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新课程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新课程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新课程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新课程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高三复习

备考策略第1页一、课改情况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05年:江苏06年: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07年:陕西、黑龙江、吉林08年:共21省区进入课改07年:第一批课改区开始高考第2页1、教材从统一走向多元化,版本多样化2、从教材观到课程观值得注意是,依据课程观来命题一大特点是考试内容不确定性。所以,不能把处理问题出路放在比较各种版本教材差异上。第3页

3、新课程吸收了史学研究新结果和新观念史观改变:革命史观与多元史观(文明史观,当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新结果:社会生活史引入。第4页4、新课程使历史问题相对集中

必修模块中古代史专题必修模块中古代史专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第5页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实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近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代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多姿多彩世界文学艺术4、新课程使历史问题相对集中

第6页二、—年历史高考趋势08年高考题:平安高考09年-10年高考:平稳过渡以纲为纲,不以本为本。题型结构:选择、材料解析(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选考题四类。各类试题考试目标各有侧重。第7页(一)选择题1.从原来串题形式改为单题形式:面更广,更灵活。2.关注对历史常识、史观考查:08年全国卷一:12.中国古代地名中“阴”、“阳”往往表达了该地与相邻山、水关系。以下都表示“阴”方位是D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第8页08年宁夏卷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D

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快速计算方法是年份减去3除以10余数是天干,年份减去3除以12余数是地支,能够得出答案是D乙酉年。

第9页09年全国卷一: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第10页09年宁夏卷24.图4是甲骨文“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记载。据此,“有年”意思应是(图略)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奠谷神从图片中“年”字组成为“禾”,能够缩小选择范围,从B、D中选择,了解“有年”即“丰收之年”,把“有年”、“大有年”两词结合起来看,“有年”应属于名词而非动词,即可得出正确答案C。第11页10年全国卷一:12、中国古代惯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对应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经过“禅让”代魏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第12页09年宁夏卷: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事件所留下痕迹,是心理状态——一个文字上描写和叙谈。”作者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原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应历C.历史是“心理状态”反应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应历史真实A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第13页10年宁夏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马上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含糊不清C.经过文件统计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统计比研究文件更靠近历史真相第14页3.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

经过材料创设新情景,从新角度加强对主干知识考查

第15页09年宁夏卷31、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产量(吨)3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表一所反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改变主要特征是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第16页10年全国卷一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果断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妥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衡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第17页08年全国卷一20.在1878年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取新事物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摄影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应了日本A.殖产兴业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文化政策第18页10年宁夏卷32.某博物馆收藏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全部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优异分子加入‘为饥饿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队伍。”这一传单出现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第19页总结——对选择题命题思绪思索:(1)何谓主干知识?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制度(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变迁中历史背景等。(2)怎么考?怎样实现对学生能力、过程和方法考查(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是课改目标):为改变选择题易变为考机械记忆水平现象,普通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将死题变为活题,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第20页经过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等,尽可能将问“是什么”变为“为何”,坚持在综合利用中考查学生了解水平。在重视能力、方法和过程考查中,充分注意了与现实“契合”点。第21页08年全国卷二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增加最为快速。这主要是因为A.经济特区设置B.乡镇企业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说明:B项实际上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使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从结果现象推论原因。第22页10年全国卷一: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快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改变决定性原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说明:题目考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和西方关系,以及中日关系改变。中国甲午战败是明治维新结果,留学人数大增是甲午战争影响之一,明治维新成效是决定性原因。选C。第23页10年全国卷一:14.表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1反应了这一时期D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第24页10年宁夏卷:29.罗马法要求: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不然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要求以后成为当代法治主要标准。以下各项中,符合上述要求是A.法庭立案是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唯一依据说明:选B。依法治国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伟大成就,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从“有罪推定”变为“无罪推定”,实际上强调是罗马民主制度现实意义。第25页2、怎么考?

