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案[二十]高考语文月考综合卷(三)(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器物审美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审美,审美离不开实用功利性。由于器物审美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生活中实用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实用性远远超越了审美性,因此,器物审美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首先,器物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所需要的适用性、可用性,这是器物自身拥有的功利价值,是其存在的根由。因此在形制样式的设计上,是实用性决定器物的形式,而不是审美的目的决定器物的形制样式。例如,秦汉以后货币的主要形制是外圆内方,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采用熔铜铸钱工艺,浇铸出来后其边缘往往有毛刺,需要去刺磨光。为了大批量加工,工匠们就在铜钱模型中间开一方孔,把一串钱穿在方形棍子上以便打磨加工。另外,铜钱外圆内方又契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意识、“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世之道,加之铜钱在几何形式上的对称之美、钱面上的文字艺术之美,为审美提供了可能。其次,器物制造者在充分满足了器物的实用性之后,才去注重器物的审美品质。可以说,器物的审美特性是附着于、寄生于实用性上面的。格罗塞说:“我们的定义曾经说过,艺术的努力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感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定义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十分切合实际的。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动机出发,而是同时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原始民族的所谓“艺术作品”是后人命名的,或者说是后人从艺术角度进行的追认。实际上它们是原始先民出于巫术(宗教)、生产、生活等目的制造的器物。直至现在,人们制造器物也是实用为先,兼顾审美。这是器物制造同艺术品创作之间,在创作目的上的根本差别。我们谈器物之美,主要是谈器物的实用形制或者说形式上显现出来的人类创造性的智慧,它表现为工艺技术之美以及器物装饰之纹样图式之美。当然,有的器物两者兼而有之,如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翠玉白菜”、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都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统一。任何器物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性质,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织。起初,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宗教、礼仪、标识等要求,或者是出于制作者的个人情感。器物是制作者心理构思的实现、自身能力的证明。装饰过的器物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理共鸣基础上,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美的形式”。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的器物被废弃,或丧失实用功能,为器物从实用对象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提供了可能,凝结在器物形式上的历史的、审美的功能逐渐凸显出来,如商周的青铜礼器、战国的竹简、汉唐的铜镜等。在现代,器物的社会价值明显分化为实用和非实用两种,但这两种价值又更加呈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彰显的态势。一方面,那些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往往通过尽力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那些非实用性的、专供收藏或审美的器物,往往又复制器物原来的历史形制,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摘编自李社教、邱紫华《论器物审美的特性》)材料二:中国古代在器物制作的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炫技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的美学追求。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反对炫巧争奇,如果器物一味追求制作工艺的精细烦琐,就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为文人士大夫所不齿。虽然对一些极为精湛的工艺技术有“鬼斧神工”的感慨,但这种制作工艺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美学所追求的。总体而言,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才是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传统造物“工巧适度”美学思想的来源。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立而不倚”,推崇一种不偏不倚的哲学,欣赏“中庸”与“和”的美。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对器物的美学评价。