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七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七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七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七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七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七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植物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若让F1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是()A.1/16 B.9/64 C.5/32 D.25/1442.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3.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C.物质I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淋巴因子D.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4.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物种被另一个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胰岛素、CO2和葡萄糖③血红蛋白、O2、Na+④神经递质受体、K+和氨基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A.该保护区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B.照射到该保护区中的全部太阳能C.该保护区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该保护区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上图C、E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3)上图A步骤中的酒精必须是经过_____________的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4)为鉴定A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用浓NaCl溶液溶解后滴加_______试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如果出现________则证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8.(10分)图一是研究某植物的开花与光照时长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及结果。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实验表明,即使其余条件适宜,但该植物仍需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开花,你认为“一定的光照条件”是指什么?请你依据上述实验提出二种观点: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才能开花。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才能开花。(2)有研究证明,该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叶片而非花芽(花芽将来会发育为花),有学者认为叶片受到适宜的光刺激后,叶片产生了某种物质运输到花芽促进了花芽的发育而开花。下面是借鉴“温特实验”方法证明上述观点的实验方案,请完善相关实验步骤。(实验植株见图二:只有叶片A和花芽B,且生理功能均正常)第一步:取图所示未开花植株若干并随机均分成甲乙二组。将两组植株的叶片A均于叶柄处切下,每组叶柄残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别标号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甲组处理方法:__________;乙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第三步:将经过甲乙二组方法处理后的琼脂块均置于相同且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时间后,将甲乙二组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其对应实验植株的____________(填“叶柄切口处”或“花芽B处”)。第四步;将甲乙二组实验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___________环境下一段时间,观察两组植株开花情况。预期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西瓜在栽培中常受到弱光逆境胁迫,研究发现,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暗适应的西瓜叶片后,弱光逆境下的西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1)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_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转换后的光能可储存到________和[H]中,前者为暗反应中___________提供能量。(2)光能被吸收后有三个去路:①储存于光反应的产物中②以热的形式散失③以更长波长的叶绿素荧光散失实验研究中常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描述光合作用生理状况。其中F0是在只引发荧光不引起光反应的很弱的光照下测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0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Fm是在关闭光反应时的叶绿素的最大荧光参数;(Fm-F0)/Fm表示光反应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经检测,ALA处理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数值如下表,遮荫显著影响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_______(F0值或Fm值),说明遮荫条件下_________含量增加,但ALA处理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___________(“显著提高”或“显著降低”或“无显著影响”)。处理F0Fm(Fm-F0)/Fm未遮荫0.31261.61870.8068遮荫0.36891.72710.7859ALA处理+遮荫0.36341.67890.783110.(10分)苹果素来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种植苹果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品相不好的苹果很难销售。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让品相不好的苹果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过程①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式)(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上的野生酵母菌,①②中实验操作中控制的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②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果醋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整个发酵过程中培养液这pH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11.(15分)新冠肺炎是由一种传染性极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时,症状之一是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扣鼻子、摸嘴巴,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不要恐慌。回答下列问题:(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都有可能感染2019-nCoV,原因是上述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进入体液。(2)2019-nCoV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保证针时该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胞免疫则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3)“白肺”出现的原因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___________对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专家建议给这些重症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其免疫力,以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__________,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根据题文分析可知: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所以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详解】据题意可知,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所以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或Yy,绿色的基因型为yy,若为YY×yy,则F1为Yy,自交子代中黄色:绿色=3:1(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又由于F2圆粒:皱粒=3: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F1的基因型为1/2YyRr,1/2yyRr,其自由交配的后代中,产生配子的比例为:Y是1/4,y是3/4,R是1/2,r是1/2,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为3/4×3/4(绿色)×1/2×1/2(皱粒)=9/64,B符合题意。故选B。2、C【解析】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2、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3、向光性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促进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慢,从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详解】A、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A正确;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由于含有较多的生长素,故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B正确;C、由于重力的作用,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的尖端下部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故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且作用较弱,C错误;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因为没有尖端的存在,故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D正确。