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诗言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一个传统的观念。就《诗经》而言,它在古代诸侯外交中是被用来“言志”的,这就赋予了《诗经》以神圣的光环。“言志”的功能与古代诗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共同铸就了诗歌的严肃面目。综观历代诗歌,伟大的诗人无不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如屈原用诗歌歌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贞,杜甫用诗歌抒发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李白用诗歌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与诗相比,词就轻松得多。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再加上歌妓的女性身份,更使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如身为一朝重臣的欧阳修,在作诗与作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不单单是其人格分裂使然,也是诗与词两诗体的不同体性造成的。词的这种娱乐性的天职,使得欧阳修等词人在作词时可以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从史的角度来看,词的思想性的发展是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的。宋代的词选大多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是由其娱乐价值所决定的。然而,任何文学样式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词亦然。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渐趋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词来抒写这种民族激情,爱国词人大量涌现。爱国词篇放射出耀眼光芒,使得选词者不得不睁眼面对现实,于是《花庵词选》以比较新的面目在词坛上出现了。在《花庵词选》中,辛弃疾一人就入选四十三首。他那些被张炎等认为“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的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纷纷入选。这表明了爱国词的地位得到了词坛的承认,一部分词论家已经开始重视词的思想性了。黄昇介绍张元幹时,特别指出:“绍兴戊午之和,胡澹庵上书乞斩时相,坐谪新州。仲宗以词送行,后并得罪。”并全录了他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春从天上来》《青衫湿》时说:“右二曲皆精妙凄惋,惜无人拈出,今录入选,必有能知其味者。”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他重视作者人品、重视词的思想内容、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清人焦循曾针对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的言论大发感慨:“周密《绝妙好词》所选,皆同于己者,一味轻柔润腻而已。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不名一家。其中如刘克庄诸作,磊落抑塞,真气百倍,非白石、玉田辈所能到。可知南宋人词,不尽草窗一派也。”到了宋元之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两种倾向又糅合而生出了一部奇特的《乐府补题》。这部词集,从思想内容看,有学者认为是为元僧杨琏真迦发掘宋陵而作,抒发着遗民亡国的哀思;而从艺术风格看,则又是雕琢章句、用典使事。它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感情,正如朱彝尊所言:“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这比之南宋初年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总之,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已不仅仅被当作娱宾遣兴、应宴佐欢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从而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选自丁放等《宋元明词选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的严肃面目相比,词是用来助兴的,并且它是轻松、愉快、悦人的,因而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B.从史的角度看,宋词的娱乐价值决定了词的思想性发展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词选都反映了这种倾向。C.《乐府补题》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情感,相比南宋初年的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D.南宋时期,因为爱国词的地位得到提高,使得词选者也不得不选择重视思想性的词,这也催生爱国词人及词篇大量出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举屈原、杜甫、李白诗歌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伟大的诗人都是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的。B.第二段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的言论,说明他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C.