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据统计,春秋战国时,236名君主中异常退位68人(28.4%),平均在位时间18.42年。秦至清348位皇帝中异常退位的皇帝高达155位(44%),平均在位时间只有12年。这一现象反映了()A.血缘宗法关系利于社会稳定 B.官僚体制社会治理效能有限

C.最高统治权的争夺愈演愈烈 D.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本质特征2.《史记•平准书》:“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据此可知,汉初()A.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对重农抑商政策进行适时调整

C.对民众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D.民间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3.“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是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与文化同“胡人”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入唐以后,“中华”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名号。这意味着“中华”称谓()A.源自于地域文化双向交流 B.是当时胡汉冲突之下的产物

C.见证了民族深度交融发展 D.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4.妈祖原本只是福建一个小地方那些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的一位地方神。1123年,出使朝鲜高丽船队(多为福建籍水手)遭遇海难,脱险后,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并接连赐“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等荣称,1134年,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从夫人到王妃,妈祖完成了从地方神到海上女神的转变。妈祖称号的升格,得益于()A.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C.宋朝海上交通的发展 D.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5.明代吏部六部之首,下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司。每司有主事、员外郎、郎中各一员,文选、考功二司主事又各多一员,共计14员。明中后期,14名司官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某省司官升转出部或请假归家,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吏部司官分省选任主要是()A.朝廷对边远地区的扶持 B.平衡地域政治利益的需要

C.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D.为了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6.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服制条例》,明定实为满服的蓝袍黑褂的长袍马褂为“男子礼服”,只给了学生服以“男公务员制服”的名义,对西装装束要求则未置一语,只含糊地提了一句:“男女因国际关系服用礼服时得采用国际间通用礼服。”国民政府此举说明()A.长袍马褂被视为传承正统的象征 B.西装革履遭到全体民众集体抵制

C.抵制日货倡导国货运动不断高涨 D.近代社会中传统与现代观念并存7.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就共产党参加政府问题发出指示,提出“只有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转变为全民的统一战线的政府时”,“中共才能去参加”;要求“在原有红军中苏区中及一切游击区中,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员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中共中央意在()A.消除分歧以谋求第二次国共合作 B.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C.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D.与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8.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被称为“东方亚力詹士”(即亚洲球王之意)的李惠堂在中国上海、香港,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广泛参与足球义赛,筹集资金、赈济难民、支援抗战,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积极的社会回响。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体育竞技()A.发挥了联接民族情感的功能 B.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使得体育事业发展备受关注 D.成为民国时期慈善主要方式9.195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自此,“高考时代”开始。1952年高考统招()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C.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 D.是对苏联教育发展经验有益借鉴10.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我和妈妈去旅游》(赵绍虎创作)折射了新时期我国()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11.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78-前49年)58位执政官,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拿现金收买选民的执政官多达15位。这一时期,各类归于选举舞弊名下或意在遏制选举舞弊的法律迅速增加,达二十余项。由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后期()A.选举舞弊是政治生活的常见现象 B.立法遏制选举舞弊行为成效有限

C.选举舞弊加速了共和国走向衰亡 D.罗马法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12.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兴起。废奴主义者一再强调,“革命时期所确定的权利平等这一基本原则”是“彻底反对奴隶制”的,因而奴隶制“让共和国成为一个笑料”,如果任其发展,“共和制度可能被摧毁”。美国废奴主义者()A.致力于推动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 B.从国家政治理念中寻求斗争武器

C.自觉接受传统宗教思想文化影响 D.持续反对黑奴制度取得重大突破13.斯大林曾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1929年,在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中,将近80%的项目来自美国。苏联和美国可以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主要是因为()A.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强 B.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量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14.1949年,民主德国在其公布的宪法中视整个德国为“一个有着共同关卡边界的统一的关税区和通商区”。1951年,《柏林协定》签订之后,“联邦德国政府强调,发展德国内部贸易有其政治与经济上的目标:政治上的目标在于巩固柏林的地位以及维持其对外交通的通畅;经济上的目标在于维持德国两部分的技术交流,改善德国另一部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可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A.致力于增强欧洲自主性 B.逐渐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C.积极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D.借助经济交流推进和解15.近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全英575名化学教授中仅有1名是非洲裔,而非洲裔占英国总人口的3%。在科研资助方面,获得资助的少数族裔研究人员占12%,其中非洲裔仅占1%。非洲裔化学教授罗伯特•莫卡亚表示,自己在诺丁汉大学执教15年期间,所有研究经费申请均被政府主要科学资助机构拒绝。这表明()A.冷战思维新形势下“僵而不死” B.英国深受美国种族主义的影响

