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_第1页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_第2页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_第3页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_第4页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2、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好处4、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5、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2、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教师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并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即歌曲的歌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二、学习新课:(一)秦灭六国1、读本节内容,思考:秦王嬴政在多长时间内、运用什么策略先后灭掉了哪六国?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秦王嬴政采取什么策略先后顺序灭掉六国的?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教师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二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三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2、学生自读本节内容,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3、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看《秦朝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过渡语: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方面秦始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回答:1、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文化上:统一文字。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修建长城,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最后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课堂小结: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课堂训练(略)板书设计: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灭六国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教学反思: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学法指导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可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图结合学习法: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用彩笔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标出巨鹿和陈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历史短剧大泽乡起义的表演再现历史,创设情境,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历史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启发、设置问题、总结评价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2022两会期间的视频《人民代表习近平》,提问: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小结:习总书记之所以如此深入基层,关心老百姓,其实就是为了得民心,民心对于国家的治理究竟有多重要呢?让我们齐读标题,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探讨民心的重要性。

本课我们将从:

1、暴政——失民心2、起义——得民心3、争霸——民心向背

三个子目进行学习。第一子目:暴政——失民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秦朝的统一,那么这个王朝最终有没有如秦始皇所愿,千秋百世的传承呢?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子目的学习,探寻秦朝昙花一现的原因。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教材和导学案,分析当时的秦朝究竟存在哪些现象。教师四处走动,并提示学生要在导学案相应的地方做好记录。请同学们在导学案

或者教材找出证据,证明你的结论。

OK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呢?有请这位同学,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看看是否需要补充。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存在什么现象?

(生:繁重的徭役)理由:免费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

徭役:官方规定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那材料二和三分别又反映的秦朝的哪些现象呢?(生:赋税沉重)理由:20倍于古(残酷的刑法)

在秦朝,稍有不慎就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戚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也随处可见的刑具之一铁钳。)沉重的徭役、赋税,和残酷的刑法使老百姓的身体遭到极大的摧残,然而秦始皇却认为,仅仅控制人民的身体是不够的,想要真正的控制人民,还需要控制人民的思想。

请看材料四和五,又分别反映了秦朝的哪些现象?

(焚书坑儒)(秦二世更加残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王老师为你点赞。请坐

对于刚刚这个同学的分析大家还满意吗?

你能根据刚刚的分析,简单的总结出秦朝存在着哪些现象吗?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焚书坑儒、统治者残暴,我们把这些统称为秦朝的暴政。如果同学们生活在当时,你对这样的政府还有信心么?(没有信心),你会怎么做?(起义、反抗),没错。秦的暴政让他失去了民心,等待着他的,将是人民不可阻挡的起义洪流。

第二子目:起义——得民心

让我们再现历史,欣赏历史剧:大泽乡起义

仔细观看的同时,请记录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以及起义原因、口号、典故?

同学们,这几位同学的表演怎样?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掌声感谢他们。

看完这部简短的历史剧,谁能向大家简单的介绍大泽乡起义的背景呢?(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秦朝的暴政)

假如没有大泽乡遇雨延期,甚至没有陈胜、吴广,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

其实,如果仅仅是遇雨误期,也许他们不会起义,但是误期的结果是杀头,这就体现了秦朝的残暴。而且,陈胜吴广是临时起义?还是蓄谋已久?(临时)

说明秦朝的暴政已经使得民不聊生。遇雨误期只是偶然,而暴政使得起义是必然结果。

通过观看历史剧:

这次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以木棒为兵器、扛起起义的大旗,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就这样,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之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拉开序幕。在起义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49页,试着给大家讲讲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这位同学,思路清晰,颇有领导风范。请坐。

如这位同学所说,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攻占县城后,在陈建立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

陈胜、吴广起义能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秦朝的暴政,已经让他完全失去了民心,秦朝统治者终将失去天下„„

