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中进行品格教育的文献综述2800字】_第1页
【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中进行品格教育的文献综述2800字】_第2页
【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中进行品格教育的文献综述28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中进行品格教育的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2319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中进行品格教育的文献综述 127118一、关于国家对幼儿的教育方针 16656二、关于大自然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 115613三、关于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的研究 259821.关于种养活动的概念界定的研究 3264642.关于种养活动的教育价值的研究 377673.关于种养活动的概念界定的研究 330507参考文献 3一、关于国家对幼儿的教育方针在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大力发展劳动教育。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劳动教育规定:“要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通过劳动教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想象力都能得到提高,并且劳动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强调幼儿直接参与种植活动,“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二、关于大自然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基于环境的教育”这一观点一直是教育史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大自然中实施教育,如体验式教育、环境教育、经验教育等理论层出不穷,其中从西欧风靡起来的“森林幼儿园”更是在近半个多世纪来广受人们的青睐。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19世纪50年代起源于丹麦,森林幼儿园泛指一些以每日的户外活动(大部分是在森林中)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幼儿园,它通常被描述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丹麦的森林幼儿园种类丰富,除“森林幼儿园”外,还有“户外托儿所”、“树林幼儿园”、“自然幼儿园”等等,它们最典型的特点是在自然环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身体、社会性、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发展”。它的核心思想为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自然成长,注重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随后这种教育理念风靡整个欧洲,传播到了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连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也纷纷出现“森林幼儿园”的影子。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幼儿园把大自然同幼儿园的课程很好的结合起来,如朱激文(2016)提出在幼儿园开设田园实践课程可以较好地落实指南的建议,宁波梅山中心幼儿园的田园课程分为田园劳作、田园探究、田园艺创和田园故事四大部分。“王小英(2019)指出,幼儿园应引领幼儿回归生活,走向大地,体验温情,释放生命灵性,苏州平望幼儿园的田园课程分为有田园主题活动、亲亲田园活动、田园生活活动和田园游戏活动。赵敏、杨小芳(2018)提出“生本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遵从自然,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方式,并以此为教育理念构建了“崇尚田园,根植生活”的田园课程,让幼儿“走进田园、玩在田园。除了比较系统的田园课程,此外,许多幼儿园也开展了各种亲自然活动,如王莉(2019)通过对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实践研究提出幼儿能从大自然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幼儿体魄、人格、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等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探讨了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相关策略。祝雅芳(2020)提倡在幼儿园中开展“亲自然体验式课程”,让幼儿在自然界的寻觅、探索、发现中获得新的知识。幼儿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可以培育生态智慧,增强生态意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焦敏(2020)将亲自然活动和美术活动相结合,提出幼儿园亲自然美术活动,包括以“自然”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以及用采集于大自然的素材进行美术创作两种方式,从而更好地释放幼儿的天性,促进其身心发展。丘红英(2021)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园内户外空间,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亲自然”实践活动”。三、关于幼儿园种植饲养活动的研究1.关于种养活动的概念界定的研究虞永平(2010)指出种植活动和饲养活动是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户外饲养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户外专用场地或角落开展的饲养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又分为三种:班级饲养活动、全园共同进行的和向家庭社区延伸的饲养活动。林少玲(2019)提出种养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种植活动和饲养活动。幼儿园种养活动是-种不以生产物质财富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因它受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从事生产劳动,只能种些瓜果、蔬菜、花草等简单易管理的作物,或饲养一些像乌龟、金鱼等生存能力强的小动物。2.关于种养活动的教育价值的研究虞永平(2010)指出幼儿园的种养活动为幼儿接触自然提供了有利途径,幼儿在关注动植物的过程中能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学会珍惜和爱护生命。林少玲(2020)从种养活动的直观性、活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出发,提出幼儿园种养活动能弥补幼儿教育教学的不足,不仅能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还能丰富科学活动课程,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蒋萍(2019)认为幼儿园种养区域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兴趣与探究的需要,同时,孩子们从中也能获得丰富的经验。3.关于种养活动的概念界定的研究虞永平(2010)指出幼儿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园种植活动和饲养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幼儿为本,强调年龄适宜、方法适宜、内容适宜的管理手段。蒋萍(2019)认为在种养区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季节性与地域性、适宜性与年龄差异性的特点;在种养活动的实施要点上要注意种养活动的整体规划性、种养空间的充分利用性和种养经验的连续性。穆冠荣(2021)认为种养活动开展前的规划与准备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场地与管理的规划、观察记录的设计、老师的准备工作以及种养工具的准备。参考文献[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0L].[2018-9-10]http://www.gov.c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S].2016.1[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孙璐,刘晓晔.丹麦森林幼儿园简介[J].幼儿教育,2014(09):46-49.[6]朱激文.回归自然育灵性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田园课程的实践[J].生活教育,2014(15):103-106.[7]王小英.构建田园课程焕发生命灵性[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64-66.[8]赵敏,杨小芳.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8(30):5.[9]王莉,陈知君.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价值与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9(01):44-46.[10]祝雅芳.基于“亲自然体验式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新课程(小学),2020(04):119-121.[11]焦敏.幼儿园亲自然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20(05):150-151.[12]丘红英.告别幼儿“自然缺失症”--幼儿园“亲自然”实践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21(06):56-58.[13]虞永平.饲养区(角)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Z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