对于器物来说,“质”和“文”分别指构成器物的材质和装饰。如果在器物的制作上过于强调材质缺乏装饰,就会显得粗野;如果过度装饰就会掩盖材质本身的美,因而显得呆板。只有克服了“文胜质”或“质胜文”的倾向,不偏不倚、中和适度,才会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文质彬彬”作为一种审美的尺度,表达的是适度、适当的观点。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摘编自梁梅《致用为本,简雅素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器物审美的独特性是由其审美对象的特性决定的,离开器物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去谈器物审美,往往不得其要。B.先民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所造器物上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器物的审美价值是后期才具有的。C.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与制造追求“工巧适度”的“中庸之美”,表明中国哲学文化对器物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D.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特征,表现出工艺技术之美和纹样图式之美。【解析】根据材料一第5段中的“直至现在……兼顾审美”和第7段中的“任何器物……两重性质”可知,“器物的审美价值是后期才具有的”理解错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格罗塞认为如果从艺术品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审美感情的观点来看,先民制造的各种器物,大都不是艺术品。B.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些器物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这说明审美需求在器物审美中更为重要。C.圈椅是明代最经典的家具,它的美关键不在于榫卯结构的工艺,而在于其材质的本色自然和造型的圆婉典雅。D.古人提出“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的是自然之美,符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器物审美主张。【解析】B项,“这说明……更为重要”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只是说“凝结在器物……凸显出来”;C项,“关键不在于榫卯结构的工艺”错误,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的“工艺和装饰……的美学思想”可知,“工艺”与“装饰”都不可缺少;D项,“符合……的器物审美主张”错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强调的是“文”与“质”二者要中和适度,即“工巧适度”,与自然之美的主张不同。3.下列材料,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C)A.古代先民制造的神器,下部大都有一个尖锐的圆锥,因为他们以狩猎或游牧为生,流动性强,圆锥形方便随时随地插入土壤中祭拜。B.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两耳四足,雄伟庄严,充分体现了对称感和平衡感,从美学角度看,这是器物形象的重要表征。C.明代沈春泽在为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作序时,指出器物应该“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D.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工艺和装饰适度才是中国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C项,几榻等器物制作工艺精巧而不烦琐,装饰简单自然,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A项强调的是神器下部圆锥的实用功能,B项强调的是商后母戊鼎的形象表征,D项强调的是中国建筑与自然背景协调的工艺,都和材料二观点无关。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以下现象的理解。(4分)故宫针对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推出两大类文创产品,一类是馆藏书画瓷器的复制品,另一类是朝珠耳机、宫门箱包等生活用品。答:①耳机、箱包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与故宫文物结合,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能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②故宫馆藏的书画瓷器属非实用性器物,通过复制其历史形制,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在现代,器物的社会价值……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而题中所列举的故宫文创产品中的馆藏书画瓷器的复制品属于后者,通过复制原来的历史形制,获得了更大的经济价值;朝珠耳机、宫门箱包属于前者,通过与故宫文物结合,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5.有人认为,关于器物之美的看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完全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答:示例一:同意。①两者角度不同,材料一从器物审美的角度来看器物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材料二从器物设计美学的角度来谈器物工艺与装饰的适度;②两者侧重点不同,材料一强调审美性是基于实用性的,材料二强调制造器物时要注重材质与纹饰的平衡。