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论文_第1页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论文_第2页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论文_第3页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论文_第4页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劳动教育总目标、内容和学段目标,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劳动创新创造能力。本文具体列举了在综合实践活动和特色化校本课程中如何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举一反三证实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可以筑牢劳动教育的课程架构,最大限度发挥小学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化校本课程跨学科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作为学校这个载体,劳动教育课程应该选择什么内容,才能让课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呢?经过实践摸索,我认为不光在学校课程中设立劳动课程,我们还可以在各学科视角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一、了解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和学段要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劳动教育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使青少年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了解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正确了解劳动教育各学段要求,除了做好本课程的教学,还能有的放矢地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在日常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在适应的年龄段做适合自己的劳动,学会使用日常工具,掌握相关技能,感受劳动创造价值,体会劳动光荣,体会平凡工作中的伟大,使学生身心愉悦。劳动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素养,更应在新时代发展中,努力做到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点深入学生心中。二、构建基于各学科的小学劳动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在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这一强调指向了劳动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方向。(一)例举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思路,劳动教育呈现多元化,均衡化,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劳动教育少走弯路,促使劳动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达到有效落地。1.“三方联动”构建思路,聚力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虽然两者最终达成的育人目标有所不同,但它们都突出了实践创新与劳动育人的重要地位,强调实践育人,知行合一。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构建劳动教育,只有发挥相关各方的协同性、创造性,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形成“三方联动”的劳动教育环境,聚力劳动教育,合力育人。(1)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根本性作用。家长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首先要清醒认识劳动对孩子的积极意义,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与孩子共同参与做家务,孩子切身认识和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认真劳动的好作风。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生活类劳动实践活动,结合家务清单,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出力流汗、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学会劳动技能,关注劳动成果,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品质。(2)学校教育是主导《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实施劳动教育,学校承担着主体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各种节日活动主体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根据劳动课程标准,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安排劳动教育主题,联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引领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3)社会力量是支持实施“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劳动教育服务。如研学旅行基地、劳动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敬老院、与社区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开展劳动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与岗位中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辛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多元化、均衡化课程配置加力小学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呈现多元化、均衡化课程配置,形成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达成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1)家庭生活类课程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有侧重作用。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假若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礼拜也要消亡。”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好场所,家校联手,扭转家长“重学习轻劳动”的思想。我们建立多元的家校沟通形式,形成家校共育的有效合力。教师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制订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对低学段学生,教师将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收拾桌子等录制成微视频推广到家庭中,帮助家长有条理地指导孩子。对中段学生,则要求完成洗碗、拖地、整理衣橱、打扫餐桌等家务劳动。对高学段学生,要求学会简单的饭菜烹饪、整理自己的房间、简单移植植物等家务劳动。通过填写家庭劳动记录卡、班级群打卡、微视频录制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劳动教育幸福感和认同感。(2)学校实践类课程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力军,要树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掌握劳动基本技能,培养劳动习惯”这一劳动教育目标。班级卫生值日设定,植物认养,图书保管及卫生清理,全员参与,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划分的学校区域,各班学生轮流进行晨扫、晚扫、除草、日常常规化管理等,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与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结合社会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类劳动课程,如:低年级的“我会照顾家人”“我是小雷锋”、中年级的“我当图书管理员”“我让老人笑开颜”、高年级的“我是校园小导游”、“争当社区志愿者”等劳动课程,各学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构成课程结构,形成课程体系,使学校实践类劳动课程成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并制定相应目标,逐步规范化。(3)田园劳作类课程让课堂回归自然,学生在劳作中学会简单的农事技能,体验田园劳作的辛劳,分享收获的喜悦。我校地处农村,有许多学生家庭本身就是种植户,在父母种植的熏陶下,许多学生对蔬菜瓜果的种植有了解,他们协助父母参与翻地、播种、施肥、锄草、采收、买卖等全过程,让学生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享受合作劳动的快乐,丰富劳动体验。当然,还可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及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相应的田园劳作类课程,在专业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同时将二十四节气、农事谚语与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使劳作类课程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丰富文化内涵。(4)社会公益类课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给别人带去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我们长期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校园清洁你我他”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捡拾学校垃圾、树叶等活动,获得了劳动的初步体验;中高段学生主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植树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活动。学生参与“红领巾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亲自动手捡垃圾,策划宣传垃圾分类做法,在社区、街道、公园、绿道等处进行宣传,倡导人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倡环保生活。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劳动的平台,帮助其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也给学生带来劳动的快乐,收获自信心与成就感,还培育了学生的劳动态度与意识,磨炼了劳动意志,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二)例举校本课程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1、构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我校毗邻大圩,大圩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我校因地制宜,建立了“基于学科整合的《民俗文化园》、《农具科学院》综合实践课程开发---《葡萄园里的快乐发现》、《快乐农艺园》、的校本教材。其中《葡萄园里的快乐发现》教材共有三册,将知识划分为葡萄的种植、葡萄节的酿造、葡萄酒文化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包含若干主体,三个领域的主题在每一册教材中都会反复出现,这种螺旋式的编排由浅到深、逐步扩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每一学期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会参与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比如,春天扦插葡萄、剪除多余葡萄、拿起小铲子给葡萄培土、自制葡萄酒、亲身体验葡萄园建设和保护等,在多学科知识整合中学习葡萄酒文化,了解葡萄节知识和活动,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发现、学习的感受、收集整理的资料等填写在劳动记录卡上,记录卡作为开展活动评比的重要依据。校本课程结束之后,可以通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语文等多门课程呈现自己的收获。校本课程在对学科的整合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工匠精神,形成物化的成果。设置多元的评价方式,引发他们对于劳动的热爱与探索的兴趣,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收获,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思。2、校本课程的践行有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教材,我们开展“乐淘淘”主题的葡萄研学活动,学生亲自体验采摘、冲洗、品尝,在亲身的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校内探秘“农具展览馆”,了解各种农具的历史演变和操作技能;参观校内创新实践教室“大圩人家”,了解大圩历史,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地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三)推进主题驱动、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实施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要以主题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探求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深度融合。首先,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关键在于挖掘并加强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已有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适时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语文课可以聚焦中国传统劳动文化,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可增设手工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创新精神。其次,学校应打造主题驱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开放的自主实践平台。如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活动为例,语文课以有关辛勤劳动和劳动模范的课文学习为主,品德课以歌颂劳动者的章节学习为主,科学课以简单手工制作为主。同时利用社区橱窗展示劳模和大国工匠事迹,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先进工作者的光荣事迹,带领学生观摩学习交流等等。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基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学习劳动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劳动经验的积累,激发自身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观念,体悟劳动价值。跨学科融入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既富有趣味性和内涵性,又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