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化合物Organiccompounds
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化合物的涵义和特性1.2.3.目录Content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4.5.6.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7.8.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常见的有机物
糖、醋、酒精、食用油、塑料、橡胶、纤维、油漆、洗涤剂、动植物的有机体等等。橡胶纤维塑料蛋白质常见有机物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生活、生产中衣:丝绸、棉、尼龙食:酒精、醋酸、蔗糖药品:阿司匹林、青霉素用品:塑料、橡胶环境中:甲醛、二恶英工业中:汽油、乙醚农业中:尿素、敌敌畏有机化合物的涵义和特性ThemeaningandcharacteristicsoforganiccompoundsPart1有机化合物的涵义和特性Part
1定义: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看作无机物。1有机化合物物质无机化合物单质无机物(简称有机物)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主要元素其他元素有机化合物的涵义和特性Part
12有机化合物的特征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多数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耐热性多数不耐热,固体熔点低,一般在400℃以下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多数不可燃烧导电性多数为非电解质,难电离,不导电多数是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反应特点一般复杂、副反应多,速率较慢,方程式用箭号表示一般简单,副反应少,速率较快,方程式用等号表示有机化合物的来源SourcesoforganiccompoundsPart2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石油天然气煤有机化合物来源天然物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硫
0.06%~0.8%氮
0.02%~1.7%氧
0.08%~1.82%主要元素
碳83%~87%氢11%~14%石油氯、碘、砷、磷、钾、钠、铁、钒、镍等其余元素
微量元素
石油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的混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类部分:烃的含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途径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碳82%~93%氧1.3%~10%氢3.6%~5%
氮1%~2%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为以上4种元素,还有硫、磷、硅、铝、钙、铁等元素组成煤的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干馏产品主要成分用途出炉煤气焦炉气(管道煤气)CO,H2,甲烷,乙烯气体燃料、化工燃料、化工原料粗氨水氨,铵盐化肥、炸药、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材料粗苯苯,甲苯,二甲苯煤焦油苯,甲苯,二甲苯酚类,萘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材料沥青筑路材料、制碳素电极焦炭碳冶金、合成氨造气、电石、燃料煤干馏(coalcarbonization):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或半焦)的等产物的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来源Part
2石油八个基础原料十四种基本有机原料甲醇甲醛乙烯
丙烯
丁二烯苯
甲苯
二甲苯乙炔萘乙醇环氧氯丙烷乙酸环氧乙烷乙醛甘油异丙醇丁醇苯酐辛醇苯酚丙酮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BasicconceptsinOrganicChemistryPart3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Part
3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它们的分子式相同而构造式不同,因而性质各异的不同化合物,彼此互称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沸点78.2℃,溶于水,与Na反应放出H2
乙醇
甲醚沸点-25℃,不溶于水,与Na不反应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Part
32同分异构体的形式有机化合物的异构体包括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碳链异构
由于碳链的构造不同而产生的构造异构称为碳链异构。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CH2=CHCH2CH3
1-丁烯
异丁烯
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Part
3位置异构
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
CH2=CHCH2CH3CH3CH=CHCH31-丁烯2-丁烯官能团异构由于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丁醛
丁酮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Part
3顺反异构
属于立体异构。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而双键碳上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是处在同一平面的,当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产生顺反异构体。2–丁烯顺反异构体的模型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Part
3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构造式(结构式)既能代表分子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还能表达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合方式,决定着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简式是介于构造式和分子式之间的一种式子,既能表达出分子内原子的排列情况,又很容易看出原子的个数。构造简式是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表达式。甲烷的球棍模型甲烷的比例乙烷的球棍模型乙烷的比例模型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Part
3化合物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乙醇甲醚分子式CH4C2H6C2H4C2H2C2H6OC2H6O构造式构造简式CH4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构造式和构造简式有机化合物的分类ClassificationoforganiccompoundsPart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Part
4在有机化合物中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换成不同的官能团,即得烃的洐生物。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芳香烃
含氧衍生物醇酚醚
不饱和烃
烯烃
炔烃醛酮醌
链烃环烃脂环烃杂环化合物
含卤衍生物
卤代烃
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衍生物
硝基化合物
胺等饱和烃
烷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Part
4开链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1按碳链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丁烷丁烯正丙基溴正丙醇有机化合物的分类Part
