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我从事文学批评以来,基本写的是小说批评。现在就谈点对小说欣赏的看法。②欣赏小说有三个层次,即欣赏故事的层次、欣赏思想的层次、欣赏语言的层次。欣赏故事的层次,是最低的层次。故事情节的欣赏者,完全不必受过学校式的教育,只要有正常的情智即可。中国古代的评书和戏曲,欣赏者往往是文盲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们只被故事的惊险、离奇所吸引,其兴趣始于故事,也止于故事。欣赏思想的层次,高于欣赏故事的层次。这个层次的欣赏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或之后,还要品味一番故事情节的思想内涵,寻思一下故事情节表达了怎样的价值观念。而最高的层次,是对语言的欣赏。欣赏者咀嚼着作品一字一句的表达,品味着作品遣词造句的方式,寻思着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段。他们欣赏着、研究着作品的语言,依据语言来评价作品。③这样说,似乎又在强调故事、思想、语言是可以分离的。但当然不是。实际上,小说的思想、情感、心理、风景等问题,都可归结为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的好或坏,都可归结为语言的好或坏。一个最高层次的欣赏者,始终不离语言而欣赏作品的方方面面。④一定有人会从思想的角度质疑。如果一部小说语言很寻常,但却有着独特、深刻的思想,那这样的作品也不能算好吗?就算这样的小说确有可能,但这种有思想而无语言的作品,只能算是有缺陷的好作品,离杰作,离完美,还差得远。⑤小说语言的美,也是千姿百态的,欣赏小说是不能忽视语言的,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小说鉴赏,都应该成为语言鉴赏,而是说,哪怕鉴赏者只字未提语言,对语言的感受也已融化在他的评说中。当鉴赏者赞美或贬斥一部作品的思想时,实际上也就是在赞美或贬斥作品的语言。当鉴赏者肯定或否定作家的观察和体验时,实际上也就是在肯定或否定作家表达观察和体验的语言。我们不能说,一个作家用很差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很好,把风景描绘得很好。因此,当我们说一部作品人物刻画得好,或者风景描绘得好时,就是在说刻画人物或者描绘风景的语言运用得好。⑥而依据某种哲学的、政治学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去套作品,作品的语言是被完全无视的。因为语言是不能被这些框架套住的。再精密的渔网,也只能网住大大小小的鱼虾,却不能网住鱼虾赖以生存的水;再精妙的理论,也只能套住作品里的思想、观点,却不能套住传达这些思想、观点的语言。假如他手持某种理论框架去套作品,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价值趋同与价值错乱。当一种理论框架只能套住某种思想、观点时,所有似乎是表达了这种思想、观点的作品,具有价值上的趋同。实际上,这些作品在文学性上是各各不同的。有的语言很粗糙、文学性极差的作品,可能得到更高的评价,而语言精美、更富有文学性的作品,获得的评价却更低。这就是价值上的错乱。当鉴赏者依据某种外在于作品的理论去套作品时,他的兴趣并不在作品而在那理论本身。作品中的细节、情节、故事,他信手拈来,用作解说那理论的材料。在专家看来,这样的解说,难免牵强附会。这样的文学鉴赏,哪怕通篇都在称颂作品,也极其粗暴。⑦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但是,文学创作者和文学鉴赏者,却必须具有同样的基本素质,这就是对语言的敏感。一个作家最值得称道的贡献,是语言上的贡献。诗人哲学家尼采终生自傲的东西之一,是自己用德语进行思想表达时所表现出的诗意、诗性。“自从有了我和海涅,德语才成为一门语言。”这是尼采的自我评价。如果说尼采这是在自我“吹嘘”,那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也这样“吹嘘”过普希金:在普希金之前,俄语是粗鄙的、混乱的、虚浮的……是普希金让俄语变得雅洁、清晰、朴实,变得适合于表达各种细腻的情感和微妙的思想。人们常说,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这首先是因为,普希金把俄语变成了一门适合于文学表达的语言。⑧伟大的文学作品、伟大的文学家,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通常的估价。(选自王彬彬《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于小说或戏曲故事情节的欣赏者,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这类阅读的层次最低。B.欣赏语言就是通过品味作品字句和修辞方式等,品读其思想、情感、风景等内容。C.所谓价值错乱指的是,用某种理论框架去套作品,对作品的语言进行粗暴的评价。D.虽然工作方式不同,但对语言的感受力是文学创作者和鉴赏者都不可缺少的素质。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欣赏语言是欣赏小说的最高层次,然后从鉴赏和创作两个角度展开论证。B.第④段通过自问自答,否定了重思想轻语言的观点,再次强调小说语言的重要性。C.第⑥段以渔网类比理论框架,以水类比作品的思想,论证了用理论套作品的危害性。D.文章最后引用尼采和高尔基的话,证明了伟大作家和作品对本民族语言的重要贡献。3.结合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属于“价值趋同”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从不同角度演绎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B.读者用“后现代理论”评价王小波的小说集《青铜时代》,认为每篇小说具有等值性。C.近年来,网络类型文学发展迅猛,一部分语言粗糙的作品受到过高的评价,名不符实。D.有论者认为《红楼梦》善于塑造“圆形人物”,体现了立体多元、贴近生活的真实形象。4.文中提到,“小说的思想、情感、心理、风景等问题,都可归结为语言问题”,请从语言角度鉴赏下面的语段。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刘姥姥的跟前。(选自《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材料二: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三国”的学术性研究,更重其实用性研究。与中国的实用性研究多为政治服务不同,日本的三国实用性研究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鲜明的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消化上,不仅仅是大搞“人海战术”,更多时候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后天优势。日本人对质量有着无止尽的追求,特别善于“吐故纳新”,以《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为例,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B.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C.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也有所不同。B.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D.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7.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狂人”特点的是(

