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的伦理意蕴
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源泉,捍卫音乐教育是与商文化的基本特点。音乐、音乐、道德和惩罚的相辅相成,建立了周文化的伦理、政治理念和政治能量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诗经》305篇是保存礼乐文化的最有价值的载体,更是是诗歌艺术的典范,由于它在历代儒家文化传承中的尊崇地位,决定了其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的属性。今日,欲究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之根和诗学精神之源,必不能绕过《诗经》。本文拟对《诗经》中所蕴含的诗性伦理品格作以探讨,以求彰显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向度。一、音乐教化的构建一部《诗经》,既是再现中华先民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也是一部关乎礼乐教化的百科全书,它广泛涉及了婚姻家庭伦理、政治伦理,乃至生态伦理、人格伦理等诸多方面。从伦理范畴而言,可以概括为子孙之孝、兄弟之睦、婚姻之好、宗国之忠、天人之和、君子之德等德目。1.周人对父母的孝思、孝思维的缺失在周人的宗法制度背景下,《诗经》反映了我们民族早期的孝道意识。如《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周颂·雝》:“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小雅·楚茨》:“孝子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周颂·闵予小子》:“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如此等等,充分展现了周人在对待父母祖先的慎终追远和孝顺恭敬。具有明显的道德教化意味。另外还有一些诗反映了周人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如《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被清代诗歌评论家方玉润评为“千古孝思绝作”。又如《唐风·鴇羽》,《毛诗序》云:“君子下葱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心劬劳”也是感念母亲养育之恩的诗。2.兄弟关系与血亲团结在宗法制下,宗族祭祀地位的权利决定了兄弟之间的争夺。所以,《诗经》倡导了一种兄弟和睦,亲和互助。如《小雅·棠棣》即是倡导血亲团结的诗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兄弟之歌。”诗中反复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畏)兄弟孔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申明人与人只有兄弟之间是最可亲密的,人们在灾难来时只有兄弟才会相救于急难,兄弟虽然只在墙内相互争吵,但一旦有外侮,就要共同抵御。所以“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为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这里是说,兄弟经过丧乱后,会更加相亲,陈列出笾豆食物,聚一处宴饮,兄弟都已来齐,饮德合乐而相亲。与妻子相亲如琴瑟相和,兄弟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可见这首诗正是周人倡导兄弟血亲团结的诗歌。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全篇之主旨,此诗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3.周人婚姻生活中的礼俗:虾德与瑶周人的婚姻,具有周人和奔婚和聘婚等形式。在男女“所属而观”的“奔婚”中,以伦理道德意味淡薄。而后者“聘婚”的“合二姓之好”则是周人婚姻伦理的基本形态,在两性婚姻生活中伦理道德意味远重于现代所谓之爱情的意味。如《郑风·将仲子》、《齐风·南山》、《墉风·柏舟》等,反映了婚姻受伦理制约的情况;同时在另外一些弃妇诗,如《邶风·谷风》、《卫风·盟》,则对背叛的婚姻发出谴责,同时反映了对夫妻之间义务责任的认识。《诗经》开篇之《周南·关雎》更是反映周人婚姻生活中以礼节情观念的典范,汉宋以来多认为诗中“君子”指周文王,“淑女”指文王的妻子太姒,诗的主题是歌颂所谓“后妃之德”。现代学者多认为是一首单纯的周代贵族青年的恋歌,至于其中的政治道德含义是汉儒附会的。其实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孔子诗论》第10简“《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观点看来,在先秦人们就把这首诗当作婚姻道德的一个典范文本的。从诗中涉及的起兴意象“雎鸠”、《荇菜》,以及琴瑟、钟鼓等词来看,这首诗其实涉及了上古的一个贵族婚礼习俗。即“娶妇三月成妇礼”。诗中男青年娶来妻子并未马上得到洞房花烛的快乐,而要在即将到来的幸福时刻伴随可见而不可得的煎熬。但诗中男青年没有因为意中人而表现出失魂落魄,而是焦急等待而又充满对未来幸福的憧憬。此诗之所以被后来作为婚礼奏乐的保留篇目,主要是它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制度下人的自然情欲与道德理性之间的和谐问题。4.周宗室的爱国精神“忠”在《诗经》中主要表现为对血缘宗法制国家的忧患意识和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前者如《小雅·黍离》,表现了对周王室出于忠心的忧郁痛伤。后者的例子较多,如《秦风·无衣》表现了忠于祖国的爱国精神;《大雅·常武》赞美周宣王及其大臣平定徐夷叛乱,歌颂王师之英勇善战,渲染了士卒之高昂情绪,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保卫宗国的自豪感和献身精神。5.人的生活与生命《诗经》中的天人之和主要是一种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态伦理,这一点在《豳风·七月》中有充分的体现。