4脂环族化合物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1-甲基环戊二烯芳香族化合物苯
甲苯
苯乙烯
萘
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Part
4杂环族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但是这种环是由碳原子和其他原子如氧、硫、氮等共同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Part
4官能团: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特别能起化学反应的一些原子和原子团,官能团可以决定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按官能团分类
重要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类别有机化合物的命名NomenclatureoforganiccompoundsPart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庞大,结构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不但要反映分子中的元素组成和所含元素的原子数,而且要反映分子的化学结构。目前最完整和统一的系统命名法,是采用国际通用IUPAC(InternationalUnionofPureandAppliedChemistry),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制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再结合我国汉字的特点,由中国化学会修订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饱和烃,即烷烃的命名方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直链烷烃冠以“某烷”。含有10个或10个以下碳原子的,用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1烷烃的命名CH3(CH2)18CH3二十烷错误正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支链烷烃①选主链(母体)。选择含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支链为取代基。②编号。将主链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1、2、3……)编号,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支链烷烃③命名。取代基先小后大(次序规则),按照一定的书写规则。2,5-二
甲基–3-乙基己烷取代基位次
取代基个数
母体名称取代基名称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单环烷烃的命名与烷烃相似,只是在相应烷烃前面加上一个“环”字。
2单环烷烃的命名环丙烷
环丁烷1,2-二甲基环戊烷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另外,构造比较简单的烷烃常用习惯命名法。直链烷烃冠以“正某烷”;支链烷烃冠以“异”和“新”来区别:在链端第2位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甲基时,称为“异某烷”;在链端第2位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甲基时,称为“新某烷”。
正已烷
异丁烷CH3CH2CH2CH2CH2CH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3–甲基–4–乙基己烷3-环已基戊烷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芳香烃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简称,又称芳烃。芳环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得到芳烃其衍生物。一元烷基苯3芳烃的命名
苯环无异构,命名以苯为母体,称为“某基苯”。
烷基取代基的C≧3时,有构造异构。
甲(基)苯
乙苯异丙苯
正丙苯
异丁苯
叔丁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二元烷基苯
因在环上相对位置的不同,产生可有三种异构体,用邻(o-)、间(m-)、对(p-)或阿拉伯数字表示。邻二甲苯o-二甲苯1,2-二甲苯间二甲苯m-二甲苯1,3-二甲苯对二甲苯p-二甲苯1,4-二甲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三元烷基取代三个烷基的相对位置除可用数字表示外,还可用“连、均、偏”来表示。1,2,3-三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
连三甲苯
均三甲苯
偏三甲苯不饱和烃基苯和复杂烷基苯一般将苯当作取代基来命名。苯乙烯2-甲基-3-苯基戊烷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萘分子萘分子中的编号如下:萘环上α-位的电子云反可见,萘的一元取代物有两种异构体,分别用前缀1-和2-或α-和β-加以区别。例如:1-甲基萘α-甲基萘2-萘磺酸β-萘磺酸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4芳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以苯环为母体:环上有-X,-NO2,-R等基团,称“某基苯”。
苯胺苯磺酸苯酚苯甲醛苯甲酸以苯环为取代基:-COOH,-SO3H,-NH2,-OH,-CHO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
分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时,按照表,选择处于前面的官能团作为母体,将与母体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编号为1;其它官能团作为取代基。
类别官能团类别官能团羧酸-COOH酚-OH磺酸-SO3H硫醇-SH羧酸酯-COOR胺-NH2酰氯-COCl炔烃-C≡C-酰胺-CONH2烯烃>C=C<腈-CN醚-OR醛-CHO烷烃-R酮-COR卤代烃-X醇-OH硝基化合物-NO2主要官能团的优先次序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art
52-硝基氯苯2-羟基苯甲酸4-氨基苯磺酸2,4,6-三硝基甲苯
间硝基氯苯
邻羟基苯甲酸
对氨基苯磺酸
(TNT)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hysicalpropertiesoforganiccompoundsPart6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氢键静电力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色散力:瞬时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色散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化率和分子的接触表面的大小有关。静电力:极性分子偶极矩间的相互作用力氢键:与F、O、N等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可以与另一个F、O、N等原子的非共用电子对产生静电的吸引作用而形成氢键。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2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影响:分子如果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体,则沸点明显升高。极性越大,沸点越高;氯乙烷(12.3℃),正丁烷(-0.5℃)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越大沸点越高;正丁烷(-0.5℃),正戊烷(36.1℃)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量也相近,则分子间接触面积越大沸点越高;正戊烷(36.1℃),异戊烷(27.9℃),新戊烷(9.5℃)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分子的沸点往往比相对应异构体的沸点低。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
