪静”不完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隐含着全国局势已趋向稳定之意。这是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透露出作者乐观轻松的心情。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主旨探究这则短小精悍的消息集中表现了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自豪感。课堂小结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堪称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不足两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彰显了宏大的气势。作业1、抄写生字词;2、运用所学知识,课外阅读消息,试找出其内容六要素及结构五部分;板书设计导入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订正字音锐不可当dāng泄气xiè要塞sài签订qiān歼灭jiān词语解释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当,抵挡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督战:监督作战。业已:已经。阅读新闻,理清这则新闻的要素从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导语:第一、二句。这个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概括各层层意。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文末):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详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品析语言文章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词的含义。西起九江(不含)“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后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