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_第4页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学习“截取法”选材构思。4、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体会家庭成员间骨肉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教学重点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教学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2、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具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一、出示目标(1分钟)(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二)出示复习提纲: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识记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文言词汇。(3)背诵默写《古诗二首》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1)《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2)《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3)《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敬)与(王子猷)深厚的兄弟之情(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4)《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5)《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钟)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钟)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97第二题,p101第三题,p109第二题。二、自主复习(15分钟)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别巡回指导、提示。2、展示知识体系:(1)摘录易读错、写错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分歧琐屑谐音栅栏赋闲交卸蹒跚狼藉面面相觑马褂天涯水波粼粼颓唐差使(2)解释文言词汇,口头提问。1)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3)便索舆来奔丧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弦既不调6)掷地云

7)人琴俱亡8)因恸绝良久9)月余亦卒10)语时了不悲11)子敬素好琴(3)填空,只写答案。(4)板书塑造人物手法及其作用,及时发现,鼓励上堂交流展示。(5)自主完成课后探究练习,巡回检查。三、合作探究(7分钟)1.《人琴俱亡》一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2.《甜甜的泥土》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4.《父母的心》一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精讲点拨:第1题: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第2题:“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第3题、第四题:略。四、达标训练(12分钟)(一)出示达标训练题:1、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D

)A.簌簌(sùsù)

拭(sì)泪

举箸提笔(zhǔ)

王子猷(yóu)B.差使(chāi行些小费(hāng)

愠色(yùn)

憧憧(cōngcōng)C.唏嘘(xīxū)

女红(gōng)

歉疚(jioù)

娓娓动听(wěiwěi)D.查氏(zhā)

呜咽(yè)

瞥见(piē)

悲恸(tòng)(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B.①触目伤怀:心里②循循善诱:教导③月余亦卒:死亡(3)选出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

)A.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B.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C.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D.多可爱啊!小东西(4)下列成语应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楼房倒了,孩子站在立着的一堵墙上,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让每个人的心都提到的嗓子眼。B.对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形成了一致意见。C.这部习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D.她一定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也只好答应了。(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河流的信仰是海洋,________________,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①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②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③多么纯朴的信仰啊④海洋是可靠的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6)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写文章必须安排好结构。B.《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4次,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夜雨寄北》一诗是诗人寄给儿子的复信。(7)对《己亥杂诗》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七言律诗以落花自喻,抒发末路英雄虽身处绝境但不甘沉沦的心情,以及向往新的生活的奋斗之心。B.“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C.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应该说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D.全诗体现了诗人两种心情,前两句是抒发抑郁苦闷之情;后两句抒发了不甘寂寞消沉,不惜献身为变革现实贡献力量的热情。2、阅读理解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A.子敬素好琴(

B.语时了不悲(

)C.弦既不调(

D.掷地云(

)(2)本文选自,是记载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作者

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的文学家。全文着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一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a.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b.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c.语时了不悲。(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子敬琴弹,而弦既不调”,原因是子敬生前没有将弦调好。B.王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没有哭,并非是他与子敬没有感情,而是将痛苦埋在心底。C.课文没有交代子敬死亡的消息,主要是因为这不是文章交代的重点,写子猷的死则也是一笔带过,但读者已感悟到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于他过度伤心而造成的。D.全文重在记叙,但抒情显露于字里行间,平静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们的兄弟情深。(二)完成达标训练题(10分钟)(三)展示、点评,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2分钟)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单元检测)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

①触目伤怀:②不能自已:③失魂落魄:④辗转反侧:⑤饮泣吞声:

2.请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5分)

歉疚()万籁()

歧()路

宦()游城阙()

3.名句积累(6分)

(1)《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抒写友谊的名句很多,请再写连续的两句:,。(2)《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礼赞新生命的一句是,。4.请写出《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并介绍其中一个情节,80字左右。(5分)

二、

阅读理解(45分)(一)(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5.文中写父亲的穿着,有三处用了“布”,联系前文中写的家庭惨淡的光景想想,你有什么感受?(2分)7.读到“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再联系课文前边写的“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说说这些对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有什么作用。(3分)8.你在生活中也曾有这样的反映亲情的一幕、一场景、一细节,请你像课文一样用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它写出来。写后读给你家人听,请他们作评价。(5分)(二)(13分)9.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人物是()。(2分)A.父亲B.母亲C.“我”D.先生10.这段文字的重点是描写()。(2分)A.“我”幼年时读书的痛苦。B.父亲对“我”学习上的严厉管教。C.母亲在教育儿子读书上体现出深沉的爱。D.当年教育方法的落后野蛮。11.体会文中画线句子与下面语句表达效果的不同。(3分)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见母亲也哭着,她坐在旁边,唏唏嘘嘘,泪如泉涌。12.母亲说“打得好”是真心所说吗?结合母亲的“泪”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母爱。(3分)

