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感和情绪_第1页
普通心理学情感和情绪_第2页
普通心理学情感和情绪_第3页
普通心理学情感和情绪_第4页
普通心理学情感和情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彭聃龄《一般心理学》第10章 情绪和情感第10章情绪和情感本章要点10.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涉及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涉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与情绪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涉及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和前部扣带回、网状构造,而且左半球更多与主动情绪有关;而右半球更多与悲观情绪有关。情绪的早期理论涉及詹姆斯—兰格(James—Lange)理论、坎农—巴德(Cannon—Bard)学说;情绪的认知理论涉及阿诺德(Arnold)的“评估一兴奋”说、沙赫特(Schachter)的两原因情绪理论、拉扎勒斯(Lazarus)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的生理调整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整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变化模式。良好的调整能增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整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10.2 重难点导学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情绪和情感的构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份构成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与情感的外部体现,一般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涉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气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构造。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络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络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快乐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临时性,往往伴随情景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概念既合用于人类,又合用于动物。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只有人类才有情感。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经过情绪来体现。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人们经过多种情绪、情感,了解本身或别人的处境与情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种基本成份。它能够鼓励人的活动,提升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能够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感人们有效地完毕工作任务。组织功能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内的一种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为主动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悲观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档强度的快乐情绪,有利于提升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悲观的情绪如恐惊、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悲观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经过情绪的外部体现,即表情来实现的。5.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6.情绪维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19世纪末,冯特(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觉得情绪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即快乐一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详细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快乐一不快乐、注意一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一种三维模式图。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多种情绪。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同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阐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锥体截面划分为8种原始情绪,相邻的情绪是相同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锥体自下而上表白情绪由弱到强的变化。施洛伯格情绪三维模式图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觉得情绪有快乐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快乐度表达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达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激动度或冲动度表达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忽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达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报告出对情绪的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本身动作对情境合适的程度。7.情绪的分类我国古代《礼记》:喜、怒、哀、惧、爱、恶、欲;《白虎通》:喜、怒、哀、乐、爱、恶。生物进化基本情绪: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在放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体现,有不同的适应功能。伊扎德11种基本情绪:爱好、惊奇、痛苦、厌恶、快乐、愤怒、恐惊、悲哀、害羞、轻蔑、自罪感。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罗素提出。情绪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快乐度和强度。快乐度分为快乐和不快乐;强度分为中档强度和高等强度。8.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有关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一样的态度体验看待一切事物。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一般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忽然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用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9.情感的分类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原则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二、情绪与脑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前额皮层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前额皮层的各个部分与情绪有关。①正常人的研究。研究表白,由情绪电影诱发的厌恶和恐惊能提升右侧前额叶和前部颞叶的激活,而诱发的主动感情能引起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在悲观感情产生时,右侧的前眶额、前脑回的代谢率提升;在主动感情产生时,左侧后中央脑回的代谢率提升。②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比较左侧和右侧大脑损伤病人的心境,发觉左侧前额皮层损伤后出现抑郁症。原因是,这一脑区参加了主动感情加工,损伤后造成体验主动感情的能力缺失,这是抑郁症的一种标志性特征。③情绪障碍的研究。研究发觉,当社交恐惧症者期待公开演说时,与控制组相比右侧前额皮层被强烈地激活。一样,右侧前颞区的激活也明显高于控制组,而左侧前颞区的激活低于控制组。杏仁核杏仁核对知觉和产生悲观感情有主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主要。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海马在情绪调整中有主要作用。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也有主要作用。网状构造网状构造的功能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研究发觉,在主动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在悲观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过程中,总伴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当某种情绪产生时,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自主神经系统涉及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克制活动。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作为鉴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例如,人在悲痛或过分高兴时往往会流泪,焦急和恐惊时会冒汗,焦急不安者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多等。(3)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是以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整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多种表情行为,是这些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3.情绪与唤醒模式任何情绪都伴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而且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的体验。每种情绪的内部状态是不同的。全部情绪激起一样的生理唤醒,如爱、愤怒、恐惊都会使心率加紧。三、情绪的外部体现——表情1.