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知道炎黄、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知道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
3、知道老子和孔子,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知道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局面,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到统一,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史实。
7、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和演变。
8、知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了解其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9、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了解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及科举制的完善。
10、知道唐诗、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1、知道《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城市的生活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12、知道元朝的统一,了解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四大发明”。
13、知道明太祖和“康乾盛世”,了解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文字狱。
二、中国近代史部分
1、知道鸦片战争的史实,了解《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2、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3、知道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述“自强”和“求富”的作用。
4、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中国战败的原因。
5、知道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认识变法图强的历史意义。
6、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认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知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8、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9、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0、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知道其意义。
1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2、知道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记住侵华日军在中国制造的典型罪行;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3、知道重庆谈判的基本史实,认识其政治意义。
14、知道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和战略反攻的基本史实,认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5、知道新中国的成立,记住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意义。
16、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17、知道“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危害。
三、世界古代史部分
1、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历史线索和基本特点。
2、知道大化改新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一、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1、明确考试要求:首先需要了解中考历史的考试大纲和要求,掌握不同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和考察方式。
2、制定复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历史知识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精简复习资料:选择一本较为详细的历史参考书,结合教材和复习资料进行复习,其他资料可以适当参考。
4、制定复习策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如理解记忆、关键词记忆、做题练习等。
5、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历史是一个连贯的学科,不同时间段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在复习时需要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中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古代史: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2、近代史:中国近代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时期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现代史:中国现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香港回归等。
4、世界史:世界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二战等。
三、中考历史关键词汇
1、封建社会:指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制度,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模式。
2、鸦片战争:指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辛亥革命:指1911年发生的一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改革开放:指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5、二战:指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期间的世界大战,涉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多个地区。
四、中考历史题型解析
1、选择题:考察历史知识点的细节掌握程度,需要准确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填空题:考察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需要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信息。
3、判断题:考察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需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4、简答题:考察历史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回答和分析。
5、材料分析题:考察历史知识点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结合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五、中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1、注意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知识点上花费过多时间,影响整体的复习进度。
2、注重细节:历史知识点细节往往也是考察的重点,需要注意准确理解和记忆。
3、多做题练习:通过做题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提高。
4、多看图示和材料:历史图表和材料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
5、注重思路和方法:历史考试不仅考察知识点掌握程度,还考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和提高。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初中三年全部历史知识点大全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初中三年全部历史知识点大全
一、古代史部分
1、知道炎黄、尧舜禹传说,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奴隶制王朝的历史。
3、知道商朝迁都殷的原因,了解甲骨文的意义,知道商朝的情况。
4、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成就是根本原因,了解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
5、知道秦的统一,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了解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修筑长城的意义。
6、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7、知道刘邦建立汉朝,活动在我的中华土地上,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和盐铁专政。
8、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初步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9、知道两晋和南北朝的政权名称和民族融合。
10、知道隋朝建立581年、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以及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作用。
11、知道唐朝建立的618年,了解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武则天和“贞观遗风”,初步了解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12、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发展,了解元昊建立西夏和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以及女真族建立金和北宋灭亡。初步知道南宋的抗金斗争。
13、了解元朝的统一,认识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活动。
14、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太祖朱元璋的主要活动和明朝的统治。
15、了解郑和下西洋以及戚继光抗倭等知识,知道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16、初步了解明清“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二、近代史部分
17、知道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暴行,了解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的清朝官员的姓名。
171、知道《南京条约》以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1711、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17111、知道洋务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的出现。
17111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史实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711111、了解公车上书,知道“百日维新”中的主要史实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17111111、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17111111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171111111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171111111111、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1711111111111、简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7111111111111、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一、地理基本概念
1、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方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等信息。
2、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某个特定区域的各种自然、人文、经济等因素的综合环境。
3、地理特征:是指一个地方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的特点和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人口、城市等方面。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
1、经纬网:是指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位置的一种方法。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指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自转是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绕太阳轨道旋转。
3、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其值为23.5度。
4、时区:是指根据经度将地球表面划分成多个时区的一种时间制度。
三、气候和天气
1、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如晴天、雨天、风力、温度等。
3、锋面:是指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天气系统,锋面附近常常伴随暴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4、气压系统:是指大气中气压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压力差,会引起气流的运动和天气的变化。
四、世界地理
1、大洲和大洋: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大洲,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大洋。
2、国家概况:包括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3、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遗址、自然保护区等。
五、中国地理
1、行政区域:包括省、市、县、乡等行政区域,以及特别行政区和自治区的相关情况。
2、地形地貌: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地貌类型,以及河流、湖泊等水文特征。
3、气候和自然灾害:包括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以及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
4、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古迹、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等,以及民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的一部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一、文章类型及思路
本文为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应试能力。文章结构如下:
1、声现象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声音的特性1.3噪声的防止
2、光现象2.1光的传播2.2光的反射2.3光的折射2.4透镜成像
3、热现象3.1温度与温度计3.2物态变化3.3热机原理
4、力和运动4.1力的概念与性质4.2运动与静止4.3二力平衡与惯性
5、电路与电流5.1电路的基本组成5.2电流的概念与性质5.3电路故障分析
6、欧姆定律6.1电阻的概念与性质6.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7、电功率7.1电功与电功率7.2焦耳定律及其应用7.3生活用电常识
8、电磁现象8.1磁场的概念与性质8.2电动机原理8.3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9、重要知识点归纳与总结9.1知识点梳理与归纳9.2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二、逐步展开
1、声现象
声现象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必考内容。本部分将重点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止等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速与介质温度、性质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1.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幅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物体本身性质决定。
1.3噪声的防止噪声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止。噪声的防止可以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器官三个方面进行。
2、光现象
光现象是光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内容。
2.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2.2光的反射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随之增大。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常见的反射类型。
2.3光的折射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光反射相似,但折射角不一定等于入射角。凸透镜、凹透镜是常见的透镜类型,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
2.4透镜成像透镜成像规律是透镜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凹透镜成缩小、正立、虚像。透镜成像在光学作图和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中考政治历史复习资料中考政治历史复习资料:关键知识点解析与梳理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初三学生们都在积极备战,希望能够在这场人生转折点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政治和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份中考政治历史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巩固关键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一、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制度: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无产阶级专政等。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民族团结:了解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
5、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等方面。
二、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1、古代史:了解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基本脉络,掌握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商鞅变法、秦统一六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等。
2、近代史:掌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3、现代史: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4、世界史:掌握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文明和事件,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等;了解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5、世界格局: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如全球化、多极化等。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切勿将各个知识点割裂开来。此外,适当做题也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这份中考政治历史复习资料能为同学们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祝愿大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一、确定文章类型
本文属于复习资料类型,旨在为广大中考考生提供全面的地理复习资料,涵盖了中考地理考试的各个知识点。
二、关键词收集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知识点、地图、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动物、人口、城市、经济、文化
三、围绕主题展开情节
1、地理基础知识
2、地图与气候
3、地貌与水文
4、植被与动物
5、人口与城市
6、经济与文化
四、适当使用修辞手法
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
五、注意文章结构
开头要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中间部分要按照主题逐一展开,注重逻辑顺序。结尾要简洁有力,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要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篇幅分配,让文章更加有条理。
六、文章内容详细
1、地理基础知识
地球的形状、经纬度、方向、高度等基本概念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2、地图与气候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关系。气候是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地貌与水文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是需要掌握的重点。水文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特征,不同地区的水文特征也有所不同。
4、植被与动物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生态意义是重点。动物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5、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社会学和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等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城市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6、经济与文化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了解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习俗、信仰和艺术等,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也是需要了解的。
七、结尾简洁有力
总之,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需要涵盖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中考地理考试。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2、词类活用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其真无马邪(无马:没有好马)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5)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亲戚:父母兄弟和亲朋好友)
(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愚:笨)
(8)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破衣烂衫)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震慑)
3、一词多义
(1)自董卓已来(已经)
(2)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3)以顺为正者(把…当作)
(4)以天下之所顺(用、拿)
4、重点词语解释
(1)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3)日初出大如车盖(早晨)
(4)及其日中如探汤(天气)
(5)问女何所忆(思念)
(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往返)
(9)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孩子)
二、文言虚词
1、之
(1)辍耕之垄上(到,去)
(2)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3)二世杀之(代词,指扶苏)
(4)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
2、其
(1)其父曰(他的)
(2)其如土石何(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3、于
(1)皆朝于齐(到)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4、孰与:与…相比,谁…?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和)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式“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起到提宾的作用,“何”是“陋”的定语。)该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关键词解读与深度剖析
在中考的备考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通过深度剖析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的关键词,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复习的重点和策略,为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奠定基础。
一、关键词:时间线索
时间线索是历史复习中的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因此,建立清晰的时间线索至关重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以时间为主线,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内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关键词:知识点串联
在把握时间线索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关注各个时期的具体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历史考试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解题的关键。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个小主题,以便在考试时能够迅速定位知识点,提高答题效率。
三、关键词:史实理解与运用
初中历史考试不仅考查基本的历史知识,还重视学生对史实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尤其要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关键词:阅读理解与解题技巧
历史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和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同时,还要掌握解题技巧,了解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答题准确率。
五、关键词:课堂复习与课外拓展
课堂复习是复习阶段的主要途径,同学们要把握好每一节复习课,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做好课堂笔记,解决自己的知识盲点。同时,课外拓展也是提高历史成绩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六、关键词:模拟测试与反思提高
模拟测试是检验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同学们可以通过模拟测试,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在模拟测试后,还要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总之,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需要把握时间线索、知识点串联、史实理解与运用、阅读理解与解题技巧、课堂复习与课外拓展、模拟测试与反思提高等关键词。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相信自己,迎接挑战,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计划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计划
一、确定文章类型
本文为指导性文章,旨在为准备参加初中历史中考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楼宇广告策划公司创业
- 五百强企业卓越领导力训练
- 沈阳建筑大学《音乐艺术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写意山水画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何氏医学院《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广东省普宁第二中学高三生物试题全国三卷模拟卷2含解析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生物试题考试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第12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A)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朔州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下我国南方地区冰雪场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探讨DeepSeek对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 2025年公共管理复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过氧化工艺证考试题及答案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二-国开-参考资料
- (AE ADVANCED ENERGY) Sparc-le V 100KHz电源使用说明书和手册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参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肺癌健康教育课件
- 2023医院全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详细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