这首诗是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前半部分重在写“衣”,后半部分重在写“食”,在一年四季的时令推移中展示人为衣食所安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这首诗中,没有对神灵的感恩,有的只是人们在与大自然生命节律合拍的生产活动中努力开辟生命的希望。在一系列农事活动的叙述中,固然也伴随着阶级压迫与剥削,但它的哲学特质更在于体现一种农事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农事稼穑中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即人尊奉天时进行合规律性的劳作,天则赐予人衣食,使人得以生生不息。而它的本质正是农业文明国家中固有的一种天人之间的互动与和谐。6.树立了人文化人格《诗经》作为周代礼乐精神的载体,曾被作为贵族教育的教科书使用,故其中有不少涉及贵族人格修养的内容。其对君子人格修养的赞美和规定反映了周人文化人格之自觉。如雅诗中的《文王》《大明》《思齐》《文王有声》等篇通过对周文王“敬德保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等美德的赞颂,塑造了后世圣君的理想人格;另外,《抑》《板》《崧高》《江汉》《蒸民》等篇分别塑造了老臣卫武公、凡伯、申伯、召伯、仲山甫等大臣的道德人格,他们或耿直忠谏,或为国分忧,他们均善美谦恭,以身作则,敬慎而有威仪。这些人格形象系列对后世儒家道德人格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二、周人对诗的情感舒泄,使诗与音乐、道德、审美相统一,采诗为一体的音乐文化《诗经》乐歌伦理品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从诗性智慧到宗教伦理的演变过程。《诗经》中的乐歌是人类游戏精神和诗性智慧的产物。游戏精神和诗性智慧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社会中的那些伟大的原型活动,从一开始就渗透着游戏。”(P5)语言、艺术、神话、宗教仪式、制度,莫不如此。而诗性智慧是人固有的敏锐地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驱动的,在原始人那里,他们生存世界是一种不假逻辑的诗化世界。游戏精神和诗性智慧的共同点是将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诗经》中诗篇的最初产生与此有关。当人们在劳动中,以自己的诗性的眼光打量世界,从而使眼前的花草鸟兽虫鱼等动植物意象成为歌唱的引子,引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当他们面对一个与自己生命相关的人物的逝去,面对自然界神秘不可理喻的事物的出现,他们会制造出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语言的、仪式的)来消弭生命的危机和自然界的神秘感。在游戏的活动中,他们创造出生命的秩序,“把一种暂时的、有限的完整带给不完善的世界与混乱的生活。”(P13)与诗相关的原始礼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造出来了。然而,在中国文化发展早期,由于殷周之际的宗教变革,却使诗的功能由原本单一的个体内心的情感舒泄和对超自然神力的敬娱转向群体生活秩序的调节。从西周初年周公的制礼作乐始直至西周中期的礼乐文化建设,最终形成了诗与礼乐的相辅相成的一种集政治、道德、审美为一体的周代礼乐文化的综合形态。礼乐教化的本质就是将道德与审美相渗透,将人性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将伦理本体积淀为情感本体,使道德人格向审美人格生成,最终指归是指向宇宙间秩序的和谐。而之所以在中国历史的西周能出现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既有人类学意义上的必然性,也文化上的特殊性。从人类学意义上说,世界上任何民族在人类童年时期都有一个诗性智慧高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往往出现物质文明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现象(如古希腊艺术)。但在中国的商周之际,随着人文理性的崛起,黄河流域文明为主体的周文化早熟,出于维护宗法制度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周人以实用理性为思维特征的伦理文化收摄了诗性智慧。从而使承载人类审美超越需求的艺术和游戏本能与现实生活的伦理秩序需要相结合,使诗性智慧在具有现实伦理含义的游戏规则中展演,一则达到维护统治秩序和谐的目的,二则使生活艺术化,给冷冰冰的伦理秩序添上一点人性的温暖,三则使艺术增添了一些现实功能,将艺术与人格修养紧密结合,诸如强调教化、提倡文质彬彬等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把诗和宗教伦理紧密结合的礼乐文化形态下,使得“采诗”“陈诗”也具有了宗教伦理规则制约下的政治性活动。进而诗也成了统治者体察下情、裨补缺漏、乃至维系宗法制国家凝聚力的工具。如《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P1327-1328)孔颖达疏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者,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乃命其方诸侯大师,是掌乐之官各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其政令之善恶。其政善,诗辞亦善。政恶,则诗辞亦恶。”(P1329)此言可知《诗经》中《国风》的结集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样一种“观风”的宗教伦理因素。在这种祭望山川的国家宗教活动中,其政治伦理的意味非常明显。除《国风》外,周人的祭祀诗的宗教伦理意味更浓。祭祀诗本属于人神相接、上通天地以祈福祛灾的乐歌。而周人的祭祀诗虽也具有这一性质,但诗中并不存在超自然的神力对人的威慑和压迫,不存在人对神的恐惧和感恩。更多地却表现为一种对祖先神功德的歌颂,勉励后人敬德慎行,并通过祭祀过程来增强宗族凝聚力,亦即借沟通人、神的形式达到协和宗族社会的目的。