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角度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_第1页
从读书角度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_第2页
从读书角度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_第3页
从读书角度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读书角度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说。“中国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是13亿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我们离退休老年人既有中国梦,也有自己的梦。我们的梦是什么呢?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每个老年人情况不同,其梦想必然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每个老人必须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圆安度晚年梦。一、读书为人,养人健康读书之人每读一篇文章,都要经过阅读、思考、领会、辨别、熟记这样一些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一次大脑锻炼。根据生理学“用进废退”原理,用脑越多,脑细胞受到的锻炼也越大。大脑属神经中枢,是主管身心的,大脑健康就能促进人体全身的健康。宋代诗人陆游说:“读书有味身忘老”,到了晚年他睡眠极少,长夜难寐,读书便是最悦耳的催眠曲。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于谦在《观书》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清代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看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古人读书的这些感受,我们今天读了犹感亲切、适用。古今一个理,读书能增长知识,锻炼身心,陶冶情操,使人处在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二、培养社会活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生理寿命逐渐延长,知识寿命大大缩短的社会。人才学上有一个“蓄电池理论”:一块高能电池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释放出能量。一个人再有学问,专业知识再丰富,如果不学习,五年之间,就会进入知识半衰期,停止学习的时间愈久,则知识就愈加老化。也就是人活得越老,愈与社会脱节,愈没有生命活力。反之,如果不断学习,则知识快速更新,生命力愈强,社会活力愈充沛,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更有示范意义。大庆油田昆仑集团农工商退休干部汪秋贵,会战时期在《战报》当过记者、编辑,后来又做过宣传、党务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的诗歌、散文就收入《大庆战歌》《大庆凯歌》《大庆会战诗选》《大庆,我的城市》等书籍,《暴风雨中》一诗还载入《大庆市志》。退休之后,他仍不忘读书充电,悉心钻研古诗词,他说:“诗为时代最强音,七秩不学难静心”,“晚年无日不诗化,莫笑愚翁为此狂”。截至目前,先后在《大庆油田报》《铁人文学》《东坡赤壁诗词》等刊物发表诗词百余首,并集结出版了《笔耕岁月———秋贵诗文集》,受到同行们的称赞。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的“帝王作家”二月河说:“我并非生下来就是作家,40岁才开始写作,年轻挖过煤,掘过井,水淹过,火烧过,电打过,正是靠读书充电,才使我从底层成长为作家、文学院长。”由此看来,读书充电,既能改变个人命运,还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三、“读书有味忘心情,随遇而安乐陶然”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一些烦忧,如人情冷落、待遇不公、突生疾病、亲友亡故、钱财被骗、遭非礼议论等,这些烦恼排解的办法,有抑制、释放、申诉、转移等办法,但最好的办法是读书。书是古今中外名人、伟人和学问高深之人的智慧积淀与结晶。读书就是向他们咨询妙计,就是运用他们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难题,既不强迫命令,又是真知灼见,读着读着,便被书中情节所感染,书中道理所折服,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与修正自己原有的看法与态度,从而纠正自我迷失,进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状态,智慧应对面临的复杂事物。我有一位战友,名叫崔怀斌,解放前就上过南京中央大学,解放后又上过华北革命大学、北京外语学院。1949年参军,抗美援朝跨过江,扛过枪,还从事过管理战俘的翻译工作。1960年转业来大庆,是《战报》主力记者和编辑,就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历史误会,他的徒弟以至徒弟的徒弟都当这个官那个长的,而他却总是普通记者、编辑,甚至被开除党籍,下放当工人。但老崔不为环境所困,潜心攻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阅历大增,对烦忧之事,漠然视之,泰然处之。最后党组织为其平反,恢复党籍。现在崔老已是89岁的高龄老人,犹精神矍铄,身心健康,过上幸福的离休生活。他的体会是:“读书有味忘烦恼,随遇而安乐陶然。”崔老的读书解忧法,说明读书不仅能释疑解惑,还对涵养文明理性的社会心态大有裨益。四、变人的心态,延长生命质量人到老年,随着器官的退化,肌体的衰老,会产生“空有凌云志,奈何腐朽身”的感叹,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但读书可改变人的心态,延长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我是一个82岁的老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还做过二次膀胱瘤电切手术,也曾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观想法。但我爱读书,常受书中人物的启发,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名言自我激励,逐渐克服了悲观的想法,树立起“老有所为”的志向,不但战胜了病魔,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了老年人的余热。(一)实际实际讲授法退休后先后被第四采油厂、技术监督中心、老年中心聘为授课教师,讲授应用文写作,共讲70多个学时,我采用理论讲解、范文引导、实际训练、课堂点评等实践教学方法,很受学员欢迎。学员赠诗说:“夕阳尚生辉,朝日岂甘后,以此为自勉,不负红烛泪。”(二)大庆精神教师(三)对比:专题作者考修建陕京输气管线时,我不远数千里,只身一人,前去山西朔州应聘,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撰写文稿40余篇。曾登上恒山、采云岭实地采访,撰写了长篇通讯《大庆人在陕京线上———来自陕京工程油建项目部的报告》,被《陕京工程报》和《石油文化报》全文刊登。(四)精神扶助,资金帮扶企业我作为第四采油厂关工委副主任,先后和关工委的同志一起,资助肇源县和第四采油厂16名特困学生,累计捐款现金、衣物、生活用品达3万多元,还进行了写信、赠书、座谈等精神扶助,现已有12人大学毕业,有的已经成为企业工程师,有的已成为大学讲师。(五)这位副总统是《大庆历史纪事》的主编工作近2年时间,征集史料,伏案秉笔,评说历史,给后代留下丰富的史实。此书100万字,现已出版。(六)老年麻黄花情况我退休20年笔耕不辍。在全国20余家报刊发表诗文200余篇,与老石油文学创作组成员一起,创作了《油城秋语》一书。近些年,先后获大庆市老年征文一等奖三次,黑龙江省老年征文二等奖二次,《中国石油报》征文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一次,在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的离退休干部“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我年老且多病,之所以老而不衰,病而不倒,还有所作为,追本溯源,皆因读书与实践,使我动体动脑,活络了精气神。我从实践中感受到读书就是良药医病,坚持下去就能使生命质量得到提升。五、读《自己的书》,指导思想下棋与聊天,是最简单的娱乐,但不能自己与自己进行,至少需要二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秀师约人下棋未到,就这样感叹过。俞伯牙能奏“高山流水”曲,因为有知音钟子期。钟子期卒,遂有俞伯牙摔琴的故事。读书却不同,不受环境、人员限制,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阴雨绵绵,一个人捧起书本就可以读。读到一本自己心爱的书,宛如同挚友坦露心怀地促膝谈心。如饥似渴地读完一本又一本,好像守着书的家园,与圣人与智者游山玩水,把酒对歌,纵览五千年,横游八万里,品味人际风云,神思古往今来。读一次书,是一次美好的身心憩息与精神旅游。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希望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