C.英国仍然存在着种族主义歧视 D.西方国家人权理论极具虚伪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历年桐油出口数量与出口价值年份出口数量(担)出口价值(海关两)全省出口总额价值(海关两)桐油价值占出口总额(%)191213112613708931286135510.66191649096386699181472962.13192122059031418131746987217.98192637484493674102791362433.56192728487973279852385830030.71192842252622776083027798137.251929510193129673722885825044.9319304799211190261427.32607843.56193132364257247371840910831.10193231830061498891546162139.78193336052151072481328095438.4619341610855229615①——说明:①单位:国币元资料来源《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七编《工业》第二章《桐油工业》,第6~7页(庚)。——摘编自《中国实业志——湖南省》材料二:湖南盛产桐子,产地计四十二县,采用旧式手工榨法将桐子榨成桐油。清前期,桐树主要是由个体家庭种植。近代戊戌维新时期,地方政府采取奖励种植桐树的政策,种植面积扩大。清前期,湖南桐树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湘西沅水流域。近代以来,桐树种植扩大,湖南的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均有种植。不过,沅水流域仍处于首位,桐油的产量也最大。在桐油贸易方面,近代以前,湖南桐油的销售方式主要是通过牙行进行交易。油商将桐油运到销售集散地后,即投当地牙行,探听行情,由牙行联系买主,成交后牙行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到了近代,贸易方式发生变化,封建的牙行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桐油的销售方法有二:一为在各帮桐油俱到达销售集散地后,共同举行交易大会,大批量分销桐油;二为油商在销售集散地(如汉口、镇江)常年派驻雇佣的庄客(伙计),负责销售事宜。——摘编自《近代湖南区域贸易与社会变迁(1860-1937)》材料三:桐油贸易的兴衰,可分三个时期。1840-1911年: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镇压后,桐油贸易得以恢复,洪江著名的“张积昌油号”号称百万(银两)之家,即创立于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后历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桐油贸易得到初步发展。1912-1936年,湖南桐油贸易1912年为131126担,到1931年为323642担,比例从占全国桐油出口总额的15.58%上升到30.67%。1932年至1936年亦稳步增长,实为湖南桐油贸易的鼎盛时期。1937-194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湖南设立复兴湘分公司,对桐油贸易实行“统制”,即统购统销。“统制”条例严密,转运手续綮复,复兴公司收购牌价,似不免略低,商人遂多观望,从而此种营运事业,乃不如前,本省桐油运销之前途,便日呈衰落。抗战胜利后桐油贸易似复兴有望,又因国民党发动内战,滥发法币、全圆券、银圆券,导致货币贬值严重,洪江老牌庆元丰、杨恒源油号都相继倒闭,桐油贸易的衰退局势一发不可挽回。

——摘编自李菁《湖南桐油贸易的兴衰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桐油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湖南桐油贸易兴衰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以“湖南区域贸易发展与国家政局”为主题进行说明。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契合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潮流。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积存了不少问题和弊端,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

经济全球化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不能因噎废食。动辄“退群”“脱钩”“筑墙”,改革完善才有出路,必须在前进中解决问题。各国应携起手来,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纵观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呈现出哪些显著特征?(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看法,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历史之路》是伊悉可先生的第一部专著,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和技术史。他在本书中,基于欧洲的立场提出了三个带有框架性的问题:第一。中华帝国何以长期维持统一而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最终分裂;第二,为何中国出现了“中世纪经济革命”,却在19世纪前后丧失领先地位,落后于西欧;第三,为何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在北宋时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牛顿时代(1600-1700),又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多数地方。——传统时代的中国社会与经济:伊懋可《中国的历史之路》研读会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或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至清348位皇帝中异常退位的皇帝高达155位(44%),平均在位时间只有12年”可知,在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后,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的特点,所以君权越强化反而越脆弱,权力越集中在一人之手,就越容易遭到篡夺,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存在制度缺陷,D项正确;

皇权的争夺常发生于血缘宗族内部,导致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稳定,排除A项;

材料比较分析的是最高统治者在先秦与封建社会两个时期异常退位情况,而非官僚体制,排除B项;