(„„„„失败,)由于没有精心准备、敌强我弱,很遗憾,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

那么在这次起义之前,有没有农民身份的人起反抗呢?(并没有),所以这次起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今后当人们再次遇到残暴的统治时,会怎么做呢?(反抗)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是否意味着秦末农民起义就此偃旗息鼓/结束了呢?哪些又人在陈胜、吴广的鼓舞下,继续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呢?(项羽、刘邦)

下面我们来看看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项羽、刘邦起义,如图所示,请同学们找出项羽、刘邦起义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有这一标识的就是起义中的主要战场

生:(巨鹿之战),咱们这位同学可真是火眼金睛呀,厉害

这场战争有何特点?其中又有哪些典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视频:

(特点:以少胜多(项羽面临的数倍于自己的强敌);(破釜沉舟)项羽军队在作战之前将船砸了,锅砸了

。正是因为项羽破釜沉舟,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已最终大败秦军。

在秦军主力被歼灭之际,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逼咸阳。

终于,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为何曾经威名显赫的秦朝秦朝仅存了15年就灭亡了呢?(他的暴政,失去民心)

伴随着秦朝被推翻,谁即将成为新的统治者?刘邦?项羽?

第三个子目:争霸——论民心向背

秦朝灭亡以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再次展开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9页最后一段文字。找找楚汉之争的目的,结果。

目的:争夺帝位结果?:刘邦胜利

这位同学:看书不仅快,而且正确率高。看来语文功底深厚。

请从争霸的目的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和下面的表格,小组讨论,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之争的区别?

这次争霸中,还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典故: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然而,项羽的自杀,令无数人惋惜,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表遗憾

试想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杀,而是坐船过了江东,他能否得天下?结合材料说明理由。小组讨论(出示材料)

不能。理由:项羽势力虽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不善于重视人才,最终失去民心。相反。刘邦知人善用,注意收揽民心。

楚汉之争,刘成项败,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那么,项羽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了吗?请看这则材料:依然固执的认为是老天爷要灭亡他,而不是自己喜欢打仗,滥用武力,失去民心的结果。

穿越时光:

如果你是项羽的谋士,要帮助项羽重夺天下,你会建议项羽怎么做?(得民心)

其实,项羽的失败也告诉我们,今后在遭遇失败的时候,要首先分析自己的原因,积极乐观面对一切,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处理好与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的关系。

正是有了历史上惨痛的教训,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格外重视民生:唐太宗李世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开创了繁荣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带领中国脱贫致富,美国著名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着手民生,让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的泥潭。在今天的南溪,我们也随处可见民生工程:正在修建的南溪仙源长江大桥,整齐划一的公共自行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设立了24小时自助书屋,全力打造滨江环线绿化带。我们相信,有着如此为民办事的政府,关注民生、得民心的领导集体,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中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说到这里,我们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