作者对《乐府补题》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评论,重点论述了编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的特点,逐层深入,有说服力。D.文章总体论证了宋代词体文学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渐渐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单被当作娱乐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可见词这种文学样式在创作上也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B.欧阳修等词人作词时能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表明北宋时词的创作要比诗歌轻松愉悦得多。C.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选了些“磊落抑塞,真气百倍”的作品,说明南宋人词中有重视作品思想的内容。D.在清人焦循看来,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是因为《绝妙好词》所选重视作品的思想性。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宜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大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容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熊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中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或中和之美。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九”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D.服用“冷香丸”造成了宝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扭曲了宝钗的真实心性。5.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6.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7.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蓝色冰河(节选)汤成难索朗老人一早就去了铁悬桥,他要去看看河面的冰冻情况。一夜过后,冰又厚了一层。这条冰河是查村通往县城的唯一途径。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他们就动身了。索朗老人、多吉、达瓦、达瓦父亲,四个人组成一支队伍,此行目的是将多吉和达瓦送到县城的学校去。学校还有十一天就开学了,如果路上顺利,需要步行十天,这样正好能在开学前赶到。他们要沿着山脚下的赞斯卡河谷徒步前行,河谷里的光线还不太好,两侧高高的山峦遮挡了阳光,四周十分寒冷。宽阔的河面只剩下窄窄的一道,水流奔袭,蓝色水流涌动处可以看到冰的厚度,足足有一尺多厚。四个人排成一队,当头的是达瓦父亲,两个孩子在中间,索朗老人在最后。他们都戴着雪镜,说是雪镜,不过是用墨汁涂抹在眼镜上而已。大风四起,狂风夹杂着雪珠,平地又升起一片白雾,无法看清脚下。在冰河上行走,每一步都暗藏险情。每年都有被冲进冰层之下的人,每年都有死于冰河的人。他们身上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十天的干粮、木柴、铝锅、水壶、碗、帐篷,蹚水的靴子,以及孩子们的衣物。肩上的背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脚下打滑,尤其是在有坡度的雪上,每走几步就会摔倒一次,滑出很远。每当这时,达瓦的父亲就会笑起来,两个孩子也跟着一阵笑。不久前的一场雪覆盖大地,又结成一道薄薄的浮冰,脚踩上去,嘎吱一声,落在另一层冰面上。鞋底很快便沾上了冰块,厚厚的,得用力跺一脚,或者坐下来使劲敲掉。为了保持体力,四个人并不说话,山谷静悄悄的,耳边只有冰碴破裂的清脆声。孩子们这一去不知几年才能回来,县城离查村有三百多公里,那里有一个福利学校,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捐赠的。查村附近没有学校,当然,查村的孩子大多是不读书的,他们一辈子在山坳里放羊、割草,过着繁重又简单的生活。几年前,一些开明的父母把孩子送到福利学校去。去福利学校的孩子无法每学期回家,因为路上耽搁的时间太久,且危险四伏。休息的时候,两个孩子便坐到一起窃窃私语。多吉问达瓦,你想去上学吗?达瓦摇了摇头,又点点头。达瓦很想做村里的孩子王,他以为今年不去上学,这样自己就成为村里年龄较大的那一个了。达瓦也问多吉,想去上学吗?多吉想了会儿,点了点头,又摇摇头。多吉内心是复杂的,他多么想去县城啊,可又害怕离开查村。多吉问索朗老人,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唔,我的小多吉啊,索朗老人一边整理背包一边说,还没有到那儿就想着回来咯。我会想念我的羊。多吉低着头说。唔,到那儿你就不会想念啦。可是……多吉皱了皱眉,顺便把快要流出来的鼻涕用袖子擦掉。他们继续上路了,多吉走在索朗老人前面,他放慢脚步,对索朗老人说,我还没和我的羊道别呢。唔,羊儿们知道我们的小多吉去读书啦。母羊快要产子了。多吉又转过头说。唔,我的小多吉啊,别担心,佛祖会保佑它们的。积雪还在加深,覆盖着山川大地。风吹着冰口,发出尖啸之声。傍晚,他们经过一处宽阔的河面,脚下的冰一踩一个坑,冰冷的河水瞬间涌出,多吉和达瓦的靴子很快被河水浸湿。他们不得不停下来,坐在一块干燥的石头上。索朗老人帮多吉脱下靴子,倒出许多雪水,又使劲拧干袜子。达瓦的小脚丫也被冻得通红,人也开始打哆嗦。达瓦的父亲赶紧生起一小堆火,给他们烤干袜子和鞋,毕竟这才是出发的第一天,接下来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达瓦和多吉说,他们会顺利到达县城的,因为他的阿妈向佛祖祈求过了。他褪下一只手套,从脖子里拽出一串念珠给多吉看,这是他的阿妈从山顶寺庙里求回来的。多吉也脱掉手套,红通通的小手在念珠上摩挲一阵。多吉没有阿妈,他的阿妈在他出生时就死了。他也没有喝过阿妈的奶水,索朗老人用羊奶喂他。等多吉学会说话了,他问爷爷,他的阿妈呢?索朗老人便指着一只母羊告诉他,我的小多吉啊,母羊就是你的阿妈咯。多吉想起那个在查村逗留的年轻人。当他合上本子的时候,一张照片从本子里面缓缓飘了下来。这是什么?