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3培养·史学思维课程标准学习要点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0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环境。

2.方针

3.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①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朝鲜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历史遭遇和现实任务相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④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①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1964年,中国与______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①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法国联合国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改革开放后调整中国提出__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就①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

2.世纪之交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______”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建立伙伴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合作2000年正式成立______________,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区域和

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10+1中非合作论坛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1)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2)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2.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成就

(1)与不同国家的合作关系发达国家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东亚、东南

亚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__________、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非洲国家提出“__________”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2)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①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与邻为善真实亲诚

(3)中国方案

多边外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全球治理:①推动气候变化《__________》生效。

②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③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

④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巴黎协定

(4)应对全球性挑战

①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②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情境再现“布拉吉”(如上图)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间曾在我国流行。指出当时影响我国“布拉吉”流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并据此归纳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提示

外交活动:中国首先和苏联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中苏同盟关系。特点:“一边倒”。概念阐释求同存异(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联合国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在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取代台湾的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故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易错辨析图解历史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拓宽教材1.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历史纵横”: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说明中国怎样的外交理念?提示

材料体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思想,说明中国全方位推进对外关系发展。概念阐释“亲、诚、惠、容”“亲、诚、惠、容”是中国发展周边关系的外交理念。“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拓宽教材2.

观察教材第三子目图片“习近平宣布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开始”:“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怎样的中国智慧?提示

(1)“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发展观,是为共同发展而构建的合作平台和市场网络。(2)“一带一路”倡议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促使相关国家形成政治、经济、人文多层次深入合作。(3)“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以及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形成有机整体,创造了新型全球化关系。(4)“一带一路”倡议丰富和创新了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为现有全球治理机制注入新的内涵。0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问题探究视角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材料

对于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①;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面临着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②。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教你读史①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给中国外交以巨大压力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给中国安全防务带来巨大压力思考: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外交措施。提示

现实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维护和平的周边环境。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视角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交调整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①。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②。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教你读史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良好,与联邦德国处于对立状态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恶化,与联邦德国关系逐渐正常化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提示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史论史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外交的发展历程观点辨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

√3.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背离了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

×答题术语1.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外交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3.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主题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发展问题探究视角1

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交形势

材料

邓小平在1985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最终明确提出了“两个转变”的重要思想。在讲话中,邓小平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判断和对外政策制定方面的认识历程,并总结性地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我们中国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①,这个我们说到做到。此外,他还充分肯定了“两个转变”的重大意义。他强调,这“两个大变化”是正确的,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对我们搞开放政策,加速我们的发展以及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也是有益的。据此,他信心十足地指出:只要坚持这样的判断和这样的政策,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②。

——摘编自董振瑞《邓小平“两个转变”外交思想的提出历程及其重大意义》

教你读史①“两个转变”的外交思想是在对国内外形势正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②“两个转变”的外交思想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两个转变”外交思想提出的背景。提示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中心问题,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与和平”“关于结盟”等几个重大问题上的认识实现突破。视角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①。……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②。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教你读史①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前的国际秩序的特征②当今科技的发展和人类交往日益紧密的特征,预示着人类命运日益成为一个共同体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提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史论史识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发展观点辨析1.

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其重要标志。(

)

√2.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外交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

√3.

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答题术语1.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