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_第1页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_第2页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_第3页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_第4页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科讲究“论从史出”,一切历史结论、历史评判行为都建立在史料基础之上。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是形成历史知识和推导历史结论的基本证据。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史料实证意识,使学生在呈现历史真实中,体验完整的“实证过程”,培养有证据的思维,学会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促进史料实证素养与历史理解、历史反思与解释素养等协同发展。下面以部编本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谈谈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一、思想先导,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思想决定行动,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应坚持思想主导,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入手,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并收集各种类型的史料,了解实物史料、文献材料、档案资料、图像影像材料和回忆录等史料的特点,以及各种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在深化学生历史体验基础上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从小养成“论从史出”的实证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三课,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运动的过程阐述运动的历史意义与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因而引导学生探究农民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学习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史料的支持,需要学生借助史料进行实证。基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布置一项预习任务:围绕太平天国运动,广泛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然后,认真地阅读收集到的材料,概括从这些材料中获得的信息。最后,结合教材内容,比照教材内容与收集到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能够证实历史教材的结论。围绕预习任务,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开始收集资料,有的查阅文献,获得大量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有的学生则抓住“太平天国运动”核心词进行互联网搜索,获得的材料更加丰富,既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又有大量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文物等材料。课前史料收集活动收到了多重效果,学生在收集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史料实证意识得到了强化,在后续历史学习中,将养成利用史料自主预习的习惯,从而为历史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在收集与整理材料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等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初步的认识,也在历史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支持下,获得初步历史结论,为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历史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为学生史料实证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学生自主收集史料时,教师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提高史料的实证价值。首先,引导学生从权威的渠道收集材料。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信息价值密度得不到保障。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信息渠道方面,引导学生选择真实可信、典型的材料,尽量收集原始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提高学生材料采集与整理能力,强化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其次,史料选择时应注重不同类型。在长期发展中,历史以不同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选择多种类型的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证实,以提高历史观念的信度,避免片面观点的出现。二、情境渲染,营造史料实证氛围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性等优势。教师应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对历史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素材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历史学科的特点,将史料作为重要的情境素材,利用各种形式的史料创设情境,营造史料实证的氛围,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撕开历史教学的“口子”,借助史料创设的情境,找到历史教学的切入点。“太平天国运动”一节课,学生预习环节收集了多种类型的材料,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提交。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对获得的材料进行二次开发。在学生提交的图片中,抓住“太平天国钱币”做文章,将之作为情境素材,在展示一组图片基础上,再将焦点指向“太平天国钱币”,让学生观察图片,找一找钱币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借助图片创设的情境,学生发现钱币中出现两个“错”字,分别是“天”和“国”字,“国”字将一点省了,“天”字则对两横长短进行变化,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结合学生的发现,自然地引出问题:小钱币中潜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进入太平天国运动,一探究竟。该环节借助史料创设情境,并逐步聚焦,从众多的图片中聚焦到小小的钱币,通过钱币找到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同时,结合情境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从钱币中发现大秘密,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营造浓厚的史料实证氛围,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去探索、求证。情境创设时,教师应改变直供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情境素材准备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情境素材收集,既解放教师,又给学生创造接触史料、初步实证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情境创设的需要,让学生参与情境创设,如扮演历史剧,借助历史剧扮演活动,吸引学生兴趣,将学生快速地带入特殊的历史时期,增强情境沉浸效应。三、去伪存真,培养史料甄别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既给学生采集史料提供了便捷,又带来新的问题,在庞杂的材料面前,哪些材料是真实的,哪些材料是虚假的,这就造成真假难分的现状。因此,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从庞杂的材料中学会辨别史料的真实性、权威性,能够运用典型的史料进行实证,得出科学、符合事实真相的历史结论。如何引领学生学会去伪存真,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其方法,形成辨别的基本思路。“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学生采集了大量的史料。在展示学生收集的史料时,对学生的材料进行处理,加上材料的出处或者所属类型。对于从文献中收集的资料,标明文献的具体出处;对于实物材料,标明于何时何处发现;对于口述材料,标明出自何人之口;对于影像材料,同样也注明所出之处。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于用红笔标注的内容很感兴趣。顺着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我标注的内容进行实证,检视所出之处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洪秀全的《原道醒世训》材料,学生一看材料的出处,便能辨别出材料的价值。追寻材料的出处是引导学生去伪存真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强化史料研究,根据史料的不同类型、不同出处以及史料辨别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渠道辨别史料,让史料具备证实的价值,也在辨别材料真伪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正确地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教师应基于学生史料甄别能力的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发展的途径。如史料比较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两段或更多史料,引导学生在不同史料之间展开比较与探究活动。史料供给时,教师应对史料进行优化选择,提供史料的可辨性。如提供两段不同的记述让学生进行求证,辨别孰真孰伪,在辨别中提高学生实证素养。四、问题驱动,提高史料实证价值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教学,在收集史料基础上,如何深入开发史料的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度解读史料,精准把握史料的实证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借助适合的载体,将史料的实证价值体现出来。问题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和运用的史料,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史料进行思考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动起来。如围绕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材料,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四段材料:材料一:“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材料四:“天下多男人,……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要建立“天下有无相恤,……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洪秀全《原道醒世训》围绕以上四段史料,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进行探索:结合教材和上述史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和内因各是什么?诱因又是什么,爆发的条件是怎样的?几个问题设计紧紧围绕历史课堂教学知识点,优化史料的供给内容,从外因、内因、诱因和条件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使学生的思维摆脱狭隘性,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多重原因获得全面的认识。问题设计时,既关注问题设计的维度,又充分考虑问题之间的逻辑性,使问题表现出结构化特点。学生通过结构化问题探究,既掌握了历史事件爆发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也强化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使一切历史结论和历史学习活动都置于史料支持之下,也在解读史料、探寻历史结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自然发展。问题驱动效应的实现,还需要教师改变话语权,给学生创造参与提问的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或者一组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自主提出问题。这一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史料阅读的目的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史料信息概括能力,给学生史料实证提供思维支持,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提问的习惯。五、以生为本,优化史料实证活动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传递出一个理念,将“以生为本”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教师应强化生本意识,基于学生主体性地位,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和史料供给方式,给学生创造参与史料采集和实证的机会,丰富学生历史学习体验,在收集历史史料和实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发展,也借助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协同生长。“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围绕这一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重活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借助哪些史料?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小组探究学习活动,很快学生形成两种基本思路,借助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文献,以及后续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论述材料。围绕学生这一思路,我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查找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发的建国方案。学生沿着这一思路,很快举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大建国方案。为了提高史料运用的针对性,我围绕《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大方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引导学生从土地分配、产品分配和目的等方面展开探究学习活动。最后,再给学生提供《天王府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农民阶级表现出的局限性。这个环节给学生自主查找史料的机会,强化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形成历史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再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有目的地供给史料,让学生围绕既定的目的展开史料实证活动,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史料运用时,重视史料之间的关系,重视构建史料链条,从而环环相扣,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逻辑性,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史料实证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史料实证活动的多样化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史料实证活动。如辩论活动,在学生熟读史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提出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