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昆虫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_第1页
第七章-昆虫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_第2页
第七章-昆虫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_第3页
第七章-昆虫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_第4页
第七章-昆虫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昆虫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InsectNervousSystemandSensilla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神经系统的功能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传导信息,调节并决定昆虫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神经元neurone概念

由神经细胞体和细胞体上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纤维又分为轴突(主干部分)、侧支、树状突(传入神经冲动的细小纤维)和端丛(传出神经冲动的细小纤维)。神经元是构成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类型

按神经细胞体外神经纤维突出的条数可将神经细胞分为3种主要类型:单极神经元,多数昆虫的神经元细胞体仅有一条轴状突,随后轴状突分支成轴突和侧支;双极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体有2条轴突,一条长,一条短;多极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体有3条或3条以上的轴突。

按照神经元的作用可分为:感觉神经元有双极感觉神经元(细胞体上发出2根比较粗的神经纤维)、多极感觉神经元等。一般无单极的感觉神经元。冲动的传导方向一般为向体内传导。所以不管是双极的还是多极的,都称为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一般都是单极的,与反应器相连。神经冲动传向体外,又称传出神经元。联系神经元联系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一般是单极的。神经节ganglion是昆虫神经系统联系和协调作用的最重要部位。每一体节内有一个神经节,前后端各以两根神经索与邻近神经相连(腹神经索)由许多神经细胞体及神经纤维集合而成轴突、侧枝、树状突和端丛等神经纤维位于神经节中央(神经髓)每个体节有一个神经节F1、3第二节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脑+咽喉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脑最重要的一个联络中心,统一协调体内外的一切刺激和反应。

前脑:占1/2体积,构造复杂,蕈体,中央体,脑桥体;视觉中心;中脑:触角的控制中心;后脑:取食和味觉,与口道交感神经系统联系。组成功能①脑是感觉和联系的中心;②脑是昆虫行为协调和抑制中心◆咽喉下神经节组成口器的3对附肢,下颚、上颚和下唇,都各有1对神经节,后来三对神经节合并,形成咽喉下神经节。

功能:控制和协调口器的活动。F2腹神经索数目:11个。胸部有3个,腹部8个,腹部的1——8节,其中第八腹节是8-10腹节合并的复合神经节。较进化的类群有合并现象。复合神经节:身体的最后一个神经节。控制后肠、交尾、产卵和尾须的活动。功能

①是所在体节的控制中心;②复合神经节控制生殖器官和后肠的动作F3第三节昆虫的交感神经

visceralnervoussystem组成①口道神经系(F5)

额神经节:控制口器的运动后头神经节:控制前肠、中肠和背血管的活动嗉囊神经节②中神经

(F8)

中神经主要控制各体节的气管和气门。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电活动

神经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在轴突上形成跨膜电位差(membranepotential)。这是因为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离子的不均匀分布形成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的结果,在电位差发生变化时,产生神经脉冲,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神经电活动。

在静止时,神经膜膜内K+浓度>膜外,膜外的Na+浓度>膜内,而Na+不能进入膜内,K+可以渗入膜外,在K+外出时,膜内阴离子随K+外流有外出的倾向,但受到膜的阻止,造成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即静息(膜)电位。

一、静息(膜)电位二、传导机制

Conductivemechanism神经冲动在轴突的的传导(神经内)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导(神经元与神经元)

传导过程(F6)1.动作电位及其在轴突上的传导

当神经的某一部位接受刺激后,就会产生兴奋,兴奋使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体液中的Na+进入膜内,致使膜表面电位下降,膜内电位上升,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甚至内外电位反过来,造成膜的“去极化”,形成脉冲形的动作电位。当冲动向轴突的邻近部位传导后,神经膜又恢复原状,对Na+仍保持原先的不渗透性,而膜内Na+则依靠“离子泵”作用向外渗透,直至膜内外极化状态再度建立,恢复静息电位为止。

由于轴突内外的电解质都是可导的,当Na+进入膜内时,即可形成回路,产生动作电流,膜外的电流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导致未兴奋部位的去极化,进而产生一定间隔的脉冲形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在膜上反复连续地进行,就表现为动作电位在整个轴突上的传导。2.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突触synapse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反应器之间)的接触区域。突触的组成(F7)

①突触前膜其内有囊泡vesicles、泡内含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

②突触后膜内含乙酰胆碱受体和乙酰胆碱酯酶

③突触间隙突触传导过程

processofsynapticconduction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兴奋→轴突传导→到达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谷氨酸盐)→突触间隙→递质物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通透性增加→突触后膜去极化→突出后膜神经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变构后,释放神经递质,随后被相关的酶水解,水解产物又被突触前膜吸收,重新合成神经递质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很多高效杀虫剂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