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老年人脑内病灶的鉴别诊断_第1页
磁共振成像对老年人脑内病灶的鉴别诊断_第2页
磁共振成像对老年人脑内病灶的鉴别诊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共振成像对老年人脑内病灶的鉴别诊断

由于磁共振成像对水的敏感性,腔间隙、脱髓鞘和血管周围的间隙在磁共振t2wi上显示出高亮的信号。与以往的ct检查相比,这些病变的检测能力显著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识别和诊断的困难,通常被称为unidin不规则阴影。尽管3种状态都与脑缺血有关,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加重,但分属于正常老年性脑改变或病理性改变,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我们总结了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100例老年人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追踪加以分析,探讨MRI对3种状态的鉴别诊断能力。数据和方法一、岁以下适用特点100例中,男83例,女17例,年龄60~88岁,平均(74.1±8.6)岁。追踪时间3个月至4年,平均1.2年,每例追踪1~4次,平均2.2次。二、脑质瘤dwi和flair成像所有患者检查均在美国GE1.5T扫描机上完成。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自旋回波的T1WI、轴位自旋回波的T1WI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的PD像和T2WI。选用空间分辨率为层厚5mm,间隔2.5mm,矩阵192×256,视野20~24cm,以及激励次数2NEX。14例进行了增强扫描,6例因有头晕等急性症状加扫了弥散成像(DWI)和FLAIR成像。弥散成像的主要参数是EPI、TR10000ms、TI2000ms,B值700~850。MRI诊断依据:腔隙灶为脑实质内的长T1长T2信号灶,与脑积液相似,边缘清晰,无占位效应;对一些新鲜的腔隙灶,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MRI追踪观察来区分脱髓鞘改变。脱髓鞘为脑白质内片状模糊的长T2信号,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血管周围间隙为一些小点状的或细线状的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晰。所有病变的定性均由2次以上随访后做出。另外评估了42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表现。dwi上的高信号一、MRI检查结果100例MRI所见腔隙性脑梗死、脱髓鞘和血管周围间隙情况见表1。1.100例中,共发现6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110个腔隙灶,病灶呈圆形59个(53.6%)、卵圆形8个(7.3%)、三角形8个(7.3%)、弧线形18个(16.4%)、不规则形17个(15.6%)。腔隙灶的大小范围是0.2~1.8cm,平均(0.9±1.3)cm。6个较新鲜的腔隙性梗死灶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且边缘模糊;5例在DWI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高信号(图1~3)。2.100例中,71例可见到脱髓鞘改变,呈等或稍长T1信号,长T2信号,并且大多数分布在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边缘模糊,呈多个小斑片状(43例,60.5%),也有融合成大片者(17例,23.5%),甚至连成环绕侧脑室的一整片(3例,4.2%)。36例(50.7%)两侧均有脱髓鞘改变;24例(38.3%)仅发生在两侧脑室的前角或后角旁白质内,但形态和分布不完全对称;18例(25.4%)仅发生在一侧皮质下脑白质内;7例(9.9%)在桥脑见到脱髓鞘,但其中6例在室旁和半卵圆中心未见到。3.100例中,95例可见脑内有血管周围间隙,每例所见数目不等,散在分布。多呈点状或圆形,在脑室旁和冠状位上可呈线状。