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地区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调查分析_第1页
黑河地区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调查分析_第2页
黑河地区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调查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河地区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调查分析

森林火灾后,会形成不同大小的火灾。火灾后,植被的组成和结构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若要全面了解火灾后群落物种结构的变化,必须首先了解植被随火干扰强度和频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群落植被火后稳定性和演替趋势。国内外学者对火干扰后森林植被演替、恢复及与之相关的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林火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火烧迹地某些物种动态变化的研究、林火因子(火烧强度、频度、大小等)对植被演替的影响等,而不同强度火烧对群落植被结构的影响研究很少。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大省,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黑河林区又是东北、内蒙古三大重点火险区之一。多次火烧使黑河地区形成了一些不同频度、不同火烧程度的火烧迹地,为研究火后植被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阴山山地流程研究地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嫩江县和爱辉区,地处48°42′~58°51′N,124°45′~127°119′E,全市有林地面积28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7.1%,树木休眠期长达6个月以上。黑河市地处寒温带北端,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温-2℃,年降水量450~500mm,多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仅80~125d,春秋两季极易发生火烧。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该地森林植被属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老爷岭两个植物区,现有森林植被是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白桦(Betulaplatyphylla)、黑桦(Betuladavurica)为主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下木主要有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毛赤杨(Alnussibirica)、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等,盖度10%左右。地被物主要有乌苏里苔草(Canexusswiensis)、羊胡子苔草(Carexcallitrichos)、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铃兰(Convallariakeiskei)、蒿类(Artemisiaspp.)等,盖度在70%左右。2火烧迹地的确定利用黑河地区林相图、近20a火灾档案资料及调研材料,于2006年秋季,分别调查了不同强度、不同频度火烧迹地及未烧地天然次生林植被状况。样地设置时尽量保证迹地火烧前与对照样地植被类型一致,其它立地条件相近,火烧后无人为和其它灾害干扰。采用30m×30m的样地用于调查乔木(胸径>2cm)种类、数量、高度、胸径;在每块样地内设5m×5m小样方,进行灌木的种类、数量及高度调查。在灌木调查的同时记录小乔木(胸径≤2cm)的种类、数量、高度;草本的种类、数量、高度调查选用1m×1m样方。样地中所设灌木及草本样方的多少,按火烧面积的大小及随机所设样方中累计总物种数目不再增加为止(4~5个)来确定,共设样地133块。通过查数形成层至木炭层的年轮数来确定火烧年代,3次正负误差应在1a内。以火疤木的火烧年代为标准,结合样地的年龄结构和林冠层结构,综合判别每个样地的火烧次数及年代。利用火前残存树的数量、粗木质残体状况、火后更新状况,结合火疤或树木熏黑高度、成疤时的树龄,多证据综合分析确定3个级别的火烧程度,即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轻度火烧迹地为残存林木蓄积占对照地70%以上;中度火烧迹地为残存林木蓄积占对照地40%~70%(含40%和70%);重度火烧迹地为残存林木蓄积占对照地40%以下,迹地残存林木多有熏黑和火伤疤。依据丹麦学者C.Raunkiaer标准频度图解分析不同强度、不同频度火烧迹地植被稳定性和分布情况。植被频度即为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以包含该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即: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丹麦学者C.Raunkiaer根据8000多种植物的频度统计编制了一个标准频度图解。凡频度<20%的植物种归入A级,20%≤频度<40%者为B级,40%≤频度<60%者为C级,60%≤频度<80%者为D级,频度≥80%者为E级。据统计,频度属A级的植物种类占53%,属于B级占14%,C级占9%,D级占8%,E级占16%。按其所占比例大小,5个频度级的关系是:A>B>C>D<E,此即为C.Raunkiaer频度定律。这个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是很多的,多于B、C和D级频度的种类。这个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多的事实。E级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大,因此占有较高的比例,所以E级植物出现的百分比>D级植物出现的百分比。此定律基本上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数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植物出现的百分比的大小成正比,E级百分比愈高,群落的均匀性愈大。3火烧迹地特征将近20a的不同频度、不同强度火烧样地植被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不同物种统计其频度,并确定各植被所属频度级别,最后求出各频度百分比(表1)。由表1可知,多次重度和1次重度火烧造成低频物种急剧增加,有些物种甚至消失,群落的优势种多为火后喜阳先锋种,乔木物种减少,且E级百分比较小,说明群落植被均匀性、稳定性较差;多次中度火烧降低了建群种的百分比,其结果与1次重度火烧作用相近;而1次中度火烧后,群落的植被结构分布基本符合C.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1次中度火烧对群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影响很小;多次轻度和1次轻度火烧迹地优势种和建群种植被较标准值略小,植被分布符合C.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多次轻度和1次轻度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种类分布比较稳定;未受火干扰林地植被频度级A>B>C>D<E,符合C.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植被群落结构均匀、稳定。由表2可知,不同程度的火烧迹地中乔木优势建群种差异较大:多次重度火烧后只有白桦,1次重度有白桦和黑桦,多次中度为黑桦,但白桦和蒙古栎为近似建群种;1次中度有白桦、黑桦、蒙古栎、山杨4种;多次轻度有白桦、黑桦、蒙古栎3种乔木优势建群种;1次轻度和对照也均有3种,但山杨为近似建群种。说明多次重度火烧对乔木影响最大,群落结构退化为灌木和草本占优势地位;1次重度和多次中度对乔木影响次之,1次中度、多次轻度、1次轻度与对照优势建群乔木树种数接近,影响较小。由表2中兴安落叶松树种在不同火烧迹地频度分布可知,多次重度、1次重度、多次中度火烧迹地中兴安落叶松分布明显减少,多次重度迹地由于重复干扰严重,落叶松绝迹。其原因一是落叶松只能实生,生长缓慢,多次重度火烧阳性先锋树种首先侵入,改变了林内环境,不利于其幼苗的生长;二是多次重度火烧干扰,使落叶松母树及种源消失,这就需要在多次重度火烧迹地上人为引入其种源和幼苗,否则容易造成该地区森林群落的严重逆行演替。4烧后对建群种的影响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植被群落中物种的均匀性、稳定性呈现出未烧对照地>1次轻度火烧迹地>1次中度火烧迹地、多次轻度火烧迹地>多次中度火烧迹地、1次重度火烧迹地>多次重度火烧迹地。近20a内高频度(多次)火烧对植被稳定性比同强度下1次火烧影响大,多次重度、多次中度及1次重度火灾对建群种危害较大,破坏了群落的稳定性,导致了火烧迹地植被的逆行演替。多次中烧和多次轻烧对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结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建议林内计划火烧时频度不宜过高,应兼顾植被结构、组成、林地卫生状况和可燃物载量等,尽力做到两次火烧间隔时间能使原有的森林结构、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不同火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