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明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校本课程-明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校本课程-明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校本课程-明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校本课程-明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5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借助“说文解词”、“诗文今译”理解课文大意;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育学生明白好的道德品行使人内心平和,从而可以获得快乐,传承中华美德;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恪守道德的事例,做到知行合一。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好的道德品行使人内心平和从而可以获得快乐;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恪守道德的事例,做到知行合一。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德”字的演化过程微课视频;立德书签制作材料-剪裁好的彩纸卡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提前搜集一个关于古人修德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四、教学过程:猜字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又到了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了。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2.老师先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师生逐一观察)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3.师:这四幅图写的是同一个字,品德的“德”,请看视频-“德”字的演化过程。4.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德”是什么意思?(品行、品质)师:好的品行、品质,我们称为“美德、”,对品行不好的人我们这样评价?(“无德”或“缺德”)5.你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老师要给大家的选择点赞)6.生活中,你做过哪些讲道德的好事?给大家讲一讲吧。(教师引导:好的品行使人快乐)教师小结:道德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只是你的诚实守信,也许只是你在公共场合能保持安静,也许只是你弯下腰捡起路边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桶,也许只是一家人就餐时你把第一碗饭端给自己的长辈……这些平常的小事,无形中培养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经常这样做,我们内心就会十分快乐。7.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小公民,我们还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看大屏幕,一起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诵读经典,学习感悟1.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现代有关道德的事例,那么古人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释义,齐读课题)=1\*GB3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22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字圈出来(大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②认真听老师读,学得快的同学优先当小老师;③师: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来领读?(这位小老师真棒!掌声送给他);④老师跟大家开火车读,老师读一句,你们接着读下一句;⑤现在男女生开火车读;2.试着背一背,背过的请举手-我们一起背好吗?-同学们学得可真快,表扬大家!3.请大家默读23页的“说字解词”,告诉老师,“逸”、“休”的意思?(师择机介绍:《大学》、《尚书》)(《大学》是与《论语》齐名的儒家代表作品之一,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历史上相传《大学》为曾子所作。《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有人说:中国的道德根源在《尚书》,孔子修订《尚书》就是为了弘扬道德。)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句名言的意思吗?师:这3句名言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23页的“诗文今译”。老师读一句原文,同学齐读它的意思。5.知道了名言的意思,请同学们再美美的朗诵一遍课文。(三)品读经典,指导行为。1.这三句名言你最喜欢哪一句?2.同学们,你知道有关古人道德品行的故事-《孔融让梨》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听了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个怎样的人?(谦让)3.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包括哪些方面呢?(诚信、节俭、孝顺、尊师、勤劳、好学、爱国……)4.除了《孔融让梨》,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呢?(《黄香温席》告诉我们……;《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5.教师小结: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把自己的道德品行放在修身的第一位,留下了千古佳话。(四)实践升华,知行合一1.除了今天学习的3句,古人有关“修德”的名言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2.师:同学们,从上面的名言我们不难看出,古人把立德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5名学生发言)3.我们怎样把今天学到的立德名言跟伙伴和亲友分享呢?(背给家人听;做书签送给他们)4.我们可以制作立德书签送给亲友。请看大屏幕。欣赏了书签作品,你认为制作书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交流)请大家选一句你喜欢的名言制成立德书签吧。(放音乐制作)5.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书签上的内容读一读?(你想把书签送给谁?)(五)家庭作业,课后延伸1.课后把自己制作的书签送出去;2.每人搜集一句有关道德品行的名言,下一节课跟大家分享。五、板书设计:第5课明德谦让诚信孝顺大度知错就改……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虽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在自行探究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是就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他们的基础还是相对薄弱了。三年级学生对古文接触毕竟不多,所以对《》一课文本的理解相对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出发,为孩子们降低学习的台阶。同时,三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孩子们的精力吸引到课堂活动中去。效果分析——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5课传统文化蕴藏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授课素材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中要引领孩子们“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1.拓展内容,贴近生活。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的以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或道德常识为教学素材。如:课堂上让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体验感悟做有道德的事能使人快乐的道理。再如:引领孩子们“你说我听”中国经典故事,从而懂得的重要性,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2环节设计,轻松活泼。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采用活动化学习的形式进行,因而活动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提问也是开放性的,学生针对自己掌握的信息,充分体现了认知的多元化,感受的差异性,提高的层次性。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还把文本的内容做了调整,用“猜一猜”的形式,先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德,学习“德”字的演化过程,理解“德”字的含义,再学习文本的主要内容。这样调整以后,不仅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精力引入文本,而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降低了台阶,更方便学生掌握。地方与学校课程属于活动课,所以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成语文课。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认一认”、“讲一讲”、“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方式,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同时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3.课后延伸,知行合一本节课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一起制作“书签”,并要求大家课后分享给自己的伙伴或亲友。目的是引领孩子们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又能体验分享的快乐。教材分析——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5课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本分为五个单元,包括励志、崇德、修身、仁爱、爱国五个方面的内容。第5课《》属于第二单元《崇德》中的第一课,文本包括课文、学习汉字、日积月累三部分内容。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育学生明白好的道德品行使人内心平和,从而可以获得快乐,传承中华美德。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做过的恪守道德的事例;能列出自己的行动小计划;能跟伙伴或亲友分享故事或格言。能做到知行合一。学生能正确朗读、记诵文本中的3句名言;学生能借助“说文解词”、“诗文今译”理解名言意思。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好的道德品行使人内心平和从而可以获得快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恪守道德的事例,做到知行合一。3.本节课教学建议:传统文化蕴藏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所以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授课素材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中要引领孩子们“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测评练习——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5课1.认一认2.讲一讲(用自己的话说说名言的意思)①子曰:“德孤,必有邻。”②富润屋,德润身。③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3.读一读①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②富润屋,德润身。——《大学》③作德,心逸①日休②;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④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ji)康《六言诗十首·其五》⑤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应间》⑥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4.写一写把自己喜欢的一句修德名言写在卡片上,制成修德书签跟亲友或小伙伴分享。课后反思——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5课传统文化蕴藏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授课素材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中要引领孩子们“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由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的以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或道德常识为教学素材。如:课堂上让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体验感悟做有道德的事能使人快乐的道理。再如:引领孩子们“你说我听”中国经典故事,从而懂得的重要性,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把文本的内容做了调整,用“猜一猜”的形式,先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德,学习“德”字的演化过程,理解“德”字的含义,再学习文本的主要内容。这样调整以后,不仅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精力引入文本,而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降低了台阶,更方便学生掌握。地方与学校课程属于活动课,所以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成语文课。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认一认”、“讲一讲”、“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方式,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同时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最后,我让孩子们一起制作“书签”,并要求大家课后分享给自己的伙伴或亲友。目的是引领孩子们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又能体验分享的快乐。课标分析——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5课传统文化蕴藏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所以本节课的活动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