(三)

母爱(15分)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往日儿女绕膝欢闹的情景如今已恍如梦境,母亲的家冷清了。

那年我去湖南,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好,又忙着给我妙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母亲便忙着给我倒酒。我才喝了3杯,母亲便说:“喝酒不好,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杯子,母亲笑了,又说:“离家这么久,就再喝点儿。”我又喝。才喝了两杯,母亲又说:“可不能再喝了,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我停杯了。母亲又笑了,说:“喝了5杯?那就再喝一杯,凑个双数吉庆。”说完亲自给我倒了一杯。我就又喝了。这次我真准备停杯了,母亲又笑着看看我,说:“是不是还想喝?那就再喝一杯。”

我就又倒了一杯,母亲看着我喝。

“不许喝了,不许喝了。”母亲这次把酒瓶拿了起来。

我喝了那杯,眼泪就快出来了,我把杯子扣起来。

母亲却又把杯子放好,又慢慢给我倒了一杯。

“天冷,想喝就再喝一杯吧。”母亲说,看着我喝。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我搬家了,搬到离母亲家不远的一幢小楼里去。母亲那天突然来了,气喘吁吁地上到4楼,进来,倚门喘息了一会儿,然后要看我睡觉的那张六尺小床放在什么地方。那时候我的女儿还小,随我的妻子一起睡大床,我的六尺小床放在那间放书的小屋里。小屋真是小,床只能放在窗下的暖气旁边,床的一头是衣架,一头是玻璃书橱。

“你头朝哪边睡?”母亲问我,看看小床。

我说头朝那边,那边是衣架。

“不好,”母亲说,“衣服上灰尘多,你头朝这边睡。”

母亲坐了一会儿,突然说:“不能朝玻璃书橱那边睡,要是地震了,玻璃一下砸下来要伤着你,不行不行。”

母亲竟然想到了地震!百年难遇一次的地震。

“好,就头朝这边睡。”我说,又把枕头挪过来。

待了一会儿,母亲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又突然说:“你脸朝里睡还是朝外睡?”

“脸朝里。”我对母亲说,我习惯右侧睡。

“不行不行,脸朝着暖气睡太干燥,嗓子受不了,你嗓子从小就不好。”母亲说。

“好,那我就脸朝外睡。”我说。

我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上来,涌上来。……

我的母亲老了,常常站在院子门口朝外张望,手扶着墙,我每次去了,她都那么高兴,就像当年我站在院门口看到母亲从外边回来一样高兴。我除了每天去看母亲一眼,帮她买买菜擦擦地板,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的母亲!我的矮小、慈祥、白发苍苍的母亲……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5.文中“母亲”的哪一处语言或行动最使你感动?为什么?(4分)

16.文中两次在提到眼泪“涌上来”后用了省略号,你能揣摩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吗?请选择其中一次,用具体的语言把省略的内容描述出来。(3分)

第(

)次:

17.生活中,我们都曾经接受过别人的关心,这种关心来自于父母、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翻开我们记忆的画廊,撷取其中的一个瞬间,把它生动地描述出来,不少于60字(4分)

(四)(5分)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8.找出诗中的成语。(2分)

三、写作(30分)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1、(1)簌簌

蹒跚

唏唏嘘嘘

(2)看到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2、jiù

lài

huàn

què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略二、(一)5.从“布”字可以看出,当时生活艰难,因为时值祖母去世,父亲又赋闲在家,家中光景很惨淡。但在这情况中,他还送“我”去车站,并且爬月台买橘子,充分体现他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6.从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他爬月台时的艰难,为给儿子买橘子使出了全身力气,这些动作“无声胜有声”。这种亲情真叫人永志不忘。这个问题提倡个性化的回答,不要强求一致。如“我”今后要好好报答父亲,又如,“我”将跳下月台,抱住父亲,同他一起去买橘子等等,只要合情合理都行。7.“我”的眼泪“很快”“流”和“暗笑”他的“迂”,衬托出父亲的爱子之情是多么真挚、深切。8.只要求写一片段来反映亲情,注意准确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二)9.(2分)B[解析]文段中的“我”虽然也是贯穿了全段,但“我”只是母亲疼爱怜惜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