示例二:不同意。①两则材料都强调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契合与平衡,②两则材料都指出器物之美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渊源,③两则材料都承认器物制造的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明确观点1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分析两则材料对器物审美的论述角度和侧重点,以及具体的论述内容。如果同意两则材料关于器物之美的看法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从两则材料的论述角度及侧重点的不同上进行分析。如果不同意,则可以从具体的论述中找到两则材料中的相同内容作为佐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重庆的懒腰李海洲在食客的世界里,江湖和武侠、码头、恩怨无关。一口锅里的江湖,只和民间、游鱼、美食、老饕有关,只和厨中的人、盘里的芬芳、月亮下各种颜色的空酒瓶有关。那么,江湖里的一尾游鱼究竟有多少种吃法?我所居住的山城重庆,江河纵横,水源丰沛,烹鱼的手段各有短长,生煎、红烧、炭烤、水煮……运刀的人出手如风,一尾鱼被完美解开的过程,就像生活被晨光丝丝照亮。一盆热气奔腾的鱼,加上半壶酒,鱼汤泡饭,鱼肉佐酒,即使是冷雨萧索的冬日江湖夜,整个人也会快活得荡气回肠。有多少挑剔的食客,就有多少讲究的哈姆莱特。在我看来,所谓八大菜系,也就是山野江湖和田间地头那些原初的味道,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登上厅堂。很多年过去,岁月已老,那味道仿佛还在,形式上却难免有些变化,无论是氛围营造、雕花摆盘,还是旗袍浮动、莺声引路,时间送给古老美食的,是一个漫长的粉饰过程。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开始从雕梁画栋的酒店撤出来,重新回到民间和江湖的味道里,去热爱那些粗糙、简单、麻辣,甚至狂野、火爆的美食。多年来,重庆的餐饮大亨曾清华,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拉着我和诗人梁平,呼啸在各种街头巷尾,去海吃琳琅爽口的民间美食。我们曾经为一盆鸡杂在中午驱车奔波三小时,尽管用餐时间不到二十分钟……在性格耿直的山水重庆,小店老板们的脾气和生意同样火爆,他们根本不认识业界大腕。有一次,在某个喜欢把回锅肉切得手掌那么大的排档,曾清华儒雅地小声质疑:这道菜是不是盐下多了有点咸?老板居然听见了:咸就不要吃,你不用埋单,马上离开。曾清华一改在数百员工面前讲话时的威严,讨好地说:兄弟脾气不要太大,我问一下都不行吗?那边冷漠地回答:不行。我和梁平在旁边直接笑出一嘴的肝腰合炒。重庆的民间菜馆有傲骨,特立独行,装修和服务简陋到几乎没有,味道却让人回味。已故著名出版人吴鸿提出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这些菜很奇怪,在鸡毛店怎么做怎么好吃,搬到连锁大酒店,味道立马就会变,总感觉缺了些什么。其实吴鸿的这个问题我和梁平、曾清华都有过,但答案到底在哪一阵风里飘着呢?73岁的川菜大师张正雄胖得恰到好处,老爷子和蔼、稳健,有开山立派的宗师风度。我几乎是在少年时代的尾巴上和他相识。那时候我除了薄有一点诗名,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下厨。我认为写诗和做菜都有创造性,一粒辣椒就像一枚汉字那样有使命感和位置感,值得一生相拥。那些年的重庆温情脉脉,民间菜馆像春天拔尖的苦笋。年少的我和张正雄、曾清华等厨界名流啸聚,每当酒过三巡,老爷子就要口吐莲花布道讲厨经。有一回讲“三蒸九扣八大碗”怎样清蒸烧烩,怎样荤素肥美,怎样香气滂沱绕梁三日……所有人听得拍案叫绝。世纪之交的某个春日下午,张正雄居然跟我和曾清华在朝天门擎香伫立,歃龟血为盟,结为桃园兄弟。年龄相差30岁的大厨和诗歌少年的结拜,绝对是惊世骇俗的老顽童老先锋派行径。只是后来我有些恍惚,因为那之后走到很多酒楼,就会有厨师谦恭地过来,对我口称师爷纳头便拜。在重庆厨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天经地义,而人菜合一就是终极境界。从味的咸淡到人品的高下,师父高谈阔论,弟子束手而立,场面古意盎然。张正雄每年的生日宴,徒子徒孙按礼仪都会到场,当时由于年少,两杯酒一喝就喜欢拍着张门弟子的肩高喊兄弟,那边大惊:李师爷,辈分不能乱,这开不得玩笑。重庆城山水高远,店招灿若星辰。很多年来,无论是以爆辣爆麻为主的庖厨精神,还是将飞禽走兽混煮一锅的生活哲学,最终产生的各路美食,统一被本地人叫作江湖菜。这些菜全都味道重、分量足,形式上夸张大胆,手法上洒脱不群,而菜的内容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麻丸可以炸成篮球一样大,烧白有筷子那么长,回锅肉和手掌一样宽……这些店的老板们大多是厨中高手,尽管有的人性格孤傲如同江湖里的隐者,有的人性格灿烂如同街巷边的邻居,但统一都在暗自琢磨新的刀法、菜品,稍微一个不注意,江湖上就会流传出一个全新的传奇。去年深秋,我有幸经历过一场真正的江湖盛宴。那是一个伟大的夜晚,也是餐饮江湖前所未有的夜晚,重庆城所有的江湖菜居然集合在了一起,大厨们眼花缭乱地烹煮煎炸、高火爆炒,各种飞禽走兽配合着众多神奇器皿,每一道菜都让我们“咬牙切齿”:沙姜抄手、如意瓜丝、丰都麻辣鸡块、旱蒸牛肉、火锅鱼、大刀烧白、冰汤圆、歌乐山辣子鸡、黔江鸡杂、爆炒田螺……那个深秋的夜晚,我吃遍每一道菜,就像一个文艺青年一夜读完了唐诗三百首。那些来自民间的奇思妙想,那些舌尖上的化学反应,那些江湖的游鱼、厨间的梦,非常自然也非常深刻地打动了我。(选自《红岩》2020年第6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作者强调吃鱼要“加上半壶酒”,意在说明重庆的民间小吃只有配上酒才能吃出独特感觉。B.文中写小吃店老板怒怼餐饮大亨的故事,既显出老板的江湖气,更揭示了人格修养与事业成就的关联。C.文中写川菜大师张正雄讲厨经时口吐莲花,与江湖菜盛宴上大厨各显身手,都暗含了对专业精神的赞美。D.作者酒后对张门弟子以兄弟相称,却引起了对方的惶恐,作者借此委婉批评了重庆厨界保守的一面。【解析】A项,“只有……才能……”说法绝对;B项,“更揭示了人格修养与事业成就的关联”错误,揭示的是重庆人的性格特点;D项,“委婉批评了重庆厨界保守的一面”错误,作者借此赞扬了重庆厨界尊师重礼的传统。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标题“重庆的懒腰”形象生动,在作者看来,重庆民间厨界与食客的闲散自适也是重庆城的品格。