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_第1页
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_第2页
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_第3页
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_第4页
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首先在南通、北京、上海等教育名城试行,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从“双减”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小学普遍开展了“5+2”的课后服务,适当延长学生的放学时间,以适应家长的下班时间。学生利用延长的时间在校内完成作业,回家时不再背书包,次日上学也能“轻装上阵”。“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在学校完成,周末没有补课。所以,老师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1.1教学内容单一无趣。无论是新课改还是“双减”政策,均要求小学课堂要充分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兴趣爱好,发掘个人潜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部分老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尚未找到贯彻落实政策的有效方法,课堂上仍以传授知识、巩固知识、做题为主。老师只局限于数学教材授课,没有围绕教材丰富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三角形认识与面积计算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不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没有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教学,以至于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忆和巩固知识,未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部分老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过于关注教学节奏和进度,忽略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与思维特点,很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浅尝辄止,不能举一反三。还有的老师只是在形式上落实“双减”政策,教学活动的规划并没有真正体现“双减”的价值,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1.2教学模式缺少创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数学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儿童的天性决定了小学生容易被趣味性强、充满创意的事物所吸引,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儿童的抵触和厌倦。综观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让学生在没有家长辅导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作业,很多老师不得不加快了教学进度,省略一些创意性的课堂活动。尽管这种以老师为主导的数学教学,从表面上来来看,更利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但同时也容易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1.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双减”政策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减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老师担心“双减”后,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少了以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因此牺牲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以用来学知识、做习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感,与“双减”政策的宗旨背道而驰。师生互动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方式,也是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师生感情的有效手段。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会过于彰显老师的权威,而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不对等的位置,很多学生惧怕老师的权威性而不敢畅所欲言,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表达,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还会适得其反。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2.1拓展思路,构建网状生本课题。《义务教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一门工具类学科,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学科的根本价值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多的学生只是将数学当作纯粹的理论知识来学习,片面的认为数学只是计算和解题,因此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现代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从以老师为主的单向输出转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以学生为本构建课堂教学,从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到教学活动、课后活动、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切身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老师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可以从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区别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图形;掌握各图形的特点与组成。(2)能力目标:通过拼图、摆图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空间观念。围绕教学目标开始准备课前环节,老师与学生一起准备书本、地球仪、积木等不同形状的实物。预习环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类整理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并鼓励学生动笔画出来。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想一想、画一画等方式为课堂教学中认识图形特点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问答互动、合作学习等模式,构建生动的数学课堂。在认识不同图形特点时,让学生拿出提前备好的积木,通过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手中积木的特点。学生是否能说对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专注观察、大胆表达观点的习惯,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思维的懒惰。其他教学环节同样如此,在互动中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自愿学习的意识,营造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2.2促进家校合作,夯实数学基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家长的态度普遍存在两极化:一类家长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仍然深陷焦虑情绪,认为减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一类家长采取“完全放手”的态度,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实际上,“双减”减的只是学习负担和压力,而儿童的教育则是多方面的,学习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情感、思想、行为、品德、体格、性格等,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需要家庭的介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中,同样的老师和同样的教学方法,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有霄壤之别,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能仅归责于学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比较一致,进入中年级,差异初见端倪,高年级学生的成绩差异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简单,知识量少,教学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思维。从三年级开始,部分基础没打好的学生无法把文字转化成算式,做错题后没有思路,一错再错。进入高年级,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距就更加明显。“双减”之前,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周末补习班,一定程度的缩小了学习差距。“双减”后,周末没有文化课补习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家校之间更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家庭教育、家长的引导,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儿童的思维、学习兴趣、品格、情感等各个方面。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老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给家长提供一些建议。比如,二年级涉及到厘米、米、分米、毫米等知识的教学,在学完四个长度单位后,仍有学生会混淆搞错,在“天安门城楼高347___”的题目中,填写了“米”,很多学生亲眼见过北京天安门,但仍然填错了。说明学生对长度单位缺少感性认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真实的物体引导孩子认识和应用长度单位,比如公交车高多少分米?多少米?通过不断的观察和运用,让学生熟悉和理解数学知识。2.3优化作业设计,培养数学思维。学生学习负担的多与少,除了与作业量、作业时间有关之外,还取决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双减”政策下,老师要从作业量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不是一味的降低作业难度,简化作业形式。相反,为了充分体现数学作业的价值,老师应该多元化的设计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用高质量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知识功能:完成作业,获取并运用知识。(2)能力功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教育功能:数学既是严谨的知识体系,也属于文化范畴,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钻研探究的品性。(4)评价功能: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作业设计为例,用生动的情境关联乘法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乘法,让学生借助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知识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利用位置值把几十、几百区间内的数字和多位数相乘,并应对竖式中积的对应位置;为后续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学习提供思路。通过分析教材习题,发现习题之间缺少关联性,不能起到“以一带多”的效果;习题的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习题形式不灵活,只重视解题方法,忽略了解题思维的启迪等问题。教材在例题后面设置了8道笔算题目,并提供了笔算算式中的一部分列式:教材中的习题单调重复,缺少生活气息,学生很难通过做习题理解算理,甚至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对习题进行优化设计,以作业功能为依据,增加习题的对比性、结构性、拓展性等元素。很多学生做作业时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习题的条件稍微变化就会做错。所以,老师设计作业,可设置一些容易混淆的习题,通过对比练习突破学习难点。比如变换竖式、条件顺序和数量关系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练习效果,帮助学生克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补充以下几个样题组,让学生选出正确的计算方法:2.4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高效、高质量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活动,而是个体和同伴以及可用资源、工具共同组成的共同体。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相互学习模式,既发挥学生的个体主动性,又促进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以“计算器”的教学为例,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认识计算器,学习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认识各个按钮的作用。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加减乘除等各种形式的算式,还可以开展组间竞赛,各小组通过抽签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