故选C。3、C【解析】分析图解:图中物质Ⅱ为抗体,因此该免疫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图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Ⅰ表示淋巴因子。【详解】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A项错误;B、细胞A是吞噬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B项错误;C、物质Ⅰ是淋巴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项正确;D、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和分化而来,但两种细胞内有些基因都能表达,比如呼吸酶基因,D项错误。故选C。【点睛】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它们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的。4、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A正确;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因此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物种并不会全部替代,只是优势取代,C错误;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D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群落演替的原因为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5、A【解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①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①正确;②胰岛素、CO2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④神经递质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故选A。6、C【解析】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2、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详解】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而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关键要理解清楚“固定”二字。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C→B→E→D→A(2).加速细胞的破裂(3).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4).充分预冷(5).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6).二苯胺(7).蓝色【解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DNA不容易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③DNA对于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不能水解DNA,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DNA能耐受较高温度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是对DNA没有影响;④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详解】(1)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步骤是:加入蒸馏水,破碎细胞→过滤,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杂质→DNA的析出→鉴定。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2)C步骤加入蒸馏水是为了让鸡血细胞吸水,加速细胞的破裂,让其DNA从细胞内出来;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E步骤加入蒸馏水是为了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3)A步骤是析出较纯净的DNA,去除杂质蛋白,所用酒精必须经过充分预冷的才能使用。(4)DNA遇二苯胺变蓝,滴加二苯胺试剂后沸水浴,如果出现蓝色则证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8、(1)①.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临界值X②.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黑暗时间(2)①.将切下的叶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②.取等体积空白琼脂块不做任何处理③.花芽B处④.黑暗⑤.甲组植株花芽B开花,乙组植株花芽B不开花【解析】据图分析,图一中开花组的光照时间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短于黑暗),而不开花组的光照时间高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长于黑暗);图二中B为植株的花芽,A为下面的叶片。【小问1详解】图一实验表明,即使其余条件适宜,但该植物仍需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开花,图中显示开花组的光照时间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短于黑暗),而不开花组的光照时间高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长于黑暗),则该处的“一定的光照条件”可能有两个观点,一是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临界值X,该植物才能开花;二是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黑暗时间,该植物才能开花。【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该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叶片而非花芽,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叶片A的有无,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图所示未开花植株若干并随机均分成甲乙二组。将两组植株的叶片A均于叶柄处切下,每组叶柄残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别标号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甲组处理方法:将切下的叶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乙组处理方法:取等体积空白琼脂块不做任何处理。第三步:将经过甲乙二组方法处理后的琼脂块均置于相同且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时间后,将甲乙二组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其对应实验植株的花芽B处。第四步;将甲乙二组实验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黑暗环境下一段时间,观察两组植株开花情况。由于甲组放的是放置过叶片A的琼脂块,而乙组放的是空白琼脂块,因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甲组植株花芽B开花,而乙组植株花芽B不开花。【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基本原则,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得出相关的结论。9、(1).色素分子(2).ATP(3).糖类(有机物)的合成(4).F0(5).叶绿素(6).无显著影响【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光能被转换后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H]中,ATP可用于暗反应中C3还原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为其供能。(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遮荫条件与未遮荫相比,F0增大的更明显;由于F0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故可说明遮荫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增加;ALA处理+遮荫组与遮荫组相比,各组数值变化均不大,说明ALA处理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无显著影响。【点睛】本题通过ALA对西瓜光合作用和盐胁迫下的影响,考查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设计、结果的处理能力。准确把握题表信息是解题关键。10、①.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②.附着在苹果皮③.18~25摄氏度④.30~35摄氏度⑤.醋酸杆菌⑥.异养需氧⑦.降低【解析】本题考查发酵技术的应用,考查对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过程的理解和识记。流程图中①为果酒制作,②为果醋制作。根据菌种代谢特点的不同可判断果酒和果醋制作控制条件的不同。【详解】(1)在过程①中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产生少量二氧化碳。(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利用附着在苹果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C,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3)进行果醋发酵时,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酐菌,该生物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把糖类或酒精转化为醋酸,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4)果醋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这是由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酵母菌的发酵被抑制,醋酸菌代谢旺盛,产生醋酸,整个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逐渐降低。【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18~25℃,繁殖最适为20℃左右最适为30~35℃气体前期:需氧,后期:无氧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10~12天7~8天35.11、(1)一(2)①.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