面部表情概念面部表情是指经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体现多种情绪状态。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面部表情的辨认达尔文觉得,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而且能为全人类所了解。辨认别人情绪的能力对于种族的生存具有主要的意义。2.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可提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1)身体表情是体现情绪的方式之一。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快乐时“捧腹大笑”,恐惊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2)手势经常是体现情绪的一种主要形式。手势一般和言语一起使用,体现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能够单独用来体现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手势表情是经过学习得来的。它不但存在个人差别,而且存在民族或团队的差异。后者体现了社会文化和老式习惯的影响。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中用来 体现不同的情绪。3.语气表情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以外,语音、语气表情也是体现情绪的主要形式。谁都懂得,朗朗笑声体现了快乐的情绪,而呻吟体现了痛苦的情绪。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步,语音的高下、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体现说话者情绪的手段。例如,当播音员转播乒乓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锋利、急促、声嘶力竭,体现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当他播出某位领导人逝世的公告时,语气缓慢而深沉,体现了一种悲痛而惋惜的情绪。4.感觉反馈研究表白,经过身体的反馈活动能够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面部表情可能激活和放大某些情绪状态。假装的表情能够使人感应到愉快、恐惊、发火、悲哀和厌恶;表情中的身体姿势也能提供感觉反馈,并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伸展姿势能振奋精神,收缩姿势会降低活力;情感体验也可能受到声音反馈的影响。四、情绪的理论1.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斯—兰格(James—Lange)理论又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觉得,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当一种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兰格觉得,情绪是内脏活动的成果。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变化以及对它的意识。两人在情绪产生的详细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造成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诸多的争议。(2)坎农—巴德(Cannon—Bard)学说坎农觉得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步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步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2.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Arnold)的“评估一兴奋”说该理论觉得,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计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因为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成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2)沙赫特(Schachter)的两原因情绪理论该理论觉得,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原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紧、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原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成果。环境中的刺激原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原因经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目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3)拉扎勒斯(Lazarus)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觉得,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但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步要调整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本身的关系。详细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①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②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整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③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合适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3.伊扎德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与人格系统伊扎德觉得,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关键动力。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情绪系统及其功能伊扎德觉得,情绪涉及着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等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联结,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络,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3)情绪激活与调整伊扎德提出了四个基本过程: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谢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不仅能够直接激活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过程。体内、外的感觉输入信息作用于皮层下的有关部位,传出的运动信息使个体产生体现情绪的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所引起的感觉反馈信息进入边沿皮层区,使情绪达成意识水平,产生情感体验。这就是情绪产生的神经肌肉—感觉反馈原理。伊扎德觉得,认知是情绪产生的一种主要因素,但认知不等于情绪,也不是产生情绪的惟一原因,而只是参加情绪激活与调整过程。五、情绪的调整1.情绪调整的概念情绪调整是个体管理和变化自己或别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情绪调整的内容详细情绪的调整情绪调整涉及全部正性和负性的详细情绪。例如快乐、爱好、悲哀、愤怒、恐惊、抑郁、焦急等。唤醒水平的调整既要调整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又要调整某些较低强度的情绪。成功的情绪调整就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于适度的水平。情绪成份的调整情绪调整不但涉及情绪系统的各个成份,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3.情绪调整的特征(1)情绪调整的恒定性情绪调整的恒定性是指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体现。适度的反应性主要是对悲观或主动情绪反应程度的控制,也可能是调高情绪的过程。如引起或提升悲观的情绪,或者引起或提高主动的情绪。情绪调整过程的等级组织等级组织是情绪控制系统的一种关键特征。对于任何一种特定的情境来说,可能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有效的调整反馈环路。这些环路是按等级组织起来的,下级环路嵌在上级环路中。情绪调整的个体和文化差别情绪调整的另一种主要特点是它的个体和文化差别,其构造是按基本的个体维度来组织的。个性构造中的文化规范影响情绪调整。4.情绪调整的类型内部调整和外部调整内部调整起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外部调整起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整。修正调整、维持调整和增强调整修正调整主要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爱好、快乐等。增强调整指对情绪进行主动的干预。原因调整和反应调整原因调整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变化等。经过变化自己的注意来变化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反应调整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经过增强、降低,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良好调整和不良调整当情绪调整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成协调时,这种调整叫良好调整。相反,当调整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造成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整就是不良调整。5.情绪调整的基本过程(1)生理调整情绪的生理调整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整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变化模式。生理唤醒是经典的情绪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瞳孔大小、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等。情绪生理成份的调整是系统性的,这种调整将变化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2)情绪体验调整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整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例如,愤怒时人们采用问题处理的策略;悲哀时采用谋求帮助策略;伤感时采用回避的策略。(3)行为调整行为调整是个体经过控制和变化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采用两种调整方式,一是克制和掩盖不合适的情绪体现;二是呈现合适的交流信号。(4)认知调整道奇等人觉得,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