B.文章语言酣畅,汪洋恣肆,与江湖菜弥漫的侠气浑然一体,多处化用文艺上的典故,又不失雅趣。C.文中对餐饮大亨、诗人等直呼其名,既体现了作者与他们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山城重庆的洒脱不拘。D.文章开篇简笔勾勒烹鱼、吃鱼场景,表现了重庆人的惬意与率性,与后文的江湖盛宴形成了鲜明对比。【解析】“与后文的江湖盛宴形成了鲜明对比”错误,文章开篇的烹鱼、吃鱼场景与后文的江湖盛宴共同展现了重庆城的美食文化,两者并不构成对比。8.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那个深秋的夜晚,我吃遍每一道菜,就像一个文艺青年一夜读完了唐诗三百首。答:运用比喻手法(1分),贴合作者的诗人身份(1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江湖盛宴上吃遍美食的满足、畅快(2分),也表达了他对山城厨师们专注手艺的由衷敬意(2分)。【解析】赏析句子,可从艺术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江湖盛宴上“吃遍每一道菜”比作“读完了唐诗三百首”,既贴合作者的诗人身份,又形象地写出了江湖盛宴上菜品之多和味美,以及作者吃遍盛宴上美食的满足畅快。作者畅享重庆江湖盛宴上的丰富美食,将其比作喜爱的唐诗,表达了他对山城重庆厨师们手艺的由衷敬意。9.在文中,出版人吴鸿提出一个问题:有些菜在鸡毛店里怎么做怎么好吃,搬到大酒店做味道就会变,总感觉缺少了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6分)答:①大酒店更重形式上的雕饰,削弱了这些菜原初的味道;民间做菜者更重本色,更专注于味道本身。②民间做菜者谨守传统规矩,像做人一样敬畏做菜,传承地方特色。③民间做菜者更敢于创新菜品,充满活力。(每点2分)【解析】出版人吴鸿的问题,涉及做菜的两个主体,一是鸡毛店,二是大酒店,那么就要从“鸡毛店”和“大酒店”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关于“有些菜在鸡毛店里怎么做怎么好吃”的原因,文章第3段提到“重新回到民间……美食”,第5段提到重庆的民间菜馆“装修和服务……让人回味”,这表明民间做菜者更重本色;第9段提到重庆厨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以及“人菜合一”的终极境界,这表明民间做菜者遵守古训,敬畏规矩,在口传手授中传承着地方特色;第10段提到江湖菜“形式上夸张大胆……想象力和创造性”,而且这些店的老板们“统一都在暗自琢磨新的刀法、菜品”,这表明民间做菜者更敢于创新菜品,充满活力。而关于“搬到大酒店做味道就会变”的原因,文章第3段提到酒店“雕梁画栋”,增加了“氛围营造、雕花摆盘”“旗袍浮动、莺声引路”等形式上的“粉饰”,使得“山野江湖和田间地头那些原初的味道”只是“仿佛还在”,可见大酒店因更注重形式上的雕饰,而削弱了菜原初的味道。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六年,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是岁,公卿以下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七年,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慢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什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留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解析】“陛下志在节俭”的意思是陛下一心节俭,“求谏不倦”的意思是寻求谏言不知疲倦,两者语意皆完整,故应在“节俭”后断开,由此可排除A、D两项。“比来营缮微多”的意思是近来营建修缮的事稍微多了起来,语意完整,“谏者”作“颇有忤旨”的主语,故应在“多”后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B.四夷,指古代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的泛称,是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的合称。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首都长安。【解析】“‘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即可,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方夷族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免除赋税徭役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以死刑的囚犯,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的面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解析】“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方夷族产生厌倦心理”错误,原文中“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的意思是:赏赐不计其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边远之人的欲望。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少留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答:希望陛下稍微停留车驾十天,等待他们结束收割的事务(再狩猎),那么对公对私都有好处。(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赵王杀害,(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却没能坚持到底啊。【评分标准】(1)关键词“少”“俟”“济”各1分,句意1分。(2)关键词“洎”“以”“诛”各1分,句意1分。