其中67例(70.5%)血管周围间隙分布于两侧豆状核,5例呈对称分布。由于基底节区穿支血管纵行走向,12例(12.6%)血管周围间隙可以在连续的2个层面上见到,血管周围间隙中所含的血管均未见到。二、MRA检查结果100例中,42例进行了MRA检查,36例(87.7%)显示脑动脉硬化,其中16例(38.1%)左大脑中动脉硬化,23例(54.8%)右大脑中动脉硬化,11例(26.2%)基底动脉异常,9例(21.4%)大脑前动脉硬化,5例(11.9%)大脑后动脉硬化。讨论一、在老年人中,脑内腔梗死丘、脱离髓鞘和血管周围间隙的识别1.腔隙灶与血管周围间隙腔隙灶通常指的是一些深穿支动脉的阻塞。按时间分可归为新鲜的和陈旧的2种。陈旧的腔隙灶多表现为边缘锐利、形态多样的病灶,如三角形、月牙形等,一般不很大,也无占位效应。有报道形成腔隙灶时阻塞的血管直径在40~50μm之间,形成的腔隙灶直径为5~15mm,以5mm以下者居多,陈旧性腔隙灶需要与血管周围间隙鉴别,后者又称Virchow-Robin间隙,是蛛网膜下腔的延伸,与缺血有关,磁共振检出血管周围间隙的能力与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有关,边缘规则清晰,呈点状或细线状,如果在冠状位上能分辨出线状走行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新鲜的腔隙灶边缘模糊,与脱髓鞘改变难以鉴别,因此结合病史和随访观察显得非常重要,脱髓鞘形态相对比较稳定,新鲜的腔隙性梗死灶则变化比较快。2.脱髓剑改变、腔隙性梗死灶与脱髓束陈旧的腔隙灶内含脑脊液成分,信号也与脑脊液相同;而血管周围间隙是深穿支旁的蛛网膜下腔增宽,同样呈脑脊液信号,从信号上两者无法区分。较新鲜的腔隙性梗死灶呈等T1长T2信号,与脱髓鞘改变相似,形态相仿,但两者的病理基础是不同的。脱髓鞘改变是局部组织结构异常疏松,内见许多水分积累成的空泡状结构,细胞间隙水分异常增多,在FLAIR上能较清晰地显示。而腔隙性梗死灶在早期是以细胞水肿为主,在DWI上可呈现高信号,从而发现新鲜的腔隙灶;以后随着细胞水肿的变性、坏死,细胞间水分增多,在DWI上信号减低。通过观察发现,发病后4~5d的腔隙性梗死患者仍可表现为DWI高信号,可能是由于梗死区域内脑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的时间不一致,一部分细胞已经变性、坏死,而另一部分,尤其是边缘区域仍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呈现DWI高信号,其临床意义是十分明显的。3.财产电泳的边缘与脱髓剑的关系(1)在桥脑的T2WI上,陈旧的腔隙梗死灶与脱髓鞘改变容易分辨,但边缘模糊的新鲜的腔隙性梗死灶与脱髓鞘难于区分。仅从部位上看,脱髓鞘位于桥脑中部,本组7例桥脑脱髓鞘患者中6例未见到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出现相同病变,因此病变的范围与严重程度与是否累及桥脑无关。桥脑新鲜的腔隙性梗死灶可达桥脑边缘,脱髓鞘无此现象。(2)在基底节区需要区分的是腔隙灶和血管周围间隙,而不用考虑脱髓鞘改变。血管周围间隙主要分布在两侧豆状核,100%双侧都有,但仅少数(本组6例,6.2%)完全对称。血管周围间隙主要位于丘脑的中下2/3区域,上1/3则为腔隙灶。我们认为在轴位上如能在连续2个层面上看到,或者结合冠状或矢状位扫描见到与血管走行一致的线状间隙,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在丘脑和尾状核这些灰质核团内,凡在T1WI上能见到清晰的低信号区,应尽量诊断腔隙灶。(3)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皮质下脑白质在T2WI上的高信号最多见的是脱髓鞘改变和血管周围间隙,腔隙灶相对占少数。脱髓鞘的病理基础是弥散的灶性室管膜缺如,导致白质水分增多,在PD像上表现突出。在T2WI上,侧脑室前、后角外脑白质内的边缘模糊的片状高信号形似“鞋帽”穿戴在侧脑室两端;脑室体部旁和半卵圆中心大片高信号易于鉴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含有的更高信号,需结合T1WI上的低信号表现和随访将其中的腔隙灶区分开。二、腔隙灶和血管周围间隙的检查有人将脑血管造影(DSA)、尸检标本与MRA比较,显示腔隙灶所在区域的供血动脉梗阻,但MRA显示不出这些细小的穿支动脉,即使对大的血管也只能显示中度至重度病变,因此对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