对同一知识点考查:以分封制为例

年广东卷2.“封建社会”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右图所表示柳宗元文章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考查意图:封建(或分封)概念第26页.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考查意图:封建(或分封)内容2、怎么考?对同一知识点考查:以分封制为例

第27页(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提议建文帝削藩。随即,建文帝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终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初A.实施了内阁制

B.设置了军机处C.实施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考查意图:封建(或分封)影响2、怎么考?对同一知识点考查:以分封制为例

第28页考查意图:封建(或分封)影响(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文物、情境,文件资料、历史事件均可纳入对历史概念考查。命题方式已经走向多元化。考查意图:封建(或分封)作用2、怎么考?对同一知识点考查:以分封制为例第29页年全国课标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以下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考查内容:分封对象与影响2、怎么考?对同一知识点考查:以分封制为例第30页启示之一一个分封制,多少出题角度?挖掘完成了吗?一个分封制度,翻来覆去考透露什么信息?此封建非彼封建?学术与流行常识博弈,理性思索与科学求真精神.第31页启示之二新课程命题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命题空间十分辽阔.高考考试选拔性使出题人有时不顾及中学教学能够超越中学教学.第32页(二)学科内综合题1.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2.试题内容:小切口、大跨度布局;老干新枝(老问题中有新思索),另辟蹊径(新材料与新角度)。第33页(二)学科内综合题3.试题能力目标:突出对历史认知能力考查,——学会从不一样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内在联络,培养从不一样视角发觉、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这也是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表达之一。不过要注意,历史题与现实联络太紧,则轻易变成政治题。第34页材料题作为最具历史特色题型,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对学生思维过程评价,较为有效。但也有误区:一些老师认为,材料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信息往返想教材相关内容表述,然后依据书本组织答案。(实为回归教材)当前材料题命题思绪:问题一部分答案只能从材料中分析;材料可能与教材内容相关,但教材内容只能帮助学生了解材料,并不能帮助学生组织答案。第35页10年全国卷一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藐视。福建各地出产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瓷器、湖州丝绵、漳州纱绢、松江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域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特点和影响。(8分)

特点:国内市场区域特征显著;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影响:冲击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第36页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励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丢掉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薛福成《振百工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12分)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国展开以工业为基础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第37页10年全国卷一37题设计思绪(题眼):从经济区域化到世界市场形成,再到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主要现象,也是史学研究一个主要内容。题目包括三条线索:从手工业、商业到工业、商业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从古代经济多中心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形成。从中国角度看,明代贸易领先—近代落后而寻求变革—世界市场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目标是从世界看中国,考查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及发展特点,强调整体史观,这也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第38页近年新课程考试特点A.能力立意下知识观B.注意营造新情景,提出新问题C.考查知识简单和复杂利用D.重视概括\归纳\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E.关注学生阐释表述能力考查F.重视史学独特研究方法G.关注时政热点和地方特色等简单和复杂利用第39页新课程背景下高考需要关注能力立意下知识—知识体系重构。知识体系构建中表达新史学观念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当代化史观历史知识时代性与现实性—历史知识与现实联络。历史学习方法、能力与基本素养第40页三、新课程高考复习策略(一)知识体系构建与知识整合(二)教学观念更新与复习有效性第41页(一)知识体系构建与知识整合1.为何要整合教材,重构体系?

高考要求高三复习之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应该是灵活,应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但目前课程知识体系尚不能使学生知识活化。课程知识体系重在了侧看而忽略了横看。比如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思想文化问题。比如必修与选修。课程知识体系忽略了横看,比如同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联络,选修问题与必修问题之间联络。而这往往表达了历史本质联络,更含有历史发展特点。第42页模块与专题体系优点与不足古代政治文明两经典古代西方政治古代中国政治古代政治文明两经典古代西方政治古代中国政治第43页专题体系优点举例之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模块与专题体系优点与不足第44页专题体系局限举例专题体系下难以处理两个历史问题:必修课梭伦改革与选修课梭伦改革关系希腊政治与希腊哲学思想之间关系模块与专题体系优点与不足第45页A.重视时序性,弘扬通史体系优点2.怎样整合教材,重构体系?

以世界古代史为例

第一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文明起源和特点(二).雅典民主政治确实立(三).雅典民主制黄金时代二.古代希腊人文思想和哲学家(一).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与苏格拉底(二).西方古典哲学代表柏拉图(三).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三.罗马法起源和发展(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二).罗马法发展和完善(三).罗马法历史影响第46页第一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甲午战争之前)(1840—1895)一.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太平天国运动四.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五.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时尚第二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895——1919)一.戊戌变法(选修一)二.辛亥革命三.清末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四.新文化运动A.重视时序性,弘扬通史体系优点以中国近代晚清时期为例

第47页B.重视实效性,防止专题体系重复

以中国近代政治为例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民主进程丰碑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提出三民主义实践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第48页3.重构体系中历史概念把握