有机化合物沸点变化规律:一般来讲,不同类型有机物沸点高低顺序为:酰胺>羧酸(双分子締合的二聚体)~硝基化合物>近分子量的醇>近分子量的醛酮~同碳数的酯>近分子量炔>同碳数烯>同碳数烷烃相同类型有机物沸点高低规律:同系物沸点随分子量增大而升高同碳异构体中:直链>支链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3有机化合物的熔点熔点:常压下固体变为液体时的温度。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低于离子型化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熔点的影响:氢键分子的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4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溶剂的分类:非极性溶剂:烃类,芳烃类,醚类,卤代烃等极性溶剂极性质子溶剂:水,醇,胺,酸极性非质子溶剂:丙酮,乙腈,DMSO,DMF溶剂相似相溶-----普遍的经验规律判断溶剂极性:ε>15,极性溶剂;
ε<15,非极性溶剂溶解的过程:离子型化合物形成水合离子非离子化合物相似相溶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Part
65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单位体积物质与同体积的水在一定温度时的质量比例。影响相对密度的因素: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目和原子种类,以及分子间作用力。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TypicalreactionsoforganiccompoundsPart7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烃类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烷烃和环烷烃的卤代反应卤代反应:烷烃或环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烃的反应。1取代反应工业上利用此反应制备作为溶剂使用的氯代烷。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α-氢上的取代反应
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碳,α-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α-氢原子。在紫外光照射或高温下,烯烃或苯环侧链上的-H原子易被氯或溴取代。烯丙基氯氯化苄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芳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芳香性,即易进行取代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如-Cl、-Br)、硝基(-NO2)、磺酸基(-SO3H)、烷基(-R)、酰基()取代,分别发生卤代、硝化、转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卤苯、硝基苯、苯磺酸、烷基苯、芳酮。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用于制备以上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卤代烃分子中的卤原子易被羟基(-OH)、烷氧基(-RO)、氨基(-NH2)、硝酸酯基(-ONO2)等取代,相应地转化为醇、醚、胺、硝酸酯等化合物。苯甲醇(苄醇)乙二胺甲乙醚用于合成以上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鉴别:卤烷反应活性次序: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室温,很快室温,慢加热R-相同,X-不同:RI>RBr>RCl黄色沉淀淡黄色沉淀白色沉淀根据生成AgX沉淀的速率和颜色鉴别卤代烃。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酯化反应
醇与无机含氧酸、羧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甘油三硝酸酯(硝化甘油)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键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催化加氢2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与卤素加成无色红棕色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与卤化氢加成乙炔与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烯,是工业上生产氯乙烯的方法之一。
不对称烯烃或炔烃与极性试剂(如HX)进行加成时,试剂中带正电的部分(如H+)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带负电部分(X-)则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100%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水合反应乙烯直接水合,工业上主要用于制备乙醇。乙炔水合得到乙醛,其它炔烃都得到相应的酮。丙酮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烯烃与烷烃的烷基化反应
烯烃与烷烃的加成反应,如用异丁烯与异丁烷加成得到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用于生产烷基化油,以提高汽油质量。AlCl3
异丁烷
异丁烯
异辛烷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有机化合物加氧去氢或被氧化剂所氧化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燃烧反应3氧化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催化氧化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物被空气氧化的反应。乙醛CH3CH2OH+O2CH3CHO+H2OCu环氧乙烷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KMnO4/H2SO4)、重铬酸钠或钾(Na2Cr2O7/H2SO4)等氧化剂,可将烯烃、炔烃、醇、醛等化合物。乙醇乙醛乙酸CH2=CH2+KMnO4+H2SO4CO2↑+K2SO4+MnSO4+H2OCH3CH2OH
CH3COOHKMnO4H2SO4KMnO4H2SO4CH3CHO丙醇丙醛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
醛易被氧化,弱的氧化剂如托伦(Tollens)试剂【[Ag(NH3)2]+溶液】和斐林(Fehling)试剂(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碱溶液),可将醛氧化成羧酸,但不能氧化酮。用于鉴别醛和酮。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CH3CHO+2Cu2+(络离子)+NaOHCH3COONa+Cu2O+3H2O砖红色催化脱氢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催化加氢的选择性不强,分子中同时存在的不饱和键,如双键、叁键、-CHO、-NO2、-CN、-COOR等官能团也同时会被还原。催化加氢4还原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Part
7还原剂还原
硝基苯在锌、铁、锡等金属与强无机酸组成还原剂作用下,生成苯胺。
醛、酮用金属氢化物氢化铝锂(LiAlH4)、硼氢化钠(NaBH4)还原时,羰基被还原为醇羟基,双键、叁键不受影响。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ImportantorganiccompoundsandtheirapplicationsPart8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构中心四个氢原子在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所有键角∠H-C-H都是109.5º四个C-H键长都为0.110nm1甲烷0.110nm比例模型球棒模型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
1mol的烷烃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烷烃的燃烧热。烷烃的燃烧热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用途:燃料;测定烷烃中的碳和氢的含量。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
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之一。据统计,现在工业、交通排入大气一氧化碳的70%、烃污染物的55%以上是内燃机排放的。
用途:炭黑可以作黑色的颜料,也可作为橡胶的填料,具有补强作用。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甲烷的卤代反应较难停留。沸点(b.p.)-24℃40℃61℃77℃