多吉看着纸片问道。是照片,蝴蝶的照片,这叫蓝色闪蝶。年轻人捡起来递给多吉,说是几年前在非洲拍的。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属般的蓝色光泽,硕大的翅膀使它们在天空像轻盈的鸟一样翱翔。年轻人把照片送给了多吉。非洲在哪里?非洲离这儿远吗?多吉问年轻人。哦,年轻人想了想,指着冰河说,得先从这儿走出去才行。四个人走了一整天,现在又饿又累。他们找到一个背风处,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夜空中繁星点点,多吉还睡不着觉,伸出半个脑袋看着头顶的天空。他的眼前突然闪过一颗蓝色的东西,啊,是蓝色闪蝶。多吉还没叫出声来,蓝色就不见了,他不知道是自己眼花了还是真的看见闪蝶了。他皱了皱眉,轻轻叹了口气。……一连两天,太阳都没有出现,灰蒙蒙的天空使人的眼睛看不远,他们握紧拐杖,在雪地里缓慢前进。好在到了第三天,头顶浓重的乌云开始变得稀薄,它们慢慢地被撕裂,露出一点一点的淡蓝来。蓝色,蓝色。多吉指着天空告诉达瓦。这时候蓝色的出现,让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们停下来歇歇,仿佛为了庆祝这消失已久的蓝天。达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蓝色闪蝶照片,多吉便解开背包找出来,他们的目光立即被粘连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金属一样的蓝。一个问:它有手掌这么大吗?一个回答:是的。一个又问:它能飞很远吗?一个又回答:是的。一个再问:它也能飞很高吗?一个再回答:是的。他们就这样一问一答,或一答一问,直到索朗老人催促上路了,才停止了对话。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多吉问索朗老人,县城里有蝴蝶吗?索朗老人说,我的小多吉啊,快赶路吧,县城里什么都有。有蓝颜色的吗?嗯,县城里什么颜色都有。多吉闭上眼睛,眼前便出现一只蓝色闪蝶,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下牙紧紧地咬住上唇。(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县城前,大家做了充分准备,用墨汁涂抹在眼镜上制成雪镜,并准备了几十斤重的行李。B.大风四起、平地起雾、冰面打滑、光线不好等因素影响着他们能否在开学前顺利赶到学校。C.达瓦阿妈出于对行程的担忧,前往山顶寺庙向佛祖祈求,带回念珠让达瓦一路随身携带着。D.索朗老人指着一只母羊告诉多吉“母羊就是你的阿妈咯”,表现祖孙二人对小动物的喜爱。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叙述以线性顺序为主,“第二天”“傍晚”“一连两天”等时间词标志着情节的发展。B.小说选取富有地域特色的意象——“冰河”,它既是行程的阻碍,又是通往希望的途径。C.从年轻人和多吉的交谈中,可见年轻人的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也侧面反映查村的闭塞。D.“头顶浓重的乌云开始变得稀薄”,隐喻着冰河之路已经走完,多吉的心情也变得欣喜。10.文中画波浪线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多吉怎样的心理?结合文本分析。

11.“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河流、蓝色的蝴蝶”,小说中一直闪烁着的“蓝色”有怎样的内涵?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图之”中“图”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中“图”字含义相同。B.“却行为道”中“却”的意思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的“却”意思和用法不同。C.“光与子相善”中“善”的意思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善”意思不同。D.“以其间,诸侯得合纵”中“间”的意思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和用法相同。14.下列各组文言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则何由?

②不者,吾属今为之虏也。B.①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②为国以礼。D.①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B.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C.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2)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思一首寄方君遇吴潜①西风黄叶堕阶前,秋思撩人已可怜。身渐衰来非一日,心都懒处是今年。爱憎毁誉何关我,消息盈虚要识天。六十四翁凡百足,只祈君相放归田。【注释】①吴潜:南宋诗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年举进士第一,先后被封为崇国公、庆国公。后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景抒情,诗人看到面前满地黄叶,心中不免思绪万千,产生了对人生的种种感悟。B.颈联写诗人认为一切爱恨毁誉已经淡化,所有的事物都自有天命,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C.尾联使用了“凡百足”“只”等字眼,说明诗人现在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欣慰和满足。D.本诗整体语言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心中万般感受统统显于言外,足以让人深深体味。18.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对英雄的追慕转向对自身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方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赤壁赋》中表现出相同道理的句子是“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