最高统治权的争夺并非一直都存在,而且也无法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需要考生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及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表明汉初政治上用商,经济上用商,并借助于政策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说明汉初在继续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适时微调,B项正确;

自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后,这一经济政策一直被沿用并不断发展,排除A项;

根据材料“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可知,伴随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社会人员流动活跃,人身控制相对松弛一些,排除C项;

材料侧重于表达汉初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的表述无法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商业,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商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称谓由区分胡汉政治与文化到被广泛运用,表明胡汉之间差异逐渐淡化,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C项正确;

“中华”是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与文化同“胡人”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未涉及地域文化双向交流,排除A项;

“中华”称谓变化见证了民族深度交融发展,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中华民族这一历史概念到近代才逐步形成,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周边民族政权并立,面对压力,政府转向海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外加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两宋时期海上交通迅速发展,不仅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因此,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会备受关注,C项正确;

江南经济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从区域位置来说,侧重于陆地区位表达,排除A项;

汉朝海上丝绸之路就已兴起,排除B项;

宋代理学兴起,束缚女性的礼教日益渗透到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B【解析】据材料“14名司官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某省司官升转出部或请假归家,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可知吏部司官分省选任、接任、递补,是明朝政府基于平衡地域政治利益的需要,从而达到巩固自身统治的目的,B项正确;

吏部司官分省选任的做法有考虑到边远地区政治利益的诉求,但相对于经济、文化发达的区域来说,边远地区的影响力有限,自然也不会是朝廷侧重扶持的对象,排除A项;

经济重心南移后,江南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影响力逐渐扩大并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材料主旨在吏部司官任命问题,非官员选拔问题,同时,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需要打破一切利益制衡,公平竞争,显然,这与吏部司官分省选任存在矛盾之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服饰文化传入,冲击了中国的社会服饰文化,呈现出新旧并存、土洋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的面貌,D项正确;

材料表达的是“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选择,自然是蒋介石为代表的政治势力意图的展示,同时,对于“学生装”“西装”等含糊带过,说明政治意图在时代取向面前也需要加以装饰,排除A项;

西装革履遭到全体民众集体抵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国民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一定程度上体现倡导国货的理念,但“抵制日货”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员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可知,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七七事变后,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共同抗日。但是基于第一次合作的经验与教训,中共强调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C项正确;

国共两党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在民族危亡面前,两党再次合作,并不意味着分歧得以消除,排除A项;

材料主旨强调保持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而不是争取领导权,排除B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期望与国民党等一起组建民主联合政府,并为之作出种种努力,但均以失败宣告结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据材料“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员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20—40年代,不断加剧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有识之士不断丰富形式,致力唤醒民众觉悟形成合力共同御敌。“球王”李惠堂和他参加、组织的义赛便是其中之一,充分发挥了体育竞技的社会功能,故A项正确;

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是表达体育竞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备受关注”未体现,故C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了体育竞技,无法得出“主要方式”的结论,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紧扣抗战背景其理解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体育竞技的功能。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起,全国高校一律参加统一招生考试,教育部加强了对高考的统一领导,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C项正确;

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需要加大自然科学人才培养力度,材料侧重于统招而非科目,排除A项;

1952年高考统招时,我国尚未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

材料未提及我国学习苏联教育,而且苏联没有采取统招考试,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图片中人物着装和细节解读可以看出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娱乐休闲逐渐丰富化,D项正确;

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并非此年画表达的主题,排除A项;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B项;

材料主旨表达“我和妈妈”坐飞机去旅行,不能体现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1.【答案】B【解析】根据“共和国后期(公元前78—前49年)58位执政官,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拿现金收买选民的执政官多达15位……二十余项”等信息可知,罗马虽然颁布大量与选举舞弊有关的法律,但仍有15位舞弊,说明立法无法有效遏制选举舞弊,即立法遏制选举舞弊行为成效有限,B项正确;

罗马共和国后期出现的大量选举舞弊,只能说明选举舞弊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但不能说明其为罗马政治生活的常见现象,排除A项;

罗马共和国后期选举舞弊未得到有效遏制,不利于罗马共和国巩固统治,但材料未体现选举舞弊对加速共和国走向衰亡方面的作用,排除C项;

