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 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 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 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 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先贤礼义之要,扬中华文明之光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说课稿

说教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包括三篇先秦诸子散文,两篇史传文章。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主要表现了儒家学者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而《庖丁解牛》则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道家顺应自然、依势而为的处世思想,这三篇文章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不同,但同时它们实际上也都在讨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社会应该怎样发展”这样的哲学命题。而《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分别作为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中的经典篇章,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当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价值导向以及作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本单元定位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有其充分的道理,这几篇选文都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考、发散性思考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将围绕这个中心设置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1.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掌握本单元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3.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布置导学任务,梳理情节,整体感知。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行文结构。学生根据示例,自主制作一张知识卡片。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学生互相交换知识卡片。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讨论。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增加文化自信。理性认识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提升思辨能力,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三、说学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浩瀚历史长河群星璀璨,博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诸子智慧,史籍风范,文明之光闪耀古今。本单元选取的3篇诸子散文和2篇史传文,凝结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体察与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探寻前人足迹,守护精神家园,在畅读文化经典中深化认识,在传承精神血脉中走向未来。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进一步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五、以下问题,任选其一,小组合作探究。

曾晳描述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参考:

暮春时节,穿上早已做好的春天衣服,约上五六个大人,带上六七个孩子,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上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想恢复周礼制度,这套制度也许不能适应后来不断变化的社会,但孔子和曾皙却给理想社会描绘出了蓝图——“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就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幸福感。近年来,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也在慢慢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可见,直到今天,曾皙的这种理念还是很有价值的。

2.齐宣王会接受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吗?为什么?

参考:

孟子勾画出一幅美好的政治蓝图农食无忧,守礼知义,天下归心,远人来附。然而,当时的诸侯醉心于征战杀伐,武力兼并,尽管个别君王可能愿意让孟子陈述自己的主张,也对他的思想主张表示叹服,但没有一个统治者真正愿意践行,更何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孟子的思想主张更适用于太平盛世时期的国家建设,而不适用于天下分崩离析、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必然无法实现。但是,孟子思想中以民为贵、保民而王、爱惜民力、发展民生的主张闪耀着人本主义的光辉,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值得称项的,也成为一代仁人志士奋力追求的目标,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资源。

3.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观点1:

庄子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养生也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不必追逐功名而天下大治,不避居江湖而保持清闲,忘记一切,保有自身,恬淡而没有穷尽,一切美好的东西便随之而来,这便是自然法则。但如果人人这样,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这种人生哲学是典型的消极避世哲学。

观点2:

这种人生哲学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这也正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遭遇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守节操,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原因。

4.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成功,除了辞令巧妙之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参考:

烛之武能说动秦穆公,根本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秦国对晋国的“隐忧”。秦晋两国在晋惠公时期有过战争,惠公被俘,在秦穆公助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秦晋关系密切,此间没有发生过战争。但在秦晋围郑前两年,晋文公在践土之盟上受周天子册命,成为霸主,当年的秦强晋弱之势已经改变。对于与自己毗邻的晋国的日益强大,秦穆公不会没有想法,所以二者并不是亲密无间的盟友,而是暗流涌动的利益伙伴。烛之武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出了表面上亲密的秦晋两国之间存在的隐而未发的矛盾,并加以利用和挑拨,这才直接击中了秦穆公心中的疑虑,最终成功说服了秦穆公退兵。所以无论是围郑,还是退兵,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利”字。

5.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参考:

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项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一方面残暴倨傲,逞匹夫之勇,一方面又优柔寡断,好沽念钓誉。

②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项羽虽然勇冠三军,在政治上却颇为幼稚。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迷惑,于是放走刘邦,铸下大错。

③也有人从正面分析这一问题,认为项羽不愿杀害只带了“百余骑”的刘邦,是“贵族精神”“大将风度”的体现,只愿光明正大一决雌雄,不愿做“当宴杀人”这样的事。

④还有一些论者则将视野投向历史事实本身,认为项羽不杀刘邦一是不必,二是不能。一方面,刘邦已经示弱输诚,并已表示将让出占领的地盘,且项羽虽然兵力占优,但刘邦也有十万之众,相攻必有损失,因此“不必杀”。另一方面,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掉“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毕竟刘邦的行为合乎“怀王之约”),其他诸侯会有何反应很难预料,对自己的名声也很不利,因此“不能杀”。

⑤更有论者着眼于项羽的政治理念,指出他的理想并非统一天下,而是要做诸侯的霸主,因此当刘邦表示服从于他时,他就不会杀掉刘邦,最多会将其作为一个需要防范的诸侯。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