秦朝暴政民愤激,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

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十五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板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2、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教学反思: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标要求】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西汉的建立的基本情况,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秦亡后,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西汉的建立1.根据课本,概括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材料研读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景象: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根据上述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于是,汉高祖采取了以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二.休养生息政策1.材料研读材料一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动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材料二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税,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汉高祖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还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2.作用经过汉高祖和继任的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是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又采取什么措施发展生产?三.“文景之治”1.阅读教材介绍汉文帝、景帝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文帝和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还轻徭薄赋。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2.材料研读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文景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3.动脑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①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②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③“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什么意思?对现在的治国有现实意义吗?仁德。有现实意义,如:我国现在既依法治国,又以德治国。【课堂小结】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政权。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此政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你获得了哪些启示?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残暴统治必然招致灭国的横祸,温和的统治才能使社会安定,人民接受统治并促使社会向前发展。【板书设计】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的建立2.汉初社会状况二.休养生息政策1.内容2.作用三.“文景之治”1.措施2.表现教学反思: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推恩令”的实施材料研读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汉武帝有何烦恼呢?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的统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反而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研读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又为何而烦恼呢?汉朝初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怎么实现思想一统于皇帝呢?董仲舒给汉武帝出了一条妙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不好。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汉武帝还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三.盐铁专卖材料研读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译文:文帝时,人们可以随便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垄断了煮盐业,邓通垄断了铸钱业,山东奸猾之徒齐聚刘濞帐中,秦、雍、汉、蜀贪鄙之辈依附邓通麾下。刘濞、邓通的钱遍布天下。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史记•货殖列传》同学们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种状况对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多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农业荒废,经济混乱,财政亏缺的状况。对,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富商大贾手中,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部分不法豪强,利用手中的财富,对抗中央,成为不稳定的因素。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措施,汉武帝终于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课堂小结】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可以说西汉王朝出现的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今,饱经沧桑的华夏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一定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板书设计】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政治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思想上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思想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平抑物价经济上经济上教学反思:《东汉的兴衰》【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讲述、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教学重难点】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全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光武中兴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义,当时身为西汉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后汉书·光武帝纪》材料二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后汉书》阅读材料结合课本说说光武帝刘秀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此外,光武帝着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大力提倡儒学,表彰有气节的人。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对比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②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对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等等。学生看教材第58和59页《东汉宅院画像砖》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并过渡:安逸祥和的东汉宅院画像砖,表情幽默的说唱俑,这些文物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东汉的兴盛。汉光武帝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但是在汉章帝后期,东汉朝政走向衰落,因何原因东汉历经三代便由盛转衰?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早逝幼主即位皇帝早逝幼主即位___________皇帝长大诛杀外戚___________(母后临朝)(君权旁落)(夺回君权)(_________)(把持朝政)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会导致什么后果?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其中最遭殃的就是广大人民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民间有什么样的情绪呢?三.黄巾起义材料一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材料二《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不满与反抗。)依据材料二,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面临死亡的威胁。184年,张角领导几十万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他们攻占城市,焚烧官府,捕杀官吏。东汉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调集全国军队镇压起义军。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黄巾军主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终失败了。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课堂小结】自刘秀建立东汉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措施,出现了“光武中兴”。但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专权使政治腐败、黑暗,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形成了封建军事割据,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板书设计】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3.光武中兴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形成的原因: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什么后果?三.黄巾起义1.原因:2.过程:3.影响: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新课讲解一、张骞通西域1、汉初的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张骞出使西域通过大屏幕出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经过、结果的对比表格。问题思考(p.68)张骞曾两次被向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当学习张赛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想一想:(1)张骞通西域有什么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西汉对西域的管理与开发的基础。)(2)从张骞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品质?(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材料研读(p.69)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城的举动是“凿空”呢?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二、丝绸之路正是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一条贯欧亚大陆的古老商路也随着开通。这条商路就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出示大屏幕: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介绍丝路名城的由来。(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新疆)中亚西亚欧洲)那么,沿着这条商路东西方都有哪些技术、食品或文化艺术互相传播呢?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品、漆器以及开渠、铸铁、凿井等技术西传,西方的良种马(汗血马)、香料、玻璃、宝石、瓜果(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乐器、歌舞等也纷纷东来。这条商路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及以后还大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这部分知识可与现实联系:介绍当代的“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三、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班超经营西域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后来班超的儿子再次出使西域。小结;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2、“丝绸之路”。3、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业:课后活动(p.71)1、想一想:张骞通西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下列图片(见p.71)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胡豆,今名蚕豆。胡麻,今名艺麻。胡桃,今名核桃。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城传入内地的物品吗?“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它们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原地区的。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人内地的物品还有胡椒、胡萝卜等。3、谈古论今。此活动为开放式即时话题,教师可结合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畅谈古今,活学活用。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是重点。2、《史记》、道教和佛教是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一、造纸术的发明先提问学生:①纸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携带方便。②假如没有纸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带来生活不便。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学生阅读(p.73)造纸的工艺流程材料研读(p.73)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105年,东汉和帝刘肇,第二个年号元兴,用了9个月;264---265年,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年号元兴;402---404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元兴。显然,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