)A.《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B.《雷雨》中的繁漪C.《窦娥冤》中的窦娥D.《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8.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

9.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②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作“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⑥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⑦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⑨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⑩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⑪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⑫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⑬我想念家乡的雪。(汪曾祺《咸菜茨菰汤》)乙①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②在我的故乡北极村——那个夏至时能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又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地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③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的发达,数九寒冬也能吃到来自南国的蔬菜。④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它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分,吃起来味道仍是鲜美的。所以盐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⑤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较其它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认为它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民间流传着吃盐长力气的说法,那些靠力气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现代膳食的讲究与北方人对盐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北方人对盐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品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上角,总会有几碟颜色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⑥在过去的岁月中,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⑦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迟子建《北方的盐》)10.分析乙文作者将咸菜比作“正宫娘娘”的作用。

11.比较“雪”这一意象在两篇文章中作用的异同。

12.两位作家的语言各有特点,请结合两篇文章中画线部分的语句加以赏析。

13.若赏析散文意脉的流畅自如,举以上哪一篇为例更加典型?简要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既入太学,有文誉。宝祜中,丁大全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等,削其籍,拘管他州。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达时务。德祐元年二月,似道丧师芜湖,宜中以为似道已死,上疏乞正其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以示不党于似道。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王蝓请以一丞相建间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己请行。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太皇太后不可。宜中痛哭请之,太皇太后乃命装俟升车,给百官路费银。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曰:“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邪?”脱簪珥掷之地遂闭阁群臣求内引皆不纳。盖宜中实以明日迁,仓卒奏陈失审耳。宜中初与大元丞相伯颜期会军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颜将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注】,后没于暹。(节选自《宋史·陈宜中传》)材料二:公讳宜中,字与权,谥文靖。自幼颖异,秉性激烈。登景定壬戌进士,授户部郎中,累迁太常少卿,摄礼部侍郎。时闽缺帅,拜显文阁侍命,督诸路军马。阅岁,除刑部尚书,转升签书枢密院、左丞相。公鞠躬尽瘁,历相四朝,勋业灿然。祥兴癸未,上命至占城、暹罗国乞师,归崖山之界,闻宋亡,竟溺而死,浮尸海上。里人成以为异,遂收殡葬。(节选自《陈氏宗谱·宜中公像赞》)【注】暹(xiān):即暹罗,泰国的旧称。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句读相应位置的字母。脱A簪B珥C掷D之E地F遂G闭H阁I群J臣K求L内M引N皆O不P纳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削其籍”中“籍”的意义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不同,与“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相同。B.“宜中以为似道已死”中的“以为”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以为”意义和用法相同。C.“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中的“如”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中的“如”含义不同。D.“竟溺而死”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惑而不从师”中的“而”都不一样。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宜中等六人因上书攻击皇帝宠臣丁大全,被打击报复,六人均被削籍,拘管在其他州府。士大夫们一致盛赞他们,称他们为“六君子”。B.贾似道曾经很看重陈宜中,贾似道入朝为相后,就曾为陈宜中求情。当贾似道丧师芜湖后,陈宜中却上书皇帝要求纠正贾似道的误国之错。C.王爚请求派一位丞相在吴门设立都帅府,用以统率诸将,否则就请求让自己前往。陈宜中深感惭愧,于是向朝廷上书然后亲自赴边督战。D.陈宜中入宫请求迁都,一番痛哭之后才获得太皇太后同意,但是两个人约定出发日期时却出现了误会,只因陈宜中仓促间表达不周密。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18.关于陈宜中的最终结局,《宋史》“遂不反”“没于暹”和《陈氏族谱》“闻宋亡,竟溺而死”的记载不同,结合其生平事迹,你认为哪种结局更接近事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汴河亭①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注】①隋炀帝所开凿的运河的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陈后主所筑。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去广陵赏花,隋炀帝将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B.运河修成之后,“百二禁兵”与“三千宫女”就跟随隋炀帝辞别了宫廷,下到龙舟。C.颈联描写隋炀帝出行的壮观场景:鼓声直入云霄,巨浪遮挡旌旗,极富画面感。D.整首诗笔力雄健,气势雄壮,诗人于阔大之意境中寄寓深沉的感慨,发人深思。20.请结合《乡土中国》对横暴权力的阐述,分析诗人对隋炀帝东游这段历史的看法。

六、名篇名句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对学习句读很努力,对于道理却很漠然,这种做法本末倒置,他对这种人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对宇宙太空的遐想自古有之。如今,“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在太空的“胜利会师”,终于将这千年飞天梦想照进了现实。(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