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例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处理方案: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分析归纳农业经济基本特点—分析了解第49页3.重构体系中历史概念把握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例土地私有(全部制)男耕女织(生产方式)自给自足(产品分配方式)精耕细作(生产技术)主导经济(经济地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第50页●拥有部分土地(全部权)●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基本上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生产主动性●国家赋役负担者,但过分剥削压榨易致其破产特点评价小农经济3.重构体系中历史概念把握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例3.重构体系中历史概念把握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例第51页4、以必修知识为背景深化对选修内容了解案例:“商鞅变法历史背景”。联络必修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战国时期已是社会进步妨碍,从而了解商鞅采取郡县制和军功爵制否定分封制和宗法制必定性。联络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以铁器牛耕为标志生产力进步推进了生产关系变革,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并采取保护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时尚,而各地经济联络加强又促使商鞅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办法。联络必修三“诸子百家----法家”,了解法家政治主张,认识商鞅“法治”办法思想根源。第52页(二)教学观念更新与复习有效性学术观念更新会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结构。学术观念更新之后会对史实解读有全新视角。学术观念更新会使我们复习更有效地针对高考。第53页从革命史观到多元(文明史观、当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史观演变A历史学术观念更新问题第54页文明史观也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这是研究历史一个理论模式。其基本观点是: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人类本身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包含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部分。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含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含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地域看看,人类文明能够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代中华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第55页近当代史——

文明史观、当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当代化理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当代化使命经济:工业化、全球化

思想文化:科学化

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查历史全球史观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

第56页以文明史观解读必修二

农业文明时期—自然经济为主,相对封闭,中国最为经典。世界联络时断时续。新航路开辟与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联络亲密。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美工业化与城市化,东方殖民化与经济结构改变。社会主动与被动转型。工业文明劳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完善工业文明劳资矛盾—经济危机—自我调整完善世界经济制度与组织—世界市场—信息技术—全球化第57页B、高三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现今高考题不是要不要能力立意,而是怎样进行能力立意问题;备考也不是要不要进行能力培养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反思近几年高考,07年中日关系、08年罗斯福新政、09年改革(统购统销)等题,都是备考复习中作为热点、重点准备,就是猜到题。可是,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即便你知道要考罗斯福新政,你学生能拿高分吗?即便你知道要考改革开放,你在复习中能把“统购统销”内容准备得滴水不漏吗?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能力,这是我们今后备考中需要不停深入研讨主题。高三历史教学中能力主要是指历史思维能力,其主要表达在于利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处理历史问题能力—即解题能力。第58页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历史知识归纳、概括、分析能力(建构知识体系)历史知识比较、对比、批判能力(建构知识体系)历史信息阅读、汲取和利用能力(信息处理)历史观点论证和历史史实分析能力(史论结合)历史问题描述和阐释能力(文字表示)第59页高三教学实效性与问题意识能力培养落实在课堂之上,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与能力生成同时进行。问题质量决定复习效率!B、高三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第60页问题一:阅读教材内容,请同学们回答商鞅变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阅读、归纳知识能力)问题二: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发生了怎样改变?(比较、分析问题能力)问题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汲取处理信息能力)B、高三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问题

以商鞅变法内容为例:第61页据《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去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依据材料归纳秦国推行变法主要内容(5分)奖励耕织(或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施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5分)第62页内容整合、重建体系利用知识、生成能力B、高三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问题

以希腊民主政治为例:第63页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希腊文明起源和特点(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2)希腊文明地理环境

2.早期城邦政治(1)古希腊城邦和公民(2)贵族制确实立及其特点(走向民主准备)

3.雅典民主制度建立

(1)梭伦改革(背景、办法、作用、地位)(2)克利斯提尼改革(背景、办法、作用、地位)(3)伯里克利改革(办法、作用、地位)(4)对雅典民主制评价(意义、局限)内容整合、重建体系第64页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制度建立

(1)梭伦改革(背景、办法、作用、地位)①背景: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许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激化贵族政治面临危机②办法:经济、国家政权机构、按财产划分等级、勉励发展工商业(四点)③作用:动摇……世袭特权,保障……民主权利。④地位:奠定基础(将雅典引上民主政治之路)⑤特点:中庸标准

第65页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制度建立(1)梭伦改革(背景、办法、作用、地位)(2)克利斯提尼改革(背景、办法、作用、地位)①背景:不一样阶层利益政治派别之争少数人权力和民主制度之争②办法:五点③作用:铲除……,扩大……。④地位:雅典民主体制最终确立(确立)第66页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制度建立

(1)梭伦改革(背景、办法、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