产物是各种氯代甲烷的混合物,利用沸点的不同,采用精馏的方法将其分开。通过控制原料比等,可得某一种氯代烷产物。作为化工原料,甲烷大量用于合成氨、尿素和炭黑,还可用于生产甲醇、氢气、乙炔、乙烯、甲醛等。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甲烷可形成笼状的水合物(mCH4·nH2O),外观形状似冰的白色晶体。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可燃冰的结构和外观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2乙炔乙炔分子中碳碳叁键与C-H键的夹角是180°;即乙炔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处在一条直线上。180°
图
乙炔直线型结构乙炔,俗称风煤和电石气。室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芳香气味、极易燃的气体,但工业用乙炔由于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一股大蒜的气味。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炔的工业制法:以碳化钙(俗名:电石)为原料
高温电炉中加热生石灰和焦炭到2500~3000℃,反应生成碳化钙,电石与水反应即得乙炔。以天然气为原料
CH4在约1500℃进行短时间裂解生成乙炔。
此法原料便宜,特别是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方更经济,但得到的乙炔纯度较低。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炔化学性质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乙炔银白色乙炔亚铜棕红色常用来分析、鉴别乙炔和RC≡C-H。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炔是有机化学工业的一个基础原料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3乙醇俗名酒精。我国古代用粮食发酵酿酒,发酵是制备乙醇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消耗大量粮食。现以乙烯为原料,用水合法制乙醇。间接水合:直接水合:
乙醇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沸点78.5℃,能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由于乙醇和水形成恒沸混合物。恒沸物不能用蒸馏方法分离其中的各组份,所以工业乙醇中总含有4.4%的水。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实验室:先将工业乙醇与生石灰共热,得99.5%乙醇,再用镁除去微量水分,得99.95%的无水乙醇。2C2H5OH+Mg(C2H5O)2Mg+H2(C2H5O)2Mg+H2O2C2H5OH+MgO工业:先加苯于工业乙醇中,再进行蒸馏。蒸出来的是含苯74.1%、乙醇18.5%、水7.4%三元恒沸物,其沸点为64.25℃;再蒸馏含苯64.8%、乙醇32.4%的二元恒沸物,其沸点为68.25℃;蒸出来的则是无水乙醇。该法操作麻烦、酒精损耗大,副产物石灰渣难于处理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
乙醇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金属反应,还能发生酯化、取代、脱水、氧化等反应。2C2H5OH+2Na2C2H5ONa+H2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醇的用途: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它可以合成百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由于乙醇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临床上使用70%或75%的水溶液作外用消毒剂。
十个碳原子以下的醇还能和橙色的硝酸铈铵生成酒红色的络合物。在有机分析上可以用来鉴定醇。利用此反应原理制成的仪器可检验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非常灵敏。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4乙烯烯烃的通式是CnH2n,官能团是碳碳双键C=C。乙烯(CH2=CH2)是最简单的烯烃。乙烯的制法工业上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得到乙烯。实验室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乙醇分解制得。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烯的结构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是平面三角形结构,键角接近120°。C=C键:1σ键+1π
键乙烷EC-C=347.3(kJ·mol-1)乙烯EC=C=610.9(kJ·mol-1)故Eπ=263.6(KJ·mol-1)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烯的性质常温常压下,乙烯就无色略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乙烯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很多试剂作用。碳碳双键中的π键容易断裂,易进行氧化、加成等反应。工业上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得到乙烯。实验室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乙醇分解制得。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乙烯的用途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以乙烯生产为核心带动了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是用途最广泛的基本有机原料。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下面是乙烯系列衍生产品: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
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另外,乙烯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还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重要有机化合物及用途Part
85苯苯是最简单的芳烃。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密度(15℃)0.885g.cm-3,沸点80.10℃,熔点5.5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权合同样本:版权许可协议7篇
-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 三 认识图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起重操作作业安全技术培训
- 10 竹节人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海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1 My classroom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二 冰淇淋和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信息窗2 圆柱的表面积第1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2 与山为邻(第一课时)垂直的生计 教学设计
- 2024数智化绿色低碳评价管理体系
- 2024 年煤矿防突考试题库附答案
- 1.2石油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 舞台设备租赁合同样本
- 大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带答案】
- 养老机构老年人保护性约束服务规范 编制说明
- 2024年四川内江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保洁员巡查签到表
- 《蜀相》76816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隧道工程毕业设计
- MOOC 英语写作-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