【回归教材】①《荆轲刺秦王》:“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少:稍微)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本文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答:①听从魏征的建议没有举行封禅大礼;②听从魏征的建议没有惩治刘仁轨;③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狩猎。(每点1分)【解析】首先明确“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的意思: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要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再浏览原文,筛选能够体现唐太宗“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的做法。原文中唐太宗在面对群臣多次请求举行封禅大礼时想要听从,魏征却认为不可以,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由“公等勿复言”可知,唐太宗听从了魏征的建议,没有举行封禅大礼;唐太宗想要杀刘仁轨时,魏征以隋朝的灭亡来类比,由“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可知,最终唐太宗听从魏征的建议没有惩治刘仁轨;唐太宗想要外出狩猎时,刘仁轨提议“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由“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可知,唐太宗听从了刘仁轨的建议暂停狩猎。【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官员再次请求举行封禅大礼,唐太宗说:“你们都认为举行封禅大礼是帝王的大事,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天下太平安定(安),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家给人足),即使(虽)不举行封禅大礼,又有什么(庸何)妨害呢?况且侍奉上天清扫土地而祭祀,为什么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山顶,然后才算可以展示诚心敬意呢?”大臣们还不停地(不已)请求,唐太宗也想顺从他们,唯独魏征认为不可以。唐太宗说:“你不想让我举行封禅大礼,是因为国家不安定吗?”魏征答道:“安定!”“四夷没有归服吗?”答道:“归服了!”“既然这样,那么(然则)为什么不可以举行封禅大礼?”答道:“陛下虽然有这几点理由,然而现在人口没有恢复,国家的粮仓还空虚,而且远方夷族的首领,都应当随从,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把薄弱之处显示给他们看啊。况且赏赐(赏赉)不计其数(不赀),也不能满足(厌)这些边远之人的欲望;接连好几年免除赋税徭役(给复),也不能补偿百姓的劳苦。崇尚虚名而承受实际损害,陛下要怎么治理呢!”正赶上黄河南、北数州发生水灾,举行封禅大礼的事就被搁置(寝)了。十二月,癸丑日,唐太宗与左右的近臣讨论国家安危的根本。中书令温彦博说:“希望陛下能经常像贞观初年那样,就好了。”唐太宗说:“我近来(比来)在治理国家上有懈怠吗?”魏征说:“贞观初年,陛下一心节俭,寻求谏言不知疲倦。近来营建修缮的事稍微多了起来,劝谏的人有不少违抗旨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之处!”唐太宗拍手(拊掌)大笑着说:“确实有这样的事。”辛未日,唐太宗亲自审查(录)在押的囚犯(系囚),见到应该处以死刑的人,怜悯他们,释放(纵)他们并让他们回家,约定(期)明年秋天(来秋)回来赴死。于是(仍)下令全国应处死刑的囚犯,都释放了让他们回家,让他们到期限时回到长安。这一年,公卿以下的大臣请求唐太宗举行封禅大礼的接连不断,唐太宗告诉他们:“我有气喘的老毛病,恐怕登高会加剧,你们不要再谈论此事了。”贞观七年,去年释放的全国应处死刑的囚犯共(凡)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督促带领(督帅),都按照约定的期限自己回到长安,没有一个人逃亡;唐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因事获罪(坐事)被囚禁在狱中(系狱),倚仗自己职位较高(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唐太宗发怒,命令将刘仁轨押到长安当面责问(面诘)他。刘仁轨说:“鲁宁当着陈仓百姓的面如此侮辱我,我实在是忿恨才杀了他。”魏征说:“陛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吗?百姓强大而欺侮(陵)官吏,就如同鲁宁一样。”唐太宗高兴,提拔刘仁轨做栎阳县丞。唐太宗将要去同州狩猎(校猎),刘仁轨上奏说:“今年秋季大丰收(大稔),百姓刚收割十分之一二,让他们侍奉狩猎之事,筑路修桥,动辄耗费一两万人力(功),实在妨碍农事。希望陛下稍微停留车驾十天,等待他们结束收割的事务(再狩猎),那么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唐太宗赐给他诏书,赞许并采纳(嘉纳)了他的建议,不久晋升刘仁轨做新安县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写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诗题。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则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字里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解析】“异曲同工”错误,“把酒看花想诸弟”是由物及人,由春天美景想起远方诸弟,而“泪眼问花花不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春逝的感伤之情。另外,“孟诗则借……感情基调”错误,“二月江南花满枝”展现了江南早春的美景,而下文表达的却是羁旅思乡、辛酸不平之情,此处对繁花的描写是以乐景衬哀情。16.