祭祀先祖的诗在《周颂》的祭祀诗中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乐歌重在歌颂先祖的德业功勋,而不在崇拜其“神威”或超自然的神力,目的是证明其统治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怀念先祖之德,让后人知道先祖创业之艰难,从而兢兢业业,居安思危,确保家业永远安宁,并增强血缘宗族凝聚力。而这些最终都是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服务的。周代是农业宗法社会,家族血缘关系是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血缘情感使周人习惯于在充溢着和谐亲切的家庭气氛中交流感情,解决纠纷。而《诗经》中的周人宴饮诗就为此提供了典型的证据。宴饮诗的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长老会食礼”。而周代宴饮诗的直接目的却是为了巩固周族的血缘宗法制度,在“亲亲”“尊尊”中达到和谐。在这和谐的背后,仍然有一个具有理性的凝聚血缘宗法的宗教伦理。诗和宗教伦理的绾合,使得周人的诗学成为一种诗性的伦理学,进而使《诗经》具有了审美和道德的双重文化品格。三、《诗经》辅助下的伦理政治形象在周人礼乐文化体系中,诗是礼乐的基础。《论语·泰伯》记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P104-105)这三句话是儒家关于诗、礼、乐的功能的最精辟的概括。其意是说,诗是感性的感发、陶冶性情的方式,是一种审美教育的方式;礼使人懂得人之为人的道理,懂得人际间的周旋揖让,促使人完成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即孔子所谓“不学礼,无以立”(P174);乐是礼乐教化的最高境界,使审美与道德合一,使外在的规则与内在的心理情感需求合一,既顺应群体秩序的要求,又表现个体情感的自觉。清代学者刘宝楠《论语正义》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云:“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盖诗即乐章,而乐随记以行,礼立而后乐可用也。”(P161)这里所谓的“诗”,在先秦文献语境中就是对《诗经》的特称。《诗经》中的诗歌原本就是合乐的,与乐相配合,作为表达意志的工具和完成礼制的手段,成为周代贵族教育的必修课目,故历代文献中常有“教诗以明志”之说。《诗经》与乐配合在周代礼制中运用相当广泛,在西周,通过合乐演唱《诗》,来配合祭祀、宴飨、射礼等不同等级的礼制活动,还可以通过献诗陈志来讽刺朝政,这一点在《国语·周语》所记召公之言“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一段有具体的说明;到了春秋时代,诸侯盟会,使者往来以及所有的贵族交往中都盛行着赋诗言志的礼法,《诗》乐成为整个社会中通行的文化话语。故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P17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奚以为?”(P143)以上所述周人在教育领域内的教《诗》明志,在政治生活中的献诗陈志,以及在外交活动(人际交往)中的赋诗言志,都说明了周代礼乐教化过程中以诗辅助礼乐的特点,由此,也使得《诗经》在伦理政教中的地位异常突出,到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诗经》经典地位的确立,《诗经》以及解读《诗经》的学问,便对古代美学(诗学)和道德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在中国美学(诗学)领域,《诗经》开创了中和之美的艺术旨趣。孔子论诗乐,曾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P69),又批评“郑声淫”,(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49页)主张“放郑声”。(P164)正是由于《诗经》具有浓厚的伦理取向,故在其流传中,被儒家进一步从伦理政教的角度删汰和阐释,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文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毛诗序》则进一步把诗的社会功能定位为“诗者,可以经夫妇、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钒铁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重防腐涂料行业需求分析与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航空运输货物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纯银首饰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天津市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工程审计专业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生命教育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维场景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学院《智能驾驶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车位买卖合同模板电子版
- AI创作指令合集系列之-教案写作指令
- 关于投资协议书范本5篇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打包16套无答案)
- 2024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更新要点课件
-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8语期末】芜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人社局招聘雇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课件
- 铁路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