罗马法存在形式主义,但并非材料主旨表达,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废奴主义者一再将共和制度和奴隶制联系起来,企图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寻求力量来支持废除奴隶制,B项正确;

自奴隶制度出现,废奴努力就开始了,他们长期的抗争首要目的是为争取人身自由并能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排除A项;

废奴主义者可能不同程度接受过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

要求废除黑奴制度的斗争自美国建国后就未停止过,直至南北战争后黑奴获得解放,才有重大突破,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尝试。苏联和美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是在意识形态对抗下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妥协中合作,B项正确;

苏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需要引进资本、先进技术等,借力发展。美国需要摆脱经济危机,扩大出口,双方各取所需开展合作。但无法体现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强,排除A项;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推动美苏合作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

美苏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发展的需要,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意识形态的对抗等一直存在,合作共赢并未成为共识,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都希望在冷战格局下加强双方的经济贸易交流,从而缓和战后东西方两个德国的对立,即借助经济交流推进和解,故D项正确;

材料中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是为了增强各自的自主性,而不是整个欧洲,故A项错误;

这一时期受冷战的影响,意识形态冲突并未淡化,故B项错误;

材料中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是在解决德国内部问题,没有涉及欧洲整体的联合,故D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紧扣冷战背景理解材料中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做法的目的。

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高校中少数族裔的人数占比远远小于白人,非洲裔尤为突出,且高校非洲裔教授科研经费申请受阻,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种族歧视,C项正确;

冷战思维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对峙,“非洲裔”“亚洲裔”“白人”则表现为种族、肤色差异,排除A项;

英国同美国一样,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尽管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有所缓解,但仍然存在,因此“英国深受美国种族主义的影响”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

材料主旨为种族问题,“人权理论”范围过大,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答案】【小题1】特点:桐油贸易发展晚;传统与现代销售相结合;桐油出口量总趋势增多;一战后桐油成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影响:促进了湖南桐油手工业的转型,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桐油贸易的发展,促进区域农产品商品化;造成部分地区大量种植桐子,引发环境问题。【小题2】兴起的原因:进入近代后,自然经济解体,国内市场的初步形成;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湖南桐油品质优良;政府的提倡与支持;近代商人自身的努力;湖南桐油贸易传统基础好。

衰落的原因:封建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排挤。【小题3】示例一

论题:近代湖南区域贸易发展深受国家政治影响。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湖南区域经济代表之一——桐油贸易有所发展,桐树种植面积扩大。因鸦片战争赔款等激化了原有社会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天国运动由广西迅速推进至长江流域,湖南局势不稳,桐树种植、桐油贸易发展受阻。洋务运动兴起后,引入机器生产技术,曾国藩、左宗棠等湖湘名士积极参与、倡导,局势相对稳定,湖南桐油生产、贸易得到恢复、发展。民国时期,除二次革命、军阀混战时期外,湖南局势相对稳定,外加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湖南桐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政治局势动荡,帝国主义肆意搜刮,官僚资本主义不断压榨,桐油贸易进入大衰退。可见,近代湖南区域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国家政局形势密切相关,桐油贸易则是这一时期湖南区域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何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有序的环境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示例二

论题:近代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政治稳定相关。

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深受国家政局的影响,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湖南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受限。自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国内政局较为稳定,先后开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自辛亥革命后,湖南最先响应武昌起义,随着政局逐渐稳定,民国政府颁布相应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法律以及外部环境一战的影响等,推动了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湖南的桐油贸易的发展,与国家政局稳定密切相关。总之,近代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国家政局稳定紧密相关,和平稳定的政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动荡的环境限制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一问,特点: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逐一分析概括;影响: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以及政策等角度分析;第三问,围绕主题,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近代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政治稳定的关系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或者相互之间单向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7.【答案】【小题1】特征:持续时间长;内容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小题2】论题:勇立潮头,逐浪经济全球化。

论据: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了生产率,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全球经济已不可分割的时代,无论“逆全球化”还是对全球经济进行分割都是缺乏物质和思想基础的。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旧的经济体制已不适应各国发展的需求,急需建立起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化不可能消失,但在新的形势下全球化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出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出“一带一

路”倡议,我国积极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冲击着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贸易旧格局,致力于克服资本逻辑,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平等、公平与正义等价值理念,以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8.【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为何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在北宋时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牛顿时代(1600-1700),又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多数地方”可拟定观点是中国在北宋时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牛顿时期又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多数地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