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①韦诗写诗人独坐听江上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1分),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2分);②孟诗写自己寒食“无烟火”主要是为贫居所迫,而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1分),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诗人深切的不平之情(2分)。【白话诗歌】《寒食寄京师诸弟》:寒食节禁火,雨中空斋更显清冷,江上黄莺鸣声婉转,我独坐倾听。把酒赏花,又想起了几位弟弟,杜陵地区,寒食节已芳草青青。《寒食》:二月的江南春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伤悲。穷家寒舍,平常也不生烟火,明朝断炊不只是为祭奠子推。【诗歌鉴赏】《寒食寄京师诸弟》: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令人备感萧索与凄冷。第二句先写“江上流莺”,景色充满生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而后又用一个“独”字折转回来,暗示诗人独在异乡,孤独寂寞。第三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诸弟的想念。结尾一句以景结情,想象故乡的寒食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想诸弟”之情,情深意远。《寒食》: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写出繁花竞丽的景象。第二句出人意料地着以“堪悲”二字,诗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寒食节倍思亲人,不禁悲从中来。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使抒情更有力量。第三、四句是诗人自嘲,这种幽默诙谐看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寒士的辛酸与诗人深切的不平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绘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浴乎沂,风乎舞雩”,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设想自己为主人,“尽挹西江,细斟北斗”,让天地万物为宾客来陪自己纵情畅饮,豪迈之气溢于言表。(3)在古诗词中,常借“流水”的意象来抒发王朝兴废之感,比如:“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或_流水落花春去也__,_天上人间__)【易错字】(1)沂,雩;(2)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2023·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走在胡同里,鼓楼独具特色的三重檐歇山顶与绿琉璃灰瓦进入眼帘。不同于钟楼砖石本色,鼓楼通体漆以正红,颜色稳重典雅,与上层的建筑金色纹案和灰瓦绿剪边对比鲜明,却又__①__。登上鼓楼,北京城的景色尽收眼底,地安门内大街__②__,四合院在大街两侧一字排开,郁郁葱葱的绿树点缀其中。阳光射入二层殿内,经岁月打磨的地砖在阳光下__③__。继续向前漫步,越过层层叠叠的屋顶与树木向北仰望,钟楼屹立在夏日湛蓝的天空与白云所形成的背景里。与立于道路尽头的鼓楼相比,钟楼更加靠近民居。矗立在胡同之中的不同于皇宫禁苑的威严肃穆、敕建庙守的雕梁画栋的钟楼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烟火韵味。登楼而望,满眼都是生活的烟火气,一群信鸽围绕着钟楼飞行,凉爽的风吹动着繁茂的槐树,将朵朵槐花洒满屋顶。如果说站在鼓楼上看到的是城市的繁华,那么站在钟楼上看到的就是北京的古韵。灰砖白栏黑瓦绿琉璃剪边,朴素简洁,又有着砖石建筑独特的沉淀之感。钟楼,虽饱经沧桑,却仍静静地守护在这里,忠实地履行着职责。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相得益彰__车水马龙__熠熠生辉(共3分,一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也可给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不同于皇宫禁苑的威严肃穆,也不同于敕建庙宇的雕梁画栋,钟楼矗立在胡同之中,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烟火韵味。(共4分,一个短句1分。如前两个分句写成一个句子“不同于皇宫禁苑的威严肃穆、敕建庙宇的雕梁画栋”也可,给2分)20.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钟楼比拟成人,“饱经沧桑”“静静守护”“忠实地履行着职责”等使之具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分包沥青路面施工合同
- 药品采购合同书范本
- 爱情的誓言忠诚保证
- 信息服务合同范本示例
- 石料订购合同范本
- 江西省房产交易合同的范本
- 汽车融资租赁合同协议签订失败原因
- 离校安全责任书
- 展会服务合同中的展会指导
- 终止劳务承包合作合同
- 苏武传改编剧本精编版
- 生产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共6页)
- 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 海口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安科修编稿)
- dmx512灯光控制台说明书
- 学习的最高境界叫巅峰学习状态
- 3211 城市公交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指南
- 行政管理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文献 全球媒体和政治:跨国沟通制度和公民文化
-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议论文段落写作——茹清平
- (完整版)驾驶员违章违规处罚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